理论教育 空冷技术研究:间冷管束性能分析研究

空冷技术研究:间冷管束性能分析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流动数值模拟,对间冷管束的换热性能进行计算分析,以初步评估该型管束的传热系数、流动阻力等特性。图2-6计算区域边界条件的示意计算中以翅片和基管的接触面为传热边界,温度恒定。可见,基管背风侧的尾涡较小,由尾涡导致的换热性能的降低并不明显。图2-15迎面风速不同时空气流过翅片的流线本文通过流动数值模拟考察了某新型管束的换热性能,给出了该型管束的换热量、阻力的拟合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空冷技术研究:间冷管束性能分析研究

本文通过流动数值模拟,对间冷管束的换热性能进行计算分析,以初步评估该型管束的传热系数、流动阻力等特性。此外,通过前期建模也得到了该型管束翅片的重量、(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等几何信息。

该型管束翅片(见图2-1)被紧密套在基管上。一片管束共有多层翅片。翅片采用高低桥的设计方式,如图2-2所示。

图2-1 新型的6排管管束的翅片(单层)

图2-2 翅片上的高低桥布置方式

翅片的结构具有重复性。为减小计算量,计算模型取为整个结构不能重复的最小单元,如图2-3所示。

图2-3 用于计算的翅片部分的最小模块

空气从翅片周围的空间流过。图2-4给出了流动模拟需要考察的区域。

图2-4 用于流动模拟的流场区域

图2-5给出了模拟区域的细部。本次计算不仅要反映空气的流动(对流传热、流动阻力),而且给出了铝翅片的导热。因此,计算模型还含有固体的铝翅片区域。

图2-5 模拟计算区域的细部

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需要指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图2-6给出了计算指定的边界条件的示意。空气从入口流入,从出口流出;将左、右边界设定为对称边界条件;上、下表面为周期性边界条件;翅片与基管的接触面为传热边界,以温度恒定的形式给出。

图2-6 计算区域边界条件的示意

计算中以翅片和基管的接触面为传热边界,温度恒定。热量首先从该传热面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到翅片与空气的分界面,然后传递进入空气。来流空气的温度为正常平均温度。热量传入空气将以空气的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这3种方式进行。

翅片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的温度分布

图2-7~图2-10给出了4种迎面风速不同情况下翅片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的温度分布。

图2-7 迎面风速为V1时翅片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的温度分布(www.daowen.com)

图2-8 迎面风速为V2时翅片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的温度分布

图2-9 迎面风速为V3时翅片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的温度分布

图2-10 迎面风速为V4时翅片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的温度分布

可见,从基管的外表面开始的热量首先通过导热在铝翅片内进行传导。铝翅片上的温度分布并不均匀。越靠近冷的来流的部位,温度越低。综合这几种情况,翅片上的最低温度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而降低。

图2-11~图2-14给出了4种迎面风速情况下计算区域中截面的空气部分的温度分布。

图2-11 迎面风速为V1时计算区域中截面的空气部分的温度分布

图2-12 迎面风速为V2时计算区域中截面的空气部分的温度分布

图2-13 迎面风速为V2时计算区域中截面的空气部分的温度分布

图2-14 迎面风速为V4时计算区域中截面的空气部分的温度分布

可见,空气在流过翅片区域时,总是从入口处的平均温度逐渐吸热升温,但随着迎面风速的增加出口处的空气温度是下降的。

另外,从图2-11~图2-14中可见,该型翅片管的换热是比较充分的。

图2-15给出了迎面风不同情况下的空气流过翅片的流线。可见,基管背风侧的尾涡较小,由尾涡导致的换热性能的降低并不明显。

图2-15 迎面风速不同时空气流过翅片的流线(以空气速度为流线着色)

本文通过流动数值模拟考察了某新型管束的换热性能,给出了该型管束的换热量、阻力的拟合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