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于农民工就业的研究成果

关于农民工就业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就业歧视的理论虽无法全面解释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但是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大多数关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分析主要关注歧视现象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受到的就业歧视表现在工资歧视、保障歧视、身份歧视三个方面。

关于农民工就业的研究成果

范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摘 要:新生代农民就业歧视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独有的现象。在回顾国内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特殊性,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提出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经济学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长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成员。我国目前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核心在就业。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如何长期在城镇就业问题、减轻并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中受到的就业歧视、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所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国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文献综述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劳动者具有相同的生产能力,但是由于在某些非经济性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如性别、种族、国籍等)而导致的劳动者报酬高低不同(贝克尔,1957)。贝克尔提出的个人偏见理论认为歧视源于歧视者(雇主、雇员或顾客)的个人偏好,他们愿舍弃自己的部分利润来满足这一偏好。雇主歧视会使得雇主和被歧视雇员的收益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伯格曼(1971)的拥挤效应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会将黑人排斥在某些行业之外,而过度拥挤在另一些行业;多瑞格和皮奥尔(1971)按劳动力市场的报酬支付和雇佣的特征,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部门: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布来克(1995)在搜寻成本理论中提出对于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搜寻工作是有成本的,被歧视群体想找到更好工作机会,就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和成本去搜寻,但搜寻成本较高群体的工资率相对明显较低。

(二)国内农民工就业歧视理论文献综述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是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之后才引起广泛重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不能完全采取西方歧视理论,很多国内学者对农民工歧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蔡昉(1998)提出,一些大城市的地方政府认为外来劳动力形成了对本城市职工的就业竞争,所以目前的反失业手段主要是地方性的“歧视性就业政策”;杨云彦等(2003)分析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分布之间的关系后,提出在某些行业劳动力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张兴华(2005)通过建模分析了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替代性,提出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存在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总效应由两种效应的对比决定;吴鹏森(2007)认为劳动力市场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区城性,并存在不同的替代关系。劳动力就业需要分析不同层次和性质劳动力的就业替代模式,才有助于解决中国城镇的劳动就业问题;李长安(2010)使用brown全因素分解法测量农民工职业分割歧视,结果显示农民工职业内分割的歧视比职业间分割歧视严重;冯虹(2013)提出户籍制度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影响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作用被市场化机制降低。

(三)国内外就业歧视的研究评述

国外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主要是从竞争性歧视理论、非竞争性歧视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和前市场歧视理论等方面探讨了关于就业歧视的问题。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问题既有歧视的一般性,也存在一定的中国特色。国外就业歧视的理论虽无法全面解释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但是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大多数关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分析主要关注歧视现象及政策建议等方面。从经济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深入分析不多,尤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歧视研究还不够充分。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歧视

本文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16岁以上,在城镇非农业部门工作的农村户籍人群。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约为1/3(见表1)。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好的工作技能,能够按照现代生产方式从事各类生产,对职业发展有着较高的期望。同时他们有机会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络掌握信息,并能够很快地学习新生事物,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

表1 2013年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对比 单位:%

数据来源:《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在城镇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受到的就业歧视表现在工资歧视、保障歧视、身份歧视三个方面。

工资歧视:工资是农民工维持生产和生活的基本保障,但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的工资普遍不高,使得他们面临在城镇中生存的困境。将城镇职工工资月均收入与农民工务工月均收入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民工的月收入和城镇职工月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以2012年为例,农民工务工月均收入(2290元)仅为职工工资月均收入(3897元)的58.8%,农民工务工月收入的增长率仅为11.8%,职工工资月均收入的增长率为22.4%(见表2)。全国总工会《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的研究数据显示,5.4%接受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承认自己的工资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31.6%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劳动报酬”是引发劳动争议的最主要因素。2010年《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深圳很多企业都是依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工资支付,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增加收入只能大量超时加班。即使通过大量加班,新生代农民工所获得的月工资也仅有1838.6元,是2009年该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7%。因此,从工资收入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每月在城镇工作的回报只能勉强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

表2 职工与农民工务工月均收入情况 单位:元

数据来源:《2012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和国家统计局

保障歧视: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待遇,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在未来发展中的诸多困境。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对比(见表3)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000家企业中,城镇职工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参保率方面均高于新生代农民工。差距最小的是工伤保险参保率,新生代农民工比城镇职工低9.1%;差距最大的是生育保险参保率,新生代农民工比城镇职工低30.8%;而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参保率,新生代农民工比城镇职工低23.7%。由此可见在社会保障方面上,新生代农民工未能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导致他们在城镇就业方面依然形势严峻。

表3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对比 单位:%

数据来源:《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身份歧视: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户籍制度,将我国划分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类。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镇就业,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同时还必须面对身份的转换和社会认同问题。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初次进入城镇就业的平均年龄是21.7岁。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对农村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甚至失去了在农村生活的兴趣;被调查的87.3%新生代农民工在2013年间,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不再依赖土地生活,所以不再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但是新生代农民工也没有真正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城镇中,他们期望寻找到条件更加舒适的工作,而不愿再从事老一代农民所干的粗、重、累、苦等重体力劳动。同时他们的就业流动性较上一代农民工而言有所增强,打工的目的在于寻求更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谋生的层面。他们虽然居住和工作在城镇中,但却被排斥在城镇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之外。70%新一代农民工倾向于将自己视为城市中的一员,46.21%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城市化的愿望,愿意长期留驻并融入城市生活(见表4)。身份的歧视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徘徊在“农民”与“市民”之间,既不能完全融入城镇社会,又无法回归农村社会。

表4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差别

数据来源:《“二代”萌生城市化冲动》、《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

(二)就业歧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

假设:(1)劳动力市场上有两类劳动者:城市职工和新生代农民工;(2)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职工具有相同的生产率;(3)城镇企业存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4)城市职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替代品。

如图1所示,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新生代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是完全替代的,城镇企业无歧视的条件下,城镇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需求曲线用D1表示,企业提供W1的工资率,雇佣N1数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若城镇企业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歧视的偏见,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减少,即新生代农民工需求曲线D1会向原点移动至新的需求曲线D2。可以看出城镇企业歧视对新生代农民工歧视的行为通常有两种表现:从A(N2,W1)点看,新生代农民工雇佣工资与城镇职工一样为W1,但雇佣规模由N1减小为N2;从B(N1,W2)点看,新生代农民工雇佣数量与城镇职工一样为W1,但雇佣工资由W1减小为W2。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若城镇企业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歧视的偏见,在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城镇企业愿意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岗位的数量会降低,导致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寻找不到工作机会。因此,为了与城镇职工竞争工作机会,大量涌入城镇寻找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只能接受更低的工资。但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更高。他们期望寻找到条件更加舒适、薪资更加丰厚的工作。这就导致他们在城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增加了个人就业成本并造成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劳动权益方面的损失。

图1 就业歧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对城镇职工的影响

如图2所示,城市职工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1,该曲线的弹性较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D相交于(L1,W1)点,此时劳动力就业量为L1,均衡工资为W1。当城镇企业不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偏见时,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后,劳动力供给增加,即劳动力供给曲线由S1向右移动到S2。新的供给曲线S2与需求曲线 D相交于(L2,W2)点,此时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量为L2,均衡工资为W2。在均衡工资W2的水平下,城镇职工的劳动就业量为L4,城镇职工的就业量由L1降低到L4,低于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之前的就业水平。

图2 就业歧视对城镇职工的影响

当城镇企业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偏见时,新生代农民工供给降低,即劳动力供给曲线由S2向左移动到S3。新的供给曲线S3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L3,W3)点,此时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量为L3,均衡工资为W3。在均衡工资W3的水平下,城镇职工的劳动就业量为L5。即当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偏见时,城镇职工的就业量由L4上升到L5,大于歧视前的就业水平。

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会对城镇职工的就业造成一定影响。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则会提高城镇职工的就业量,但城镇职工的就业量的提升是以总就业量的下降和高均衡工资为代价的。

(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对企业的影响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劳动要素的价格为W,企业对劳动要素的购买量为L,资本要素的价格利息率为R,企业对资本要素的购买量为K,则企业的成本方程式为C=WL+RK。

如图3所示,当城镇企业不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偏见时,新生代农民工供给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W下降,企业的等成本线会从C1移动到C2。由于企业等成本线的移动,等产量曲线从Q1移动到Q2,企业的产出增加。当城镇企业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歧视的偏见时,新生代农民工供给有限,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W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企业无法在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上得到最优的生产数量。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会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效率

图3 就业歧视对企业的影响

(五)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对社会的影响

假设:(1)劳动力市场由城镇劳动力市场A和农村劳动力市场B两类市场构成,市场限定在完全竞争的情况,所以不考虑政府和垄断因素;(2)每个区域只有同质的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A地区的每单位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完全可以用B地区的每一单位劳动和资本替代;(3)农村劳动力市场B向城镇劳动力市场A输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转移量是劳动总量与农村劳动力市场B自身生产所用的劳动量之间的差额。城镇劳动力市场A向农村劳动力市场B输出相对丰富的资本L,输出的资本量是其资本总量与本区域内使用量的差额。

假设城市劳动力市场A的劳动和资本的净收益分别为πl(A)和πk(A),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下,各要素的收益等于其边际生产力,表示为:

式(1)、(2)中,f表示A的生产函数;la表示城镇劳动力市场A的劳动;ka表示城镇劳动力市场A的资本供给总量;k0表示城镇的资本输出量。则I (A)表示城镇劳动力市场A的均衡收入,表示为:

假设农村劳动力市场B的劳动和资本的净收益分别为πl(B)和πk(B),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下,各要素的收益等于其边际生产力,表示为:

(www.daowen.com)

式(3)、(4)中,g表示B的生产函数;lb表示农村劳动力市场B的劳动供给总量;kb表示农村劳动力市场B的资本供给总量;l0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的转移量。I(B)表示农村劳动力市场B的均衡收入,表示为:

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劳动力歧视会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所提供的劳动力,因此转移量l0是A新生代农民工歧视的单调函数。假设函数f和g是一次齐次函数,那么一阶偏导数都是零次齐次函数。根据齐次函数的欧拉定理表示为:

根据函数的导数定理:

因为l=lb-l0,则=-1,表示为:

I(B)对l0求偏导可得:

由式(5)、(6)可知:

将式(8)带入式(7)得:

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

<0,l0>0,则≥ 0,同理可证明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城镇劳动力市场A和农村劳动力市场B的均衡收入是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转移量的增函数,而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歧视会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提供,导致农村劳动力与城市资本结合的收益减少,最终农村和城市的收入都将相应地降低。

此外,还可以从经济剩余的角度来衡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就业歧视对社会的影响如图4所示。当城镇企业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偏见时,劳动力的供给曲线S1主要由城市职工构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在E1点;当城镇企业不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偏见时,劳动力供给曲线S2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职工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供给曲线,劳动力市场均衡在E2点。

图4 就业歧视对社会的影响

在图4中,社会总经济剩余可以用CE2A所代表的面积表示。在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情况下,E1点为新的均衡点,社会总经济剩余可以由BE1A的面积表示。面积 BE1A小于 CE2A,而BCE2E1的面积则代表了对新生代农民歧视所导致的经济剩余损失。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对社会总福利存在一定影响,歧视会导致社会总福利的减少。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研究结论

通过应用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原理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就业歧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个人成本;(2)对城镇职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会增加城镇职工的就业量和工资水平,但却是以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为代价的;(3)对城镇企业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会导致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4)从社会的影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造成农村劳动力与城市资本结合的收益减少,最终导致社会总福利的减少。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就业,还关系到各个城镇企业的长期生产和发展以及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增长。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改善建议

第一,要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就必须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价格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最终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要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保证所有劳动者都可以公平竞争工作岗位;其次,逐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工资保障体系。尊重农民工的劳动,保护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依法充分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的权利;最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充分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他们合理有序的流动,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搜寻成本。

第二,要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已不再熟悉农村生活,他们想要在城镇中找到条件更加舒适的工作,并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由于户籍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未能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方面既没有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接轨,也不可能完全归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将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提供政策的保障。只要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就可以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他们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也可以纳入到城镇社保体系。这将为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方向指引,同时也保障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的基本生活;此外,可以逐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参保范围,减轻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工作的各类费用,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长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加大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按照现代生产方式从事各类生产。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类教育和培训资源的分配主要倾向于城镇,使得新生代农民同城市职工相比,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远不及城市职工。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卫生和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能力。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在线学习平台,帮助他们继续学习和培训,不断主动提升竞争力以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ecker,Gary S.The Economic of Discrimina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1.

[2]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93.

[3]李长安.歧视理论与女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10-11.

[4]谢嗣胜,姚先国.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43.

[5]蔡 昉.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1998,(2):4-14.

[6]杨云彦,徐映梅,向书坚.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8):70-75.

[7]张兴华.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的替代性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8):11-15.

[8]张振环,洪名勇.歧视性就业政策下农民工就业替代的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评论,2010,(1):8.

[9]李长安.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5-47.

[10]冯 虹,杨桂宏.户籍制度与农民工就业歧视辨析[J].人口与经济,2013,(2):86.

[1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1):109.

[12]王兴周.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探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51-52.

[13]娄延强.两代农民工差异之比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6):104-105.

[14]谢嗣胜,姚先国.农民工工资歧视的一项计量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4):54-55.

[15]徐玉龙,王志斌,郭 斌.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研究,2007,(1):42-43.

[16]张 明.我国农民工劳动市场歧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15.

(责任编辑:戎爱萍)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of Chines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s

FAN J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Abstract: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of Chines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s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review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discrimination theories of labor market,it starts from the particularity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and then use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s.At last,the paper gives the suggestion on how to eliminate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of Chines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s.

Key words: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s;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econom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14)09-0082-06

DOI:10.16011/j.cnki.jjwt.2014.09.008

收稿日期:2014-06-15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山西青年劳动者就业质量提升研究”(SSKLZDKT201310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介:范 婧(1983—),女,山西文水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