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民工就业研究专题-农民工就业研究专题

农民工就业研究专题-农民工就业研究专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就业待遇的不满直接影响到其行为的规范性,尤其是农民工在收入及收入保障、获得培训或受教育机会方面的待遇对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影响最大。因此,需要正视当前农民工就业待遇的诉求,尽快改善与农民工行为失范关系密切的就业待遇需求,促进农民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城市融合。但是,生活环境满意度相对于前面3种就业待遇满意度来说,其与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关系较小。

农民工就业研究专题-农民工就业研究专题

冯 虹 汪昕宇 陈雄鹰

摘要本文利用北京外来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民工就业待遇与其行为失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就业待遇的不满直接影响到其行为的规范性,尤其是农民工在收入及收入保障、获得培训或受教育机会方面的待遇对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影响最大。因此,需要正视当前农民工就业待遇的诉求,尽快改善与农民工行为失范关系密切的就业待遇需求,促进农民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城市融合。

关键词:农民工 就业待遇 行为失范

(一)引言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对象,其城市转移就业和城市融入的程度与速度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并与其是否能够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是否能够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就业待遇密切相关。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遭遇就业待遇不公的情况比较突出(纪韶,2011)。在当前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业机会少、工资收入低、工资拖欠、劳动和生活环境恶劣等就业待遇问题,是导致农民工行为失范的重要客观原因(李广科等,2010;王志红,2012)。

学术界已有研究明确了农民工行为失范与其在就业中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有关,但缺乏对就业待遇对农民工行为失范影响的深入与定量分析,未能突出就业待遇中影响当前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关键因素,而这些问题对于改善农民工就业待遇,管理和预防农民工行为失范,促进其城市融入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调查获取的北京市1577名外来农民工就业待遇满意度和行为失范方面的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法,判断就业待遇与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关联性,并挖掘影响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关键因素,揭示当前农民工在就业待遇诉求上的新变化和一般需求规律。

(二)农民工就业待遇与其行为失范的相关分析

1.变量的构建。农民工就业待遇满意度与行为失范之间的相关分析涉及两类变量:一是行为失范变量;二是就业待遇满意度变量。

(1)变量的确定。本文以行为失范量表来度量农民工行为失范的情况,构建农民工行为失范指数,形成相关分析中的行为失范变量;以就业满意度、收入及收入保障满意度、获得机会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4个量表来度量北京外来农民工就业待遇满意度的情况,构建就业待遇满意度指数,每一个满意度量表形成一个就业待遇满意度变量。农民工就业待遇满意度与其行为失范关系的相关分析,即为行为失范变量分别与4个就业待遇满意度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量表都包含若干子项,并且将农民工对每一项描述按照1~5给予赋值,分别代表对特定表述的认同度,1代表很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将农民工在就业待遇满意度指标转化为百分制得分,使得满意度得分在0~100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农民工就业待遇的满意度越高。在指标得分转化时需注意正逆指标的区别,若调查项目的量表值越高,反映对该项目的满意度越高,则该指标为正指标,反之则为逆指标。将量表值转化为百分制得分的转换公示为:

正指标的满意度=25×(量表值-1)

逆指标的满意度=25×(5-量表值)

具体变量的确定是:首先,将行为失范量表中的所有项目分别与各就业待遇满意度量表中的项目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从行为失范量表中选择比较显著的子项进行算术平均,得到行为失范变量。其次,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确定4个就业待遇满意度变量,最终得到各个变量及其所包含的调查项目(见表1)。

2.相关分析。根据确定的变量,分别计算农民工行为失范变量和4个就业待遇满意度变量间的Person相关系数,以判断农民工就业待遇满意度与其行为失范之间的关系。

(1)行为失范变量与就业满意度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从表2的分析结果来看,行为失范与农民工就业满意度两者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农民工对就业情况的满意度越低,其行为就越不规范。

表1 相关分析变量的确定结果

注:*为行为失范变量与就业待遇各项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相关关系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2 行为失范变量与就业满意度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3 行为失范变量与收入及收入保障满意度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4 行为失范与获得机会满意度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5 行为失范与生活环境满意度变量的相关系数(www.daowen.com)

(2)行为失范变量与收入及收入保障满意度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从表3的结果来看,行为失范与农民工收入及收入保障满意度间两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农民工对收入及收入保障的满意度越低,其行为就越不规范。

(3)行为失范变量与获得机会满意度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从表4分析结果来看,行为失范与农民工获得机会满意度两者间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农民工对获得机会的满意度越低,其行为就越不规范。

(4)行为失范变量与生活环境满意度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从表5的分析结果来看,行为失范与农民工生活环境满意度两者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农民工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越低,其行为就越不规范。但是,生活环境满意度相对于前面3种就业待遇满意度来说,其与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关系较小。

(三)研究结果

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农民工的就业待遇与其行为失范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农民工对就业待遇的满意度越低,其行为就越趋于不规范。其中,农民工的行为失范与就业待遇中“收入及收入保障”、“获得机会”两个方面待遇的关联度最高,与“就业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两个方面待遇的关联度较低一些。分析结果反映出农民工在就业待遇方面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收入及收入保障、获得机会两个方面,农民工对这两方面待遇的不满,较易引发农民工的行为失范。

农民工行为失范与其就业待遇满意度各调查子项之间的相关性既反映出了就业待遇中影响农民工行为的关键因素,也体现了农民工在就业待遇需求方面的新变化。

1.农民工对就业的态度发生改变,越来越关注对其所从事工作的喜爱程度。在构成就业满意度变量的4个子项中(见表1),第1项与行为失范变量的相关度最高,农民工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喜欢程度对其行为的影响最大。农民工对于就业的认识逐渐改变,农民工已经从担心是否可以找到工作,提升到了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工作的层次。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农民工就业地位的变化,也反映了农民工就业需求的变化。

2.农民工在权益保护方面有强烈的诉求。在构成收入及收入保障满意度变量的8个子项中(见表1),第5~8项与行为失范变量的相关度较高,表明农民工对收入保障方面待遇的满意程度对其行为的影响最大,农民工在收入保障和权益保护方面的强烈诉求。与收入高低相比,目前农民工更关心在城市就业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这对于稳定农民工就业和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3.农民工更关注自己子女在京的平等受教育机会与待遇。在构成获得机会满意度变量的7个子项中(见表1),第5~7项与行为失范变量的相关度较高,表明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机会的满意程度对其行为的影响最大,农民工更关注自己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子女在京受教育的难易程度和公平性,直接影响着农民工在京就业的稳定性。

4.农民工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希望能够得到城市社会的关心和接纳。在构成生活环境满意度变量的7个子项中(具体项目见表1),第4项与行为失范变量的相关度较高,表明农民工在生活环境方面更关注是否被关心。这反映出农民工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体现了农民工诉求的变化和需求层次的提升。

(四)建议

1.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为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需要清除制度障碍,逐渐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农民工城市就业的职业局限性,为农民工提供相对稳定的就业条件和就业环境,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工就业公平,尽可能将反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纳入法制化轨道,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2.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1)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他们在收入及收入保障受到威胁的时候,选择错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2)要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司法、公安、工会组织、法律援助中心、民工救助中心的作用。(3)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完善以工时管理为内容的劳动标准体系,及时了解劳动合同制度运行情况,加强对劳资纠纷的预警监测,使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3.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1)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水平,包括建立农民工的培训实践基地,建立农民工的技能凭证管理,建立企业与培训机构的良好对接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体系等。(2)建立健全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如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提高农民工公平的就业服务水平,构筑政府和社会多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络;加强对与非正规就业的管理,为农民工从事非正规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4.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可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为农民工在城市建立居住社区,做好社区化管理和社区化服务;另一方面,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环境,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坚决制止公立学校违背义务教育原则乱收费、排斥农民工子弟入学的情况,强化公办学校的接收农民工子女力度,同时也要对打工者子弟学校予以积极引导、承认和帮助。

(作者单位:冯虹,北京工业大学;汪昕宇、陈雄鹰,北京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纪韶:《中国农民工就业状态的调研》,《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2期。

(2)李广科、李录堂:《基于利益表达的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制度解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3)王志红:《论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基于犯罪学视角》,《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歧视及其社会风险研究”(项目编号:12BJY042)的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