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赣州融入鄱阳湖及赣江东江生态经济建设的研究成果

赣州融入鄱阳湖及赣江东江生态经济建设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区域之间和城市之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SWOT分析无疑是一种研究赣州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江和东江生态经济建设问题和对策的好方法。目前,外向型经济对全市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均占半壁江山,对全市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60.29%。这表明赣州的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赣州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

赣州融入鄱阳湖及赣江东江生态经济建设的研究成果

赣州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江和东江生态经济建设研究

一、赣州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江和东江生态经济建设SWOT分析

SWOT分析源自麦肯锡咨询公司,它是一种先分别对经济组织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进行组合,并制定不同组合情况下应对政策的分析方法。在当前区域之间和城市之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SWOT分析无疑是一种研究赣州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江和东江生态经济建设问题和对策的好方法。

(一)赣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市场空间大

赣州市辖18个县市区,面积39400平方公里,人口880多万,发展空间大。同时,赣州通衢赣、闽、粤、湘4省7市,包括赣州市在内,毗邻城市总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000万,市场辐射空间大。

2.区位优势突出

赣州向北由赣江经南昌通长三角,向南由东江经安远、寻乌至广东珠三角,向西由章江经上犹、崇义接湖南,向东由贡江经瑞金、会昌连福建闽三角,且赣州至南昌、广州、深圳长沙、厦门等中心城市距离都在500公里左右,是城市经济圈之间的最佳辐射范围。2009年5月,国务院作出了支持海西经济区的决定,把赣州市纳入到海西经济区建设的20个设区市之一,而赣州市是海西经济区通往中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咽喉要道,因此,赣州市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3.矿产资源丰富

赣州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矿产资源丰富,钨、稀土、铀、钽等矿产资源藏量居全国前列,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美誉。据统计,目前赣州市已经发现的矿种106种,查明储量的矿种75种,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52种,钨的基础储量占资源储量的61.3%,煤占36.4%,锡占73.4%,重稀土占8%,轻稀土占80.8%,铅锌约占17%,金占48.1%,银占24%,钽占16.5%,铌占13.8%。其中钨、锡、离子型稀土、萤石是赣州市的优势矿产资源。全市保有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其中探明的钨保有资源储量112.6万吨,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总储量的21.32%。

4.旅游资源富有特色

赣州市拥有的旅游资源有三大特色:一是古色旅游资源。赣州拥有宋代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文庙、通天岩、客家围屋、客家城、蒋经国故居等一批历史古迹,它们是宋代文化、客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的瑰宝。二是红色旅游资源。赣州市拥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和第四、第五两次反围剿战场所在地,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根据历史资料,当年赣南有33万人参加红军,参战人员近60万人,有名有姓的烈士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目前,全市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分别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中赣南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三是绿色旅游资源。赣州市拥有东江源头三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上犹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全国闻名的脐橙之乡信丰和蜜橘之乡寻乌等等。这些旅游资源都是无法复制的。

5.整体经济实力较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1999年赣州撤地设市以来,赣州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分别如表1、表2所示,赣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乡镇企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总投资等各项总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表1 2007年江西省各地区工业产值和乡镇企业产值指标      单位:万元

img66

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表2 2007年江西省各地区投资和固定资产指标      单位:万元

img67

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又据统计,2008年,赣州市国内生产总值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城市100强,财政总收入达到10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41.3%,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成为我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的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达233.15亿元,同比增长22.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赣州的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仅2009年上半年,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438个,合同资金1399.23亿元,实际进资1089.23亿元,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45家,投资总额达86.85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53.59亿美元。目前,外向型经济对全市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均占半壁江山,对全市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60.29%。这表明赣州的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6.交通条件改善迅速

赣州现有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和连接东西的赣龙铁路、昌厦高速公路,目前正在修建或计划修建的赣韶铁路、鹰梅铁路、昆厦高速铁路、昆厦高速公路,以及昌赣城际铁路、赣厦深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将使赣州成为贯通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枢纽。

7.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赣州市已成为全国脐橙、蜜橘主产地,信丰县脐橙和寻乌蜜橘的产量、品质和品牌已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目前,全市果业总面积263万亩,其中脐橙158万亩,加工甜橙9万亩,水果总产量达162万吨,其中脐橙产量将超过112万吨。赣州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全市果业产业集群总产值达60亿元,其中果品销售收入25亿元。全市脐橙从业人员70万人,果农仅果业人均收入达2700多元。赣南脐橙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中华名果”荣誉称号。赣南脐橙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脐橙消费高端市场,还远销国际市场。果业已成为赣州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

8.教育资源禀赋明显

目前赣州拥有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赣州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赣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等9所大学或学院,教育资源禀赋明显,在校生达10余万人,每年有3万多大中专毕业生。可为赣州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与人才支持。

(二)赣州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1.产业结构欠合理

赣州市委、市政府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004年7月,赣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和“十大体系”建设,同年8月,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65%”(即高效种植业占种植业的65%,养殖业农业总产值的65%)的农业发展目标,赣州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化、绿色化生产,建设精品果、无害菜、放心肉、特种鱼、名贵花、绿色米、有机茶、优质茧等生产基地,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可靠的产业支撑。2005年2月,赣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提出,实施“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大力发展脐橙为主的果业和蔬菜业、畜牧业、花卉业等农业主导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促进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的融合,发展有色冶金新材料、食品、现代轻纺、机电制造、新型建材、制药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培育和形成全国、全省的重要生产基地;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为重点,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教育产业等。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赣州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但是,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规律来看,赣州市的产业结构仍然欠合理。

表3 2007年江西省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img68

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从表3可知,江西省整体产业发展水平都偏低,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在全省横向比较,赣州市产业发展水平又处于中下游。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偏大,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偏小,第三产业与本省其他地市比较虽然处于上游水平,但是,大多为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含金量”不高的行业,科教、金融等行业所占比重不高。可见,赣州市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的技术含量低。同时,赣州各县(市、区)工业和农业还存在趋同度高等现象。

2.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存在一定隐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赣州原有的国有钨矿和稀土矿企业有许多被转制,这种转制一方面盘活了这些工矿企业,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采矿权和经营权的分割,形成矿点多、规模小的局面,造成一矿多开、乱采滥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价格竞争和政府监管难等问题。为了整顿矿山开采秩序,赣州市政府2008年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全市稀土、钨业资源整合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全市的稀土资源和钨业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4至6家集采选、分离、加工、应用为一体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形成6至8家大型钨业集团。但是,由于现在很多矿山已属私人矿主开采和经营,很多山林的使用权已卖给私人,所以,政府要整合钨矿和稀土矿资源,就得投入大量的资金收购他们先前投资形成的资产和林权拥有者地下的矿产资源。这给赣州整合钨和稀土资源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目前赣州钨和稀土资源开采和经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现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和钨、稀土国际市场需求收缩的影响,很多工矿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或倒闭状态,因此,有很多民间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试图收购赣州的钨矿和稀土矿资源。这表面上看是有利于一些工矿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好事,但是,实际上它们的收购会给赣州钨和稀土资源的开发带来更大的隐患。因为很多的收购只是为了囤积资源,伺机倒买,有的即便自己开发,多数也是短期行为,所以,这些民间资本、国有资本和外资一旦收购成功,赣州的钨和稀土资源的开发就有失控的危险。

3.缺乏知名自主品牌

近年来,赣州市商标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商标注册量逐步递增,“赣玛”、“齐云山”、“加大”、“南安板鸭”等极少数商标被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百丈泉”、“双胞胎”等商标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特别是赣南的钨、稀土等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寻乌蜜橘、赣南脐橙、南康甜柚等已获得地理标志注册,赣州这些特色的品牌群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赣州品牌建设还很薄弱。主要表现在:(1)注册商标少。据统计,赣州每24家企业才有1件注册商标。作为农业大市,赣州的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只有1100多件,仅占商标注册总数的18%,不少乡镇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目前还处于空白。(2)驰名和著名商标少。目前,除集体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外,赣州被司法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仅有“赣玛”、“齐云山”、“加大”、“南安板鸭”等少数几件,全市被认定的省著名商标不足50件,在全省500多件省著名商标当中,它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10。另外,赣州知名商标也不多,不足70件。(3)闲置浪费商标多。由于对注册商标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及时申请续认、企业改制转让等原因,已注册商标的实际利用率较低,闲置浪费的商标很多,约占赣州商标注册总量的20%。这种现象不仅与赣州在全省的大市地位不相称,而且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目前,赣州加工制造的产品多为代工生产的商品,自主品牌商品少。它一方面会增强企业对市外企业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又不利于赣州商品品牌的打造。

4.人均实力不足

赣州整体经济实力虽然居全省前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比较低,处于全省最低水平,如表4所示:

表4 2008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img69

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另外,由于赣州全市总土地面积3931714.1公顷,其中农用地有360696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5753.45公顷,园地79776.23公顷,林地3017359.5公顷,牧草地751.92公顷,其他农用地133328.02公顷,耕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9.6%,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3亩,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39亩,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0.98亩。因此,城乡人均收入低,它制约着全市总需求,而人均土地面积少和产业发展水平低,又制约着全市总供给,从而在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制约着赣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力。

(三)赣州经济发展机遇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众多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泥石流台风地质气象灾难,以及金融危机和城市交通拥堵等,这些问题是众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因未处理好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分工不合理和资源掠夺的必然结果,是未处理好近期发展与长期规划的关系的必然结果。这些问题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灾难,给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传递出一条重要信息,即工业化、城市化要与生态化统一起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赣州市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市,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这条规律,赣州有以下众多方面发展机遇提供开发潜力的发展基础。

1.生态能源开发潜力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能源的认识和利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木材是人类最早的能源,它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在此后三次产业革命中,更是离不开能源。例如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它离不开煤炭这种能源;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电动机的发明使用为主要标志,同时这个时期由于汽车的发明使用,使得电和石油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能源;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核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这表明人类开始生产和利用清洁能源。现在,许多科学家预测第四次产业革命将以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工程等为标志,这种新能源将会是一种比核能更加清洁的生态能源。可见,从钻木取火到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及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都离不开能源的革命。赣州地处东经113°54′—116°38′和北纬24°29′—27°09′,属亚热带的南缘,呈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气候,雨量和光热充足,冷暖变化显著。因此,新能源的发展对赣州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等非常有利。

2.生态环境材料开发潜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就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这个新概念。它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这里所谓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充分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关系的新材料,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钨和稀土等是赣州的优势矿产资源,其用途非常广泛。例如钨大可用于高速钢、钨钢、铬钨钢、铬钨硅钢、铬钨锰钢、钨磁钢、钨钴磁钢等,稀土可用于稀土钢、稀土铝、稀土农药、稀土复合肥、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激光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光纤材料、稀土磁光存储材料、稀土超导材料、稀土原子能材料等一批新型功能材料。这些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无污染和高性能,因而被称为“绿色材料”,它们已经或将要在电子信息、汽车尾气净化、电动汽车以及空间、海洋、生物技术、生理医疗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目前生态环境材料的广泛利用对赣州的钨和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

3.生态食品开发潜力

生态食品,也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是指粮食、蔬菜、果品、禽畜、水果和食油等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添加剂和转基因种子,并通过有关颁证组织认证,确为纯天然、无污染的安全营养食品。生态食品于20世纪末始于欧美,德国的“蓝天使”标志食品、意大利的“生态农业产品”、美国的“有机食品”、日本的“自然食品”等均属于生态食品。生态食品的出现,旨在满足人们对食品的优质、安全、无污染、富营养的消费需求,以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生态食品,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借此制定了不少技术标准。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绿色食品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在2000年时销售额就达到7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2008年销售额将达到470亿美元,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的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生态食品市场,2008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额约计58亿欧元,在最近5年中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中国绿色食品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95%的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后效益有明显增长。可见,发展绿色食品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转变的捷径,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绿色食品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生产,而赣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80%,赣州人均耕地虽然偏少,但荒地和山地较多,并且土质和气候条件适合脐橙、蜜橘、甜柚、茶叶等食品种植以及野猪、野牛、野鸡、野鸭等禽畜的饲养,因此,反过来看,当前这种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利于赣州发展生态食品。

4.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迅速普及到全球。目前,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发展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目前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早在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达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2008年,我国四川省仅生态旅游总收入就达114.96亿元人民币。现在全球每年生态旅游收入的增幅达到20%~30%。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赣州是一个丘陵山区,山水秀美,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交融,是发达国家和发达省份理想的后花园,因此,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化的统一发展的过程,正是赣州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的大好时机。

5.生态建筑发展基础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家”和“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Ecology)。所以,生态与建筑原本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此后其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现在,普遍认为,所谓生态建筑,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为目的而建造的建筑物,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建造的人和生物及其居栖空间所形成的多层次循环系统的新型建筑。生态建筑分“原生的”与“适宜技术的”两种类型。“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其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设计(Appropriate Technology)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tkinson和Stiglitz在1969年提出,是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侧重建筑技术的适宜性、高效性,精心设计建筑细部,提高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当地建筑文化传统和技术,使建筑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实现技术的人文提升。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以整体上低水平的、快速的发展,拥有低素质的庞大的人口群体,加上不少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迷恋和追求,正在形成一种高度浪费和污染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统计,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在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方式刻不容缓。赣州大部分农村人口分散,农户散居,房屋多为低矮土瓦房,防水御寒性差;城市房屋布局密集,街道小,交通拥堵,功能杂乱。因此,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化统一发展的过程,也是赣州市做好城市和农村建设规划,推动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和生态村建设的契机。

(四)赣州经济发展挑战分析

2004年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坚持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一切为民谋发展的发展理念,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围绕“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发展思路,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实现了赣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赣州实际。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科学发展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制约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存在,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也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今后赣州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www.daowen.com)

1.区位优势面临挑战

从静态看,赣州处在通衢四省七市的中心位置,与广州、深圳、厦门、南昌、长沙等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的距离都在500公里左右,区位优势非常突出,但是,从动态看,赣州这种静态的区位优势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先看韶关和梅州。它们虽然是广东的两个边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它们毕竟受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管辖,又比赣州处于珠三角更核心的位置,京广铁路、韶赣龙铁路、广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等经过韶关,广梅汕高速公路和高铁把梅州紧紧地融入珠江三角洲。2009年5月,梅州与赣州一起被列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即将修建的鹰瑞梅铁路,将给梅州打开由东南通往东北方向的大门。其次看龙岩和郴州。龙岩地处经济发达的福建省内的西大门,离厦门、漳州等东南沿海城市很近,比赣州处于海西经济区更核心的位置,也是海西经济区通往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咽喉要道。郴州地处湘东南部,在长株潭城市经济圈内,毗邻韶关,京广铁路、广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等由此经过。再看本省的吉安和抚州,它们处在我省中部,比赣州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近,其中抚州也是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可见,赣州的区位与周边城市相比较,更多的是反映在特色不同,并没有很突出的绝对优势,所以赣州很有可能会被珠三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经济圈边缘化。

2.资源优势面临挑战

钨和稀土是赣州的两大优势资源,但是,由于近一些年来重开采轻勘探,利益在勘探与开采中出现严重倒挂现象,使得已探明的钨和稀土资源储量迅速下降。据统计,目前已探明的稀土保有储量46.89万吨,钨保有储量50万吨,而稀土的年开采量约1万吨,钨的年开采量约2万吨,如果没有探明新的钨矿资源和稀土资源储量,照此下去,20至30年后将无矿可采,将会有大量工矿企业倒闭。同时,赣州钨矿和稀土开采及加工中存在的矿点多、规模小、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大,从而加速钨矿资源和稀土资源的枯竭。另一方面,据地质部门资料,全国已探明钨矿保有储量在20万吨以上的除江西外,还有湖南、河南、广西、福建、广东和甘肃等省区,其中湖南的保有量179.89万吨,比江西的110.09万吨还多。稀土除江西外还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广东、四川、山东、福建等省区,其中内蒙古的稀土保有量比江西还多。目前,这些省区的一些地区如郴州、韶关、龙岩等也在开发钨矿资源和稀土资源,其中广东采用矿点少、规模大的开发模式,虽然产量比赣州小,但浪费少,效率高,掌握了矿产品定价的主动权。因此,赣州资源优势正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及时转变开发模式,那么将会丧失钨矿资源和稀土资源开采和销售上的优势。

3.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个地区的产业反映了该地区能做什么,是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表3可知,赣州农业产值占有较大的比重,且主要以果产品为主,附加值极低;工业产值偏低,且主要以初级矿产品为主,附加值也不高;服务业占的比重相对较高,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餐饮这类技术含量低的服务业领域。赣州这种产业发展水平在全省(乃至在周边城市)中处在下游水平,它不利于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江、东江生态经济建设。因为产业既是赣州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接的接口,也是赣州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分工的条件。赣州低水平的产业状况决定着赣州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将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业链的上游,即主要承担初级农产品和初级矿产品的生产,这将不利于赣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合理的产业梯度是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而合理的产业梯度不仅体现在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之间存在成本差异、技术差异、市场差异等方面,更表现在承接地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才能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否则转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产业基础相差太大,产业转移就不能成功实现,即使勉强转移也会成为包袱。由于产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因此赣州在承接发达国家和发达省份产业转移时将会丧失许多机遇。当前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因此,赣州的产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赣州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江和东江生态经济建设对策探讨

关于赣州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江和东江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探讨,是新的历史时期赣州市乃至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江西省和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高度来认识这一重大课题,从赣州是赣江、东江两江之源的特殊性来探索对策,做到全市一盘棋、全省一盘棋、区域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是赣州如何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江、东江生态经济建设如何深入有效开展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遵循经济分工、产业对接、环保支持等重要原则,并根据赣州的“优势”、“劣势”两个内在因素和“机会”、“威胁”两个外在因素,进行科学决策。具体对策如下:

(一)遵循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走新型生态工业化发展道路

从经济形态来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经工业化经济发展到现代化经济。因此,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程可知,大多数国家的政策是先发展工业后发展农业,先污染后治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化造成的损害先由农业和农民承担,等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反哺农业。我国现代化进程很不平衡,发达省市已经达到工业化中后期。我国这些发达省市的工业化道路及后果大多与发达国家相同或相似。赣州市的工业在江西省属中下水平,和许多欠发达省市一样,目前只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不适合赣州市,因为要想在21世纪20年代与全省和发达省市同期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赣州市没有时间和本钱折腾。所以,赣州市必须选择一条工农业同时兼顾,生产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即生态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样的工业化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思想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思想,也很适合赣州的实际。因为赣州拥有的工业原材料大多为矿产资源,这是极其有限的资源,利用资源的边际成本会迅速提高,随着这些资源的枯竭,工业企业会很快陷入经营困境,最终破产倒闭。而赣州拥有的农业资源如耕地、山地、园地、草地、森林和水面等比工业资源丰富,这些农业资源大多是可再生和重复利用的,而且赣州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量充足,适宜橙、柚、橘、烟叶、甘蔗、油茶、花生、花卉、苗木、茶叶和竹木等农作物的种植,适宜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生态能源。如果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即牺牲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发展比较劣势的产业,既违背了比较优势原理,由发展工业获得的利益又远小于其机会成本,也远小于为此付出的代价。如果工农业兼顾,则不但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生态能源,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

(二)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江西省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山江湖工程的核心内容,写入了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并把它作为江西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部崛起目标的动力。这个发展战略规划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当前实体经济城市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并通过组织众多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的一项世纪工程,它符合我省的省情和历史发展规律。“山江湖”是鄱阳湖和流入该湖的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及其流域的简称。它们贯穿江西省11个地市中的9个,占全省国土面积90%。由这些纵横交错的江河流域孕育发展起来的经济带构成江西省省域经济的动脉。所以,江西省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20世纪的重大工程,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依据《山江湖工程“十一五”规划纲要》,江西省现已确定以南昌市为中心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于鄱阳湖一方面纳赣、抚、信、饶、修等五大江河,把江西省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汇入到鄱阳湖水系中,另一方面,又经长江汇入上海,把江西省和长三角对接起来,因此,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经济圈还会辐射到闽、浙、沪、鄂、湘,粤等省市。建设以南昌市为中心,以上饶、九江、鹰潭、景德镇、吉安、宜春、新余、抚州等城市为主体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中枢和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又是提升江西省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009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按照这个规划,目前赣州虽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但是,赣州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独特成员。从区域上看,赣州是赣江和鄱阳湖的源头,赣江纵贯我省南北全境,是汇入鄱阳湖的最大江河,是我国古代的黄金水道。另外,与赣江联襟的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把赣州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紧紧地连在一起,因此,赣江流域经济带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动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可忽略赣州;另一方面,鄱阳湖则是赣州通往长三角的要道,赣州经济发展也不能脱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重要平台。从资源来看,赣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能源,例如赣州是“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东江源头”、“脐橙之乡”、“蜜橘之乡”,拥有始建于东晋、至今保存的唯一宋代砖城墙,以及三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上犹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级森林公园、九连山原始森林等,赣州的这些资源是全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工业、农业、科研、旅游、物流和生态等密切关联。因此,赣州要充分利用“两江源头”和通衢赣闽粤湘四省、毗邻珠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以及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与矿产品加工、旅游、物流等强势产业群,以产业为接口,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有“为”才有“位”,无“为”即无“位”,即使空间上有区位优势也会被边缘化。因此,赣州只有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并借助这个平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能展现自身在鄱阳糊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三)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产业布局应综合考虑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产业转移要有合理的产业梯度,产业成长应以市场竞争为主政府保护为辅。从资源优势来看,赣州的优势资源是宜农宜林的土壤、气候、日照、钨、稀土、宋城文化、客家文化、苏区文化等。从产业优势来看,赣州的优势产业是果业、矿业、食品加工业、物流业等。据统计,2008年,钨、稀土和氟盐化工三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强。又据统计,2008年,赣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31亿元,其中钨、稀土、食品、纺织服装和电子电器等五个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而钨产业达155.45亿元,全市实现果业总产值52亿元,占6.26%,旅游总收入65.6亿元,占7.89%,物流增加值58亿元,占6.95%。可见,矿业、果业、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旅游、物流等七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赣州应分别以这些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群。根据资源优势,当前赣州应重点发展以下特色产业群:

首先,以业已形成的蜜橘、脐橙、甜柚等全国水果生产基地为基础,采用标化生产模式,进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管理,稳定水果生产规模,同时,创办水果食品加工企业,把蜜橘、脐橙、甜柚等水果加工成罐头、饮料、保健品、中成药和酒等食品,创办水果储运、果种研究和果苗栽培企业,以延长水果的供应季节,扩展果业产业链,形成以水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其次,抓好钨和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基地和矿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稳定产量,把钨和稀土加工成生态材料,例如高速钢、钨钢、铬钨钢、铬钨硅钢、铬钨锰钢、钨磁钢、钨钴磁钢、稀土钢、稀土铝、稀土农药、稀土复合肥、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激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光纤材料、稀土磁光存储材料、稀土超导材料、稀土原子能材料等一批新型功能材料,提高矿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控制矿产品供给,延长矿业产业链,形成以钨和稀土为基础的产业群。

第三,抓好鸡、鸭、生猪和肉牛等禽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稳定禽畜产品供给,同时,把这些禽畜产品加工成盐焗鸡、鸡肉串、鸡肉罐头、盐焗凤爪、香酥鸡腿、酱鸡翅、板鸭、烤鸭、盐焗鸭、麻辣鸭掌、盐焗鸭爪、香酥鸭腿、酱鸭翅、香辣牛肉干、牛肉串、牛肉丸、酱牛肉、猪肉干、酱猪肉、猪肉串、烤猪腿等客家风味浓郁的肉类商品,做大做强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拓展饲养业产业链,形成以禽畜饲养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第四,以发展红色旅游为接口,把赣州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链接起来,开发精品旅游产品,并把它们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强势品牌,形成以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基础,包括旅游、餐饮、交通、酒店和购物等在内的产业群。

(四)整合优势矿产资源,提高矿业经济发展质量

钨、稀土等矿产资源是赣州的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目前钨、稀土等矿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因此,矿业能否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赣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早在本世纪初以来,针对钨、稀土开采中存在的各自为战,滥采滥销,资源浪费和税收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赣州市政府就先后出台了关于整合钨、稀土优质资源,整顿经营秩序混乱局面,建设有色产业基地等方面的文件。例如,2005年9月20日,赣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赣州市有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决定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章贡区建设赣州市有色产业基地。该基地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龙头带动,精深加工,配套协作,集群发展”的思路,以优势资源为依托,资源整合为基础,战略合作为手段,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深加工和应用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可持续发展。要求全市钨、稀土等有色深加工企业和项目原则上均要求进入有色基地发展,要把市有色产业基地建设为集聚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全市有色产业快速发展的龙头。应该说,赣州市政府的这个文件是一个好文件,对有色金属资源和有色产业的整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钨、稀土开采和加工企业中有许多是民间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资本构成复杂的企业,仅靠一份政府文件难以长期有效地解决这些积疾已久的问题。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其中有三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是关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这是中央经济工作战略重点的转移。此前,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这是在经济系统内部实现经济总量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而现在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内实现经济总量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生态平衡、城乡统筹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等多项目标的统一。因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精神,为赣州认识和解决钨、稀土开采和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赣州钨、稀土开采和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矿权过于分散;二是政府缺失对钨、稀土开采和加工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的有效手段;三是政府控制矿产品销售权这只手没有握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按照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赣州矿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关于整合钨、稀土资源和矿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的政策。具体是:

1.进一步提高对整合钨、稀土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整合钨、稀土资源对赣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整合和优化钨和稀土资源,可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2)通过整顿滥采滥销和无序竞争等问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3)通过整合和优化钨、稀土资源,有利于促进以钨和稀土资源为基础的特色产业群发展,增强矿业经济和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抓好两头或两权,即抓好资源的开采权和产品的销售权

钨、稀土是极其有限的国家战略资源,在整合钨、稀土资源中,地方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门槛,制订钨、稀土工矿企业竞争规则以及钨、稀土价格维持方案,健全钨、稀土资源收购和储备制度,规定开采年限、开采产量、开采方式、矿产品加工的等级标准和销售对象等,依法控制资源开采权和矿产品销售权,以保证钨、稀土等有色金属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相平衡,资源储备与开发利用相平衡,使这些企业在市场需求好时没有暴利,在市场需求收缩时不至于破产。

3.借助外力,加快提升矿业经济发展质量

赣州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要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外相关大型企业和中央部属相关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并利用他们的资金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钨、稀土等有色金属的生产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实现赣州的矿产资源与大企业、科研院所的项目和技术的对接,实现赣州的矿产品与全国和世界市场的对接,全力把赣州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提高赣州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发展质量。

(五)以建设自主品牌为突破口,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短板是制约木桶盛水量的关键。目前制约赣州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有产业发展水平低、自主品牌缺失、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发展力不足、工业基础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等。但是,制约赣州经济发展的短板究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制约赣州经济发展的短板是自主品牌缺失。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活动,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离不开商品的品牌树立和品牌保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产者和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化,他们对品牌的意识日益增强,对品牌的需求日益增大。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历史证明,他们都是品牌大国、品牌大省、品牌大市。品牌市场化、价值化、资产化、国际化,这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根据赣州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提高对品牌的认识,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是区别于竞争者的商品名称、术语、象征、记号等,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意识是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包括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等。因此,品牌是脸面,是竞争的法宝,要树立品牌至上和品牌强市的意识。

2.以强势品牌为基础,充分延伸品牌

赣南钨和稀土、赣南脐橙、寻乌蜜橘、南康甜柚等都是强势品牌,但是,它们只是资源产品的品牌,是初级产品的品牌,影响面有限。对此,要分别以赣南钨和稀土、赣南脐橙、寻乌蜜橘、南康甜柚等资源产品、初级产品的强势品牌为基础,抓住机遇,把它们延伸到高速钢、钨钢、铬钨钢、铬钨硅钢、铬钨锰钢、钨磁钢、钨钴磁钢、稀土钢、稀土铝、稀土农药、稀土复合肥、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激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光纤材料、稀土磁光存储材料、稀土超导材料、稀土原子能材料等新型的钨和稀土材料当中去,延伸到盐焗鸡、鸡肉串、鸡肉罐头、盐焗凤爪、香酥鸡腿、酱鸡翅、板鸭、烤鸭、盐焗鸭、麻辣鸭掌、盐焗鸭爪、香酥鸭腿、酱鸭翅、香辣牛肉干、牛肉串、牛肉丸、酱牛肉、猪肉干、酱猪肉、猪肉串、烤猪腿等客家风味浓郁的肉类商品当中去,以及延伸到水果加工品中去,这样,就能产生更大的品牌效应和效益。

3.依法保护品牌

品牌保护是对品牌的所有人、合法使用人的品牌实行资格保护措施,以防范来自各方面的侵害和侵权行为,包括品牌的经营保护、品牌的法律保护和品牌的社会保护三个组成部分。赣州一方面要结合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充分地延伸品牌,另一方面要适时向政府商标管理部门申请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注册,依法保护品牌。

4.全力打造品牌

打造品牌的途径很多,例如提高商品品质、设计商标、媒体宣传等,其中提高商品品质是最为重要的。赣州在品牌建设中要始终以提高商品品质为本,发展生态产业和生产生态商品,要求生产者以人为本,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秉持生态第一的理念,承诺向市场提供生态商品,并坚决打击一切伪劣商品,推崇生态商品,限制非生态商品。

(六)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建设新型生态农村和生态城市

早在2003年5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颁布了《关于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这是全国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文件,也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法规文件。但是,国家环保总局的这些指标只规定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的一般要求,各省市在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中,还必须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完备可行的生态农村和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赣州是一个农业大市,80%是农业人口,并且山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7亩。同时,赣州大部分农村村落坐落在丘陵地带,人口和建设规模较小,并且比较分散,这种散居现象对环境破坏的压力较小,但是道路占地多,水电设施建设成本高。为了有利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江、东江生态经济发展,作为两江源头的赣州市,必须做好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的建设规划。村组织要根据地质、气象等资料,坚持节约用地、节约成本、相对集中、方便生产的原则,规划好和建设好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2.科学规划城市发展规模

城市规模小,对环境的破坏也小,但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城市规模大,对环境的破坏就会增大,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生态平衡的关系。近十年来,赣州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目前,大部分县(市)城镇人口5万至10万人,少部分县(市)城镇人口达十几万人,瑞金市市区人口超过24万人,赣州市市区人口超过50万人。我们认为,到本世纪中期,赣州大部分县城城区人口以10万至20万为宜,少数县(市)城区人口以20万至30万为宜,赣州市市区人口以200万至300万为宜。

3.科学布局城市建设

首先,以赣州市为中心,瑞金和龙南为次中心,其他县(市)为卫星城市,大力推进赣州城市化发展步伐。其次,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做到一城一个基本功能,各城市功能既相互联系,又很少重叠。第三,科学规划城市建筑群和城市道路,做到既节约土地资源,又保证城市发展的需要。第四,沿赣江、章江、贡江、东江流域,因地制宜,分别种植脐橙、蜜橘、甜柚、油茶、茶叶、竹木等农林作物,沿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种植环保林,在车站、码头等附近开办生态企业和物流储运中心。这样,就利于形成以赣州市区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区。

4.建设多样化生态农村

根据赣州农户散居于丘陵地区的特点,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从科学和实际出发,宜散即散,宜聚即聚,正确引导农户建设自己的家园;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投入一定配套资金,支持村组织完善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和农业水利等设施,帮助农户建沼气池,发展小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生态能源,形成水利与小水电,植物废弃物、动物粪便与沼气池,果山与风能、太阳能等融为一体的多样化生态农村,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

5.完善城市保障设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赣州市市区和各县市的居住、用电、用水、交通、排污等问题日益加重。市县区各级政府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城区家居区、公共管理部门区、商业区和工业园区等,同时还要规划好城市水电设施、交通设施和排污设施等,增强城市保障力。目前赣州市固体垃圾仍采用掩埋方式处理,长期看,这不是最好的办法。目前,赣州市应着手研究建立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以节省宝贵的土地,提高对固体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同时,在赣州市区一些阳光充足的街道,建太阳能广告牌、太阳能路标、太阳能路灯等,在酒店、写字楼和居民小区等建太阳能板墙,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这样,就能促进赣州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

(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金融生态”一词最早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首先提出,在2007年初的“两会”上,“金融生态”一词被首次写进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关键”。关于金融生态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指金融业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赣州市多数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其中果业企业和矿业企业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较大,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而赣州市上市公司很少,目前已挂牌交易的只有赣南果业,很多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没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因此,中小企业中有的通过“关系”这一非市场途径获得贷款,有的通过黑市获得高利贷贷款。它们破坏了金融和经济秩序,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这些非法融资行为,传统的做法是打击和预防,而打击和预防是为了堵非法融资的横流。这种只堵不疏的做法不符合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的要求。要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科学的方法是堵疏结合,堵是治标,是权宜之计,而疏是治本,是战略之策。目前,资本市场方面的滞后问题,制约着赣州果业和矿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打击这些非法融资的基础上,健全中小企业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是赣州亟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板块市场建设,积极为那些有实力和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创造条件上市,进入板块市场。因为,赣州正处在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珠三角和长三角多重经济辐射范围内,所以,赣州中小企业一旦成功上市,必会被投资者看好,从而有利于赣州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健全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市场,规范中小企业合作投资公司经营行为,为那些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合法融资渠道。第三,发展脐橙、柑橘、钨、稀土等商品期货。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它既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手段,也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还利于形成合理的商品价格,维护价格稳定。目前,赣州的钨、稀土等有色金属的产量居全国之首,脐橙、柑橘也已规模化发展,且产量也居全国之首,都已具备发展商品期货的条件,另一方面,赣州的脐橙、柑橘、钨、稀土价格不稳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都较大,在只有现货市场的条件下果业和矿业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不利于生态经济建设。因此,发展脐橙、柑橘、钨、稀土等商品期货,应提到赣州市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

总之,赣州要成功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要有效地推动赣江和东江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第一的理念,并遵循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相统一的原则去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才能把赣州这块红土地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机盎然、富有魅力的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