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著 目 録
(A)期刊、專書論文
1.《近三十年臺港地區敦煌學論文目録初稿》,《木鐸》8,1979年12月,頁387—448。
2.《孝道文學敦煌寫本〈父母恩重讚〉校釋》,《木鐸》9,1980年11月,頁415—423。
3.《孝道文學敦煌寫卷〈十恩德讚〉初探》,《華岡文科學報》13,1981年6月,頁229—279。
4.《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初稿》,《華岡文科學報》14,1982年6月,頁1—71。
5.《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中文篇)》,《敦煌學》5,1982年9月,頁71—120。
6.《敦煌寫本〈父母恩重經〉研究》,《中興法商學報》18,1983年6月,頁311—328。
7.《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中文篇)續》,《敦煌學》6,1983年6月,頁117—121。
8.《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初稿(續)》,《華岡文科學報》15,1983年12月,頁1—17。
9.《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中文篇)(續)》,《敦煌學》7,1984年1月,頁123—130。
10.《敦煌寫卷定格聯章〈十二時〉研究》,《木鐸》10,1984年6月,頁229—260。
11.《敦煌寫本〈崔氏夫人訓女文〉研究》,《中興法商學報》19,1984年6月,頁319—335。
12.《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續)》,《敦煌學》8,1984年7月,頁65—70。
13.《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續)》,《敦煌學》9,1985年5月,頁119—122。
14.《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續)》,《敦煌學》10,1985年10月,頁105—108。
15.《近五年來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論著選介(上)》,《漢學研究通訊》17,1986年3月,頁1—8。
16.《近五年來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論著選介(下)》,《漢學研究通訊》18,1986年6月,頁53—57。
17.《敦煌學論文著作目録稿(續)》,《敦煌學》11,1986年7月,頁97—106。
18.《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敘例》,《漢學研究通訊》20,1986年12月,頁168。
19.《敦煌文獻中“張騫乘槎”故事之探討》,《中興法商學報》21,1986年12月,頁425—433。
20.《敦煌寫本〈新集文詞九經鈔〉研究》,《漢學研究》4:2,1986年12月,頁271—290。
21.《敦煌寫本〈新集文詞九經鈔〉校録》,《敦煌學》12,1987年2月,頁109—125。
22.《敦煌寫本定格聯章〈百歲篇〉研究》,《木鐸》11,1987年2月,頁263—274。
23.《婺源潘石禪先生論著目録續編》,《木鐸》11,1987年2月,頁343—350。
24.《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敦煌學》12,1987年2月,頁159—164。
25.《唐代民間文學》,《國文天地》29,1987年10月,頁31—35。
26.《從敦煌文獻看李義山〈雜纂〉的性質》,《木鐸》12,1988年3月,頁111—119。
27.《唐解元一笑姻緣研究》,《漢學研究》6:1(明代戲曲小説研討會論文專號),1988年6月,頁179—189。
28.《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敦煌學》13,1988年6月,頁175—180。
29.《敦煌寫本〈真言要決〉研究》,《中興法商學報》23,1989年1月,頁209—229。
30.《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敦煌學》15,1989年12月,頁143—164。
31.《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續)》,《敦煌學》16,1990年9月,頁167—175。
32.《近十年(1980—1989)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概況》,《中國唐代學會會刊》創刊號,1990年11月,頁13—24。
33.《流行域外的明代通俗讀物〈明心寶鑑〉初探》,《中興法商學報》25,1991年6月,頁263—286。
34.《試論敦煌寫本P.3910對考察“張騫乘槎”故事之價值》,《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7月,頁801—820。
35.《唐人豪俠小説名篇〈虬髯客傳〉》,《國文天地》78,1991年11月,頁104—107。
36.《敦煌寫卷〈御注孝經讚并進表〉初探》,《敦煌學》18,1992年3月,頁107—115。
37.《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敦煌學》18,1992年3月,頁117—122。
38.《近五年來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論著選介(1986—1990)(上)》,《漢學研究通訊》11:2,1992年9月,頁193—197。
39.《敦煌寫卷〈呼吸静功妙訣〉試論》,《敦煌學》19,1992年10月,頁109—115;又載於《九州學刊》5:4,1993年5月。
40.《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録稿》,《敦煌學》19,1992年10月,頁123—128。
41.《近五年來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論著選介(1986—1990)(下)》,《漢學研究通訊》11:3,1992年12月,頁293—298。
42.《學日益齋敦煌學札記》,《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紀念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1月,頁190—196。
43.《從敦煌文獻看唐代的三教合一》,《第二届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頁637—668。
44.《敦煌寫卷〈釋智興鳴鐘感應記〉研究》,《九州學刊》6:4(敦煌學專輯),1995年3月,頁31—42。
45.《敦煌本〈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綜論》,《敦煌學》20,1995年12月,頁119—146。
46.《敦煌寫卷〈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傳〉初探》,《慶祝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9月,頁581—602。
47.《潘重規教授與敦煌學研究》,《中國唐代學會會刊》7,1996年11月,頁27—43。
48.《敦煌本佛教詩歌“九想觀”探論》,《中正學報》7,1996年12月,頁17—34。
49.《敦煌寫本〈龍興寺毗沙門天王靈驗記〉與敦煌地區的毗沙門信仰》,《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3月,頁253—264。
50.《千古滄桑話敦煌》,《嘉義青年》1997年第11期,頁13—14。
51.《漢唐盛世話敦煌》,《嘉義青年》1997年第12期,頁11—14。
52.《論敦煌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道要品第四〉的成立與流行》,《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997年12月,頁233—252。
53.《敦煌石窟的形制》,《嘉義青年》1998年第1期,頁10—12。
54.《敦煌道教孝道文獻研究之一——〈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道要品第四〉的成立與流行》,《杭州大學學報》28:1,1998年1月,頁84—92。
55.《二十世紀初期僞造的敦煌寫本——英國圖書館·國際敦煌學項目》,《漢學研究通訊》65,1998年2月,頁11—14。
56.《莫高窟的佛塑藝術》,《嘉義青年》1998年第3期,頁9—12。
57.《燦爛輝煌的敦煌壁畫》,《嘉義青年》1998年第4期,頁9—12。
58.《敦煌曲子詞中的海誓山盟》,《嘉義青年》1998年第5期,頁13—14。
59.《孔子與七歲小兒的論辯》,《嘉義青年》1998年第6期,頁13—15。
60.《臺灣地區敦煌寫本的收藏與研究之考察》,《敦煌學》21,1998年6月,頁91—106。
61.《敦煌學論著目録稿(續)》,《敦煌學》21,1998年6月,頁107—154。
62.《臺灣民間故事傳承與變衍的文化意義》,《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6月,頁31—40。
63.《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山鳥下聽事,簷花落酒中——唐代文學論叢》,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6月,頁693—735。
64.《越南漢文小説中的歷史演義及其特色》,《文學絲路——中華文化與世界漢文學論文集》,世界華文作家協會,1998年7月,頁162—177。
65.《敦煌寫本中有趣的學童打油詩》,《嘉義青年》1998年第11期,頁13—15。
66.《敦煌靈應小説的佛教史學價值》,《唐研究》4,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頁31—46。
67.《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臺北:法鼓文化,1998年12月,頁121—152。
68.《民國以來的敦煌學》,《民國史專題第四届討論會論文集》,1998年12月,頁611—644。
69.《敦煌石窟張騫尋河源的傳説》,《嘉義青年》1998年第12期,頁10—12。
70.《敦煌寫本中的新娘教材〈崔氏夫人訓女文〉》,《嘉義青年》1999年第1期,頁10—12。
71.《敦煌本〈明詩論〉與〈問對〉殘卷初探》,《第四届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2月,頁303—326。
72.《敦煌文獻中的廣告》,《嘉義青年》1999年第3期,頁13—16。
73.《唐代敦煌人如何以十二生肖論吉凶》,《嘉義青年》1999年第4期,頁10—14。
74.《臺灣敦煌學の概況と私の研究過程》,《東京大學中國語中國文學研究室紀要》2,1999年4月,頁143—152。
75.《敦煌寫本〈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傳〉研究》,收入《敦煌文藪》下册,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4月,頁69—92。
76.《從敦煌文獻看唐人解夢》,《嘉義青年》1999年第5期,頁10—13。
77.《敦煌文獻中的唐代旅行護照》,《嘉義青年》1999年第6期,頁9—14。
78.《臺灣の敦煌學の動向》,《唐代史研究》2,唐史研究會,1999年6月,頁47—58。
79.《敦煌本〈佛頂心觀世音菩薩救難神驗經〉研究》,《新國學》1,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12月,頁313—333。
80.《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卷子題記》,《吴其昱先生八秩華誕敦煌學特刊》,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頁355—402。
81.《吴其昱先生論著目録初稿》,《吴其昱先生八秩華誕敦煌學特刊》,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頁403—407。
82.《二十世紀敦煌學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大陸篇》,《漢學研究通訊》74,2000年5月,頁169—177。
83.《敦煌文獻中的“三皇”傳説》,《第五届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麗文文化公司,2000年9月,頁317—335。
84.《潘重規先生敦煌學研究成果與貢獻》,《敦煌研究》2000年第2期,頁113—122。
85.《敦煌童蒙讀物的分類與總説》,《敦煌文獻論集——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頁190—209。
86.《二十世紀敦煌學的回顧與展望——法國篇》,《漢學研究通訊》79,2001年8月,頁51—62。
87.《敦煌寫本〈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研究》,《敦煌學》23,2002年3月,頁21—48。
88.《敦煌寫本“九想觀”詩歌新探》,《普門學報》12,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11月。
89.《Provenance and ver(If(Icat(Ion of Dunhuang manuscr(Ipts(InTa(Iwan)》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ed(Ited by Susan Wh(Itf(Ield,The Br(It(Ish L(Ibrary,2002,pp.295-306。
90.《從敦煌文獻看佛教傳布的通俗化》,《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届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學研究所,2002年,頁117—142。
91.《〈父母恩重經〉傳布的歷史考察》,《新世紀敦煌學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3月,頁27—48。
92.《敦煌疑僞經與靈驗記關係之考察》,《漢語史學報專輯》3,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頁283—291。
93.《敦煌本〈蒙求〉及其注文之考訂與研究》,《敦煌學》24,2003年6月,頁177—198。
94.《〈盂蘭盆經疏〉與〈盂蘭盆經講經文〉》,《冉雲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論文集》,臺北:法光出版社,2003年7月,頁431—448。
95.《〈雲謡集〉〈鳳歸雲〉中的金釵卜民俗初探》,《中國俗文化研究》1,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7月,頁157—165。
96.《2002—2003年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綜述》,《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ILCDS)通訊創刊號,2003年12月,頁22—27。
97.《佛曲偈讚在敦煌講唱文學的運用》,《第四届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學術研討會——文學與宗教》,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年12月,頁635—655。
98.《敦煌蒙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敦煌吐魯番研究》7,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頁254—275。
99.《唐代佛教文學與俗曲——以敦煌寫本〈五更轉〉、〈十二時〉爲中心》,《普門學報》20,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4年3月,頁93—135。
100.《敦煌靈驗記與唐代入冥小説——以〈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爲主》,《唐代文學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2004年5月,頁473—496。
101.《唐代入冥故事中的衙役書寫》,《六朝隋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頁647—665。
102.《從越南北寧“祭井”論民俗中的水資源文化》,《西北師大學報》2004年第4期,頁60—65。
103.《北京故宫藏敦煌本〈慈善太子報恩成道經〉考》,《敦煌學》25,2004年9月,頁543—558。
104.《潘重規先生敦煌文學研究成果與方法之考察》與朱鳳玉合撰,《敦煌學》25,2004年9月,頁115—134。
105.《“盂蘭盆經”系及其注疏與佛教中國化》與姚孟君合撰,《普門學報》2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4年11月,頁117—137。
106.《敦煌疑僞經的語言問題——以〈普賢菩薩説證明經〉爲例》,《敦煌吐魯番研究》8,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頁267—285。
107.《敦煌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考論》,《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3月,頁131—140。
108.《敦煌文獻によって展開された六朝隋唐注釋學——〈毛詩音隱〉な例に—》,《日本學·敦煌學·漢文訓讀の新展開》,東京:汲古書院,2005年5月,頁45—59。
109.《敦煌禪宗歌詩〈行路難〉綜論》,《文學新鑰》3,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2005年7月,頁1—24。
110.《狩野直喜與敦煌學研究發展》,《2002—2005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頁30—36。
111.《論文學文獻的傳播與明代俗文學的發展》,《傳播、交流與融合——明代文學、思想與宗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2005年8月,頁23—44。
112.《狩野直喜與敦煌學研究發展》,《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頁204—210。
113.《2003—2004年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綜述》,《2002—2005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頁102—107。
114.《2002—2003年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綜述》,《2002—2005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頁96—101。
115.《論敦煌文獻展現的六朝隋唐注釋學——以〈毛詩音隱〉爲例》,《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4期,頁1—7;又載《敦煌學·日本學——石塚晴通教授退職紀念論文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12月,頁3—13。
116.《論敦煌學與日本漢學發展的關係——以京都中國學派開創者狩野直喜爲中心》,《漢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5年12月,頁13—26。
117.《關於敦煌學知識庫建構的設想》(與蔡忠霖合撰),《敦煌學知識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頁1—10。
118.《從敦煌吐魯番文書論五道將軍信仰》,《2006年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7月,頁77—112。
119.《敦煌文獻中圓鑒大師作品考論》,《文學新鑰》4,2006年8月,頁1—18。
120.《敦煌俗文學中占卜民俗管窺——兼論民俗與文學之關係》,《東亞文化研究》8,2006年8月,頁433—452。
121.《從〈鸚哥寶卷〉論寶卷與變文的關係》,《周紹良先生紀念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8月,頁497—502。(www.daowen.com)
122.《觀音經變與敦煌莫高窟寺院講經之蠡測》,《普門學報》35,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6年9月,頁57—80。
123.《論敦煌俗字與寫本學之關係》,《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頁162—167。
124.《敦煌變文中稱謂詞“阿婆”綜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頁36—42。
125.《從越南漢文社會史料論人物傳説與地方神祇之形成——以扶董天王爲例》,《成大中文學報》17,2007年7月,頁153—186。
126.《傳播、詮釋、接受——敦煌文獻與石窟中有關〈觀音經〉之考察》,《轉型期的敦煌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頁375—395。
127.《敦煌浄土歌讚〈歸去來〉析論》,《敦煌學輯刊》2007年第4期,頁6—24。
128.《唐五代道教俗講管窺》,《敦煌學》27,2008年2月,頁331—346。
129.《敦煌文學對中國文學研究的拓展與未來》,《學習與探索》2008年第3期,頁208—211。
130.《敦煌石窟寺院教育功能探究——論敦煌三界寺的寺學》,《華學》9、1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頁1040—1050。
131.《敦煌佛教文獻傳播與佛教文學發展之考察——以〈金藏論〉、〈法苑珠林〉、〈諸經要集〉等爲核心》,《佛教文獻と文學——日臺共同ワークショップの記録2007》,東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學術フロンティア實行委員會,2008年9月,頁199—218。
132.《敦煌寺院文書與唐代佛教文化之探賾——以四月八日佛誕節爲例》,《唐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11月,頁67—90。
133.《唐五代“五道將軍”信仰之發展——以敦煌文獻圖像爲核心》,《中國俗文化研究》5,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12月,頁1—17。
134.《史語所藏〈鸚哥寶卷〉研究——兼論同一題材在各類俗文學的運用》,《成大中文學報》23,2008年12月,頁1—26。
135.《論“張堅固、李定度”的形成、發展與民俗意涵》,《民間文學年刊》第2期增刊,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2009年2月,頁25—52。
136.《唐五代道教通俗講經活動與遺存》,《轉型期的敦煌語言文學》,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137.《從〈敦煌秘笈〉羽39V殘卷論〈舜子變〉的形成》,《張廣達先生八十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0年9月,頁745—768。
138.《越南扶董天王的神話傳説與民間信仰》,China and Around Mythology,Folklore,Literatur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75thAnniversary of Academician B.L.Riftin,Moscow:Russian State University for the Humanities,2010,頁270—293。
(B)研 討 會 論 文
1.《〈新集文詞九經鈔〉研究》,“第一届敦煌學學術研討會”,臺北,1986年12月。
2.《唐解元一笑姻緣研究》,“明代戲曲小説研討會”,臺北,1987年8月。
3.《〈義山雜纂〉研究》,“第一届唐代學術研討會”,臺北,1988年1月。
4.《越南漢文小説中的歷史演義》,“第九届古典文學會”,臺北,1988年10月。
5.《敦煌蒙書析論》,“第二届敦煌學學術研討會”,臺北,1990年7月。
6.《敦煌寫本〈孔子備問書〉初探》,“一九九年敦煌研究院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敦煌,1990年10月。
7.《試論敦煌寫本P.3910對考察“張騫乘槎”故事之價值》,“唐代文化研討會”,恒春,1990年11月。
8.《試論敦煌蒙書的整理與研究》,“敦煌學學術座談會”,1992年9月。
9.《從敦煌文獻看唐代的三教合一》,“第二届唐代學術研討會”,1992年10月。
10.《淺論兩岸“敦煌學”教學》,“隋唐史教學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系主辦,1993年3月。
11.《越南漢文小説中的俗字》,“第四届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字學會、“中央大學”中文系主辦,1993年3月。
12.《〈鶯哥寶卷〉綜論》,“中國通俗文學及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1993年5月。
13.《論〈明心寶鑑〉所保存的諺語》,“紀念林尹教授逝世十週年學術研討會”,1993年6月。
14.《敦煌寫本〈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傳〉研究》,“第三十四届亞洲及北非研究學術會議”,1993年8月。
15.《明成化刊本〈鸚哥孝儀傳〉研究》,“中國古代小説國際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1993年9月。
16.《敦煌寫卷與中國中古文字學——〈正名要録〉考探》,“中國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1994年3月。
17.《敦煌寫卷〈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研究》,“敦煌學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1995年3月。
18.《敦煌寫卷“釋智興鳴鐘感應記”研究》,“第二届唐代文化會議”,唐代學會主辦,1995年9月。
19.《敦煌文獻與唐代字樣學》,“第六届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文字學會主辦,1995年9月。
20.《敦煌寫本“九想觀”詩歌初探》,“海峽兩岸敦煌語言文學研討會”,成都:四川聯合大學主辦,1996年9月。
21.《論敦煌寫本〈龍興寺毗沙門天王靈驗記〉與唐五代的毗沙門信仰》,“第二届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1996年10月。
22.《論敦煌本“九想觀”詩與“無常”主題詩歌》,“第二届‘宗教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主辦,1997年3月。
23.《臺灣地區敦煌寫本的收藏與研究之考察》,“二十一世紀初期僞造的敦煌寫本─英國圖書館·國際敦煌學項目The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 at The British Library WORKSHOP‘Forgeries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英國:倫敦大英圖書館敦煌學國際項目主辦,1997年6月。
24.《敦煌靈應小説的佛教史學價值》,“中國唐史高級班及唐研究國際學術會議”,北京,1997年8月。
25.《敦煌道教孝道文學研究》,“1997年中國敦煌學研討會”,杭州: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及杭州大學主辦,1997年9月。
26.《民國以來的敦煌學》,“民國史專題第四届討論會——民國以來的史料與史學”,臺北:“國史館”主辦,1997年12月。
27.《臺灣民間故事傳承與變衍的文化意義》,“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1998年3月。
28.《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隋唐五代文學研討會”,嘉義:古典文學研究會、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辦,1998年3月。
29.《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臺北: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1998年4月。
30.《〈月峰記〉版本系統及其成書》,“韓國漢文小説學術研討會”,臺北:東吴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辦,1998年6月。
31.《越南漢文小説中的歷史演義及其特色》,“第二届世界華文作家會議”,臺北:東吴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辦,1998年7月。
32.《敦煌本〈明詩論〉與〈問對〉殘卷初探》,“第四届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唐代學會、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1998年11月。
33.《六朝文學中的彌勒》,“魏晉六朝學術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主辦,1998年12月。
34.《從敦煌文獻看唐五代的玄武信仰》,“第二届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管理學院主辦,1999年3月。
35.《越南漢文小説中的“翁仲”》,“域外漢文小説研討會”,臺北:東吴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1999年6月。
36.《敦煌文獻中的自然科學教育》,“二十一世紀敦煌文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中: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基金會主辦,1999年8月。
37.《敦煌本〈佛頂心觀世音菩薩救難神驗經〉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楊明照教授九十大慶”,成都,1999年9月。
38.《敦煌文獻中的靈應類文學研究》,“臺灣宗教學會”,1999年11月。
39.《敦煌蒙書的分類與總説》,“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主辦,2000年6月。
40.《從敦煌文獻看佛教傳布的通俗化》,“第三届漢學會議”,臺北:中研院主辦,2000年6月。
41.《敦煌寫本〈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研究》,“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敦煌:中國敦煌研究院主辦,2000年7月。
42.《敦煌文獻中圓鑒大師作品考論》,“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主辦,2000年7月。
43.《佛教文學與韓國漢文小説——以“龜兔故事”爲例》,“2001年中國域外漢文小説學術研討會”,臺灣: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1年2月。
44.《敦煌本〈蒙求〉及注文之考訂與研究》,“第三次兩岸古籍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國家圖書館”主辦,2001年4月。
45.《敦煌寫本“九想觀”詩歌新探》,“敦煌佛教藝術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蘭州: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主辦,2001年7月。
46.《〈父母恩重經〉傳布的歷史考察——以敦煌本爲中心》,“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1年11月。
47.《唐代佛教文學與俗曲——以敦煌寫本〈五更轉〉、〈十二時〉爲中心》,“佛教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臺北:現代佛教學會主辦,2002年3月。
48.《敦煌疑僞經與靈驗記關係之考察》,“漢語史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浙江大學主辦,2002年5月。
49.《敦煌靈驗記與唐代入冥小説》,“唐代文學與宗教研討會”,香港:香港浸會大學主辦,2002年5月。
50.《敦煌蒙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際敦煌學學術史研討會”,北京:北京理工大學主辦,2002年8月。
51.《〈雲謡集〉〈鳳歸雲〉中的金釵卜民俗初探》,“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樂山師範學院主辦,2002年9月。
52.《佛教經典中的哪吒形象》,“第一届哪吒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清代學術中心主辦,2002年10月。
53.《敦煌學與國際漢學》,“漢學研究學術研討會”,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主辦,2002年10月。
54.《俗字在漢字文化圈的容受——以越南漢碑寫本刻本爲例》,“典籍的國際交流—容受會議”,日本:北海道大學主辦,2002年10月。
55.《敦煌疑僞經的語言問題——以〈普賢菩薩説證明經〉爲例》,“漢文佛典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2年11月。
56.《佛曲偈讚在敦煌講唱文學的運用》,“第四届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學術研討會”,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3年3月。
57.《唐五代浄土歌讚〈歸去來〉之考察》,“佛教與文學學術研討會”,新竹:玄奘大學人文學院主辦,2003年4月。
58.《潘重規先生與二十世紀敦煌學》,“二十世紀中葉人文社會學術研討會”,臺北:東吴大學主辦,2003年5月。
59.《敦煌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考論》,“敦煌寫本文獻研究、遺書修復及數字化國際研討會——紀念王重民先生誕辰一百週年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二十週年”,北京:國家圖書館主辦,2003年9月。
60.《〈盂蘭盆經〉系及其注疏與佛教中國化》與姚孟君合撰,“2003年海峽兩岸大學校長會議暨科學技術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主辦,2003年10月。
61.《唐代入冥故事中的衙役書寫》,“六朝隋唐學術研討會”,臺中:逢甲大學中文系暨研究所主辦,2003年11月。
62.《從越南北寧“祭井”論中越民俗中的水資源文化》,“東亞民俗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
63.《敦煌禪宗歌詩〈行路難〉綜論》,“第六届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唐代學會主辦,2003年11月。
64.《論敦煌俗字與寫本學之關係》,“‘日本學、敦煌學、漢文訓讀的新展開’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主辦,2004年9月。
65.《論敦煌學與日本漢學研究的發展——以京都學派開創者狩野直喜爲中心》,“2004年漢學研究學術研討會”,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主辦,2004年10月。
66.《論文學文獻的傳播與明代俗文學的發展》,“明代文學思想與宗教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主辦,2005年4月。
67.《敦煌俗文學中占卜民俗管窺——兼論民俗與文學之關係》,“紀念婁子匡百歲冥誕民俗學學術研討會”,民俗學會、成功大學主辦,2005年8月。
68.《從莫高窟45窟内容、形制與敦煌文獻探測唐五代寺院講經之情況》,“第七届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大學人文學院、唐代學會主辦,2005年10月。
69.《關於敦煌學知識庫建構的設想》(與蔡忠霖合撰),“敦煌學知識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師範大學域外漢文古文獻研究中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主辦,2005年11月。
70.《觀音經變與敦煌莫高窟寺院講經之蠡測》,“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6年3月。
71.《從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唐代五道將軍信仰》,“2006年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花蓮: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主辦,2006年5月。
72.《傳播、詮釋與接受——敦煌文獻與石窟中有關〈觀音經〉之考察》,“‘轉型期的敦煌學——繼承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師範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臺灣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主辦,2006年9月。
73.《史語所藏〈鸚哥寶卷〉研究——兼論同一題材在各類俗文學的運用》,“俗文學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主辦,2006年12月。
74.《敦煌石窟寺院教育功能初探——論敦煌三界寺的寺學》,“學藝兼修·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主辦,2006年12月。
75.《敦煌寺院文書與唐代佛教文化之深賾——以佛誕日爲例》,“唐代文化文學研究及教學學術研討會”,臺中:逢甲大學唐代研究中心、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7年5月。
76.《敦煌佛教文獻傳播與佛教文學發展之考察——以〈金藏論〉、〈法苑珠林〉、〈諸經要集〉等爲核心》,“佛教文獻與文學”,日本:日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主辦,2007年6月。
77.《敦煌浄土歌讚〈歸去來〉析論》,“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蘭州: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國際佛教藝術與研究中心主辦,2007年7月。
78.《唐五代“五道將軍”信仰之發展——以敦煌文獻圖像爲核心》,“第二届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成都: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主辦,2007年10月。
79.《法藏P.2807敦煌佛教講經文獻之考論》,“敦煌漢藏佛教藝術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蘭州: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主辦,2008年6月。
80.《唐五代道教通俗講經活動與遺存》,“敦煌語言文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紀念周紹良先生仙逝三周年學術研討會”,蘭州:甘肅省敦煌學研究會、敦煌研究院等主辦,2008年8月。
81.《敦煌講經活動都講職司與文獻遺存考論——以法藏P.2807寫本爲例》,“佛教文獻與文學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主辦,2008年10月。
82.《談中國大陸近年編印英、法、俄藏敦煌寫本圖録的意義》,“第一届東亞漢文文獻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主辦,2008年11月。
83.《論“張堅固、李定度”的形成、發展與民俗意涵——以買地券、衣物疏爲考察對象》,“2008年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主辦,2008年11月。
84.《唐五代帝王誕節寺院活動與宫廷講經之管窺》,“第三届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項楚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討論會”,成都: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主辦,2009年7月。
85.《敦煌佛教講經資料輯考與實況重建——從俄藏Φ.109寫卷論八關齋與俗講之關係》,“敦煌學:第二個百年的研究視角與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聖彼得堡: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主辦,2009年9月。
86.《敦煌講經文是否爲變文争議之平議》,“百年敦煌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主辦,2010年4月。
87.《唐五代俗講中之高座考論》,“敦煌文獻、考古、藝術綜合研究——紀念向達教授誕辰一百一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主辦,2010年6月。
88.《經典、圖像與文學:敦煌“須大拏本生”敘事圖像與文學的互文研究》,“慶賀饒宗頤先生九五華誕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敦煌:中央文史研究館、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主辦,2010年8月。
(C)著 作
1.《空海文鏡秘府論之研究》(碩士論文)自印本,1976年6月。
2.《敦煌孝道文學研究》(博士論文),石門圖書公司,1982年8月。
3.《敦煌研究論著目録》(主编),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987年8月。
4.《皇黎一統志》(《越南漢文小説叢刊》5),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4月。
5.《科榜標奇》(《越南漢文小説叢刊》7),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4月。
6.《敦煌寫卷〈新集文詞九經抄〉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
7.《越南漢文小説叢刊》第二輯1—5册(与陳慶浩、陳義合編),臺北:學生書局,1992年11月。
8.《敦煌文獻與文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10月。
9.《1908—1997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與朱鳳玉合編),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印行,2000年4月。
10.《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二集》(計畫成果)(與潘文閣、毛漢光合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2年3月。
11.《敦煌蒙書研究》(與朱鳳玉合著),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12.《1998—2005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與朱鳳玉合編),臺北:樂學書局,2006年8月。
13.《開蒙養正:敦煌的學校教育》(與朱鳳玉合著),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14.《見證與宣傳:敦煌佛教靈驗記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0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