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 张陆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我国科技社团奖励工作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发展历程,为激励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已逐渐成为推动现代科技形成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2 04个全国学会,占我国科技社团的70%以上,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本文聚焦全国学会科技奖励工作,深入研究科技社团奖励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为“十三五”时期科技社团奖励创新发展提供实际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科技社团;科技奖励;现状;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15-12-1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项目“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科技奖励品牌建设的研究”
作者简介:王 研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政府管理
张 陆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及科技人才
我国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再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科学技术事业正一步步走向成熟。科技奖励在这个辉煌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学科建设,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我国科技社团奖励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逐步走上了常态化、规范化道路。科技体制深化改革要求,进一步明确科技社团在科技奖励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强化同行内学术评价的基础支撑作用,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学科和行业特色的奖励品牌,使之成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1.1 基本情况
我国科技社团开展奖励工作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最早设立了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直至1999年科技部启动受理社会力量设奖申请工作,一批科技奖励项目才逐渐发展起来。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社会力量设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技社团奖励进入发展正轨。2011年以来,全国学会科技奖项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新增奖项109项,占奖项总量的33%。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国务院取消了审批社会力量设立的面向全国、跨国境和跨省区域的科学技术奖项登记项目,社会力量设奖大门被进一步打开[1]。2014年,全国学会科技奖项增量达到29项,为历年最高。截至2015年,全国学会开展科技奖励326项,见图1。其中,理科学会设奖99项,工科学会设奖139项,农科学会设奖26项,医科学会设奖33项,交叉学科学会设奖29项,奖项涉及47个一级学科,占一级学科总数的76%,覆盖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交叉学科大多数领域。此外,仍有60个全国学会未开展科技奖励,占全国学会总数的18%,科技社团奖励的发展空间和潜能有待进一步发掘。
图1 全国学会科技奖励项目规模演化(1983-2015年)
1.2 奖励主体及对象
从奖励主体的类型看,科技社团奖励始终以独立设奖为主要形式,占奖项总量的90%以上,而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共同设奖,以及受基金会、个人等其他社会力量委托承办(或协办)某些奖项的形式较少。2011年以来,新增独立设奖103项,与其他学会、行业协会或企业共同设奖4项,而作为协办或承办单位的奖项仅2项,奖励主体多元化发展较为滞后,反映出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主要构成,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方式还较为守固,缺乏与其他社会资源合作对接的有效机制及途径。从奖励对象的类型看,全国学会现设立227项人物奖,占奖项总量的70%,99项成果奖,占总量的30%。早期科技社团奖项较少,基本面向人物奖励,旨在培养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改革,以国家科技奖励为代表的政府奖励导向作用突显,加之撤销的省部级奖励大多以科技社团奖项的形式延续下来,全国学会设立科技成果奖项快速增长,2001-2010年,新增成果奖项66项,占新增总量的40%。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紧迫要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设奖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促进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和政府意愿越来越强,奖项重点回归科技人才发现与培养,2011年以来,增新人物奖80项,占新增总量的73%。
1.3 与政府性科技奖励的关系
由于经济、政治及社会体制等诸多原因,科技社团奖励的发展长期受到政府性奖励的制约和影响。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奖励的数量得到适当控制,给予科技社团奖励更大的发展空间,科技奖励体系正朝着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设奖为主体的发展方向健康有序推进。2011—2014年,全国学会面向广大优秀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开展奖励工作,奖励累计超过8万人(或项)次,其中奖励人数增长18%,奖励科技项目数增长30%。科技社团奖励与政府奖励体量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部分科技社团奖励已成为社会力量设奖中的品牌奖项,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和科技奖励方面的基础作用逐渐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截至2015年,16个全国学会先后成为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推荐单位,自2011年共推荐国家科技奖励项目100余项,获奖56项。科技社团奖励还突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托举作用,发现举荐大批承前启后、堪当重任的青年科学家。10个全国学会作为国家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的推荐单位,自2013年推荐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近60人,现有14人入选。此外,科技社团奖励还发挥其公共性、社会性、基础性优势,长期关注在科研生产一线、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事企业创新、科技普及工作及女性等科技人才的成长,成为国家科技奖励的有益补充。
1.4 与其他社会力量设奖的关系
科技社团奖励与其他社会力量奖项并存并行,相互竞争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以2013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为例,登记备案的社会力量设奖219项,其中全国学会(含联合)设奖为95项,占总数的43%,行业协会(含联合)设奖为63项,占总数的29%,其余的为基金会、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其他社会力量设奖。多种渠道的设奖对激励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特别是全国学会对某一学科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人才的奖励,在较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这些学科领域的最高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同时,科技社团奖励也面临来自行业协会、企业及基金会设奖的有力竞争。2011年以来,行业协会、基金会及企业设奖方兴未艾,在奖励基金运行增值、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审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何梁何利奖、陈嘉庚科学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已成为社会力量设奖的经典品牌,受到科技界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此外,奖励力度方面,科技社团奖励也与其他社会力量设奖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统计,2012年社会力量设奖发放科技奖金1.72亿元[2]。其中科技社团奖励的奖金额度普遍较低,与行业协会或联合会,企业以及基金会等社会力量设奖相比,难以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2.1 科技奖励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亟待提升
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制约,有些科技社团依附于政府部门或者挂靠在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能力十分薄弱,其主要业务范围也仅限于政府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自身能力相对欠缺,科技奖励体系还很难进一步发挥学术共同体同行评议的基础作用。2014年,国家及省级科技奖励项目6 000余项,表彰奖励约45 000人,而学会科技奖励项目4 000余项,表彰奖励约30 000人。而美国的政府性奖励不超过30项,全国性学会设立奖项在3 000~4 000项左右,同时不管是政府科技奖项还是社会力量设奖,基本上都是由学术团体和咨询机构组织评定[3]。科技社团奖励的奖金额度远低于国家科技奖励等政府奖励,行业协会或联合会,企业以及基金会等社会力量设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奖项的社会影响力提升。2014年,国家科技奖励奖金约为4 000万元,上海市科技奖励奖金约为2 800万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约为2 600万元,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约为980万元,陈嘉庚科学奖为600万元,而全国学会科技奖励总奖金仅为3 000万左右。
2.2 符合国际学术惯例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与一些发达国家科技社团奖励的运作相比,我国的科技社团在奖项管理和操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科技社团奖励的申报过程、评审程序过于简单,评审过程容易掺杂着主观意志,影响奖励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给科技工作者相应的“承认”。我国科技奖励遵循的是逐级申报原则,这样虽然可以增加科技奖励的权威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层一层的申报往往会造成中间环节过多,也会导致一些有见解的创新成果被埋没。虽然科技社团不同于政府奖项,但是由于许多社团的管理仍沿袭挂靠单位的做法,因此政府逐级申报的现象在一些科技社团也明显存在。一些科技社团奖项在发布推荐通知、奖项评选、获奖名单公布及颁奖扥各环节没有进行任何媒体宣传和公示,一切都在内部默默无闻地进行,导致科技人员对奖项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影响科技社团奖励社会公信力。科技社团奖励普遍缺少监督及异议处理机制,其中超过2/3的学会奖项未对公示情况进行规定,超过90%的奖项未对评委及候选人违规行为的罚则纳入评审办法。
2.3 科技奖励品牌化建设相对落后
科技社团奖励相对于政府奖项的高影响力,其建立品牌效应和做好宣传工作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科技社团缺乏品牌意识,把奖项的运作和管理看成了简单的日常事务,没有进行奖项品牌的策划和推广。由于我国对社会力量设奖的指导监督工作没有系统化,一些科技社团奖项的设立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由于运行缺少规范性,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导向作用[4]。奖项组织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手段利用不充分,正在运行的全国学会奖项中有84%的学会网站设有表彰奖励专栏,其中仅有36%的学会网站建有奖励宗旨、组织机构、奖励条例及新闻动态等较为丰富完善的奖项内容,导致公众无法便捷的获取奖项信息[5]。另外,我国科技社团设奖缺乏开阔的视野,设奖初期对奖项的国际化考虑得不够,在发展过程中,奖项缺少引入开发的国际评价机制,奖项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目前,国际性的科技社团奖励数量不超过5项,如此之少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是很不相称[6]。此外,仅有8%的全国学会专门设立科技奖励部门或工作委员会,专业化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2.4 缺少有效的社会融资渠道和专业的基金管理能力
科技社团作为非营利组织,其开展奖励活动的经费来源相当有限。目前,科技社团奖励经费的融资渠道较为常见的方式是,利用学术交流、科技咨询、展览出版及会员会费等服务性经费自筹奖励资金,或是由业务主管(或挂靠)单位提供相应的资金资助,再或是依靠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的一次性捐赠。专业化的奖励基金建设相对落后,75%的全国学会没有建立有效持续的基金管理机制,仅有部分全国学会设有专项奖励基金,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基金管理能力,基本是仅仅利用基金利息收入开展奖励活动。以2013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登记的科技社团奖项为例,72%的奖项资金多依靠会费、社会或个人捐赠及其他自筹费用,资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管理运营缺少“造血机能”;12%的奖项获得企业赞助,拥有较高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吸引力,其科技奖励在行业领域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9%的奖项采用自筹与其他几种形式结合的方式,但缺少稳定的融资渠道,结合形式难以持续;仅有7%的奖项设立奖励基金及管理委员会,利用专业化的资金运作手段,保障奖项基金保值增值,确保奖励经费的可持续性。
3.1 科学定位政府奖励与科技社团奖励的各自功能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及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的进程中,需要对政府奖励和科技社团奖励的功能有科学合理的定位,形成系统完整的科技奖励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2014 年5月召开的何梁何利基金获奖代表座谈会上提到,健全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科技奖励体制,凝聚起激励科技创新的合力[7]。从功能定位上来看,政府奖励主要针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社会公益性项目、基础科学类长远计划项目等,以科学家本身为奖励对象的人物奖项发展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8]。科技社团奖励则主要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及创新成果,保证各个不同学科的科技人员都能受到激励[9]。未来一段时期,科技社团要积极探索“不拘一格荐人才”的奖励制度,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实现铺路搭桥,让各类科技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重点以发现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重要己任,不断加大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举荐力度,并侧重对科研生产一线、基层的优秀科技人才及科技创新团队给予奖励。
3.2 进一步完善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评价机制
科技社团奖励要紧紧把握科学公正这一生命线来赢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信任和社会认可,进一步完善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公开、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合作竞争的科技奖励模式。确定由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由其独立行使职能,对评审结果负责,并采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一些优秀的品牌奖项及个别国际奖项,可吸引国外知名科学家和优秀智力资源参与评审工作,逐渐提升奖项的国际开放程度。进一步规范报奖机制,倡导实行国际通用的“提名制”,评选对象由有关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学术权威和学科带头人进行提名。评审工作建立监督及异议处理机制,逐步引入全程监督机制,强调工作纪律并与相关人员签署 “诚信承诺书”,按规定严肃处理违规行为。扩大评奖项目及评奖人参评信息等公示内容,为社会公众监督提供方便,主动接受学术同行、媒体及公众的广泛监督。探索科学合理的奖励方式,既要用事业和荣誉鼓励科技人员创新,也要用必要的物质奖励激励科技人员创新。(www.daowen.com)
3.3 实施科技社团科技奖励品牌建设专项
科技社团奖励是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目前其发挥的作用还较为薄弱。为了推动科技社团奖励工作的创新发展,建议由业务主管单位实施科技社团科技奖励品牌建设专项,将奖励品牌化建设作为全国学会能力提升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把科技奖励作为当前政府职能转移的重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塑造诚信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作为高层次学术共同体在科技奖励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科技团体奖励的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一批社会形象好,具有广泛知名度的科技奖项品牌,使其成为展示科技成果、鼓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管理运行规范、评审权威公正、社会知名度高、行业或学科影响力大的奖励,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资金扶植。此外,国务院取消了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的登记制度,业务主管单位应抓住发展机遇,做好科技社团奖励的评价机构、监督机构、业务指导机构,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惩处。
3.4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奖励基金融资渠道
持续充足的资金经费是科技奖励稳步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奖金来源,就必须加强奖项的资金运作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资金的保值和增值。科技社团亟需建立多元化的奖励资金投入及管理机制,提升科技奖励的“造血功能”。充分整合科技社团现有学术及社会资源,进一步提高会议、展览、出版、会费、咨询等经营服务性收入,重点吸纳社会资金的捐赠,并定期同捐赠人或企业沟通通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优异的奖励业绩和社会影响力回报社会,争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奖励。探索由科技社团组织评审,企业、基金会等其他社会力量提供资金赞助的创新发展模式,为科技社团奖励注入持久活力[10]。鼓励有能力的科技社团尝试成立奖励基金会,借鉴何梁何利基金会、陈嘉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设奖的成熟做法和运作方式,将奖项基金实行信任委托管理,设立专门信托委员会,依照信托契约负责基金的经营、财务管理及奖励事宜,运用专业化的资金运作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方式,为奖项基金提供可持续性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丹.从今天到明天 从建立到品牌[J].中国科技奖励,2014(5):3.
[2]宋春悦.创新管理思路助力社会力量设奖健康发展[J].中国科技奖励,2014(12):18-20.
[3]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222-227.
[4]徐顽强,熊小刚.我国非政府奖项品牌化发展研究-以何梁何利奖为例[J].软科学,2011,25(3):13-17.
[5]中国科协“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的非政府奖项研究”课题组.大力加强非政府科技奖项品牌建设[J].科技导报,2011,29(5):11.
[6]徐顽强,熊小刚.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对策[J].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56-1660.
[7]刘延东.在与何梁何利基金获奖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科技奖励,2014(6):20-22.
[8]徐顽强,熊小刚.论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战略的互动关系[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7 (6):103-107.
[9]陈广仁,齐志红,从中国数学会三大奖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科技奖励 [J].科技导报,2007,25 (22):17-22.
[10]张陆,王研.中美科学共同体设立科技奖励比较-以中国科协和美国科促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45-48.
CLC number:G304;F20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0166(2016)02-0013-05
【中图分类号】G 304;F 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6)02-0013-05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6.02.004 10.3969/j.issn.1003-0166.2016.02.004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Awards in China
Wang Yan, Zhang Lu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awards work from scratch,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present,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s 204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ties, which accounts for more than 70%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ties, is an organic par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depends on the strength. This paper focu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awards, in-depth study pres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awards,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awards to provide actual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and help.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present status,development strategi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