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朦胧诗概述
对于我国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来说,“龙”的图腾具有神秘圣灵的意义。一九七六年是丙辰龙年,在这一年中,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政治事件。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诗歌为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四五”诗歌运动标志着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觉醒。
“四五”诗歌运动是围绕着悼念周总理而展开的,不仅是天安门广场出现的那些挽词悼诗,在全国范围内,全都出现了这样的诗歌高潮。世界历史上,不乏因伟人或精神领袖逝世而成精神觉醒或政治行动的,但以诗歌的方式来体现这种觉醒的绝无仅有,这鲜明地带有中国的特色。
当时有许多诗写得非常有力量,比如《悼总理》:“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日八。”《向总理请示》:“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扬眉剑出鞘》:“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些诗歌出自无名氏诗人之手,但顷刻之间,传遍中华大地,唱出了全国人民的意愿,使“四人帮”闻风丧胆。
“四五”诗歌运动,这一次短暂勃发的古诗运动,以其现实主义传统的第一次恢复,和传统审美意识的第一次苏醒而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五”诗歌运动的意义:
首先,民众对政治的积极参与,改写了被动参与的历史,它又一次显示了来自民间力量的不容忽视,显示了一个民族要求民主、反对专制意识的再次觉醒。
其次,它也从根本上否定了一体化的精神统治,使流行的意识形态丧失了影响力、支配力和权威性,为建立新的社会契约关系奠定了民众基础。
第三,天安门诗歌第一次以反叛的姿态抒发了人们真实的情绪,它犹如喷发的地火,向世人告知了它运行的无可阻挡,这一艺术情感的转型意义深远无比,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的文学。
二、朦胧诗的源头——白洋淀诗群
批评界将其看作朦胧诗的源头或先声,除郭路生外,还有根子、多多、芒克、林莽、宋海泉、方含等一批从北京到河北安新县白洋淀插队的知青,他们创作于文革时期的诗作,既有对专制、暴力的批判主题,也有表现自己生命受挫、痛苦和孤独的体验,在当时以特有的方式传播。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亲热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郭路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首诗以真率朴素的态度,将个体真实而独特的经验彰显出来。
三、朦胧诗的审美品格
1.挑战者的姿态与人道主义的情怀
北岛的诗一出现就明确地定位于挑战者的姿态,在《回答》中他发问道:“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他显然要回答甚至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回答》
一种强烈的英雄情怀使诗人在想象中获得了升华。
北岛诗歌在青年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在于它以昂扬的格调创造了一个表达个人信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北岛以坚定的笔墨率先描述了“大写的人”:“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的这个反英雄的个人恰恰是那个时期的英雄。
2.构思方式的嬗变与丰富
第一,构思方式的变化首先表现在诗人对于诗的观念的变化上。
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热情,并不是以在诗中保留了多少口号和术语来衡量,而是力求间接地和蕴藉地予以表达。
在新时期初,受读者喜爱的顾城《一代人》就是这样的表达: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全诗只有两行,却概括经过灾难性的动乱而迅速成长的“一代人”,这种意愿在过去通常可见的表述,是通过众多的例证并贯串以激情的铺排来完成的,而顾城这首诗却让人完全沉入冷静的思辨中。
青年人梁小斌的代表作《雪白的墙》也较早地体现了这种特征。这样的诗没有离开特定的时代,也没有消失对于生活的热情,只是它的关切和热情是内涵的,是让人通过冷静的思辨得出来的。
第二,写实和叙述的方式在诗的创作中居次要,大跨度的跳跃逐渐代替了过于拘泥过程的平板描写,形象的间距变大,加上时断时续的跨越,造成了内容上的多义性和情绪上的朦胧性。
舒婷的《雨别》就一改前人的套路,以迥然不同的面貌让人惊叹。
我真想摔开东门,向你奔去
在你的宽肩上失声痛哭:
“我忍不住,我真的忍不住!”
我真想拉你的手
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
不畏缩也不回顾
我真想聚集全部的柔情
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
使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我的痛苦变成
忧伤,想也想不够
说也说不出
——舒婷《雨别》
诗歌的表达方式变得更为超脱和空灵,这与传统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偏离和对立。
顾城的《再见》也是这种表达方式。
你默默转向一边
面向夜晚(www.daowen.com)
夜的深处
是密密的灯
它们总在一起
我们总要再见
再见
为了再见
——顾城《再见》
第三,诗歌的情绪结构总体上趋向复杂,那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推理,被更为贴近真实的多样判断所取代。如舒婷的诗歌:
我为你扼腕可惜
在月光流荡的舷边
在那细雨霏霏的路上
你拱着肩,袖着手
怕冷似地
深藏着你的思想
你没有觉察到
我在你身边的步子
放得多么慢
如果你是火
我愿是炭
想这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
——舒婷《赠》
四月的黄昏
仿佛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
也许有一个约会
至今尚未如期
也许有一次相恋
而不能相许,
要哭泣你就哭泣吧,让泪水
流啊,流啊,默默地
——舒婷《四月的黄昏》
体现在以上两首诗歌中的这种情绪结构的变化,更为符合凝重、曲折、复合的当代人的精神气质。
第四,意象新颖。北岛对被人们写得较多的题材和概念,都能以独特意象进行表现。比如,《太阳城札记》这组词,他对生命、爱情、自由、青春、艺术等人们诗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做了新颖的意象处理,很耐人寻味。
生命
太阳也上升了
爱情
恬静,雁群飞过
荒芜的处女地
老树倒下了,嘎然一声
空中飘落着咸涩的雨
自由
飘
撕碎的纸屑
孩子
容纳整个海洋的图画
叠成了一只白鹤
姑娘
颤动的虹
采集飞鸟的花翎
青春
红波浪
浸透着孤独的桨
——北岛《太阳城札记》
例题讲解
一、简答题
1.“四五”诗歌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答:“四五”诗歌运动,这是一次短暂勃发的古诗运动,以其现实主义传统的第一次恢复和传统审美意识的第一次苏醒而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白洋淀诗群?
答:批评界将其看作朦胧诗的源头或先声,除郭路生外,还有根子、多多、芒克、林莽、宋海泉、方含等一批从北京到河北安新县白洋淀插队的知青,他们创作于文革时期的诗作,既有对专制、暴力的批判主题,也有表现自己生命受挫、痛苦和孤独的体验,在当时以特有的方式传播。
3.郭路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答:这首诗以真率朴素的态度,将个体的真实而独特的经验彰显出来,它敏锐地抓住个体的“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并把它们自然而集中地组合起来。对母爱的眷恋,使“文革”时期政治权力者们制造的所有神话在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4.如何理解顾城的《一代人》?
答:全诗只有两行,却概括经过灾难性的动乱而迅速成长的“一代人”,这种意愿在过去通常可见的表述,是通过众多的例证并贯串以激情的铺排,来完成的,而顾城这首诗却让人完全沉入冷静的思辨中,它寻求以最少的文字表达了最多的意思,那么,这样文字的少和内涵的大构成了矛盾,赋之以象征的思辨是这首诗最理想的方式。
二、论述题
1.结合作品阐述朦胧诗的特点。
要点为:
第一,强调自我表现,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多元化的价值判断是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第二,以审美为基点的多元趋势的价值观。
第三,以象征、意象、变形等为中心的诗歌艺术表现形式。
2.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评价朦胧诗?
要点为:
第一,“朦胧诗”的诗学贡献。“朦胧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其独特的诗质、题材、意象与语言是变革时代的诗歌特色的突出体现。“朦胧诗”强化了新时期诗歌的文本特性,它在恢复和强化新时期诗歌的文本特性方面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第二,朦胧诗”的时代意义。“朦胧诗”在激发诗歌探索的激情与活力,推动当代诗歌艺术视野的拓展,发掘现代汉语的诗歌可能性,以及“个体”精神价值的提出与强调等方面都有难以忽视的功绩。
第三,“朦胧诗”的历史贡献。“朦胧诗”影响着新时期诗歌的发展方向。在新时期诗坛上没有哪一种诗歌、哪一种诗派能像“朦胧诗”那样如此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着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持续的震荡,引发出关于诗歌创作与理论研究诸多深刻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