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茹志鹃的《百合花》
一、作者的生平与创作
茹志鹃(1925~1998),生于1925年,浙江省杭州市人。早期因写话剧《不拿枪的战士》而获得军区文艺创作二等奖。1958年《百合花》的发表使她一举成名,茹志鹃的小说,取材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战争年代的生活,如《三走严庄》《关大妈》《澄河边上》;二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妇女生活的作品,如《妯娌》《春暖时节》《如愿》《静静的产院》等。几乎所有的评论文字都公认她的风格是“清新峻逸”,她的作品与她本人的性格非常和谐统一,具有那种细致、深沉而又有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
二、《百合花》解读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它发表于1958年3月号的《延河》上。
小说的人物和情节都非常简单,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方式写成。写的是“我”一个文工团员,要去前沿阵地执行任务,上级派了一个小通讯员来护送“我”前往。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小通信员为了掩护抬担架的民工而牺牲的革命故事,歌颂了人民战士崇高的献身精神,以及人民热爱子弟兵的血肉情谊,揭示了我军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作者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身上展示出一种特殊的优美的情境,其中有军民情谊、同志之爱,也有难以言传的少男少女之间的偶然的心灵碰撞。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它实实在在是一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1.小说的主题
《百合花》描写的是一个战争时代的故事,历来都是用“军民团结”来概括它的主题的。诚然从故事表层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作家对这个故事的独特表现,分析这篇抒情小说的情绪、情感系统,不仅以政治眼光,而且以社会、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篇小说时,我们会感到仅用一个“军民团结”的主题来概括百合花是远远不够。它除了表层内容所表达的一个具有认知所用的社会政治主题之外,还有作为一种社会性经验和情感,激发人们更广阔的联想,让人们在历史、社会和人生更高的层次上获得感悟。这也是《百合花》这样一篇写过去战争的小说却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所在。
2.小说的表现手法
(1)采用由远到近、由浅入深的写人手法
小说把人与事结合起来,通过写事来写人,一步一步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先写因为要送“我”去前沿阵地,由此引出了通讯员,通过途中的交谈、借被子的经过,以及担架队员的叙述,有层次地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小战士形象。
(2)精彩的细节描写
善于选择运用细节,做到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使小说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感情浓烈。通讯员肩上的破洞,在文中出现过四次,分别把通讯员的慌张不安、我关心和后悔、新媳妇的内疚与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
(3)多角度的叙述方式
故事情节虽然单纯,但运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作者适当地运用了插叙、倒叙、补叙的描写方法,把通讯员和新媳妇交叉起来描写,让“我”在其中穿插,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得这篇情节短小而简单的小说,不仅结构细密完整,又不失生动有趣。
例题讲解(www.daowen.com)
一、简答题
1.茹志鹃小说的取材范围主要是什么?
答:茹志鹃小说,取材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部分是战争年代生活,如《三走严庄》《关大妈》《澄河边上》;一部分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妇女生活的作品,《妯娌》《春暖时节》《如愿》《静静的产院》等。
2.茅盾先生怎样评价茹志鹃的小说风格?
答:将她的风格概括为这样八个字“清新、俊逸、细腻、挺拔”。
二、论述题
1.论述《百合花》的思想艺术特点。
要点为:
第一,它不仅表现了一个“军民团结”的社会政治性主题,还有作为一种社会性经验和情感方式,激发人们更广阔的联想,尤其让人们在历史、社会和人生更高的层次上得到感悟和认识。
第二,精彩的细节描写,象征性细节和意象的运用,如“百合花”的被子和“干馒头”等。
第三,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作者适当地运用了插叙、倒叙、补叙的描写方法,把通讯员和新媳妇交叉起来描写。
2.茹志鹃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什么?
要点为:
第一,在选材上,她善于选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以小见大的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善于表现沉默忍耐、善良而性格刚强的女性形象,并把探索她们的心灵世界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课题。
第三,小说的笔法纤巧精细,富于诗意,语言朴素平实,含蓄凝练,善于对人物做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