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实现队工作新的发展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农村少年儿童的数量、规模,决定了其少先队工作是全队工作的重点;而农村面临的现实状况,又成为全队工作的难点;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农村少先队工作是农村希望的活跃点。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与城市相比,农村少先队工作和少年儿童成长环境相对较差。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成效,不仅关系着少先队事业的兴衰,更关系着农村少先队的发展前途。农村少先队工作要实现新发展,不仅需要农村少先队为振兴农村经济与社会服务,为培养新型素质的劳动者服务;更需要农村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努力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共同为农村少先队工作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一、正视农村现状 加强队的工作
农村少先队工作既是全队工作的难点,又是全队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正视农村少先队工作和农村少年儿童的实际状况,按照全国少工委提出的“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
(一)从现状看 需要加强
从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现状看,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全国现有1.3亿少先队员,其中约有9000万生活在农村。全队现有少先队大队40多万个,其中农村少先队大队30多万个。全国少先队辅导员总数约370万,其中农村少先队辅导员占80%。这些数据表明,少先队的主体在农村,农村少先队在全队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少先队工作的整体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更需要农村少先队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从要求看 需要加强
从实施农村素质教育的要求看,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飞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原因归结起来是国民素质不高。农村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多数,农民的素质是整个国民素质的主体,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农村素质教育对整个国家素质教育的推动至关重要。农村的素质教育搞不上去,农村人口的素质不提高,提高国民素质是一句空话。目前,农村素质教育缺有形载体、缺人才、缺经费支撑,必须大力加强。少先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历来在素质教育中起先锋和导向的作用。我们要大力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用新的观念去引导,用新的载体去推动,用城乡互助去支持农村素质教育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推动农村素质教育。
(三)从发展看 需要加强
从农村经济发展来看,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比如内需市场启而不动,结构调整调而不顺,城市化的进程大大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农村的少先队教育面临着配合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和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双重任务。因此,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对于培养合格劳动者、促进农村经济以至国家经济的良性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从规律看 需要加强
从农村文明进步的特殊规律看,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社会进步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农村的组织程度和社会化程度总体上看比城市低,要在农村传达党和政府的主张、传导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比城市困难,农村的文明进步有着特殊的规律。少先队工作在增强对农村的控制力方面也可以起到特殊作用,可以通过少先队员影响成人社会,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农村文明进步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先队员能够发挥的作用具有经常性、能动性、时代性。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对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具有特殊意义。
二、分析农村特点 挖掘资源优势
农村少先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客观上受目前农村的发展实际限制,很多也是少先队组织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新的形势,也为农村少先队发展提供了机遇。结合新的形势,我们要认真分析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特点与优势,积极挖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一)分析特点 就地取材
农村少先队工作与城市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要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新发展,我们必须分析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具有双重性
农村的少先队教育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配合学校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二是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目前,农村学校里的少先队员绝大部分走出校门后还要回到当地农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接过父辈的担子,参加农业劳动。今天农村的少先队员,明天就是农村的主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普遍存在着“思想素质、知识技术、工作能力”三不适应的问题。少先队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少先队工作者和辅导员应认清少先队教育的国民性,将少先队员培养成为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劳动者,是我们各级少先队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农村少先队工作应通过少先队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缩小少年儿童自身素质与就业需要、社会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差距。在他们中间大力开展有乡土气息的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多学一些农业实用技术,通过科技活动引导创新,通过文明活动引导做人,把党和社会的要求内化成为少先队员自身素质的一部分,为他们将来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具有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农村表现出经济社会的巨大差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农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既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资源水平不高;国民经济总值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许多国家之后;一些地区较为发达,但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还有一些地方尚未摆脱贫困,孩子们成长的环境相对较差。从农村儿童的角度看,经济变革带来观念的冲击波及到少年儿童,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一些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得不到基本的生活和受教育的保障,生活条件艰苦,思想观念落后。这些问题和农村的整体发展状况都会直接影响未来中国农村的精神文明程度,影响新农村的面貌。
因此,少先队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我们国情的实际情况,既教育少年儿童了解国情,又要根据国情教育少年儿童。如少先队开展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具有国情性,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通向现实社会的窗口,一个全面深入认识中国的窗口。使城市的孩子了解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的艰苦,亲身体验到了中国的国情。农村孩子的贫困生活和刻苦求学的精神,使城市孩子深受教育,懂得“珍惜”和“责任”。
农村的孩子从城市伙伴中了解到外面的新世界,了解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丰富的信息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文明习惯,从而打开了眼界,摆脱愚昧,看到光明和未来的希望,激发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资源稀缺性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我国历史悠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宝贵的教育文献,但是我国有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1.7亿少年儿童中70%是农村孩子,他们或为贫困困扰,或为山河阻隔,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和发达地区迥然不同。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由此带来了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上的差异。我们不应忽视他们的存在与需求。我们团队组织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少先队工作,促进全体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立足于调动和发挥基层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干部的积极性,广泛调动和依靠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城市和发达地区学校自身的物质、教育、科技等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手拉手”互助活动。通过发达地区辅导员与贫困地区辅导员手拉手结对子互帮互助,招聘发达地区优秀辅导员到贫困地区义务帮教,选派贫困地区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到城市或发达地区学习、进修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使之全面活跃起来,进而影响和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
4.地区的松散性
农村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处于松散性状态。农村队员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分布的,从农村的社会、家庭和队员的情况看,少先队的活动特别是假期活动急需正确引导,合理组织,有效管理。因此,农村少先队的假日活动,要以自然村为单位,让队员按年级就近自愿组成。各自然村可建立中队或小队,由管理能力较强的高年级队员担任队长,自行设计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队活动。
(二)挖掘优势 善于利用
“靠山爬山,傍水行舟”,这句话说的是靠着大山可以去爬山,挨着江河湖塘可以去撑船。这是一句比喻的话。意思是少先队要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农村学校的辅导员们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农村没有公园、博物馆、展览会、电影院,条件差,队的活动不好搞。这种想法并不全面,它像一条绳索束缚着我们的头脑和手脚。其实,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着自己的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只要辅导员去挖掘优势,善于利用,就能开辟农村队活动的新天地。
1.秀丽壮美的山河原野
农村山河秀丽,土地肥沃,田野广阔。这些都是少先队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农村少先队可以在山、水、林、田上大做文章,登山、泅水、赛船、垂钓、游春、踏秋、滑冰、打雪仗等,享受大自然的无尽欢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祖国山河壮美。进行自然常识教育,激发队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蒸蒸日上的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裕。如:飞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兴旺发达的集贸市场,名贵特产等,农村少先队可以组织队员进行社会调查、采访、参观、探寻等活动。让少先队员从飞腾的农村社会生活中寻找活动题材,可以开展“数新房”、“送信息”、“数数俺村有多少‘车’”、“长大我也要当‘专业户’”、“科学与致富”等活动,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
3.广阔无垠的植物世界
乡村里有着无数种树木、庄稼、瓜果、蔬菜、油料、花草、药材……植物世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在这个无垠的世界里,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小学,少先队可以成立“红领巾种植科学院”,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开辟一些种植基地,如小林场、小果园、小苗圃、小菜园、小农场、小花坛等,学习种植技能,进行嫁接、改良品种、种植保护等科学实验,培养队员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用结合,为将来参加农业现代化建设学习本领。
山林里栖息着飞禽走兽,大地上有数不清的昆虫,江河里有丰盛的鱼虾水产,家庭中饲养着牲畜家禽。人们食用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穿着的绫罗绸缎、皮革绒毛,都离不开动物。到绚丽的动物王国里探索,可以造福人类。农村有着饲养动物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少先队可以成立各种饲养小组,掌握科学的饲养技术;还可以开展保护鸟类、青蛙和各种益虫的活动,维护生态平衡。在动物王国里,可以寻找到富有情趣的活动主题。以昆虫为例,有识别昆虫的“昆虫展览会”,辨别益虫与害虫的“昆虫审判会”,研究昆虫身体结构的“昆虫解剖会”,欣赏它们叫声的“昆虫音乐会”,了解现代科学与昆虫关系的“仿生学与昆虫”等。
5.精巧多姿的工艺天地
农村有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拥有众多的能工巧匠:木匠、铁匠、石匠、泥瓦匠、编织匠、园林专业户、畜牧能人、种植高手应有尽有。这些都为农村队员树立科技意识,进行科学试验提供了广阔天地,为他们习技学艺提供了人才资源。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少先队员,读完初中或高中之后,就要走向社会,参加生产劳动。农村少先队要帮助队员从小学点手艺,懂点技能,培养对农技职业的兴趣爱好。这样做会对队员们将来的生活带来益处。
6.浓郁特色的风俗民情
农村里有许多浓郁特色的风俗民情,富有迷人的魅力。广大农民很注重民间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少先队要发挥这个优势,开展“诵春联”、“除夕烟火晚会”、拥军优属、“元宵灯会”、祭扫烈士墓、“风筝大赛”、“少年龙舟赛”、“包粽子”、“中秋自种瓜果大会餐”等活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故事、民歌童谣、格言谚语、民间音乐、戏剧和游戏。少先队可以搜集、整理、演唱等,从中汲取营养。广大农民有许多传统的优良美德,如勤劳俭朴、诚实厚道、尊敬老人、扶贫济穷、互相帮助、热心修桥铺路等公益善事。农村少先队要发挥这些优良风尚,建设精神文明。
总之,农村不仅有许多和城市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有许多城市找不到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和利用它,随时注意观察和发挥它,找出农村少先队工作的规律,活动一定会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抓农村切入点 推动新的发展
要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实现新的发展,使农村少先队组织全面活跃,我们必须抓住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切入点:优化少先队的工作环境,科学制定农村少先队工作发展规划;在加强农村少先队自身建设和工作机制完善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少先队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新模式,全力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实现新的发展。(www.daowen.com)
(一)优化环境 制定规划
切实优化农村少先队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城市少先队的优势与农村少先队结对子,采用城乡相互交流,提供理论、物质、人员的帮助,彼此相互学习,形成整体联动。通过城乡少先队员、小干部、队组织的结对帮扶,全面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发展。动员一批热爱少先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组建少先队工作宣讲团,为农村少先队组织送理论、送经验。各级部门尤其是财政部门,拨出必要的资金投入少先队工作,添置少儿图书、鼓号、广播器材及少先队挂图。各级少工委应经常深入农村检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少工委要定期选拔有发展前途的农村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到少先队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学习经验,建立农村少先队理论带头人梯队,带动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全面活跃。
在科学制定农村少先队工作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尊重农村少先队工作实际,注重在现实基础上突破和发展,科学制定农村少先队工作推进的整体计划,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稳步发展。鼓励农村基层队组织在夯实少先队基础工作的同时,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二)夯实基础 抓好建设
扎实的基础是开展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夯实基础,必须抓好少先队的“五有”建设。少先队的“五有”建设是指有组织、有辅导员、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这“五有”建设是一项整体建设,内部各项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共同发展,它涵盖了少先队组织建设和教育活动的主要方面。因此,要夯实农村少先队基层组织的基础,必须抓好少先队的“五有”建设。
然而,农村少先队工作与城市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农村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因为农村少年儿童的数量、规模,决定了其少先队工作是全队工作的重点;而农村面临的现实状况,又成为全队工作的难点;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农村少先队工作是农村希望的活跃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少先队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农村少先队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在一些地方农村少先队组织还不够健全,有些学校少先队组织有名无实;二是农村少先队阵地还不够丰富,远远满足不了少先队员的需求;三是农村少先队活动还不够经常,有些学校甚至一年中几乎没有少先队活动;四是农村少先队辅导员队伍还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五是农村少先队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活跃。这些现象警示我们要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需要我们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按照“五有”建设的要求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实现新发展。
总之,加强农村少先队基层组织的“五有”建设,体现了我们少先队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基础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长远性。
(三)建立机制 规范过程
农村少先队工作要有新发展,农村少先队基层组织需要建立和实行“互动”机制,规范农村少年儿童文明素质教育的过程,保证教育成果。
1.城乡要互动
“城乡互动”是坚持以城市为主导的方针,引导城市少先队主动向农村少先队伸出双手,牵起联动结对的红线,向农村少先队员传递信息,提供帮助,双方携手前进。农村和城市各具特点,各有优势,进行城乡互动是对农村少先队工作指导思想与思路的一大突破。通过城乡结对、校校联谊、队员交流等形式,实现城乡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城乡一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这不仅丰富了城乡少先队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教育空间,而且极大地活跃了少先队活动,促进了农村少先队建设。
2.阵地要互用
近年来,农村少先队组织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建立了许多校内活动阵地、家庭学艺阵地、野外实践阵地。但这些阵地的功能单一,规模也有限。从近几年的阵地建设情况看,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和随意性的弊病。农村各地及学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只顾建而没有研究其管理和使用的效果;有的看上去管理、使用比较好;有的学校没有阵地或很少建阵地,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常常是零打碎敲。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员素质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优化。因此,我们要采取阵地互用方式:做到校内互用,校之间轮用,实现“阵地交换互用、阵地特色互补”,为农村少先队活动提供必要的阵地依托。
3.辅导员要互学
辅导员“手拉手”是全国辅导员之间、学校之间开展互助活动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城市和农村辅导员、办学条件优越和比较困难学校的辅导员、有经验的和新上岗的辅导员“手拉手”结成联谊对子,增进彼此了解,加强相互帮助,形成集体合力,促进共同进步。因此,农村少先队辅导员要以“区域内联式、城乡拉手式、新老交往式”等形式,通过定期“研讨、观摩、竞赛”等途径,使城乡辅导员、乡村辅导员和学校辅导员之间形成由远至近的“双向互联”,由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有效地提高农村少先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
4.团队要互促
少先队与共青团“手拉手”是少先队员与共青团员交朋友的一种活动形式。农村少先队工作必须借助共青团的优势,依托团的阵地,发挥团的作用。少先队要在共青团的帮助下积极开展活动,并立足团的青年之家、青年文化站、青少年宫、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起红领巾文化园、红领巾农庄等;依靠星火带头人,青年致富能手,培养出一大批“星火小能手”、“致富小帮手”;利用团的社会职能,努力优化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团带队、队促团”的生动局面,使团队事业不断繁荣与发展。
(四)创新载体 搞出特色
尊重农村区域实际和特色,注重富有农村特色活动的创新。农村少先队工作要实现新的发展,少先队基层组织要不断创新农村少先队活动的载体,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搞出特色。
1.不断创新农村少先队活动的载体
时代在发展,农村每时每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少先队所面临的问题、依托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农村的少先队活动应不断创新,使活动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以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和队员需求的发展。然而,农村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优势,就能使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搞出特色。
(1)要立足村情,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组织队员通过“看、问、听、试、思”等活动形式,了解相关的农业、工业科学知识。结合雏鹰争章,开展“我是小农娃”活动,组织队员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增强科技兴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工业到我家”活动,通过参观企业,了解现代工业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等。
(2)要整合资源,为农村少年儿童服务。少先队要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乡镇(社区)资源,共同为农村少年儿童成长、发展服务。特别要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等弱势少年儿童群体,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引进一村一品,创设特色少先队活动。充分利用好“雏鹰假日小队”、“红领巾小社团”、“特色小队”等活动形式,完成《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中各年级必须实施的工作,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创卫活动”、“构建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魅力少先队”等活动为有效载体,不断推进农村少先队活动的创新,服务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2.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活动
丰富的资源及多彩的自然风光,为农村少先队活动展示广阔的前景和勃勃生机。农村少先队组织应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结合队员的生活环境(包括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队员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少先队活动,为队员们营造一个真实、生动、丰富的世界。
(1)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展“小工艺制作”活动。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这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少先队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绍兴县稽东镇中心小学是绍兴南部山区的一所偏僻小学。山区的孩子土生土长,很少见到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大街和霓虹灯。那儿没有影视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可是山区孩子的眼中到处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峰峦起伏、奇山异石、青山碧水、清泉似瀑布、金色的田野,平展的晒谷场和欢乐的牧童……正是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山区的孩子开展特色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学校少先队充分发挥自然环境资源的优势,创建了“稽东山娃子摄影社”,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摄影活动。山娃子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摄影采风活动。小摄影师们利用节假日,翻山越岭,为村民们拍照。由于实践的磨练,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几年来,山娃子摄影社在全国获奖达300多人次,获国际奖6人,各级报刊发表400多幅摄影照片。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农村少先队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农村的少先队员可把随处可见的石头、泥土、蛋壳、草茎、树叶、树根以及各种植物的种子都当成宝贝。农村的孩子可以到自然界去寻找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皮、毛、骨。走向街头,收集工厂、家庭废弃的易拉罐、玻璃瓶等,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可以找到新的妙用。比如:石头可做成假山盆景,树根可以雕刻成一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树叶可以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图画,一把植物的种子便可展示一番妙想:用花生仁制作公鸡、小鸟、小猴子、狐狸的身躯;用南瓜籽贴成荷花瓣、鱼、鸡的身躯;各类五颜六色的豆子可以做花蕾、嫩芽和动物的眼睛等等。用“纯天然”的材料制作成工艺品,别具一格,散发出泥土的芳香,十分诱人。
(2)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普教育活动。辅导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适合农村少先队员开展活动的载体和突破口,利用农村的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挖”出农村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宝贵优势,让活动丰富多彩起来。如:诸暨市是一个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为我们少先队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科普教育环境。因此,市少工委结合当地板块农业资源优势,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因地制宜,建立了“少年农科院”,引导少先队员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培养队员的科学精神。又如:诸暨天马实验学校借助全国珍珠之乡——山下湖这一资源,组建“小马驹珍珠研究所”,让队员们深入基地,进行实地研究,活动深受队员们的欢迎。该活动在诸暨市和全国“创新杯”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和优秀奖,并制作成《珠乡小能手》电视专题片在国内外知名电视台播出,受到观众的好评。由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少年农科院的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渗透,走出一条与时俱进,又符合该市实际的少先队创新之路,开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因此,要使农村少先队组织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基层少先队组织要发挥自己的地域特色,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进行深入发展,把少先队体验教育与当地效益农业相结合。如:开展“红领巾特禽之乡农科院”、“红领巾茶乡研究会”、“红领巾柑橘之乡研究所”、“争做花木之乡小主人”等力所能及的农业科普教育活动,带领农村少先队员学习探索农业科学和生物科学。
(3)充分发挥“茶乡”优势,开展“我是茶乡小茶农”活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茶为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少先队应充分发挥山区茶乡优势,开展“我是茶乡小茶农”活动。组织队员通过“知茶、学茶、采茶、炒茶、品茶”等系列活动,加强对队员进行中华茶乡文化艺术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做一个茶乡小茶农。
(4)充分发挥“林乡”优势,开展“绿林小卫士”活动。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少先队可组织队员开展“绿林小卫士”活动。通过森林小勘测,对树林进行跟踪观察,参与“微量元素与树木生长”、“磁场与树木”等课题研究,并对“少年林”的树木进行定期体检,建立森林新兵档案卡。组织队员走访林业部门,调查了解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的危害性,向山区农民宣传《国家森林法》,保护森林资源,做一个绿林小卫士。
(5)充分发挥“竹乡”优势,开展“我和竹子交朋友”活动。竹子浑身是宝,从小到大各有用处。它不仅为建筑业、饮食业、手工艺业等的兴起出力,而且成为竹乡人民招商引资、生活致富的支柱。少先队可组织队员开展“我和竹子交朋友”活动。通过活动,让队员们认识各种竹子的名称、特征、生长过程,了解各种竹子的用途、经济价值等,使队员们在认识竹子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竹子的种植、培育、管理、加工、销售竹子产品等技能,为竹乡的腾飞培养后备人才。
(6)充分发挥“石乡和根乡”优势,开展“我是石乡根乡小能人”活动。组织队员怀着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树根、花草为材料,巧手制作各种盆景,展现家乡的秀丽风景。少先队不仅可以组织队员开展“树根使人快乐”活动,利用树根的自然形状,加以雕琢造型,通过削、刨、锯,塑造出各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工艺品,而且可以组织队员开展“找石匠、赞石匠”、“石匠后代在行动”、“争做石匠好后代”、“我跟长辈学一招”、“从小练就一双勤巧手”等主题队会,开展“学石匠创十佳”等评比活动。
3.发挥瓜果和蔬菜之乡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活动
(1)充分发挥“蔬菜”之乡优势,开展“学做未来小菜农”活动。少先队可组织队员了解菜篮子工程,请蔬菜基地的领导介绍菜篮子工程及如何采取措施保证城镇居民的蔬菜供应;组织队员建立蔬菜基地,学习种菜技术。利用屋前屋后的杂地建立家庭小菜园,向农技员、父母学习种菜,对蔬菜做对比种植试验,培育出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品种;组织队员举办“百菜宴”,让队员用自己种出来的菜烧一道菜乡名菜,共同品尝,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
(2)充分发挥“瓜果”之乡优势,开展“我为果乡出份力”活动。浙江的许多“瓜果”之乡有它自己的特色:如黄岩的蜜橘、奉化的水蜜桃、玉环的文旦、上虞盖北的葡萄、平湖的西瓜、余杭塘栖的枇杷、慈溪的杨梅、常山的胡柚、泰顺的弥猴桃等等。这些瓜果之乡是我们少先队开展特色活动的丰富资源。少先队可组织队员开展“我为果乡出份力”活动。进行苗木嫁接,改良品种,科学培栽,为振兴家乡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宣传家乡的瓜果,使家乡的瓜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4.发挥乡镇企业和文化名镇(村)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活动
(1)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开展“争当未来农民企业家”活动。少先队可组织队员看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参观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厂、农场等现代化工农业,了解乡镇企业建设的成就,访问优秀企业家,了解他们的创业史,积极宣传他们为振兴家乡经济建设的先进事迹,从小立志当一名未来农民企业家。
(2)充分利用文化名镇(村)优势,开展“我们是古镇小导游团”活动。为了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发展地方特色,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2003年11月29日联合公布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其中,我省嘉善县西塘镇,桐乡市乌镇和武义县俞源村,武阳镇郭洞村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浙江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历史文化名镇(村)旅游业的开发,来浙江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国内外游客日益增多。为了使游客更好地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风貌和民俗民风,少先队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优势,组织队员成立“历史文化名镇小导游团”,对历史文化名镇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进行课题研究,并以“知我名镇、爱我名镇”为起点,对广大小导游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3)充分利用文物古迹优势,开展“保护和利用文物古迹”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古镇古村得到开发,成为旅游热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旧城旧村改造以及大规模基本建设的进行,不少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仍有一大批亟待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尚未登记造册,还停留在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它们面对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显得极为脆弱,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必将快速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少先队要发挥组织优势,组织队员积极开展“保护和利用文物古迹”活动,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调查,摸清分布情况,及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为家乡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作贡献。
综上所述,农村少先队工作既是全队工作的难点,又是全队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在正视农村现状,分析工作特点,挖掘资源优势的同时,要抓住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全力推动农村少先队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