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少先队美德教育实践与研究:十个结合

少先队美德教育实践与研究:十个结合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美德教育需要十个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因此,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相结合。

少先队美德教育实践与研究:十个结合

加强美德教育 需要十个结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系统深入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促使他们从心底里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历史、认同中华传统美德,在心灵深处牢牢地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我们的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古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校内外各项活动为辅助,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做到十个结合:

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载体。学校和少先队要结合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充实和强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把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并纳入少年儿童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

(一)突出课堂主渠道作用,各学科渗透美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渠道,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最基本的途径。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拓宽美德教育渠道的同时,突出课堂美德教育主渠道作用,重视思品课的教学和研究,改革思品课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以点带面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课例的实践和研究,充分发挥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学校要强调:“每一个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个学科都是德育阵地。”让每一位教师都以“为少年儿童的一生负责”的态度共同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中,使美德教育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

(二)选择有震撼力的教学内容,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要通过选择有震撼力的教学内容,给少年儿童起到终身难忘的教育效果。传统美德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将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少年儿童教育的全过程。通过选择有震撼力的教学内容,给少年儿童起到终身难忘的教育效果。如语文课讲《开学大典》一文时,可以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周总理的睡衣》、《艰苦的岁月里》等课文时,针对当前少年儿童用钱大手大脚,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勤俭节约的好风尚。

各学科教师和辅导员在教学中,要找出突破口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如讲历史课时,队组织可以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少年儿童去一些革命遗址或纪念馆,如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嘉兴南湖、周总理故居、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处参观学习;音乐课,可和任课教师一起举办革命历史歌曲欣赏会;体育课要开展冬季长跑,可把长跑的名称定为“看谁先到延安采访,看谁先回家乡汇报”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又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班队活动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极好的形式,它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少年儿童的思想起着强烈的感化作用。组织一个富有传统美德教育意义的班队活动,从整个班队活动准备的第一天起到召开的全过程都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它能使少年儿童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队会活动之中,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班队活动的教育思想。

(一)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班队活动

要利用纪念日、历史事件,重大活动、节假日以及第二课堂,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班队活动。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以此为主题举行的主题班队活动,会使队员受到深刻的教育。因此,少先队要抓住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的时间节点,采用正面引导、实践体验、分析对比等方式,广泛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班队活动。如:紧密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契机,根据全团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面向全体少年儿童,运用主题队会、网络、墙报、倡议书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四好少年我争当”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

(二)针对儿童思想实际,精心策划认真构思

要针对队员的思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地搞好每次班队活动,做到精心策划,认真构思。如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独立生活能力差等情况,结合历史上“薛包孝敬继母”、“孔奋节约孝母”等故事,开展“我当一天家”、“我是父母的小帮手”等主题班队活动,促使队员们学会自治自理、勤俭节约、孝敬长辈、乐于助人。

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相结合

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之初提出“以德治国”方略,不久,中共中央又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对我们加强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无疑是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和巨大的推动力。“以德治国”提升了传统美德教育以德育人的地位。因此,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相结合。

(一)观念培养和行为养成,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目前少年儿童日常行为表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少年儿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形”,美德是“魂”。少年儿童只有具备了好的美德,《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才能执行好,少年儿童遵守《守则》、《规范》和《纲要》反过来必然会促进“美德”的形成。学校和少先队要根据少年儿童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加强公德教育、法制教育,抓好少年儿童文明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重于疏导,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二)根据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做到情理结合有针对性

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做到情理结合有针对性。学科老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应做到:一要从少年儿童的需要出发,寻找激发少年儿童的行为动机,做到情理结合;二要把行为方式的学习,逐步向道德认知转化。如讲解《陈毅探母》的故事,针对部分少年儿童懒、散、骄、娇,不听从父母教诲的思想状况,让少年儿童从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具体事例中,懂得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要更加注意通过行为的迁移来养成习惯。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和少先队应坚持每周一早上举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等,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四要通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地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教育少年儿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学规范和雏鹰达标争章活动结合起来,推行“四个三”活动,即三个轻:轻声走路、轻声说话、轻摆物品;三个文明:说话文明、做事文明、待人文明;三个尊敬:尊敬老师、尊敬父母、尊敬他人;三个自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激励少年儿童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是要教育少年儿童从小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是少先队的光荣传统。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过头话;言行一致,做人正直;有错就改,不文过饰非。诚实,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客观要求。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教育少年儿童从小讲诚信。

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实践体验是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让少年儿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体验,才能把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通过他们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并以主人身份参与的实践体验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才能使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把社会的需要变为自己的需要。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提出的“在实践中体验”这一命题,以及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开展的“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是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适应少年儿童成长需求,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体验教育思想的提出,在学校老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产生了共鸣,形成了共识。因此,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要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发挥少先队教育的优势,以实践体验的思想精心组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辅导员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关注少年儿童情感体验,满足少年儿童多样化需求

少先队体验教育关注少年儿童的情感体验,注重引导少年儿童把做人做事的道德内化为良好的心理品格。思想教育虽然强调目标一致性的教育,但在教育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各种少年儿童的需求,尽可能让少年儿童有选择的余地。体验活动要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分阶段、有层次地明确教育要求,同时简洁明了,富于时代特征和儿童气息。

(二)注重队员自己去实践,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

培养少年儿童传统美德必须坚持知行一致,通过实践检验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少年儿童传统美德的形成;把认知付之于行动,内化为品质。体验是一个过程,体验的意义在于活动本身,让少年儿童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自己有所帮助,提高认识。应该尽可能避免为了达成表面的目标效应而使活动过程流于形式。在活动中,作为老师和辅导员要想方设法为少年儿童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予必要的指导,要“扶”、“放”结合,而千万不能为了体现给队少年儿童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放任不管。

五、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榜样教育相结合

榜样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基本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光辉榜样可以成为鼓舞一代人前进的灯塔,榜样教育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

要使少年儿童学会思考人生,用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就要在他们心里激起对道德美的赞赏与向往。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活生生的、能成为大家楷模的光辉形象照亮他们的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少年儿童就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就能时时受到激励。在少先队活动中运用“榜样引路法”,可以使活动产生一种极大的魅力、极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这种教育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渴求和客观的工作需要。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要与榜样教育相结合。

(一)开展少年儿童榜样教育,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榜样教育的具体形式:一是参观。组织队员参观有关革命前辈为创建新中国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事迹展览;二是访问。访问在各条战线上的艰苦创业的模范人物,了解他们经过艰苦奋斗所创造的奇迹。访问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劳动的人们,理解劳动的伟大和艰辛;三是座谈。请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或英雄模范描绘未来世界的蓝图,明白要实现蓝图更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激发少先队员发奋刻苦学习;四是演讲。大讲革命前辈为创建新中国而艰苦奋斗的故事,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使队员具有刻苦奋斗的思想;五是展览。收集大量有关祖国建设的保卫者、英雄人物、专家、劳动模范等艰苦创业的资料和图片,举办艰苦创业事迹展览;六是学做。通过榜样教育,使队员们进一步懂得: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更需要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需要从我们少先队员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www.daowen.com)

(二)开展少年儿童榜样教育,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少年儿童榜样教育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持久性。榜样教育要有时间上的长期性和活动上的连续性。榜样教育就是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树立榜样,用榜样去影响少年儿童行为的过程。要使一个榜样在少年儿童中扎下根、活起来,必须作出长期的、不间断的努力。二是形象性。榜样教育要以生活中具体感人的形象激发少年儿童崇高美好的情感,再诱发高尚、正确的思想动机,然后变为良好、进步的行为。三是层次性。榜样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过程,安排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四是求实性。榜样教育必须实事求是,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和“假、大、空”。五是多样性。榜样教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六是实践性。在榜样教育中,要求队员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把学与行有机结合起来。

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在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当代少年儿童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少年儿童立志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是提高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需要。

(一)增强劳动意识和培养劳动习惯,提高自理和自主的生活能力

开展各种劳动技能活动,增强少年儿童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提高自理、自主的生活能力。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比例日益增高,它是当今队员家庭特征之一。这些独生子女往往被称为“小太阳”、“小皇帝”、“小公主”,家人都围着他们转。由于家长过分宠爱,百依百顺,使这些独生子女养成娇生惯养、不爱劳动的习惯。现在的队员,尤其是在城市的少年儿童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轻视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有些人甚至连自我服务都不会。

因此,对少先队员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年儿童工作者应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少先队员特别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果实等弱点,广泛开展有助于增强他们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提高自理、自主的生活能力,掌握劳动技能的各种活动。如“参加公益劳动”、“一日小当家”、“农忙帮困小分队”、“楼道保洁清洗队”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使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更加重视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

(二)既要安排好劳动教育内容,又要注意劳动教育有关事项

对少年儿童进行劳动教育,辅导员既要安排好劳动教育内容,又要注意劳动教育中的有关事项。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要做到授知、育情、增长才干,培养良好的习惯并举。把珍惜劳动成果、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崇高情感的劳动实践活动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二是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生理、心理和兴趣爱好等特点,系统地按排好劳动教育的内容,并耐心地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把事情做好;三是要让少年儿童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许多家务劳动,是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本领,应该从小教给少年儿童,让少年儿童学会这些本领,可以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自主。家长不但要让少年儿童参加一些日常性的家务劳动,而且为了锻炼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应该特别提倡让少年儿童掌握一些自我服务性的劳动项目;四是在让少年儿童进行家务劳动时,要注意绝对安全,不要让少年儿童蛮干,特别是在使用一些家用电器时,以防事故的发生。

七、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艰苦奋斗教育相结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这块瑰宝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少年儿童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艰苦奋斗教育相结合。

(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仍然离不开这种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需要继续发挥这块瑰宝的作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来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更是少不得艰苦奋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勇于奉献是国家振兴,民族兴旺之所在。

(二)少年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需要把先辈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少年儿童需要把先辈们所体现的那种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融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行动之中,以崇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因此,学校和少先队要加强教育引导,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要牢记“成于节约,败于奢侈”的古训。通过晨会课、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的灌输,文化知识课的渗透以及平时的教育,要求少年儿童知道“创造财富必须通过艰苦的劳动,同时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是败家子作风,最终会坐吃山空”。所以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学习父辈勤于动手动脑,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品质,消除自己养尊处优,无所用心的心理,使自己产生前进的持久动力。

八、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一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庭是少年儿童的第一场所,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础。少年儿童能不能全面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家庭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高素质的家长,无疑是少年儿童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一个榜样。因此,学校和少先队要搞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让少年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不断地提高家长素质

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家庭素质教育,尤其就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更新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开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程,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家长的传统美德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

(二)建立传统美德教育反馈卡,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效果

举办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研讨会,召开“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传美教育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建立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反馈卡,例如,平时主动协助家长料理家务外,假期连续当一周家长,写出当家体会,由家长评价等等。通过联系卡及时地反映队员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和思想动态,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九、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而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必须以教育的社会化为重要基础。社会是少先队员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空间和关键领域,只有将少年儿童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和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优势,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全面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一)利用社会的“特色”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名人轶事、革命斗争史,这些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内容。学校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主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工作的网络建设,针对少年儿童年龄特点,深入挖掘社区的德育资源,形成校内外整体德育体系。少先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斗争史迹,革命纪念地和烈士陵园等,作为传统美德教育的“特色”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向少先队员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如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寻史、访史、写史、颂史、展史”等活动。

(二)利用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这是我们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和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对队员进行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刀耕火种式的教育方式即将成为历史,因此,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对推进学校和少先队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的艺术感染力

要想把传统美德教育搞活,就要开展生动活泼的形象化教育,运用现代化手段(电化教育)就是很好的一种形象化的教育手段。把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于传统美德教育的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教育活动的艺术感染力。如:丹阳师范附小为了对少先队员进行增强民族自尊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组织了“桥之颂”主题队会,队会由历史之桥、近代之桥、现代之桥、心灵之桥、未来之桥五部分组成。他们从众多的祖国桥梁形象中挑选出几座桥,并设计和创作了投影画片:“自豪桥——赵州桥”、“争气桥——钱塘江大桥”、“抗日桥——卢沟桥”、“血肉桥——人桥”、“自力更生桥——南京长江大桥”、改革开放“姐妹桥——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等。队会中突出了典型形象,放大画面,配上声音、舞蹈等,把单一的文字演化为视听形象,枯燥的说教变成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教育,创造出有感染力的教育氛围,使队员们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历史事迹,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取得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二)掌握现代化设备技术,为少先队教育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迅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使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也使得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只是一种摆设,是一种现代化的浪费。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有关现代化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掌握现代化设备使用技术,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多功能综合操纵台;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同时,还应注重收集有关现代化教育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增强教育艺术的感染力,为少先队教育和少先队事业的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源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少先队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少先队肩负历史使命,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少先队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