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行政权力分析视角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行政权力分析视角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本书的文献研究法主要侧重于对地方政府间所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文件的分析研究。第五章,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的实证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行政权力分析视角

第四节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我国地方政府间在合作的过程中签署了大量的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意向书、合作规划以及合作备忘录等等合作文件,其中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以及成渝都市圈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数量相当可观,这些合作文件为研究地方政府间合作提供了大量一次文献。通过对这些地方政府间合作文件内容的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以洞悉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因、合作的模式、合作的领域、合作机制以及合作中的行政权力互动关系等等。因而,本书的文献研究法主要侧重于对地方政府间所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文件的分析研究。

2.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解剖来验证理论或对理论有所贡献以更好地解释案例。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行为在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区域非常密集,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合作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以及合作的深度而备受关注。本书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典型案例,对之从地方政府间权力互动的视角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解读,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地方政府间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旨在通过对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观察和认识事物,找寻事物相互间的异同,从而探索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国外地方政府间合作也十分广泛,并且通常存在形式多样的、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和模式,通过将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比较研究,可以探究地方政府间合作中行政权协调的一般形式。另外,通过考察国外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提供借鉴。

二、分析思路与基本框架

本书从权力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行政权力在地方政府掌控资源中的作用,进而提出行政权力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掌控资源的关键中间变量,而地方政府经由行政权力及其行使从而掌控大量资源构成了文章研究的基点。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对部分资源的控制,才使得这部分资源需要政府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配置。地方政府竞争具有优化行政辖区内部资源配置的一面,也有扭曲跨行政区资源配置的一面;而地方政府合作则可以通过内部化地方政府竞争的外部效应,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资源跨区域配置的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中所导致的资源跨行政区配置的扭曲源于地方政府竞争中的权力冲突与对抗,地方政府合作则通过对横向行政权力关系进行协调来作用于资源的区域配置,使资源的跨行政区配置得以优化。图1.1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体上,地方政府间的行为关系对资源配置状态的影响,都是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权力关系这一中介发挥作用的。探求地方政府合作对于资源配置发挥作用的内部机理,重点应该对地方政府之间是如何协调相互间的权力关系进行深入分析。(www.daowen.com)

img1

图1.1 文章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思路和主要变量关系,本书的基本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问题和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本书中主要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界定,介绍了书中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以及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章,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权力进行了探讨,指出行政权力作为政府的一种核心资源,它实质上是对资源的控制力。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对资源的控制权限是不同的,地方政府控制和支配资源的权限的大小对地方政府间合作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地方政府经由行政权力对资源的控制构成了地方政府合作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明确地方政府合作具有优化资源跨行政区配置的作用,认为地方政府间竞争所导致的外部性可以通过地方政府合作来将其内部化。地方政府竞争在改善行政区内部制度环境的同时,也在区域层面导致资源的辖区化控制和资源跨行政区配置的阻隔等不良效应,资源配置受到扭曲,导致跨界公共问题解决的困难;地方政府合作则是通过相互间顾及彼此的利益需求,使合作各方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相互间的成本与收益,对彼此的行为施加一定的限制,使得相互间的决策和内部执行形成一种合意状态,从而将地方政府竞争的负效应内部化,改进资源在更大区域层面的配置状态。另,不同层级和范围的地方政府合作,分别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对跨界公共问题的解决和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且,处于不同阶段的地方政府合作对资源的配置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第四章,地方政府合作对资源的区域配置状态的改进是通过地方政府相互间对行政权力的自愿性协调来达到的,它构成了地方政府合作的权力基础,地方政府合作是通过行政权力自愿性协调的方式改变竞争状态下地方政府间行政权力关系进而实现资源的再配置的。本章对行政权力行使的对等约束、行政权力的跨行政区衔接、行政权力的让渡、行政权力的横向转移等几种权力协调模式,以及地方政府合作中通常涉及的有关经济要素和商品在辖区间自由流动的权力、有关产业发展规划和结构调整的权力、有关提供跨界公共服务和物品的权力三个方面的权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具体分析。另外,本章还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合作的连续谱系,指出地方政府合作的深化往往意味着参与合作的地方政府在合作事项方面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的独立性的逐渐降低乃至丧失;提出了深化地方政府合作的“边际调整”的原则,以及对交流与互访、合作论坛、行政协议、区域联合会、专区与共同机构、多功能大行政区等合作形式进行“区别性组合”的基本思路。

第五章,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的实证研究。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是因为该地区地方政府间合作非常复杂,既有省级地方政府合作,也有省级地方政府与地级市甚至县级市政府之间的合作,市与市、县与县之间的合作十分频繁;合作领域也十分广泛,从经济领域到公共事务领域都存在或松散或紧密的合作;此外,该地区合作机制和合作组织也较为多样,并且该地区合作的深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地方政府合作方面具有典型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的特征,政府直接和间接控制着大量的资源,这就使得该区域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偏好配置资源的倾向较为明显,在竞争的作用下,重复建设等资源配置的负效应大量存在;不过,研究同时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分工的合理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与该区域地方政府合作的不断深化具有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并且长三角的各地方政府通过对行政权力行使的对等约束、行政权力的跨行政区衔接、行政权力的让渡、行政权力的横向转移等多种形式的权力协调,对资源在该区域的优化配置具有直接的积极效应。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方政府合作的深化,文章提出长三角区域要整合现有的合作组织,建立长江三角洲区域委员会,提高决策权和执行权的让渡程度以及使区域合作事项监督权的区域化,同时继续通过对行政权力行使的对等约束、跨行政区对接等方式限制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率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结论。对全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