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

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儒家的德性教化思想对其教育内容影响是深刻的。因此,他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轻视革命人生观的培养和教育。

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周恩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周恩来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宣传马克思主义看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另一方面,他又深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的德性教化思想对其教育内容影响是深刻的。周恩来的教化思想与荀子的教化理念更有相似之处,他把情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中,一方面教导人们加强心性的圆通,另一方面强调外在规导,使人们达到“长迁而不反起初则化矣”[61]的状态,从而实现其内圣外王之志。以下是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方面:

一、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教育是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年轻时的周恩来就认为: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关心国家和人民命运,掌握人生正确方向,才能坚忍不拔,奋发前进,担负起历史赋予青年的重任,他们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周恩来一直都强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正是他远大理想的现实表现。

人生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观理论从多方面研究如何提高人的价值,教育、激励、推动人们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兼有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生理心理健康的综合素质型公民。周恩来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公民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具体而言,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协调好自我的身心关系。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使人们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自己的人生提供导向,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少年的周恩来就意识到正确的人生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上小学时,一次校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回答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说是为了光耀门庭,发财致富;有的说为了个人的前途;有的说是为了明礼;也有的说是为了帮助父母记账……唯独周恩来庄重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他的学习目的,也是他少年人生观表现。以后,周恩来就把这种人生观当作他人生的座右铭,并为之奋斗

1943年4月22日,周恩来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中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坚定的立场,也就是党的立场,他要求每个领导者进行人生观教育。周恩来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只为自己劳动,而应该为大多数谋幸福,特别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2]1946年,周恩来在《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中说:“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过去历史上有多少暴君、皇帝、独裁者,都一个个地倒下去了。但是历史上的多少奴隶、被压迫者、农民还是牢牢地站住的,而且长大下去。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6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的核心。因此,他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轻视革命人生观的培养和教育。

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人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人生态度教育以及成才审美和生活方式的教育。这里主要介绍前三个方面。人生理想是人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建立在对现实发展可能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对社会和生活远景的希望和憧憬。1946年5月2日,周恩来在为记者曾敏赠言中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64]他又说:“理想是需要的,它可以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65]1963年4月19日,周恩来在《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报告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站稳革命立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站在人民当中,看得更远、更广、更深、更大”[66]。由此可知,周恩来要求我们树立无产阶级崇高的理想,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人生理想教育,最核心的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人生价值是表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是表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概念。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周恩来一直强调,要对人们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他要求人们要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价值目标,这是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就说:“共产党必须站在工农群众方面,为解除他们的痛苦而奋斗到底。”抗战时期,他在教育青年时说:“我们中国的青年,不仅要在救亡的事业中复兴民族,而且要担负起将来建国的责任。”1950年8月24日,他在《建设与团结》的讲话中说:“中国共产党是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起来的,是决心为革命为人民服务的。”[67]另一方面,周恩来也强调要尊重和满足个人正当权益。1956年1月14日,他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应该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应得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工作。”[68]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是长期的,“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如果知识分子对新社会不了解、不熟悉,甚至只“同情但不参加”,“这也是允许的”,“我们愿意等待,而且要耐心地等待”,“要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如何对待民主党派时,周恩来又说:“对民主党派的要求,当然不能像对共产党员那样严格。……只要真心为人民服务,民主党派朋友是可以得到照顾和安排的。”[69]周恩来的这些论述都展现了他对他人的尊重和满足。因此,周恩来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价值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求人们为国家为社会和人民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认为这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人生态度教育。人生态度是一个人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在处理复杂多变的人生矛盾时,比较一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人生态度是从人生理想到人生实践的关键环节,是人生观的命脉。周恩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人生态度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实践,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周恩来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首先,要有明确的志向。周恩来认为,事业的建树与个人的志向有内在的联系,他曾举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若论其成功之秘诀,故由于一种叱咤风云之气,坚忍不拔之操所铸成,要亦其最初之志,有以使之然耳”。[70]1911年,周恩来在回答老师“读书为了什么”的提问时,就提出了“为了中华之崛起”的宏伟志向。1922年三月,周恩来在旅欧期间树立自己的人生信念:“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的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71]周恩来一生都有明确的革命志向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都在为“独立不拔,放眼昆仑,为国际谋久远之计”的伟大志向而努力奔走。

其次,要有坚韧的拼搏精神。周恩来认为,人要有坚韧的拼搏精神,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1918年,在日本留学时,他就强调:“第一样事情就得炼铁石心肠、钢硬志气。”1938年10月,他在《论目前抗战形势》中又说:“我们在将要遇到的困难前面,不是畏惧困难而悲观失望,也不是轻视困难反而增加困难,而要勇敢的坚定的克服困难。”[72]他强调,我们不但不要惧怕困难,还要勇敢面对困难。因为“愈在困难的条件底下,愈能够显出我们的特长,愈能够锻炼我们”[73]。周恩来还说:“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筋斗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后,不要气馁。”[74]周恩来坚信拼搏精神,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信仰的基础之上。

再次,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周恩来认为,无产阶级世界观要求我们要为真理而奉献终身,这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态度。1922年3月,周恩来得知《觉悟社》社友黄爱被湖南军阀赵恒锡杀害,就愤然写下了为共产主义献身的诗篇《生别死离》。他在诗中写道:“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那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75]他的一生就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奉献的一生,即使在残酷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周恩来还发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的无私奉献的感叹。周恩来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总之,人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人生态度教育是周恩来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周恩来的人生观的教育对于促进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服务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种教育尤为重要。

二、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一直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76]周恩来深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把纪律教育作为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周恩来认为,加强纪律教育是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1926年7月,他在《国民革命军军事政治工作》中强调:“对官长官佐要巩固其革命观念,对于士兵要使之有革命常识,所以我们要认识革命化、纪律化、统一化。”1943年4月22日,他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中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纪律性”。[77]1925年7月,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第三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党员守纪律,比在任何政党中还要紧要,这是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假使没有这个要素,一定不能把反革命的陈炯明和假革命的杨希闵、刘震寰打倒,将来更不能把我们敌人一概打倒。在革命之下,守革命党的纪律,并不是强迫的,是各同志甘心愿意遵守的;每天的军事训练、军事教育是甘心接受的。”[78]同时,他又说:“在党的指挥之下,守严格的纪律,能如此做去,将来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成绩。”[79]1929年3月17日,周恩来在《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指出:“党的训练是加强军队纪律的,党的纪律也是帮助军队纪律无障碍地执行的。自然,红军的军事训练不能同于军阀军队的方式,施行强迫的和机械的军事纪律”,“党的训练应多带教育性,党的组织要发展党员的自觉性,比较明了的同志应在思想上帮助尚不明了的同志,使一般同志咸能注意自觉地遵守纪律,党训练、教育同志,应用很浅近的理论,很容易明白的事实,提高他们的阶级意识,增进他们的革命情绪,使他们不但自己严格地遵守军队纪律,还能成为士兵的模范。”[80]9月28日,他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又说道:“应做到使士兵自动守纪律,以群众的力量与影响来制裁违犯纪律的人。”[81]1933年6月12日,他在《新战士一个月的教育计划》中说:“用政治上来鼓动启发新战士的阶级觉悟,及了解自己所负的光荣任务,自觉遵守红军的纪律。”[82]又说:“注意对士兵进行遵守纪律、保护与爱护武器的教育。”[83]1938年1月10日,他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的报告中再次强调:“民族革命军队的军风纪的建立,部队的巩固,是建筑在政治的民族的觉悟上的,而不是依靠皮鞭、军棍、打骂及肉刑的”,“对于犯错误犯纪律的分子,主要是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执行纪律条令”,“只有充分的政治教育,官兵间互相的了解与信任,军民间互相爱护,才有革命军队的自觉纪律”[84]。总之,周恩来强调纪律教育是建党建军的必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纪律教育是保障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条件,更是保障军队取得战争胜利重要因素,党要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建国后,周恩来一直担任政务院总理,并主管外交工作。周恩来认为,外交工作一定要遵守纪律。他为外交人员制定了“站稳立场,掌握政策、钻研业务、遵守纪律”的十六字守则。周恩来认为,外交工作“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我们强调高度自觉的、合乎党的利益的纪律,丝毫不能允许自由主义的存在。乱说乱搞就会出乱子。外交工作的一切都必须注意事先请示、事后报告”[85]。事关涉外大事不准边斩边奏,更不准先斩后奏。因为,某一件事从局部来看,这样做是可以的,但从全局看,这样做又是有损全局的,因此必须请示中央全面考虑,做出决定。周恩来认为,外交工作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事,对整个国家,甚至世界都有影响,外交外交无小事,所以在处理外交事务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

总之,周恩来一直认为,纪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仅仅体现在上面的几个方面,文化教育、民族团结甚至经济建设中都离不开纪律教育,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观点、情感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意志。国际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坚持和维护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组织和人士的团结,支持和援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紧密相关的。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正义事业,是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典范。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周恩来较早就参加了爱国运动教育。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4月,中日即将签订军事协定的消息在报上披露后,还在日本留学的周恩来注意到此事,4月3日,周恩来在日记中记载:“阅英文报,知日本政府又提出二十条要求中国矣。”5月2日,他又在日记中写到此事:“观报多时,国事益坏矣。”在民族危亡的严酷面前,周恩来胸中荡起了满腔的爱国热情,他全然不顾地投身于爱国运动,为救亡图存而奔波。他参加各种集会,散发爱国传单。5月19日,周恩来参加了留日学生的爱国团体——新中学会,并在入会仪式上发表了一篇演讲。他说:“我们中国所以如此衰弱的缘故,全是因为不能图新,又不能保旧,又不能改良。我们来到外洋求真学问,就应该造成一种泰西的民族样子去主宰我们自己的民族,岂不叫比着外人强万倍不止了么?所以我刚入这会,见着这个‘新’字,心里头非常痛快,望诸同志人人心中存这个‘新’,中国才有希望呢!”这正是周恩来进行爱国宣传的一种实际行动的表现。(www.daowen.com)

周恩来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在以下方面:热爱中华民族,建设伟大的祖国;加强国防建设,反对外国侵略;维护祖国领土的完全统一;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等等。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孤立起来的。

第一,热爱中华民族的教育。周恩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热爱中华民族,他教育人们要热爱中华民族。周恩来说:“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86]只有对自己的民族的热爱,才能使我们充满自信,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怎么去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和服务呢?关心国家事务,是每一个爱国的人起码应当具备的,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有人认为,只要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问国家的事务,这是旧社会里公务员办公事的态度。新中国的工作人员要时时刻刻关心自己国家的事务。他还批评:我们有些同志有时表现得失去立场,羡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什么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好,自己的不好,这是一种对自己国家不自信的表现。建国之初,美帝国主义的封锁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在党的教育下,一些爱国的科学家仍然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建设伟大新中国的浪潮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因为他们有一颗热爱中华民族和人民的火热的心。

第二,反侵略思想教育。周恩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反侵略思想的教育。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周恩来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说:“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87]他带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向人民发出呼吁:“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地团结啊!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88]日本帝国主义要我们做亡国奴,我们要求生路,便只有抗战到底。周恩来教育青年要到军队去,到战地去,到乡村中去,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周恩来曾说:“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决定关头,迫切需要抗战军队的牺牲奋斗到底的战斗精神,迫切需要军队与人民团结共赴国难,争取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1941年3月2日,周恩来在《致各党派领导人士》的信中说:“凡有可以谋团结之道者,同人等无不惟力是赴。……方命事小,国家事大,惟求诸先生能一致主张,俾此临时办法早得结果,斯真国家民族之福。……而诸先生尤为爱国先进,届时必有更多匡时宏谟,同人等窃愿追随不懈也。”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不断遭到外民族的侵略,周恩来认为加强对人民的反侵略思想的教育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又说:“中国百多年来的历史特别是近二十几年的历史表明:中国一直是帝国主义侵略盗匪的重要目标,因此胜利了的中国人民不可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自己。我们必须及时地加强我们的国防建设,并且随时警惕地注视着帝国主义敌人扩大侵略战争的阴谋。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人民空军和人民海军,才能击退从空中和海上来的武装盗匪,保护我们的领空领海不受侵犯。我们的人民陆军必须陆续加以强化,使它足以战胜任何侵略者。”[89]

第三,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解放后,周恩来一直把实现祖国统一视为自己重要的使命,他非常注意加强祖国统一意识教育。早在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部分边疆地区尚未解放,周恩来就提出:“我们要把战争进行到底,把革命进行到底。我们要打到台湾去,打到海南岛去,打到昆明去,打到新疆去。”[90]随着大陆的解放,台湾由于美帝国主义的干涉,而暂时未能解放,周恩来说:“现在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斗争还没有完结,这是因为反动派残余所盘踞的台湾,现在是美国海军和空军的直接控制之下。人民解放军决心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并最后消灭中国反动匪徒的巢穴。众所周知:在解放台湾的作战中,我们的战略地位是比任何敌人要优越得多;我们是站在神圣的正义方面;我们的后方是这样近,这样大,这样巩固;我们正为取得这个最后胜利而在加倍努力。”[91]周恩来又说:“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我国六万万人不可动摇的共同意志。我国政府曾经再三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毫无疑问,如果台湾能够和平解放,那么,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对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都将是最为有利的。”[92]为了台湾的统一,周恩来呼吁大家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并坚信,我们久经忧患的伟大民族一定能够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了和平统一台湾,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是团结一切爱国的人们。针对香港、澳门问题,周恩来说:“香港的居民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大家都认为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条件成熟,我们通过谈判,一定要收回来的”。周恩来的这些认识对提高人们维护祖国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教育。周恩来强调,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要提高民族自信心,维护民族的尊严,但又要向其他民族学习。我们讲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在国际主义指导下的加强民族自信心的爱国主义。周恩来说强调,祖国是可爱的,但我们仍然必须向外国学习。一句“祖国是可爱的”道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肺腑之言。周恩来从中国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悟出外交的深刻道理,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在一起考虑问题,周恩来从热爱自己祖国,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出发,推己及人,从而发展为国际事务中外交原则,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进而发展到爱世界各国人民,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大胸怀。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高度结合开出的一朵璀璨之花,是世界上各民族也一律平等的表现,是中国传统处世原则与马列主义原理结合结出的外交之果。周恩来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要提高民族自信心,维护民族的尊严,但又要向其他民族学习。

周恩来的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国际主义指导下的加强民族自信心的爱国主义,在周恩来眼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统一的。周恩来认为,国际主义从总体上坚持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由于各国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相同,他们以民族和国家为基地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斗争,就不仅仅是为了民族的局部利益,而且也是在为无产阶级的国际利益而斗争。因此,各国无产阶级应自觉承担民族牺牲,以民族的局部利益服从于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当然,坚持国际主义并不排斥和否定各国无产阶级的民族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国际主义决不意味着取消祖国,决不意味着牺牲祖国。另一方面,周恩来的国际主义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实现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剥削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如列宁所说:祖国,也就是既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环境,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最有力的因素,因而他们对本国的命运也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可以看出,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强调国际无产阶级的大联合,而周恩来眼里的国际主义已经超越单纯的无产阶级大联合,即使是不同的阶级也要联合,最终解放全人类。

周恩来认为,国际主义既要求坚持整个无产阶级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又要求以对各国民族利益的尊重为前提;既要求无产阶级作为国际的阶级而存在,又要求作为民族的阶级来行动,成为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关心自己国家的前途,对本国人民负责。从长远说,无产阶级的国际利益同各国人民的民族利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在民族关系上就表现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早在旅欧期间,周恩来便以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的思想为基础,接受了马列主义,成为一位国际主义者。1920年,周恩来在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中,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必然联系上阐明了爱国主义必须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道理,认为我们为救国应该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但我们心中却丝毫没有忘掉与我们受同样苦痛的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弱小民族,即是全世界的被压迫阶级。并且我们若认清事实,果将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打倒,我们非与全世界被压迫阶级联合一致来打此共同敌人不可。

可以看出来,周恩来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反对狭隘民族主义,首先体现了周恩来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与利益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着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战士,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和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周恩来既是爱国者,又是国际主义者,为此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四、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讲究节俭著称于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合乎逻辑地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之一。从古至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强国富民的创业过程中,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邓小平曾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在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艰苦奋斗,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时候也需要艰苦奋斗”[93]。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周恩来出生在旧中国,他深深地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不仅自己一生节俭,还大力宣传艰苦奋斗精神,得到了人民大众的深切认同。周恩来一生能够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他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道德修养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分不开的,究其渊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从少年时代就养成了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二是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磨炼了他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三是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

周恩来强调,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无产阶级的传家宝。他说,我们共产党人不信奉苦行僧生活,但是为将来进入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作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目前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在和平建设时期更要继续发扬。有了它,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万里征途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我们领导干部要有知足常乐的意识,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足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为此,周恩来要求共产党人“要奋斗一辈子”,要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的美德。这样,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才能在个人身上节约,给集体增加福利,为国家增加积累,才能把我们的国家更快地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建国初期,新中国“一穷二白”,周恩来号召人们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他强调,建设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周恩来对晚辈“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具体要求是过好“生活关”。他指出,生活关有两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物质生活方面,要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的美德;在精神生活方面,要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1964年8月10日,周恩来教育亲属过好生活关时说:这是最难过的,在生活实践中要劳动,就可锻炼自己。我为什么痛恨旧社会封建家庭?没落的封建家庭,什么都败坏了,贪污、腐化,有许多坏东西,我们小时候都见过。铺张、虚荣、说假话,完全是虚伪,我最痛恨这些。对这种生活方式不痛恨,就改变不了它。你们年轻一代,不要学老一代的旧的生活习惯,穿衣服要朴素。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说,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在红军长征途中,周恩来任中革军委副主席。有一回,警卫员看他使用的茶缸破旧不堪,想换个新的。他便进行教育说:“这只茶缸还可以用嘛,别说现在红军的供给缺乏,就是将来我们的物资充足了,也要物尽其用,共产党员就是要艰苦朴素。”国共合作期间,他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经常穿着缝补丁的军装。有一次,警卫员看他的裤子太破烂了,代他领来一条新的。周恩来当即严肃批评说:“为什么不经允许就这样办,你们瞧同志们不都是穿着补丁裤子工作吗?把它拿回去,要记住艰苦朴素永远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本色。”

周恩来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应该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周恩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工作时,穿的鞋补了又补。有一次,警卫员替他去领来一双新鞋,他一看就生气地说:“你没有看见我们有的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还光着脚呢。把鞋子留给同志们吧。”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穿着件羊毛夹袄到达陕北后。部队开始发新棉衣了,他对警卫员说:“不要给我领新的了,这件还可以将就着再穿一个冬天。前线的指战员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时候还要打仗,可是他们还没有穿上棉衣啊。”建国以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在生活上同样严格要求自己,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他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带憋着气战胜困难,你给我弄好的吃我怎么能咽得下呢?为了战胜经济困难,毛主席号召不吃猪肉,不吃鸡蛋,不吃好米,我们应该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革命胜利以后,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慢慢地好起来了,可以享受了,不必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为此,周恩来强调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1949年7月,他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所作的《恢复生产,建设中国》报告中指出:“我们的革命要彻底胜利,要把帝国主义加在我们身上的锁链统统去掉,必然会遇到他们留给我们的困难,我们要准备迎接和克服这些困难。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长期在农村中建立起来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现在到了一个新环境,要精兵简政,节衣缩食。”[94]1963年,全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各地行政机关在接待工作中又出现比阔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周恩来立即在全国招待工作会议上指示: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力提倡爱护公物,并要求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保证节约措施的落实,要坚持勤俭建国方针深入开展,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讲排场。

周恩来不仅教育大家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他亲自带头实践。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全国解放后,他的清廉俭朴、严于律己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并且令世人感慨万千。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他日常生活和革命生涯的各个方面。周恩来处处以身作则,亲身践履勤俭建国的方针。周恩来穿的衬衣补了又补,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周某人是一国总理,穿着这样补丁衣服,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他笑着说,我看不过分。前提是我们国家还很穷。身为七亿人口的大国总理,我这样做不是我个人的事,这表明我们提倡什么!七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呢?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求享受呢?当然是提倡节俭!周恩来特别强调:“现在的大好形势是靠大家艰苦奋斗得来的,将来国家富强了,也不能丢掉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

建国初期,周恩来任总理兼外交部长,第一天到外交部上班,看到办公室里铺地毯,安放一只红木雕花的大办公桌和四把太师椅、四个红木书橱,还有一套沙发便责问:“我不是说过嘛,一切因陋就简,为什么搞得这样豪华。”副部长解释说,这全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用的旧设备,已经摆放三十多年了。他又严肃地宣布:“在我当外交部长的时候、不得建造新的外交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的房子和办公用具,一定要勤俭办外交。”周恩来主张把国家的财力首先用在生产建设上,反对政府机关兴建楼堂馆所。周恩来亲身践履勤俭建国行动,教育了全党,教育了全国人民。

周恩来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一生,他教育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要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革命传统。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一帆风顺,国家底子薄,人口多,一定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到轰轰烈烈的新中国的建设大潮中。周恩来不仅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还亲身践履。周恩来的亲身践履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树立了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