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问题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环境压力增大,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和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应当看到,在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科学发展观树立得还不够牢固,坚持得还不够自觉,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问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的问题,只顾自身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问题,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问题依然存在。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要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摆在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掌握领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首先必须学习好、领会好科学发展观。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弄通弄透,不断提高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制定政策、提出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领导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一定要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牢固确立起来,努力实现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践表明,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愈深刻,贯彻落实的行动就愈自觉、愈坚定。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坚持深入持久地学,全面系统地学,真正学深学透、学懂弄通。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真正使这一战略思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要树立和落实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看待政绩,积极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要特别注意防止急于出政绩,防止换一任班子就换一个思路的做法。经过科学论证的发展思路一旦确定,就要从总体上保持思路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一届接着一届干,每届都有新贡献,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是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和一次新的飞跃。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主要应当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更加自觉地寻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班子建设的重要标准,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要全力去做,对不符合的就要毫不迟疑地去改,努力使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工作都符合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切实加强对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是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系统掌握和正确运用经济社会领域的科学理论和知识,才能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运行特点和基本规则,了解各种调控手段的特点、原理和功能,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就要求认真学习科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把握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这就要求认真学习社会管理知识,了解社会结构演变规律和当代社会管理理论,掌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方法,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这就要求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治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在实践中锻炼、积累和提高。实践是培养能力的第一课堂。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本的途径要靠实践。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增强运用科学规律推动发展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把工作的过程变为学习提高的过程,做到“打一仗进一步”。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虚心向基层和群众学习,自觉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特别是紧紧抓住制约本地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奋力攻关,在破解难题、勇闯新路中增长才干。要坚持对实践经验进行及时总结,注意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把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起来、坚持下去,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领导班子中的年轻同志和新进班子成员,要积极投身中心工作,主动承担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尽快提高领导能力。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牢牢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着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用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要坚持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正确选择发展的模式和道路,科学制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防止出现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问题。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自觉抵制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思想方法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党性问题。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以坚强的党性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牢扭住发展这个“抓手”,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贵在自觉,重在科学,旨在发展。欠发达地区最大的实际是落后,人民群众最大的期盼是发展,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面临的最大压力还是发展。通过调研,大家认为,加强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在欠发达地区,必须牢牢扭住发展这个“抓手”。必须不断激发自觉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既要增强自觉性,又要增强主动性,既要认清其重要性,又要认清其必要性。从增强责任意识入手,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重要保障。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检验着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一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使之转化到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上来。始终把谋求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首要着眼点,做到以科学决策促科学发展。
二是提高把握机遇能力,使之转化到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上来。必须及时发现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全力用好机遇,努力抢得先机、赢得发展。
三是提高抓经济上项目能力,使之转化到加快科学发展的助推作用上来。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抓经济上项目是中心任务,提高抓经济上项目能力是可靠保证。在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是提高班子抓经济上项目的能力。(www.daowen.com)
四是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使之转化到保证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上来。只有通过科学谋划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整体合力。凝聚能力就是发展能力,也是衡量党政领导班子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要把提升凝聚力作为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要切实在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上下功夫,要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功夫。
五是提高统筹谋划能力,使之转化到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上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要善于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均衡、和谐。
六是提高抓落实能力,使之转化到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上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贵在落实。加强执行能力建设,就是要重视行动,反对空谈,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意识,发扬求真务实、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作风,发扬开拓进取、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吃透上情、掌握外情、了解下情,善于做好“结合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改进抓落实的作风,科学发展观注重实绩,讲求实效,是求真务实精神和作风在发展中最生动的体现。要形成抓落实的机制,深入实际抓具体,从名目繁多的会议、文电和“上层”活动中解脱出来,从虚无缥缈的“政绩”和“盆景”中解放出来,到基层抓落实,在一线求发展,讲实话、亮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保证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细节、落实到末梢。要跟踪问效抓全程,对每一项工作,从提出构想、调查论证、做出决策,到组织实施、总结验收,坚持全程关注,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协调好一个个具体项目、服务好一个个市场主体、解决好一个个具体困难,使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有效发展,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内涵
推进科学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懂得它,就不可能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与时代“不赶趟”的思维,更新与现代化建设“不符合”的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努力探寻科学发展的新途径。传统的发展观片面追求G D.的增加,而忽视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和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的精神,创造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推进科学发展,一定要实现安全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在党的文件上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安全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安全生产第一次定位在社会管理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温家宝总理提出:“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加强安全生产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即便换得一时的发展,也注定不能长久。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还会给职工和群众造成心理上难以承受的负担,如果处理不当,还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发展”是不得人心的。
推进科学发展,一定要紧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换来的经济增长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就难以打破,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难以长期保持。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真正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之上。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更要切实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项工作。一是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本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开发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坚持合理布局,既考虑本地特点和发展需要,又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发展本地产业与全国产业合理布局结合起来,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二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办法。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厉行节约,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四、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领导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不断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必须建立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探索和研究运用科学的机制来保证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一是建立领导科学发展的科学决策机制。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干部任用实行票决制的要求,同时注意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确保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的体制机制,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以及听证、公示等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机制,释放发展活力,充分激活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能量,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吸收到各项决策上来,把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把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决策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是建立领导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机制。主要是树立正确导向,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政绩导向和教育导向。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才能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不断增强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整体能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是建立领导科学发展的目标考评机制。坚持围绕中心、统筹兼顾、因岗设标和动静结合的原则,着力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能否完成好领导科学发展的任务,是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提升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执政水平,努力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