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问题研究及落实科学发展观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问题研究及落实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问题研究及落实科学发展观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根本要求是要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大现实课题。鉴于此,课题组在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党建研究会的安排下,深入到部分市州和县区,从省市县各个层面,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对该问题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实施者,承担着重要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一定要超前谋划本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对策,以班子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推进发展。

(一)必须把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政治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作为真理观,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解决的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作为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解决的是为人民谋利造福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首先要求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要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科学认识当前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科学应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科学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方针政策,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项工作实践中去。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要求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认识什么是政绩、怎样干政绩,为谁树立政绩、由谁评价政绩这几个关键问题,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这样的政绩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需要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并努力践行。

(二)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的决策导向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发展这个主题,是因为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我国经济在保持近30年快速增长之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难度加大;二是发展问题更趋复杂,改革攻坚阶段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三是本世纪头20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因此,在发展问题上,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任何骄傲自满、盲目乐观、放松懈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当然是物质活动,一切其他的活动,如精神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取决于它”。并强调:“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如果我国现阶段不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无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甚至难以保持改革开放取得的新成果。因此,发展问题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尤其是党委班子,是本地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起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关键。提高班子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首先要围绕抓发展促发展找差距定标准。面对庞杂繁重的任务和千头万绪的工作,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如何突出主题,抓住中心,真正把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第一要务抓到手里,落实到行动中,这是衡量和检验一个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大小和强弱的首要标志。邓小平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这是硬道理。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一定要围绕发展谋划工作,凝聚力量,统一意志,激发活力,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并由此形成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的决策导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建设、促进发展的能力,转化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三)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温家宝总理指出:“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应当从现在的具体事情做起,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这就要求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把握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赖。二要把握如何坚持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三要把握如何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切实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要把握如何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民生活质量、发展潜质和幸福指数,激发每一个人致力于实现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创造有利于人们施展聪明才智、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必须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强调不但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旨在防止以经济建设代替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模糊认识,纠正单纯以G   D.增长来衡量发展成效的错误倾向,解决发展包括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一方面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滞后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利益矛盾日益显露,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犯罪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等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就要研究如何才能坚定不移地举起科学发展观这面旗帜,真正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工作目标,既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又实现质量、速度、效益的有机统一;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整体跃升,又实现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人和物相结合因素的全面优化;既实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又实现城市、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协调发展;既实现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又实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调整的协调一致。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本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既顾及全面又善抓重点,使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一盘棋”中协调运转;既立足现实又前瞻未来,使发展的各个方面朝着既定目标合理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化解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不断开创新局面。

(五)必须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和领导艺术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基本内容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坚持“五个统筹”,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当务之急,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实现途径。而要做到“五个统筹”,首先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掌握统筹兼顾的领导方法,运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按照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盘考虑谋划各项建设,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发展逐步走上又好又快的轨道

掌握统筹兼顾的领导方法,也要求各级党政班子要学会用全面、系统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要合理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尤其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要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会“弹钢琴”,分轻重缓急,使工作有序推进;要善于整合力量,加强有效沟通和协调配合,防止工作中出现“盲区”,使每个领导成员都能尽展其才、适得其所。掌握统筹兼顾的领导方法,同时也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加快信息传递,提高党务政务公开程度,做到纵横协调、信息流畅、运转有序,提高办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各地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地方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重视理论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首要的任务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近几年,各地坚持把思想理论武装放在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首要位置,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专家教授辅导学、专题培训系统学、研讨交流启发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讨论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寻找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领导发展的本领。如庆阳市在全市开展了以“庆阳未来5年”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制度上,普遍制定和完善了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的有效落实。如甘南藏族自治州明确对领导干部自学提出了量化考核指标,中心组成员每年撰写1~2篇理论调研文章,每年记写2万字以上学习笔记,使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思想更加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调查问卷显示,9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比较明确深刻。

(二)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和任务,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实际,各地根据换届后新进党政班子成员较多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入手,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一是突出培训重点。在培训目标上,将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培训的重点,制订规划,明确任务;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内容,贯穿于培训工作全过程;在培训目标上,既强调理论水平的提高,又突出了领导发展能力的增强。二是改进培训方式。按照胡锦涛同志关于“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指示精神,在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行菜单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诊断式等现代培训方法,引导领导干部找准影响本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培训工作从知识化向能力化的转变,增强了培训效果。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坚持采取聘请专家学者“把脉会诊”和组织领导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培训学习等方式,促使领导干部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打开思路。如平凉市每年都确定1~2个专题,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先后在廊坊温州、浦东、深圳等地建立了对口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农业产业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水市对在党校学习的所有县(处)级、科级干部实行“集中理论学习、赴外地考察调研、强化课题研究”为内容的“三三制”干部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干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对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对市情的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从这次问卷调查的情况看,97%的党政领导干部表示,在工作和决策中,都能够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决策是党政领导班子领导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环节。各地坚持以推进科学决策为方向,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不断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水平和工作绩效明显提高。一是健全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各地在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政府党组会、常务会议事规则的基础上,对议事决策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做出了制度性的规范。凡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建设等事项,都坚持做到广泛听取意见,集体研究决定。二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各地积极探索,普遍建立了调查研究制度、征求意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论证评估制度、听证和公示制度等,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上广泛征求意见,吸纳民智、汇集民力,有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如兰州市对水、电、交通等方面的价格调整,在决策前都要先举行听证会进行论证,对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重大决策,还通过媒体或公开等做法,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探索建立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适应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副书记减少、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扩大和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新要求,各地深入开展调研,紧密结合实际,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对新体制下专职副书记的职能进行合理定位,明确了常委各自的工作职责,初步形成了分工科学、权责统一、集体领导、协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调查问卷显示,党政领导干部认为换届后本级班子运行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占到85%。这表明,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

(四)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作风

针对领导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认真加以解决,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各地普遍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点、接待群众信访等制度,及时了解民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效拓宽了联系群众的渠道,提高了群众对领导班子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一些地方还开展了对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专项评议、班子主要领导公开承诺等活动,让群众对作风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兰州市深入实施“治庸”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3类18种行为开展重点整治,先后对120多名干部作了不同程度的处理。武威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公仆形象”和“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发展提效”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白银市党政班子成员坚持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带头落实以“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安全干净的水、用上清洁的能源、在良好环境中工作生活”的“四大民心工程”,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在酒泉市进行的作风建设专题问卷调查中,82.7%的群众认为党群、干群关系好或比较好,得到群众的积极肯定。

(五)注重整体功能,健全干部考评体系和选用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关键是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近几年,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初步建立了新的考核评价办法。根据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考核主体,采用上下级、服务部门、职能部门综合评价的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将党政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三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为多项具体指标,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衡量班子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和质量;严格考核程序,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简化,使之更加具有操作性。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的运用,促进了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将对政绩的合理追求转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动力,有效发挥了政绩考评在干部选任和推动发展方面的良好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坚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好配强班子。以科学的考评机制为依据,各地在党政班子换届工作中,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在班子的整体结构上,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配备干部,注意将一些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中,切实增强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班子的年龄结构上,大力选拔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实现了班子年龄结构的梯次配备。在专业和知识结构上,不仅选拔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等工作的干部,也注意充实熟悉经济社会管理的干部,实现专业配套,优势互补,使班子整体功能明显增强。从换届后班子运行情况看,新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普遍呈现出新的气象,科学发展的意识更强,关注民生的作风更实,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科学发展的质量更高。如在酒泉市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96.96%的群众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的评价较好。

三、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肯定,近年来各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情况看,目前对地方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的状况还不宜估计过高;从班子建设的动态规律来看,目前尚处于探索性阶段;其工作和成效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同中央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目标取向上有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

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科学指导意义理解不深,与实践结合不紧,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偏离科学发展观的倾向。一是认识偏差引发的一些急功近利行为。有的领导班子面对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逼人形势,不能很好地审视当地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盲目攀比,忙于赶超,存在“三轻三重”现象,即重经济增长速度,轻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重短期效果,轻长远发展,造成劳民伤财的后果。还有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   D.的增长,“一俊遮百丑”,无形中给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二是目标“短视”造成的一些“政绩负债”。有的地方每届班子都要理思路、定目标,致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缺少继承性和连续性,不少设想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成为半拉子工程,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有个别领导班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于在短期出政绩,甚至为了在任期内做一些能吸引公众眼球、引起上级注意的政绩,不顾现实条件盲目决策,在财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上了一些不该上的项目,搞“但求本届有政绩,不管下届怎么办”的短期行为,以致出现了“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三是价值取向错位产生的政绩观扭曲。有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全局意识不强,对于“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考虑甚少,而对个人利益得失考虑甚多,尤其对“为谁创造政绩”认识错位,把“升官”作为唯一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评判标准,为了提拔而“围绕上级干、盯着位置干、算着年头干”,突出反映了一种“政绩饥渴”的心理现象。

(二)决策方式上有盲目决策、脱离实际的现象

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班子中,有的领导干部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谋划发展、制定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考研究得不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得不够,喜好在办公室听汇报、作指示,凭感觉办事,以致盲目地出台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策,随意地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的班子成员对全局态势和基层真实情况了解掌握不够准确全面,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时,缺少独立思考,着意迎合主要领导意见;也有一些主要领导干部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得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班子其他成员的作用,习惯于自己拍脑袋作决策,一人说了算。据调查,有64%的市县领导干部认为,目前影响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问题是科学决策问题,其中第一位的是决策前的调查研究不够充分,占36%;其次是议事和决策程序不健全,占28%;第三位的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同时,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是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力度不大。

(三)领导作风上有形式主义、浮躁虚夸的现象

根据调查反映,在地方领导班子中,仍有少数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忧患意识不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深,缺乏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往往是提目标、理思路多,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少;开会安排部署多,抓督促落实少。还有一些领导班子成员心浮气躁,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发展中突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避而远之,热衷于打“快拳”,喜好搞“亮丽工程”、“路边工程”,追求轰动效应。也有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注重对上负责,工作讲成绩多,讲问题少,报喜不报忧。个别领导干部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为创造自己的政绩而“注水”造假。

(四)领导方法上有统筹不够、兼顾不力的现象(www.daowen.com)

一些地方领导班子对如何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眼界不宽,尤其在集聚发展力量、提高发展效益、实现和谐发展方面办法不多,习惯于传统思维和传统方式;有些领导班子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能力较强,但对如何做到速度和效益相一致,在好中求快的办法不多;有的领导班子往往重视城市建设,忽视农村建设,重视眼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还有些领导班子缺乏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不懂得如何利用和节约资源,往往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造成乱开发、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也有些领导班子盲目铺摊子,急于上项目,大量占用耕地,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些领导班子在依靠群众发展方面做得不够,还不善于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引导群众掌握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把握发展的机遇、提高致富的本领,不去或者不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善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不懂得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五)班子配备监管上有不适应、不到位的现象

2006年以来,地方领导班子完成了集中换届,班子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普遍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少数地方在配备班子过程中,为达到班子的结构性要求,有降格以求的现象,以致在个别班子中,出现“三方面”干部和35岁以下干部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地方在干部选用上仍存在搞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的现象。在班子的考核评价上,仍然缺少量化考核的具体办法,对群众来信来访、任中和离任审计等手段重视不够,存在考核不够全面准确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对领导班子的施政行为、工作部署和施政效果缺乏全程跟踪,监督不力和缺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就其根源来讲,大都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有关,也与现行领导体制不够健全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与客观的因素。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地方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在强调发展时,更多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由于受传统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不少干部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抓工作。而推进科学发展,需要从思想观念方面不断适应,从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从发展实践方面不断努力,从而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但这种适应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是很现实的,出现的问题有些也是难以避免的,属于“成长的烦恼”。

二是主观因素。由于有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不够系统深入,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片面性,虽然对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态度上是支持和拥护的,但在贯彻执行中,一些地方的领导班子仍然认为所在地方经济总量少、困难多,要解决问题,首先要靠增长速度来支撑,因而强调快的一面较多,强调又好又快不够;强调经济发展的较多,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够。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领导班子中,有不少人认为,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而贫困地区的当务之急还是要抓紧把经济搞上去,解决“吃饭财政”问题。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三是价值取向方面的因素。价值取向决定行为取向。当前,一些地方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有许多与不正确的政绩观有很大关系。例如,在“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上,有的领导班子把眼睛盯在地方利益或局部利益上,强调对本地负责,但却忽略了对大局负责;有的领导班子把眼睛盯在眼前利益上,看重一时利益,但却忽略了长远发展;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过程中掺杂个人私念,把创造政绩作为个人升迁的资本,导致在政绩观上出现了严重扭曲。

四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因素。目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已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但还没有真正达到以健全的制度管人管事的层面,从而上升成为一种刚性要求。在工作机制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够健全;在领导体制上,换届后实行的常委分工负责制还处于探索运行阶段,新体制的特点和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干部的评价体系和实绩考核上,虽然已经出台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但评价领导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尚待健全和完善,针对性和操作性仍需进一步增强。进而言之,无论是在决策导向上,干部的选用与绩效评价上,仍然缺少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缺少来自人民群众的选择与监督。这应当说是造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的最深刻原因。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对策建议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崭新课题,是各级领导班子当前面对的重要任务。根据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首要,进一步增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灵魂。作为领导地方发展的各级党政班子,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是各项事业能够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

1.抓住机遇,强化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先进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只有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获得。有学才有知,有知才有识,有识才不惑,不惑才会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调查显示,由于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活动多、应酬多、时间安排紧,当前地方一些党政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很少顾得上学习。即使他们平时很想坐下来静心学习,思考、研究一些问题,事实上也很难做到。甚至有的集体学习也演变为会议,结果使学习制度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科学发展观以及与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的哲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法学、科学技术等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这必然影响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效果。因此,应紧紧抓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遇,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有序的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安排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和高等院校学习,全面深入系统地接受包括以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社科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这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必要途径。要建立健全专门针对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的学习制度,通过自学、培训、督查、奖惩等环节的作用,让科学发展观理论入脑入心,变成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个层面。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同时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同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在学习中还要深刻认识国情、省情、区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坚持按照规律办事,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此外,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中,还应加进各种科学文化、社科人文、法律等知识,以便对他们进行通识通才教育,防止出现“木桶效应”。一些地方出现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象,恰恰与领导者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欠缺有关。比如,有的地方在城市发展中将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历史遗址、古街古巷、名宅名院当作垃圾拆毁掉,在原址建起现代大楼和仿古建筑,却认为是在促进发展,这就与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大有关系。

3.注重实践,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科学发展观是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进程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全面把握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上提出来的。对它的深化认识,也必须同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应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那些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多做调查研究,多了解实际情况,从实践中认识科学理论,从而减少失误,减少被动性和盲目性。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工作环节,坚持以长远的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的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抓好发展,努力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其次要按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能力素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就是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调整、平衡、理顺、处理好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因此,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就必须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着重提高统筹协调、推进和谐发展的能力。搞好统筹兼顾,虽然要考虑方方面面,但在兼顾方方面面中,又要突出重点。首先,在提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能力方面,应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工作,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帮助失地农民找到谋生职业;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步伐;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并防止向农民变相征收税费的做法反弹。其次,在提高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通过制订规划、出台政策、调整财政分配、多方融资、引导市场等调控能力,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公共交通、社会保障、人文环境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政府调节各个方面利益的功能;要从规划、政策、法规、科技、资金、市场、体制等方面统一部署,调动公共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支持薄弱环节。当前,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要向“三农”倾斜,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社会事业倾斜。再次,在提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能力上,要切实转变那种“向自然索取,战胜自然”、“人定胜天”、“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天人分离”的观念,树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紧迫感;保证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牧战略工程的落实到位;改变那种为了经济增长滥开发、拼资源、拼环境的错误做法,尽量不让本地区出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现象,走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双赢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对开发建设要作长远规划,既注意当前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既注意局部利益,又不牺牲整体利益,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能维护自然界的平衡,尽可能地克服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领导当地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大力提高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之间与群体之间差距、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困难、城乡困难群众较多,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利益整合力度,调整失衡的利益分配结构,调节个体利益之间差距过大的问题,尽量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防止两极分化。当前应该继续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加大“二次分配”力度,向穷困地区和人口倾斜;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调整和引导帮助人们实现充分就业;大力推进以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障、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筑“社会安全网”;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国家关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的政策的落实;重视、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确保低收入者、无收入者、丧失劳动能力者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和基本生活需求;保证国家调整和抑制那些凭借垄断和特殊条件获取额外收入和向高收入人群加大税收力度的政策的落实,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3.重视提高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但也出现了人民内部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紧张的新情况,社会存在某些不安全的隐患,不和谐的因素。近些年来,群众信访和上访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组织倾向趋于明显,行为方式趋于激烈。西部地区也不例外。因此,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应积极预防、妥善处理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为主的社会矛盾,提高自身应对复杂局面和社会风险的能力。一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益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如在利益分配上解决好初次分配合理、再次分配公平、保障性分配到位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三是尽力解决好民生民权问题,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群众排忧解难;四是解决好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的合理补偿和国企改制中工人权益的保护问题;五是加大反腐力度,克服官僚主义;六是注意工作方法,充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协商的、契约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和疏导的等多种方法,以化解矛盾。严禁采用粗暴式、简单命令式、以权压服式、“上纲上线”式、暴力行政式等老一套方法,以避免事态的扩大、矛盾的激化。

(三)以班子结构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功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取决于制度的因素,也取决于人的因素。近年来各地在配备班子力量和选人用人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有效措施,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探索和改革。

1.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重视群众在干部选用上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干部对上不对下的问题,引导干部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中国古代孟轲有一段名言:“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我们党的干部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以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为主要标准。领导身边的人推荐的,少数人推荐的,官员推荐的,由于受利益左右容易失真。被推荐者直接由下级推荐的不一定准确,间接下级推荐的可信度要好于直接由下级推荐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注意避免只有直接下级参加的推荐,避免只有已受益者参加的推荐,避免没有服务对象参加的推荐,避免推荐人数过少而被推荐对象的暂时利益局部收买的情况,应尽可能扩大群众参加推荐的范围,由广大人民群众来推荐和选择,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增强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认同感。

2.要注意领导班子结构的科学性,防止因结构不优导致班子整体功能弱化。领导班子结构不当会导致领导功能的弱化。目前,在领导班子配备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班子成员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要求,而忽视对班子整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的结构性因素,比如,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能力结构等。这样的结果,有的班子成员不能很好胜任工作,有的班子不团结和谐,有的班子成员之间不能互补,班子整体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要有效提高领导班子的功能,应注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领导职能需求出发考虑结构,从领导班子类型出发考虑结构,从岗位需求出发考虑结构,从整体功能出发考虑结构,以达到1+1>2的效果,更好地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

3.要合理设置和执行岗位任期,防止和克服干部工作的短期行为。合理的岗位任期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保证。当前干部岗位任期方面存在领导干部任职时间太短,任期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实践证明,干部任期太长,会导致惰性和腐败现象;任期太短,则会导致急功近利现象。龚自珍在描绘封建官吏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因阅历而审顾,因审顾而退葸,因退葸而思玩,仕久而恋其籍,年高而顾其子孙,累然终日,不肯自请去”,这是对官员任期过长弊端的深刻揭示。而干部任期过短,届内经常性调整,膨胀了干部的晋升欲望,干一两年就急于调整升迁。其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注意解决地方和单位科学发展、长远发展上,而是放在干一些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劳民伤财的事情上。一些干部频繁变动,而另一些干部长期不动,惰性与浮躁并存,又产生了“二力背反”。建立健全严格的岗位任期制,是防止和克服干部短期行为的重要措施。第一,要合理设置并严格执行岗位任期;第二,要遵循台阶但不唯台阶;第三,避免届中调整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第四,防止干部培养中的拔苗助长。对重点培养干部一定要放到艰苦、重要的地方和岗位上,进行必要时间的锻炼,磨炼其品德意志,提高其领导才能。要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区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四)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发扬密切联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优良作风

民生所指,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是最根本的大事。对待民生问题,是热心贴近,着力解决,还是冷漠躲避,反映地都是作风问题。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弘扬亲民、惠民、为民、爱民的新风正气,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全面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使班子更加自觉地勤政廉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从普遍性上讲,现在“民忧、民愁、民急、民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安置、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障、房价攀升、生产安全、农民工工资待遇及落实等方面。首先,在破解“上学难”问题上,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课本费免除政策;城市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公正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其次,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在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政策的同时,地方要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加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必须加强对医疗价格、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坚决打击制造、销售、贩卖假药行为,打击乱开处方、乱收药价费和治疗费行为;进一步整顿医疗卫生服务秩序,特别要进一步治理其中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再次,在解决“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上,要改变那种过分依赖房地产业来支撑城市经济增长的观念和作法,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调控房地产业过热的政策措施,抑制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一个合理的特别是让工薪阶层可以承受的房价水平;要落实国家出台的廉租房政策,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第四,在解决就业问题上,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要通过制定政策,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对特别困难对象给予就业援助;要做到政府通过政策安置、帮扶就业;要加强有利于就业的职业培训。最后,在解决社会保障方面,要保障国家关于社会保障人员和低保人员社保金待遇的落实,在广大城乡全面推行和落实针对无经济来源人员的社会低保政策。除了以上事项外,还需解决好诸如农民工工资待遇、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各种事故、社会治安等等问题。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2.高度关注民意表达和诉求。民意表达与参与是民生问题的又一内容。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是我们定政策、干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重视民意,不断拓宽民意表达的通道,建立顺畅的民意表达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好民生问题,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调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因素,凝聚强大的民生力量。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政领导班子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应正视而不可回避,应改进而不可遮掩,应及时化解而不可疏忽大意。只有通过做好群众工作,有效地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让全体人民形成共同意志、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形成共建现代化事业的良好局面。为此,要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民意反映通道,使下情得以上达;要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的落实;要推动人民群众对公共政策酝酿、制定、出台的民主参与,把人民意志通过政策体现出来。

3.不断夯实民生基础。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难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实现。特别是对落后地区、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发展更是当务之务。因此,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通过自己的工作,夯实民生基础工程。一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支柱,努力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二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工业产业增加值,增加财政收入。三要创新发展模式。拓宽二、三产业发展空间,畅通城镇居民多元收入渠道,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四要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五要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水、路、电、热、灶等基础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必须上升到制度层面,从制度上保证和规范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行为。因此,要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决策制度、干部监督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的建设,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1.努力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体现着决策过程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决策的科学化就是决策的合规律性,它要求决策符合实际,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符合所谓“物的尺度”;决策的民主化,主要体现着决策合目的性的一面,它表明决策过程同时是一种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要求符合所谓“人的尺度”。一个科学的决策,应当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

首先,从推进决策的科学方面来讲,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改进和加强。一是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制度。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掌握发展所需的各种客观条件,从而保证决策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制度,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制度,必须使其固定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调查研究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应做到四个结合,即领导直接调查与调查机构的职业调查相结合;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全局性调查和局部性调查相结合;班子组织的调查和社会团体的调查相结合。二是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意的表达输入制度。社情民意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所谓人民愿意不愿意,人民赞成不赞成,就是指领导的决策能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有些地方领导班子的决策不被人民群众认可甚至反对,就是因为他们的决策违背了社情民意;有些地方领导班子的形象遭贬,就是因为他们的决策不仅不能使人民群众受益反而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健全完善社情民意的表达输入制度,就是要使人民群众的意见有畅通、合法、正式的渠道顺利进入到领导班子的决策中来,使班子的决策同人民群众之间保持一种亲密接触,在决策过程中始终都有人民群众的声音。健全完善社情民意的表达输入制度,除继续借助当前已有的信访、领导热线、群众接待日等手段外,还应开拓更广阔的渠道,借鉴和创造新的形式。当前,尤其应建立正式的民意调查机制,使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减少和避免其使用“街头政治”等非正常非正式的表达方式。三是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党务政务公开的原则,加大决策的透明度;要重视“外脑”的作用,加强对决策的咨询和论证;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支持系统,注重对决策实施结果的反馈与纠错。

其次,从推进决策的民主化方面来讲,在一些问题上仍需加强。一是对民主决策的理解上,民主原则的要义是多数原则。同科学决策追求真理性、程序性不同,民主原则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评判,而决策者之间的价值评判倾向于多数人的选择。二是在民主决策的方式上,民主原则体现的是决策者之间不同意见、观点和主张的对撞、讨论、辩驳和博弈,包括妥协,进而形成共识,取得一致。因此,民主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效率为成本。但如果没有不同意见之间的对撞和博弈,也就不是民主的决策。三是在决策者的角色定位上,尤其是党委领导班子“一把手”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注意处理好同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为班长,负有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责任。因此,作为“一把手”必须要有高度的自觉,把自己放在同其他成员平等的位置上;作为其他成员,也必须珍惜自己的权利,行使自己的权利,真正形成民主的决策环境和决策机制,防止“长官意志”、“家长制”和“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另外,要适当限制使用“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负总责”等提法,以免使这些提法普遍化,引起强化个人作用的负面效应。

2.严格制定干部监督管理规范。领导者的施政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范围,便可视为越权。因此,必须规范对施政者的监督和管理,使其施政行为保持在法律的授权之内,做到依法行政。一是加强干部职业的规范化。首先,从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领导者要带头树立从政的职业意识,能够从职业意义上看待自己的工作,把尽职尽责作为自己的职业本分,在完成职责方面应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其次,要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在职责以内的事情,有权做出决定并承担责任,做到权利和责任对等。二是加强施政行为的规范化。在施政过程中要遵守程序公平原则,行之有理、行之有据,按章办事,坚持程序的合法公正。在面对施政对象时应借鉴科层制管理中的非人格化原则,即排除人情和关系因素的影响,坚持公事公办,一视同仁,使用同一把尺度,从而保证施政行为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三是加强对个人信息和财产公开的规范化。个人相关信息的透明化,这是现代社会对“公众人物”的普遍性要求。它所体现的仍然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对领导者来说,这更是便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的需要。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领导者个人信息公开制度,对领导者廉洁自律,对加强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监督,对密切领导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对领导者个人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愿望。同时,要对个人申报事项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强化对领导者个人信息申报情况的调查,规范对不实申报者的处理原则。四是重视给领导者和领导班子“减负”。除严格确定领导和领导班子的职责范围外,还要严格控制接待、陪请、迎送等事项,坚决杜绝不必要的检查、验收、评比,使领导和领导班子从大量琐碎事务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谋划全局、统筹发展、关注民生、化解矛盾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事上来,真正做到肩挑重任,不辱使命。

3.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政绩考评如同指挥棒,决定着领导班子的工作方向、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当前,一些领导班子之所以没有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与考评干部政绩的标准与机制不尽合理、科学有关。比如,主要考核指标过分重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工程建设等,而忽视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民生民瘼、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考核方法也重形式、轻内容、走过场。因此,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树立并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对政绩的评价标准,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以形成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模式。首先,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变化;既要看当前发展,又要看能否可持续发展;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得到的实惠,更要看解决民生问题;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其次,要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一方面,要把发展思路是否对头,发展战略是否合理,能否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作为考评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看是否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是否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再次,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任领导班子,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政绩,政绩大还是小,不能只看上级的印象、媒体的宣传、汇报中的材料、统计表的数据。这些固然重要,但只看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看老百姓认可不认可。第四,要建立完善严明的监督、奖惩制度。为了防止出现虚假政绩、片面政绩、畸形政绩和“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等不良现象,需要建立严明的监督检查和奖惩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真正使那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扬、嘉奖和重用,使那些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跑官要官、以权谋私的干部受到批评、贬抑和惩罚。由此,真正在班子所属地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和机制导向,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