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及投融资研究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及投融资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从系统的角度看,政府支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即宏观模式、中观策略、微观对策。(一)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合理的定位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合理的定位是把握农村体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及投融资研究

第四节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目前,农村体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总的来说,发展农村体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有关“三农”问题精神和要求,以全民健身为基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加大和落实政府对农村体育的支持,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繁荣农村体育,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大力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从系统的角度看,政府支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即宏观模式、中观策略、微观对策。

一、宏观模式

政府支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模式是指从总体上调节和控制农村体育的发展,宏观模式可以运用行政的、法律的或社会的手段予以实施,本文所指的宏观模式主要包括: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定位、政府支持的目标设置、财政投入、体育市场的培育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建设等。

(一)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合理的定位

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合理的定位是把握农村体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发展农村体育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从体育的经济功能来说,应充分发挥农村体育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把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定位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高度;从体育的文化教育、健身功能来说,还应该把它定位于农村杜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工作序列中,充分保证农村体育工作的真正落实。

(二)要立足长远,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支持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干预的收益包括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充分就业可持续发展、民主化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等有机目标体系的实现程度,从农村体育现有的基础来看,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低,没有形成农村体育产业,这决定由农村体育带来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得以体现;另外,除了经济效益之外的社会效益是一种隐性的、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政府要立足长远利益正确对待对农村体育的公共产品供给,切莫只顾眼前利益,任由农村体育自由发展。政府之所以要支持农村体育就是要加快农村体育的发展,这也决定了政府支持农村体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村体育的良性循环,使农村体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这样的一种良性循环模式:政府支持农村体育——健康问题受到全民关注——农村体育设施大大改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体育人口增加——体育消费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点——农村居民思想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大大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政府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建立体育人才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农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技术人员。从农村体育现状调查掌握的情况看,“无人指导”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主要是简单易行、技术含量低的体育活动,对传统的武术太极感兴趣,但苦于无人指导。因此建立相应的体育人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于农村体育现状来说无疑是“对症下药”。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其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在师资队伍、场(馆)建设等方面均在不断的扩大、提高。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大规模扩招,在此背景下,遥相呼应的是许多综合性普通高校,甚至民办高校设置了体育学科并且承担本科、研究生层次体育人才的培养,使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有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也就形成了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普通大学“三足鼎立”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多元局面。陕西也不例外,目前,具有体育学科的普通高校有19所,其中综合性大学8所(5所是2000年以来新设置),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近年来,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广大农村需要大量的体育人才,由于多种原因,广大农村却处于“无人问津”的局面。政府应与高校联合起来,建立相应的体育人才激励机制,合理进行农村体育人力资源配置,鼓励体育专业大学生扎根农村、奉献农村体育。

(四)落实和完善相关农村体育政策,制定农村体育指标评价体系

随着国家对农村体育的重视,省、市级政府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对农村体育做了许多的规定。但政策的制订关键在于落实,从现有的调查研究来看,陕西省农村体育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许多县级或县级以下政府把农村体育看成“无关紧要”的事,各级政府不仅要落实现有的政策,还要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的农村体育政策。省、市级政府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体育指标评价体系,为科学、客观评价农村体育发展情况提供有效的监督、检查工具。

(五)财政投入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理顺农村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财政投入是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使政府对农村体育的财政投入有了法律依据。开展农村体育离不开稳定的经费来源,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业的经费来源主要靠自筹,政府财政拨款支出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情况造成了农村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体育,理应在财政支出里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随国家财政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使得开展农村体育所必需的经费得到保障。各级政府应将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计划,并根据国民经济增长比例,增加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当然,财政投入不等于“发放补贴”,要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关键在于怎样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经济是基础,解决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宽裕了,人们才会有意愿、有能力参与体育活动。毕竟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非必需的发展性消费,同养老、医疗、教育等因素比较起来,在生存要素中还居于次要的地位。历次群众体育调查都表明,经济收入的高低同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终日为生计苦苦挣扎,那么,我们要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运动,也只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意愿而已。体育事业是一项公共投资,体育的投资效益主要以隐性的方式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来,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在农村,体育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减少农村居民的发病率,提升生活质量。通过减少医疗开支,从而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

(六)发挥地理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体育旅游产业,培育农村体育

市场随着体育旅游概念的提出,我国体育旅游逐步兴起。农村有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山、水、林分布在广大的农村,是众多人们旅游休闲、从事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总体来说,农村的旅游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效主要由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而产生,因此,市场自己难以有效克服,政府必须积极介入实施支持,以纠正市场的失衡现象;而对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失效更多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引起。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因此,政府应更多从完善市场机制所必须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条件的等方面入手,加大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力度。在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体育旅游产业、大力培育农村体育市场,提高体育消费水平,一方面可以繁荣农村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增加的经济效益又可以进一步加大农村体育的投入。

二、中观策略

中观策略是从组织这一层面来分类的,包括组织分工、组织建设等方面。(www.daowen.com)

(一)各级政府合理分工,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相结合

各级政府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要合理分工,自上而下要形成一种高效率的长效机制。省政府要发挥省会城市西安的经济、人才优势,加强农村体育的科学研究,增强宏观指导农村体育的能力,为下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市级政府要加强对发展农村体育的监督、检查,县、乡(镇)级政府以及农村村委会全面落实农村体育的建设和发展。

明确政府与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加强官方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长期以来,体育工作主要是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从形式上来看,体育行政部门和政府虽然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但在工作的实践中,又表现出两个互不相干的个体关系。这也与体育行政部门的垂直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往往造成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一点在市、县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一定要明确:“发展农村体育是政府的事,体育行政部门是政府发展农村体育的职能部门。”另外,省、市、县都设立了体育局,在体育行政部门的垂直管理模式中还是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但是许多乡镇、村没有设立相关体育工作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使县级组织与县级以下组织严重脱节。乡镇、村组织才真正植根于广大农村,它们对发展农村体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重要的依托力量。因此,加强官方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对发展农村体育建设势在必行

(二)加强农村体育协会的建设和管理

农民体育协会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重要载体,农村体育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需要政府、社会、民间组织团体相互配合,调查发现,陕西农村很多地方没有成立农民体育协会,有农民体育协会的地方由于缺乏管理处于有名无实的尴尬局面。没有成立农民体育协会的地方,政府完全可以促使其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保证,指派专人管理、指导,使其充分发挥发展农村体育的功能、作用。

(三)搭建城乡体育互动平台,促进城乡体育交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城乡人口流动性非常之大,在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城市居民涌入农村,一则是投资兴办乡镇企业,二则是为了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和品尝农村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在节假日里更愿意选择到农村体闲、度假、健身,各种各样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农家乐”消费热。国家在“十一五”发展纲要中规划了村村通水泥公路,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将越来越近,“农家乐”式的消费将会持续升温。各级政府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农家乐”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体育设施,设立一些体育项目,为城乡的体育互动、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也需要政府实施健康支持计划,特别是对进企业、工厂务工的人员,可以通过对企业、工厂方面做出明确的加强农民工体育健身的要求而实施支持计划。因为,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农村,他们的健身工作抓好了,回到农村后便将城里先进的体育健身方法、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带回了农村,有利于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三、微观对策

政府支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微观对策是指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宣传、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措施,体育活动又涉及活动的推广、创新和管理等方面。

(一)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

正确的行为源于正确的观念指导。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缺乏理性的认识,存在诸多错误的体育观念,发展农村体育,必须舆论先行,当前农村社会中,缺少开展体育下乡和科学体育健身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我国要建立现代化国家,就必然要建立现代化农村,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理论一般强调了人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在现代化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价值观的转变是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条件”。要发展农村体育、大力提高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首先是使农村居民树立现代的体育观念,“现阶段确有许多人生活水平并不太高,但对体育却情有独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反之,亦有相当数量的国人尽管‘生活质量’状况改善较大,但却从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这一现象说明人的行为与体育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并不完全由经济状况决定。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不能仅仅采用空洞的理论宣传,而要更多地通过图片示范、录音录像、现身说教等直观性宣传手段,尤其要重视农村基层体育骨干的影响示范作用,使农村居民形成以健康为美,健康就是财富,参加体育锻炼是投资健康的观念,抛弃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使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农村居民自觉的需要。解除观念上的束缚,为农村体育的开展创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二)加强扶持、推广、创新传统体育项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农村体育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抢花炮、木球、射弩、秋千、武术、高脚马、打陀螺、跳鼓、扭秧歌等等。这些传统项目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扶持和推广传统项目对发展农村体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如许多农村地区每年的龙舟节活动,影响很大,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就全国来说,对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扶持和推广程度还是不够的,像武术深受民众喜爱,但许多农村居民不会运用武术健身,很多地方的舞龙、花鼓灯、扭秧歌等传统文体活动由于缺乏政府的扶持,逐渐销声匿迹。众多的体育传统项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从保护传统文化的高度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扶持和推广;另外,在扶持、推广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对某些传统文体项目进行创新,注入现代文化的成分,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锻炼的价值性。比如舞龙项目,传统的舞龙起源于祭祀,带有封建色彩,现代的舞龙运动比传统的舞龙更具有观赏性和锻炼性。

(三)改革、完善农运会的管理机制,规范农运会的比赛内容

现行的农运会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农民运动会应该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运动会,但现实中受竞技体育名利思想的影响,使很多组织盲目地追求比赛名次,没有真正地组织农民进行训练,导致很多“非农民”在农运会中唱主角,严重侵犯了农民的权益,笔者在实地考察时,发现几个村的农民居然从来没有参加过农运会,甚至不知道有农运会;其次,农运会的形式过于僵硬,非要什么几年一次,而且农运会基本上由省、市级单位组织,每次比赛规模庞大,钱花了却实质效果不好;再次,农运会比赛内容过于呆板,农运会是农民运动会而不是农业运动会,是检验和促进农民的身体素质,而不是检验农民干农活的能力,是运动会而不是趣味赛。因此,政府需要改革、完善农运会的管理机制,并规范农运会的比赛内容。

首先,农运会的组织单位应多交给县、乡(镇),甚至是村,缩短举办农运会的周期,这将大大提高农民的参与率,并坚持就近组织、就近参与原则,以节约经费,奖项设置方面在经费总数不变前提下坚持扩大奖励面的原则。实际上,在乡(镇)、村举办的农运会上多设立一些生活用品,像洗发水洗衣粉、牙膏等奖品,农民也自然乐在其中,不必非要设立高额奖金以及金、银、铜牌。其次,农运会应该发挥其振奋人心、凝聚人心的竞技体育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比赛,调动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其前提条件是要把握好资格审查关。政府只要认真组织、严格管理就能使农运会不仅在经费开支上不会上涨,而实质效果却大大增强。

(四)贴近农村实际,不断开发农村体育新项目

农村在短时期内难以一下改变落后的体育设施,要兴建大批的体育设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完全可以在现有地理资源、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农村体育活动新项目,因地制宜地多开发一些对专门的体育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以弥补体育设施落后的影响。比如说,传统的龙舟往往是几十个人划一艘船,其实完全可以像皮划艇一样改成单人或双人,操作简单易行,陕南丰富的水力资源为这样的体育项目提供了可行的基础;传统的舞龙也是由多人参加,可以大力开展板凳龙、双人龙等体育活动。总之,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要贴近农村实际情况,不断开发农村体育新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