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育场地设施与投融资现状分析

体育场地设施与投融资现状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新增的1106个体育场地的投资中,政府财政拨款占12.45%,其他资金来源占77%,体彩公益金占6%,社会捐赠占5%,而反映社会资本的社会捐赠与体育彩票公益金仅占11%,总投资额为8219337万元。相比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体育场地建设在社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社会融资水平有所提升。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有大幅度提高。

体育场地设施与投融资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与投融资现状分析

一、现存体育场地的总体概状

截至2008年底,我国(包括全国范围内,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体育系统)共有体育场地471492个,占地面积为879635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496535平方米,场地面积为84431454平方米,以2008年底全国总人口132802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3.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063平方米。全国体育场地存量按行政区域分布,排列在前5位的依是:湖北省、江苏省、甘肃省、山东省、浙江省,占体育场地总存量的64.4%。见图3-1。

img17

图3-1 2008年体育场地个数前五名的省份

2008年新建场地1106个,占地面积为761219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67354平方米,场地面积为4080080平方米,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8种,981个,占全国新建体育场地总数的88.7%;非标准体育场地125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1.3%。2008年,新建体育场地总投资金额821933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955029万元,占11.62%,体彩公益金49885万元,占6.07%,社会捐款401736万元,占4.89%,见表3-1所示。

表3-1 新建体育场地投资金额 单位:万元

img18

2008年,除了新建体育场地,国家还投入1274633万元在原有场地基础上,实施了改(扩)建场地工作,将建筑面积和场地面积在原来基础上扩大将近20%左右。改(扩)建场地情况及投资金额如表3-2、表3-3所示。

表3-2 2008 年改(扩)建场地情况 单位:平方米

img19

表3-3 2008 年改(扩)建体育场地投资金额 单位:万元

img20

2008年初,青少年健身设施共1734个,东部有907个,占全国的53%,中部有286个,占16%,西部有541个,占31%;2003—2007年,全国向青少年俱乐部累计投资431702万元,西部投资多达113309万元,占全国本项投资的67%,高于西部的27%。

二、我国体育场地区域分布情况

截至2008年底,在全部体育场地中,东部地区拥有场地471492个,占全国体育场地的45.4%,现有体育场地面积0.84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面积的77.8%;中部地区拥有场地166369个,占全国体育场地的35.3%,体育场地面积9439132平方米,占全国的11.2%;西部地区拥有场地9109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的19.3%,体育场地面积9183314平方米,占全国的10.9%。2003—2008年间,国家累计向体育场地设施投入资金1353亿元,其中向东部地区投资金额达9091116元,占同期全国体育场地总投资的67.2%,向中部地区投资金额1203725万元,占同期全国体育场地总投资的8.9%,向投资金额达3237038万元,占同期全国体育场地总投资的23.9%。见表3-4。

表3-4 2008 年现存的体育场地区域分布情况

img21

三、体育场地的用途、开放程度

2008年新建的1106个体育场地,用于全民健身的有864个,占场地总个数的77%,另外有50个用于训练竞赛,29个补充教学需要,2008年新增场地的用途分布见图3-2。在室外全民健身公园中、健身路径有71个、小篮板9个、乒乓球台30个,占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的88.9%,占全国新建体育场地的10%。表明了国家对执政为民、发展惠民,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和行动。

img22

图3-2 2008年新增场地的用途情况

针对体育场地利用率低的实际情况,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的在于提高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五普场地普查(2004—2005年)期间,未开放的场地比例高达37.5%,部分开放的场馆占21.3%,全部开放的占41.2%。2008年体育场地调查数据表明,全天开放的场地为979个,高达88%,部分开放的场地为39个,占4%,不开放的场地为88个,占8%。如图3-3所示。与五普期间相比,体育场地加大向民众开放的力度,其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img23

图3-3 2008年新建场地开放情况

四、我国体育场地的投融资结构分析

我国体育场地资金投入情况按资金来源属性分为:政府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赠、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其他五类,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截至2005年1月底,我国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1906.7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1.3亿元,占全部投入的34.69%,单位自筹为1031.20亿元,占全部投入的54.8%,社会捐赠45.57亿元,占2.39,体育彩票公益金24.84亿元,占1.30,其他143.74亿元,占全部投入的7.54,说明当时我国体育场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单位自筹和财政拨款。

2008年新增的1106个体育场地的投资中,政府财政拨款占12.45%,其他资金来源占77%,体彩公益金占6%,社会捐赠占5%,而反映社会资本的社会捐赠与体育彩票公益金仅占11%,总投资额为8219337万元。相比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的普查数据,体育场地建设在社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社会融资水平有所提升。

img24

图3-4 2008年新增场地资金来源比例图(www.daowen.com)

2008年,体育场地在融资渠道方面有所改善。体育彩票公益金在总投资额中比例从2005年的3.69%提高到11%,反映出社会资本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增加了比重,但区区的11%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我国的体育场地建设严重缺乏民间资本,远不能满足亿万民众的体育需求。这恰与美日及欧洲等国相反,在美日及欧洲等国,除一些大型体育设施是国家投资外,绝大部分都是非政府资金建设而成,体现了较为灵活的融资途径。而国内单一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体育场地的经营管理,管理的落后就会造成体育场地功能单一,缺乏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差等严重问题,最后造成体育场地运营的非良性循环。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有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规模的体育赛事的增加,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农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以及体育F1赛车锦标赛、网球大师杯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体育赛事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政府的投入大幅度增长,1978—2003年期间共建设投资体育场地758572个,累计投入资金18584533万元。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迅速增长,极大促进了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水平的提高,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和数量均呈较快增幅。2003—2008年,场地数量和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570%和308%,见图3-5所示。但资金的投入趋势曲线较为有趣,2003—2006年期间场地投入出现激增现象,2006—2008年却呈骤减态势(见图3-6所示)。可以推测,这和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需要密切相关。

img25

图3-5 2003—2008年体育场地个数示意图

体育场地的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西部体育事业水平得到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区域体育场地建设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了欠发达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从1996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利用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采取倾斜资助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加大向欠发达地区投入的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同时这些地区也加大财政投入和地方体育彩票公益金向群众体育设施投资力度,从1997—2007年,10年期间西部地区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资助资金占全部资助的49.4%,相当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之和。西部地区地方级投入中,平均每人投入0.85元,而东部地区人均投入为1.11元,显示出明显的差距。

img26

图3-6 2003—2008年体育场地设施资金投入示意图

2008年,国家对西部健身设施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新建的1106个体育场地,在西部地区新建体育场地684个,占新增场地的62%,是东部新增场地的2倍还多。见图3-7所示。新增的场地大部分用于全民健身,而西部地区新建健身场地比例最高。见图3-8所示。

可见,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为了实现体育事业区域和谐发展,采取了种种举措,都取得了巨大成效,有效地缓解了西部地区体育设施严重匮乏的局面,对于西部体育事业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2009年,西部体育军团在十一届全运会的表现值得人关注,这些省市突出区域特色,实现了一些项目在全运会上金牌、奖牌的突破,在本届全运会上的成绩都超过了上届。除了金牌与奖牌这些“硬指标”,西部地区在许多项目的参与程度上也高于以往,尤其是一些基础大项和东部地区开展较好的项目,西部地区的参与成为一大亮点。国家大力加强对西部地区体育投入,缩小了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提升了西部地区体育事业水平。

img27

图3-7 2008年新增场地分区域分布示意图

img28

图3-8 2008年新增场地分区域、用途示意图

公共体育设施明显改善,保障了城乡居民体育锻炼需要。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有计划、规模化、系列化地开展起来。全民健身工程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和“雪炭工程”“民康工程”等。

1997—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共计资助建设全民健身工程项目13919个,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共计投资227172.7万元。2008年初,共计建设11批9497条全民健身路径,共计投资108777万元;先后扶持建设了7批共计106个全民健身中心,共计投资52043万元;先后建设“雪炭工程”7期,在26个省区市共建设258个公共体育设施,共计投资56498万元。国家从2005年起划拨专款建设“民康工程(民族地区健康工程)”,为全国共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建设了适用的体育设施;截至2008年8月,全国31个省市共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77410个,共计投资50.86亿元。

2008年新建的1106个体育场地,有648个在农村,占新建场地的90%,分布在城镇有75个,突出体现了国家惠农政策、心系农村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对西部健身设施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西部地区新建全民健身设施603个,占新增场地的70%,是东部新增场地的3倍,见表3-5所示。

表3-5 2008 年新建体育场地城乡分布情况

img29

国家“十一五规划特别提出,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截止2008年初,全国建成青少年俱乐部1734个,其中东部地区占53%,西部地区占31%。自2003年以来,国家向青少年俱乐部投入资金逐年增长,且有加速趋势,充分表明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重视程度,见图3-9所示。

img30

图3-9 2003—2008年初青少年俱乐部投资示意图

制约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较大差异,造成在体育场地设施投入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差距。体育场地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体育场地在数量、规模、质量、资金投入上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城市又高于乡镇、农村,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有政策倾斜和大力的资金投入,但是有数据显示,西部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仍然明显少于东部地区。

2008年现存的体育场地数据显示,体育场地面积最多的是山东,有16123668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1%;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有38088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12%,与此相应,山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二,西藏200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398亿人民币,排名倒数第一。2008年,东部地区体育场地个数占全国的45.4%,而西部仅占19.3%,自2003年以来,国家向东部地区体育场地投资金额占67.2%,而西部占23.9%,与此对应的是,东部的GDP占全国GDP的55.3%,而西部GDP仅占全国的17.4%。很明显,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体育场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见表3-6所示。

表3-62008 年全国分区域经济状况、体育场地个数、面积、资金投入状况对比情况

img31

体育场地开放程度不够,利用率较低。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和老百姓的健身需求相比,仍很不理想。具体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场地设施在某些时段被闲置,且大部分的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较差,存在严重的经营不善和管理漏洞,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做到公益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仍处在较低水平。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总量不足与现有体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制约着群众更广泛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体育场地结构不均衡,群众体育设施匮乏。现阶段,我国体育场地发展失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体育场地主要以篮球场、排球场、小运动场和门球场等传统体育场地为主,而各区域新兴体育场地的数量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同时也制约了这些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展。二是缺乏对周围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欠缺对户外场地资源的利用;三是体育场地总量增加,但服务于群众体育的社区体育设施和农村体育设施依然较少,2008年新建的1106个体育场地,尽管在农村占59%,由于绝大多数建在学校,建在村庄的仅有1.5%,因此农民群众严重缺乏健身设施,在西部,这个问题更是严重突出。以2008年我国拥有的13亿人口而言,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03平方米,是美国的1/16;而且现有体育场地大多数设施简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资金投入主体单一,投资力度不够。2008年,体育场地在融资渠道方面有所改善。体育彩票公益金在总投资额中比例从2005年的3.69%提高到11%,反映出社会资本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增加了比重,但区区的11%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我国的体育场地建设严重缺乏民间资本,远不能满足亿万民众的体育需求。这恰与美日及欧洲等国相反,在美日及欧洲等国,除一些大型体育设施是国家投资外,绝大部分都是非政府资金建设而成,体现了较为灵活的融资途径。而国内单一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体育场地的经营管理,管理的落后就会造成体育场地功能单一,缺乏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差等严重问题,最后造成体育场地运营的非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