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实力提升的关键策略

民办高校实力提升的关键策略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规模的扩大应当与高等院校的实际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现规模与效益并举,通过院校联合和兼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层次,增强综合实力。不断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的关键。

民办高校实力提升的关键策略

第二节 提升办学实力

一、实施生源竞争策略

1.加强自身建设,以实力吸引考生

高校生源良性竞争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动力。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高等院校除了应该在招生工作上下大工夫,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办学实力吸引考生。纵观几年来的高校招生情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综合实力雄厚的高校,往往能够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取胜,不仅招收到了优质生源,而且在生源数量上也较为宽裕。因此,高等院校能否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1)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传统的大学综合实力之所以雄厚,这与其办学规模的强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规模的扩大应当与高等院校的实际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现规模与效益并举,通过院校联合和兼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层次,增强综合实力。

(2)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的关键。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处在由扩大招生数量向提高招生质量的过渡时期高等学校的质量理念将备受瞩目,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是高校能否在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逐步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合作领域,积极开展与国内高等院校以及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能够大力地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科与专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公派出国留学考察、聘请外教、接受留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扩大院校对外开放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力度。

2.打造生源基地,构建合作伙伴

当前,高校争夺生源的主要阵地逐渐从原先的高考自愿填报转为深入挖掘高中优质生源。高校正试图改变以往招生中被动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深入中学一线,有计划、有目的地和不同层次的中学共建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争夺优质学校,培养优质生源。这一举措是学校有效保证生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类中学提高师资水平、吸引初中优质生源的保证,双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局面。

(1)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公派大学教师到中学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各种形式如座谈会,向中学透露高校最新招生信息,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和学生科普知识讲座,为中学的师资培训、学生升学、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支持和帮助。

(2)中学积极为高校开展招生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协助安排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动员和鼓励学生报考合作伙伴高校。同时,充分利用其身处一线的优势,适时向大学教育学院提供教师教育培养目标。

总之,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中等教育阶段高峰期的即将过去,对于每一所高校生源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应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特色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对外宣传,打造生源基地,努力构建与中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3.加强宣传促进了解

高校宣传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做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面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形势,高校应该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宣传媒介,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让更多考生了解学校。

(1)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如电台、报纸、杂志、网站等为学校宣传服务。学校应与各种新闻媒介经常交流、沟通,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媒介及时地将学校办学信息、工作亮点推介给社会,以引起广大师生、家长的认同和关注。

(2)充分调动校内外各方力量,构建宣传统一战线。积极组织和促成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社会知名人士以及广大校友与外部公众的交往,通过访谈、讲座、开展文娱活动等形式,将学校的特色风貌、办学优势等信息传播出去。

(3)扩大学校对外开放,促进校际交流。加速学校向社会开放的进程,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家长、考生开放,如举办学校招生信息发布会、教学科研成果报告会,开设学校开放日、院校领导接待日等,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中学代表团前来参观。同时组织学校代表团到中学访问,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

二、构建自身办学特色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办学重点,其改革与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特色。办学特色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本校所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高等院校只有不断构建学校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科学合理定位创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定位是新时期高等学校防范办学风险、促进自身发展的行动指南。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做好办学定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对于现阶段来说,民办高等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一是办学类型和层次定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本校的类型和层次,其实质主要是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办学类型大体上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和教学服务型(高等职业教育)四种类型。各类高等学校的职能都是以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它们的区别在于科研和社会服务所占的比重不同。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数量规模也是不一样的,即教学型大学最多,教学研究型大学次之,研究型大学则相对较少。目前,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教学服务型高等学校的发展。

二是服务区域定位。服务区域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明确的地理区域范围。民办高校服务区域定位主要考虑有效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解决基层第一线,特别是农村基层第一线的问题,为基层第一线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不仅可以体现我国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而且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基层,民办高校才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明确这一定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克服为地方服务矮人一等的认识障碍,明确服务对象,甘于并善于为地方作贡献,不盲目追求“高、精、尖”和“大而全”,重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三是学科定位和特色定位。学科定位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体系中,高等学校所侧重的学科领域。民办高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如科研实力、学科优势、资金来源和筹措能力等,找出比较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选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在这一方面,一些办学成功的民办高校已开始根据自身历史形成的专业特色进行定位。如西安翻译学院的英语专业,西安外事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西京学院的数控专业,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高尔夫运动专业、数控模具专业,南昌理工学院的数码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江西蓝天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等。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学校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有力支撑。

总之,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发展条件、发展优势和特色,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准确选择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发展目标,切忌攀高求大,贻误学校的发展时机。

2.合理规划学校自身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演进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决定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从机会成功向战略成功演变。制定一个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是新时期民办高校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的关键性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注意。

(1)领导要重视。考察一些发展不快、办学停滞甚至走向倒闭的民办高校,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办学目标等重大问题上,举办者与办学者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学校将往哪个方向发展、采取什么举措等重大问题,认识并不统一。制订发展规划,说到底是要解决“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办好这样的大学”的问题,这本质上关系到学校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因此,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办学者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2)关系要理顺。民办高校在制订发展规划时,还应正确理顺学校与国家、地方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学校规划充分反映国家、地方和学校自身的利益与要求,使之能够与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发展指导思想相吻合。因此,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民办高校要富有创新的思想、超前的意识,透彻研究本地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状况,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应避开公办高校办学优势的方面,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空间,善于错位思维,加快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www.daowen.com)

(3)目标要适中。明确的、科学的战略目标的设定,对于有效地防范办学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民办高校取得办学成功的关键。定位过高,可望而不可即;定位太低,错失良机,目标失去应有意义。科学的目标是,充分运用环境资源和高效率的机制,经过全体成员的发奋努力,在现有的可能的条件下能够付诸实施,实现较快的发展。

(4)措施要得力。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引导学校的办学行为,指导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规划制订得再好,难以实施或实施得不好,规划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这是社会流行的对许多规划工作不务实、不落实的讽刺语,实际工作中屡见不鲜。民办高校要避免这种状况,必须对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制定出更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力求使战略目标切合学校使命,与学校的风险容量相符合、相协调,从而使规划成为可供操作的具体工作,使之落到实处。

三、教学质最保障与监控机制

完善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防范教育质量风险。教育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中人们特别关注的部分,这是因为“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与期望,最终取决于教学科研人员,课程与学生的质量以及基础设施和学术环境的质量”[5]

1.转变民办高校发展重心

实现民办高校的发展重心转移,从根本上化解教育质量风险的滋生,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所谓转变发展重心,就是指民办高校要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这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转折,是民办高等教育走向成熟与自觉的开始和标志,是一种新的价值和质量尺度。民办高校在经过连续多年跨越式发展之后,需要“软着陆”。在大发展之后,一定要有一个调整和巩固期,也就是注重质量提升和建设期,待质量提高、部分质变、打牢基础后,再迎接新一轮更高层级的量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质量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是立身之本,也是防范办学风险的重要环节。当前,民办高校一定要“咬定质量不放松”,始终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矛盾、重点环节和关键措施,确保“质量工程”的落实,进而从根本上化解办学风险的滋生。一是要正确处理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系,合理控制在校生规模,规模的过度扩张会不可避免地给办学质量提升带来困难,助长民办高校的功利性倾向,从而制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路径,把提升教学质量、内涵发展落实到实处。

2.建立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和职能

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形式,但它们都在整个组织中贯穿了领导者和决策者应当顾及质量风险的观念,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1)学校高级领导层。由校主要领导者组成,指导质量风险管理全过程,了解、认可学校所承担的风险及确保妥善管理有关风险。其成员内部也对质量风险优先级别和可利用资源(如资金、权限等)进行分配责任和义务,并定期向总负责人报告情况。

(2)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小组。由负责指导风险管理活动的人员组成,指导小组包括院校各个部门、院系和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该指导小组负责按照高级领导层所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详细的政策、程序及限额,再根据直属部门分析出来的风险,准备质量风险管理计划,下达实施目标、计划和进行实时监控,并定期向高级领导层汇报进度状况。

(3)独立的数据收集小组。由高级领导层指定的成员和代表组成,一般为数据处理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开放和没有顾虑的环境里收集风险数据。他们根据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小组下达的目标数据建立风险数据库,进行质量风险评估模型,量化质量风险,在多风险的情况下确定风险的优先等级,并定期将自己的可行性报告上交给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小组。

(4)专家顾问小组。一般是有经验的过程倡导者,专家顾问小组主要负责理解高校的质量风险管理目标和质量风险优先等级,并负责促进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行过程评估,建立和参与过程,改进计划的制订,使以上责任得到实现。

(5)过程实施小组。是来自学校各个部门、院系和课程小组的相关成员。这些相关成员负责具体执行质量风险管理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职能交叉的成员要定期交流,并调整现有管理过程以实现上级下达的质量风险管理目标。一般来说,他们的具体管理工作是分发关于质量风险管理的会议摘要,并向监督评审小组和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小组报告状态和建议的解决方案以及实施措施、进度、状况。然后他们在监督评审意见的基础上,记录和更新相关信息,同时负责有关行政人员和教师的质量风险管理培训。

(6)监督评审小组。由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小组指定的成员和代表组成,他们根据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小组确立的实施目标和计划,对过程实施小组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评审,并定期向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小组反馈实施效果和纰漏。

3.建立有效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建立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这里可分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1)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民办高校要迅速采取措施,争取增加教学投入。二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优良的师资队伍。三是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2)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是对教学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主要由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等组成。在建立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过程中,民办高校还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加强质量管理,对构成教育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保障。

(3)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学校内部教育质量风险评估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有效防范和减少教育质量风险的机制基础。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风险评估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通过内部自我评估来了解教育质量风险;二是民办高校还可以通过社会上公布的一些指标来间接地了解教学质量风险,它们包括:录取率或录取分数线排名、就业率、院校排名以及本科教学评估等内容。

4.严抓教学质量,注重品牌建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有了教学质量和业绩,才能树立起品牌,才能吸引到生源;有了生源保障,学校的生存才没有后顾之忧。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者、校长及教师们教育理念要有科学性、前沿性与独创性,办学者要有超越一般化的办学思想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师资水平较高、“软件”优势明显,这样,就能以教育理念的优势鼓舞人。此外,先进的办学理念要落实到每一位教育者身上,学校要经常地对管理人员、教师、后勤人员进行培训,建立起全员育人的机制。

(2)明确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条件所形成的超越一般化标准的个性特征。办学特色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先进办学理念的办学模式的特色。它包括特色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教学组织运作形式、校园文化等等。

(3)加强行业自律。一些地方本地民办学校之间为了争生源,不惜互相攻击拆台,或采取收买学生(通过毕业班班主任或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做法,既增加了招生成本,又给社会以不好的印象。有的民办学校采取类似“传销”的办法来招生,一个学生入学后,家长若能介绍新的学生入学,给予减免全年的伙食费。有的学校在招生时允诺给老师好处费,而学生入学时间又不固定,随到随读,导致一些教师无法安心教书,一心只想多介绍一些生源,想方设法通过现有的学生了解情况,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种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民办学校自身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靠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约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行业的自律。

(4)实施民办教育多元化。

我们提出来要积极地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6]各种民办教育有各种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资金的来源,现在要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统一的形式来规定我们中国的民办教育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应该走多种形式发展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