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建立以后,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只有权重确定以后,一个完整的指标结构才算建立完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而指标权重的确定则是一个“逆推”的过程,要根据评价对象的功能来确定其指标结构。另外,指标的重要性也同评价活动的目的有关,即使是同一指标,在不同的评价活动中可能会有重要程度上的差别。所以,指标权重的确定依赖于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权重的生成方法较多,一般是组成评价权重分配专家小组,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各项指标对评价对象或下一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分辨率、重要性、难易度、贡献率或影响力大小,然后对专家意见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计算评价指标的权值。根据专家意见的表现形式不同,具体方法有直接定权法、强制打分法、环比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4]
一、国外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修改,然后对美国1440多所四年制高等学校进行了分类。具体划分为四类,全国性大学、全国性文科大学、地区性大学、地区性文科大学(详见表5-1)。
表5-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学校分类法与卡内基分类法对照表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聘请了各大学校长、学院院长和学校招生办公室主任等参加评估,要求他们每人在与自己学校同类的院校中就学术声誉等分五个层次进行评分,“卓越”给5分,“强”给4分,“良好”给3分,“可以胜任”给2分,“勉强够格”给1分,“不了解”不记分,最后计算出各校在每项指标上的平均得分,并与各项指标的权重相乘相加,得到各校的综合得分。[5]
(1)[6]全国性大学(National Universities),它包括卡内基分类法中的Ⅰ类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ies I)、Ⅱ类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ies Ⅱ)、Ⅰ类授予博士学位大学(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Ⅰ)和Ⅱ类授予博士学位大学(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Ⅱ)。这类大学提供领域广泛的学士学位计划,承担直到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并且高级研究是学校的工作重点,给予了很大的优先权。
(2)全国性文科大学(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它包括卡内基分类法中的1类授予学士学位学院(Baccalaureate Colleges Ⅰ)。这类大学主要是本科生学院。
(3)地区性大学(Regional Universities),它包括卡内基分类法中的Ⅰ类授予硕士学位大学(Mast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Ⅰ)和Ⅱ类授予硕士学位大学(Mast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Ⅱ)。这类大学提供领域广泛的学士学位计划,承担直到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但是高级研究不是学校的工作重点。
(4)地区性文科大学(Reg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它包括卡内基分类法中的Ⅱ类授予学士学位学院(Baccalaureate Colleges Ⅱ)。这类大学主要是本科生学院,它授予文理领域的学士学位少于授予学士学位总数的40%,它的录取选择性较低。[7]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4年大学综合评价设立了若干个主要的定量指标,具体包括了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主要是反映高等院校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方面的指标。其二级指标包括:同行评议、录取率或报到率、高中成绩在班级前10的新生比例、高中成绩在班级前25的新生比例、SAT/ACT、分数、师资薪酬、拥有本专业最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全日制教师比例、生/师比例、少于20人的班级比例、多于50人的班级比例、平均毕业率、新生平均保持率、生均教育费用、校友捐赠比例、毕业情况。(详见表5-2)
表5-2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4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9]
(1)同行评议(peer assessment):对校长、教务长和招生主任进行调查,让其对同类学校的本科教育计划按1~5分由低到高的等级进行评分,最后量化出结果。这项指标权重最大,达52%。
(2)新生情况(student selectivity):主要指入学录取标准,这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尺度。该指标下设录取率或报到率、SAT(Shclosaitc Aptitude Test,学术能力测试)/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Assessment,美国大学测验评估)平均成绩、高中时在班级中的名次占优的新生比例等二级指标。
(3)师资情况(facul tyresources):主要从教师薪酬、师资拥有本专业最高学位比例、全日制师资比、班级规模和生师比等5项二级指标来对学校的教师综合情况进行评定。
(4)保持率(retention):主要指在六年时间内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比例,以及第二年开学继续就读的新生比例。
(5)财务状况(financial resources):该项指标主要通过生均教育花费来衡量,教育花费包括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公共设施、学术支持、学生服务及院系支持等费用。
(6)校友捐赠率(alumni giving rate):主要指毕业之后向学校进行捐赠资助的校友比例,该指标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与满意度。
(7)实际毕业情况(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反映了实际毕业率与预期毕业率之间的差别,如学校的实际毕业率高于预期值,则表明学校水平的提高。[10]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83年率先推出全美大学排名,起初是每两年一次,1987年后改为每年一次,排名范围也从最初的本科院校拓展到各个研究生院。[11]20多年来,其指标体系与权重一直是在保持稳定基础上略微改动,其中变化较大的是一级指标“学校声誉”( academic reputation)到2003年“同行声誉”(peer reputation ),再到2004年的“同行评议”(peer assessment),“学生情况”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设置与权重也略有变化。[12]
2.英国《泰晤士报》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在英国,由英国巴克利银行出资赞助、《泰晤士报》主持的优秀大学介绍是英国高等学校接受社会监督和民间评估的最主要形式。《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于1994年公布了英国高等学校分学科排名的排行榜,以后又推出了英国大学排行榜。这个每年一次的优秀大学介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聘请有权威的专家从民间角度对各大学作出全面的评估,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其结果代表了民间对各大学的评估。这种民间评估被称之为优秀大学指南(good university guide),虽名义上是指导社会公众择校,实则对各高等学校实施社会监督。由于这个排名是由代表官方的大学拨款委员会(现在称大学基金会)组织评定并公布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官方色彩。[13]该排名采用英国官方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原始数据和院校的实际统计数据,报社只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加权计算而已。
1994年该排行榜的评价指标有15项,具体包括:入学标准、学生/教师比率、获得哲学博士的教师数量、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比率、图书馆经费、政府对研究的资助、合同研究、大学提供的学生贷学金、毕业生长期就业、毕业后暂就业、研究或继续学习、一等奖获得情况、毕业率、研究生占学生百分比、外国留学生占全部学生比例。[14]
2000年由该报聘请的各方面的权威专家所组成的专家评估团制定的大学评比的指标共9项,分别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各大学所提供的教育质量。对于所有指标,最高被置为100分,而其余的则可通过比照最高分进行相应的换算得到;同时各指标根据其相对重要性分别被赋予相应的权重,其中教学评估的权重为2.5,科研评估的权重为1.5,剩余的权重均为1,即教学评估该项的最后得分为评估的实得分乘以2.5,科研评估该项的最后得分为评估的实得分乘以1.5,其余的各项评估实得分即为它的最后得分。因此评估的最后总分为1 100分。[15](详见表5-3)
表5-3 《泰晤士报》2000年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泰晤士报》公布的2002年英国大学排名,其大学评价选用的指标只有7个:教学质量、研究情况、学校水平、就业情况、一等奖获得情况、学生/教师比率、辍学率,[16]满分为1 000分。2003年,该评估指标体系又调整为9项,分别是:教学、科研、录取标准、生师比、图书/计算机开支、设备开支、学位授予、就业、效益,满分依然为1 000分[17]。
2004年《泰晤士报》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被赋予2.5的权重,“科研”权重为1.5,其他如“录取标准”、“生师比”、“图书/计算机开支”、“设备开支”、“学位授予”、“就业”、“效益”都设置为1。[18]相对值又回到了2000年的指标体系,但是2004年采取的是分指标求和再计算相对值的方法,实际差异较大,其满分为100分。(详见表5-4)
表5-4 《泰晤士报》204年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3.加拿大《麦克林》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加拿大最重要、最畅销的时事杂志《麦克林》从1991年起每年对加拿大大学的教学科研业绩进行评估,然后加以排名。该排名榜第一次公布时曾受到众多非议,尤其备受法语院校的指责,认为其缺乏客观公正。尔后该排名榜不断对评估项目进行修订,尽量使其数量化,同时考虑到英语、法语学校的不同背景、特点,取消了对法语学校的排名。该排名榜目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尤其在学生报考高等院校时成为相当权威的参考依据。《麦克林》2003年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5所示。
表5-5 《麦克林》2003年大学评价指标体系[19]
续表
二、实证指标的选择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4年的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包括了两个部分: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考虑到重点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50项三级指标包含了一般大学的48项指标,而且在所有被评价的608所高校中,重点为121所,占总数的19.9%,可以说明问题,故选择重点大学的评价数据作为相关分析的基础数据。此外,在所有的指标数据中,又包括了原始数据、无量纲序、评价得分值三项,因为带单位的原始值之间无法进行相关分析,而评价得分值又已经融入了评价权重的因素,故作者在下面的分析中采取无量纲序与评价总序的相关分析法。
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四项一级指标,在其公布的最终评价结果中亦包含了四项一级指标的排序。在此,首先将各项三级指标序与一级指标序进行相关分析;然后将对各项一级指标序与评价结果序进行分析;最后将各项一级指标序与评价结果序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表5-6,办学资源与其一级指标关系根据相关系数大致可分为四类:
表5-6 办学资源一级指标与其三级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表
一是高度相关指标[20],包括“中科院院士与工程院院士数”、“杰出人才(长江学者、跨世纪人才、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数”和“国家级重点学科数”共计4项;
二是中度相关指标,包括“校舍总面积”、“仪器设备总额”、“生均仪器设备额”、“当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当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额”和“硕士点数”共计6项;(www.daowen.com)
三是低度相关指标,包括“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和“生师比”共计2项;
四是不相关指标,包括“生均校舍面积”、“图书总量”、“生均图书量”和“博士点数”共计4项。
总体而言,达到中度以上相关的指标达30项,占全部评价指标的62.5%,此外,存在的负相关系数都处于低度相关或者不相关水平,说明整个办学资源一级指标中基本不存在负相关指标。
根据表5-7,教学水平和其三级指标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表5-7 教学水平一级指标与其三级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表
一是高度相关关系,包括“博士毕业生数”、“硕士毕业生数”、“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精品课程”和“教育部优秀教材”共计6项;
二是中度相关关系,包括“新生入学平均分数”、“本科毕业生数”、“留学生与本科生比例”和“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数”共计4项;
三是低度相关关系,包括“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共计2项。
在所有12项三级指标中,处于中度以上相关的为10项,占总数的83.3%,其他两项为低度相关,没有不相关指标。
根据表5-8,科学研究一级指标与其三级指标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表5-8 科学研究一级指标与其三级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表
续表
一是高度相关关系,包括“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SCI/SSCI/A&HCI收录论文数”、“CSTPC/CSSCI收录论文数”、“获国家最高科学奖等”、“Science/Nature论文、ESI顶尖论文数”、“SCI/SSCI/A&HCI被引次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人均产出率”共计9项;
二是中度相关关系,包括“专利申请与授权数”、“EI/ISTP/ISHP收录论文数”、“社会科学专著(部)”、“CSTPC/CSSCI被引次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科研项目总数”和“当年科研支出经费”共计7项;
三是低度相关关系,包括“R&D全时人员占教师比重”,仅仅只有1项;
四是不相关指标一项,为“万元产出率”。
所有18项列入分析的指标中,中度相关及以上关系为16项,占总数的88.89%。
根据表5-9可以看出,学术声誉与社会声誉两个三级指标都与学校声誉一级指标显著相关。另外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国内公众对于社会调查的参与度不高,但是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而言,是与我们的大学排名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
表5-9 学校声誉一级指标与其三级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表
根据表5-10可以看出,四项一级指标序与评价结果序都是高度相关的。但是其相关性还不是非常显著,说明各个一级指标下面存在着和最终结果逆相关的因素。
表5-10 评价最终结果与各一级指标序Pearson相关系数表
根据表5-11的相关系数,可以将各个三级指标与最终评价结果的关系分为四类:
表5-11 评价最终结果与各三级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表
续表
续表
一是高度相关指标,包括“杰出人才(长江学者、跨世纪人才、教学名师)”、“博士点数”、“国家级重点学科数”、“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精品课程”、“教育部优秀教材”、“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Science/Nature论文、ESI顶尖论文数”和“学术声誉”共计12项;
二是中度相关指标,包括“校舍总面积”、“仪器设备总额”、“图书总量”、“当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中科院院士与工程院院士数”、“博士生导师数”、“生师比”、“硕士点数”、“新生入学平均分数”、“博士毕业生数”、“硕士毕业生数”、“留学生与本科生比例”、“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数”、“专利申请与授权数”、“SCI/SSCI/A&HCI收录论文数”、“EI/ISTP/ISSHP收录论文数”、“CSTPC/CSSCI收录论文数”、“获国家最高科学奖等”、“SCI/SSCI/A&HCI被引次数”、“CSTPC/CSSCI被引次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科研项目总数”、“当年科研支出经费”、“人均产出率”和“社会声誉”共计26项;
三是低度相关指标,包括“生均仪器设备额”、“当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额”、“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本科毕业生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社会科学专著(部)”共计6项;
四是不相关指标,包括“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量”、“R&D全时人员占教师比重”和“万元产出率”共计4项。
在所有列入分析的48项指标中,处于中度及以上相关关系的指标计38项,占总数的79.17%;在所有的低度相关或不相关指标中,除“本科毕业生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社会科学专著(部)”指标外,其余都为均值或效率指标。
表5-12列出了前面几次相关分析中其相关系数低于正0.5的指标,共计14个。其中前10项指标是与最终结果的相关分析中处于低度或不相关水平,后面4项指标是在与其一级指标的相关分析中处于低度或不相关水平。我们可以发现,在这14项指标中,其两次相关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即两次分析中都基本处于同一相关关系层次,但是“当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额”、“图书总量”、“博士点数”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四项指标相关系数差异明显,甚至出现了正负相关的相反结论。
表5-12 所有低于中度相关的三级指标表
三、实证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在确定了用于实证的评价指标以后,我们发现,34项被选出的指标覆盖了指标体系的所有一级、二级指标。原指标体系是基于专家调查,故在此基础上,对34项指标分别计算出原实际权重,最后对其一、二、三级指标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实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13所示。
表5-13 实证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