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图书馆阅读文化研究及多视角分析

大学图书馆阅读文化研究及多视角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大学图书馆精神文化第一节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一、理念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理念,①信念:人生信念。先进的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能有效地推进大学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图书馆阅读文化研究及多视角分析

第三章 大学图书馆精神文化

第一节 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

一、理念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理念,①信念:人生信念。②思想;观念:经营理念、文化理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1.思想;观念,如:文化理念。2.信念,如:人生理念。3.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则、方法等。多具有个性、行业性和学科性。如:语文教育新理念。《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理性概念。

我们认为,目前大家所说的理念,其含义为“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则、方法等。多具有个性、行业性和学科性”。由此,派生出许多具有个性化的理念。如:企业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公司理念、营销理念、销售理念、品牌理念、生产理念、质量理念;办学理念、大学理念、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德育理念、学校管理理念、班级理念、教育新理念、新课程理念;新理念、人才理念、用人理念、个人理念、工作理念、学习理念、创新理念、创业理念、和谐理念;服务理念、设计理念、投资理念、安全理念、护理理念、保险理念、司法理念、健康理念;等等。

二、办馆理念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是大学图书馆人言行的指南,它约束着人们不做与之相悖的行为,指导着人们去做与之相符的事情。它能够将人们的智慧与精力集中在理念所指的方向。先进的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能有效地推进大学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意或新的大学图书馆观点。不论是寻求办馆理念的过程还是它确立后的行动都能引导人们破旧立新,创新发展。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是大学图书馆办馆宣言和大学图书馆办馆经验的浓缩与展示,也是一种大学图书馆办馆理论与思想的代表。

(一)办馆理念决定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办馆理念是大学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灵魂。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该大学校长的办馆理念和对大学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这种理念和认识决定了大学图书馆在学校规划、建设乃至长远发展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大学图书馆人在校长和读者心目中的位置。

校长的办馆理念要通过馆长、大学图书馆人的辛勤工作来实现,在学校建设的大局中,图书馆馆长必须根据校长的大学图书馆发展思路来确立自己的办馆理念,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

办馆理念从大学图书馆建设之初,甚至没有建设以前,就应该确立,并通过大学图书馆的定位、办馆特色、队伍素质、馆藏结构、馆舍建筑乃至风格等使之具体化,把办馆理念贯穿以后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之中。

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决定着大学图书馆以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办馆理念具有方向性、宏观性、长期性,不能因大学图书馆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办馆理念既要符合大学图书馆发展规律,又要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是对办馆理念的具体实践和阐释。办馆理念的实现需要几任、甚至几十任的馆长不懈努力,通过不同时期的建设和发展,靠大家“接力棒”的不断传递,并加以不断地丰富与完善而最终实现。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是一座宏伟建筑的“蓝图”,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是按照“蓝图”分阶段的实施,是“蓝图”的具体化。

(二)办馆理念决定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管理方法。办馆理念决定着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按照总体发展方向确定分阶段的建设目标,确定内部管理方法。各种管理方法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切实保障。

大学图书馆制定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大会讨论通过的各种管理方法、规章制度、约束措施等都是为实现办馆理念、发展方向、建设目标而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办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包括人员编制、部门设置、馆藏布局、资金投入、岗位职责等都是由办馆理念决定的,并成为办馆理念的具体表征物。

(三)办馆理念决定大学图书馆人的工作作风。办馆理念决定、影响、改变图书馆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样的办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大学图书馆人的工作作风体现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图书馆的馆风。

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是对所有大学图书馆人的限制和约束。在办馆理念支配下形成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必然导向和影响大学图书馆人工作作风的形成。图书馆人的工作作风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工作态度、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等方面,都是在办馆理念支配下对大学图书馆人的具体要求,大学图书馆人只有经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

(四)办馆理念是大学图书馆历史和经验的总结。在寻求办馆理念、形成办馆理念的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总结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和现实的自身经验。这种经验能够促进人们对大学图书馆规律和大学图书馆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增强人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办馆理念往往是对大学图书馆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系统化的总结。办馆理念中不仅蕴含着图书馆人的理性智慧,还凝聚着图书馆人的情感激情,所有这些情感都能感染和激励图书馆人为实现办馆理念而不懈努力。

三、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一览

四、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内涵解读

(一)读者(用户)

网络环境下,读者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一切使用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人,即每一位社会公众,都是我们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其外延相当宽泛:既有有形的(可以看到的),也有无形的(不需要直接服务的);既有校内师生员工,又有跨越围墙、访问我们图书馆并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所有“上帝”。

如果说建设一所大学开始可以没有大学图书馆的话,那么有大学图书馆就必须有读者。如果一个大学图书馆不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读者是大学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条件。就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图书馆都是如此。

“现代大学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应为用户考虑,从用户的角度进行机构设置,充分考虑用户的信息需求、使用习惯、信息接收方式等。”

(二)馆员

馆员,也就是大学图书馆人,即大学图书馆的所有人员。

前一时期,曾有过大学图书馆是以读者为本,还是以馆员为本的争鸣。我们认为在办馆理念上,还是放弃“小我”,以读者为中心。既然办馆理念是宏观指导,就应从大处着眼。馆员固然是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过硬的大学图书馆人队伍,就办不出一所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包括办馆理念的表征、办馆价值的体现都需要通过馆员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来完成。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先顾及自身呢?为什么不能大公无私呢?我们要重视馆员,但未必一定要在理念中加以体现。有的大学图书馆提出“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其中的“人”包括读者和馆员,实际上馆员也是读者;为读者服务,其实也在为大学图书馆人服务。

(三)服务

做好服务工作是大学图书馆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和永恒不变的主体与追求。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学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信息资源,只有通过图书馆人的服务才能为读者所利用。在知识管理中,只有通过服务,即只有通过提高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实现大学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以达到馆藏文献的增值,从而使图书馆文献资源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要做好服务工作,就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就要改变服务方式和方法,采取开架借阅、网上服务等多层次、多方式的读者服务。要通过编制推荐导读书目、举办信息资源使用培训、开展书刊展评、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等手段推动服务工作。特别是扩大招生、馆设紧张的形势下,更要想办法向时间要空间,通过延长时间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要扩大读者的服务范围,特别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信息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贡献中求得学校的支持。

大学图书馆要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开始,就考虑读者的需求。要为服务读者重组大学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要为读者选购所需的各种信息文献,尽可能多地满足需求;要为读者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项目和信息产品、良好的检索界面、热情周到的服务、整洁高雅的环境;要为读者选择合适的建馆地址,减少读者在交通上的不便。总之,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

(四)育人

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实现科教兴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大学图书馆作为现代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高等教育方针,履行其教育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人才服务,所以育人永远是大学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服务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服务的目的和归宿。

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学生在大学读书、在大学图书馆学习,都是为了掌握、储存知识,为将来知识增值而积蓄力量。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应围绕育人而展开,为学生的成才而助其一臂之力。

(五)管理

科学、便捷、高效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等工作高效运行的保障机制。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特色性,读者服务工作的深浅,无不取决于大学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取决于大学图书馆管理措施、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和高效。

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图书馆管理学教学大纲》指出:“大学图书馆管理是指以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遵循管理工作的内容与程序,建立优化的管理系统、合理配备和利用大学图书馆资源,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控制过程。”

现代大学图书馆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人治)、法律方法(法治)、经济方法(经济杠杆)、思想教育方法(德治)。无论何种管理都是手段,是实现大学图书馆本身职能的有力保障,是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可靠保证。管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管理的目的还是通过有效的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民主管理大会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从而最大效益地发挥经济、社会作用,实现办馆理念。

第二节 大学图书馆馆训

一、馆训的定义

《辞海》对“训”的释义为:“训”作为动词,指教诲、开导。“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训”作为名词,是指“典式,法则”。如:不足为训。《诗·大雅》:“古训是式。”

《中华字海》对“训”的释义有二:一为指教诲或训诫人的话,如家训、遗训。另一种是指“准则”。

大学图书馆馆训,英文表达为“library motto”,《韦氏词典》解释“motto”为: ①a sentence,phrase,or word inscribed on something as appropriate to or indicative of its character or use;②a short expression of a guiding principle。翻译中文解释为:“①刻在合适的地方,起着指示作用的句子、短语或字;②具有指导原则的简单语句。”由此,“训”的概念均有准则、原则、规范的含义。

大学图书馆馆训,是各馆在长期的大学图书馆实践活动中,根据本馆性质、要求、任务和目的等方面确定的,用于约束、指导和促进本馆馆员行为和服务读者的各种举措。同时,馆训也能反映该馆的办馆理念、服务宗旨、员工信念和行为规则。馆训是大学图书馆行业规范和各图书馆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意识反映,通常表现为简洁、明了而又富有哲理性的概括性句子或词语。馆训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大学图书馆的活力。

二、馆训的作用

馆训是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的代表元素之一,具体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的集中展示。在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中,馆训集中表现了大学图书馆文化的精神层面内容。建设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不仅需要大学图书馆各种资源的不断整合,更需要文化品牌形象构建后的不断提升与优化。在大学图书馆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馆训,是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的集中表现和优化,在建设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加以提升。

2.馆训可以鞭策和激励大学图书馆馆员。一个图书馆的传统观念、伦理价值、办馆理念、服务意识通过其馆训加以集中体现。所以,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馆训可以而且能够对馆员的行为加以促进,进行约束和指导,从思想上使馆员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恪守职业道德,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馆训来源于各馆的工作实际,体现着本馆的服务宗旨、办馆理念,是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和所有服务工作的结晶。因此,馆训如一面旗帜,用精练的词语或语句时刻提醒并指引馆员共同践行并为之奋斗,能够增强大学图书馆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和用户。

3.有助于树立大学图书馆的公众形象。提到馆训,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具体的大学图书馆,进而“闻训,如见馆”。看到、听到大学图书馆馆训,则让人不由自主地从文字联想到这个具体的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服务宗旨、职业精神等。因此,好的馆训,有助于树立图书馆良好的公众形象。

4.对读者具有标识、告知的作用,有利于接受读者的监督。大学图书馆馆训,能体现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大学图书馆在进行对外宣传和承诺的同时,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标识和告知,让读者知道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特色、服务理念和宗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馆训是大学图书馆对广大读者服务承诺的一种体现。在大学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读者可以通过馆训来监督大学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因此,馆训有利于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果。除此之外,馆训是大学图书馆精神、价值、职业道德等的具体表现,是大学图书馆服务的最终实现目标。馆训能把图书馆各层面、各部门的馆员团结起来,统一工作人员的思想、行为准则、服务态度,产生出一种团结凝聚力,并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因此,馆训有利于大学图书馆内部团结,凝聚人气,是大学图书馆整体面貌的体现。

三、大学图书馆馆训一览

大学图书馆及部分公共、专业图书馆馆训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四、馆训的内涵和特点

从以上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专业图书馆的馆训不难看出,馆训包括以下内涵:

1.服务。大学图书馆服务就是以满足图书馆读者的某种信息需求为目的,用各种方法或手段来传递信息。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是由大学图书馆职能和本质所决定的。大学图书馆的各种业务,如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收藏、外借、阅览、检索等,包括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等,都必须针对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来展开。也就是说,大学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只有通过服务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图书馆服务本身就是大学图书馆价值的实现。“服务”作为馆训体现着大学图书馆的性质、特点,是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能让读者知道各个图书馆的定位,即大学图书馆作为服务性单位,服务于学校、社会、读者。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馆训中连着出现三个“服务”:主动服务、创新服务、有效服务,指出服务方式、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训“智慧与服务”指出服务是馆员的天职,智慧的土壤,人生的理想。

2.创新。“创新”是指舍弃陈旧的、过时的事物,创造新的、适合事物发展的精神、记录和局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是说在影响民族进步的各种因素中,创新是决定性的因素,起着核心的作用,创新是使一个民族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作为知识交流和信息传播中心的大学图书馆其生命力也在于创新。馆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敢于打破陈旧观念,能够改变不适应读者需求的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现时信息环境的挑战,许多大学图书馆已经加快了创新的步伐,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服务设施。在实体大学图书馆服务萎缩的情况下,创新网络服务、数字服务、主动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3.读者。读者至上是指大学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要以读者为中心,体现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一切都要以读者满意为最终目标和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如果一个大学图书馆没有了读者,那么大学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无论是馆藏建设、资源组织还是读者服务、行政管理等都要把提高读者满意率作为努力目标。读者第一这个理念多年来已经在大学图书馆根深蒂固,广为流传,而且深得人心。目前,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大学图书馆在馆训中强调这一理念。类似的表达还有“读者至上”“读者第一”“以人为本”“读者永远是对的”等。

4.敬业与奉献。敬业与奉献二者为辩证统一体。作为大学图书馆人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就是要具有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大学图书馆人能否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自己职责,心甘情愿奉献,取决于对这一职业的正确认识。高校图书馆从事的是非营利性工作,作为读者与文献信息的中介机构,图书馆职工既没有物质上的丰厚报酬,更缺乏强烈的成就感,其劳动果实只能间接地体现在读者有形的科研成果上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无形提高上。默默无闻的隐蔽性劳动成果、整天辛苦劳作的显性服务,决定了大学图书馆职工的工资薪酬、物质待遇、社会地位与其所付出的劳动、所应得的价值很难完全相符。大学图书馆职工的自身价值是通过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实现的,是帮助读者实现其各种需求而间接体现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图书馆职工必须具有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崇高职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必须明确自己所做的工作,无论大小事情,都是在为人民、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充满高度的责任感,把为读者服好务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作自己价值的体现,关心和帮助读者,处处为读者着想,想方设法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最终得到读者的认可。因为大学图书馆是以读者的需求为其生存价值,是在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中,得到生存与发展。这就更需要大学图书馆人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为读者服务,用良好的大学图书馆形象去影响读者。所以有近40%的大学图书馆把敬业或奉献精神列入馆训内容。

5.育人。当今时代以知识经济为特征、信息经济为引领,大学图书馆所蕴藏的育人功能愈发凸显。大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读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大学图书馆在从事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承担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6.团结。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团结的发展史。自从人类形成社会以后,就伴随着团结而发展进步。没有团结,就不会有人类的进化,就不会产生国家。即便是人类社会目前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大家的团结,并且对团结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任何事情只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其结果难以想象;无论什么单位和团体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实现发展,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只有依靠团结,通过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目标,才能做到“1+1>2”。大学图书馆也是如此。欲推动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提高,领导之间、领导与馆员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单位与部门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团结尤显得十分重要,在凝聚强化成员力量、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大学图书馆成员的团结首当其冲。

从搜集、学习大学图书馆馆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图书馆的馆训具有以下特点:

1.文字简短精练、创意新颖、内涵非常丰富,富有明确而清晰的哲理。读后,既耐人寻味,又意味深长。

2.馆训出现在大学图书馆主页的位置不一。或者以浮动粗字体和静止粗体字出现在主页右上角,如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或者出现在“馆长致辞”“本馆介绍”“科研概述”中,如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或者在主页中设有专门页面,解释馆训含义,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五、确立馆训的原则

1.馆训要能够充分体现服务理念。大学图书馆是服务性单位,服务于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约束和指导馆员行为、意识、精神的馆训,需要能体现服务理念。只有注重体现服务理念,适当定位大学图书馆位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信息需求。

2.馆训必须表现出本土化、本地化。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大学图书馆,其文化建设的要求不一样。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文化形象的代表,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精神文明的集散地,科研机构图书馆应该代表着科研单位总体科研素养。馆训的凝练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本地区、本馆的实际情况,以便凝练出具有本地化、本土化特色的大学图书馆馆训。

3.馆训要体现读者地位,具有人性化。大学图书馆的存在离不开读者需求。读者是大学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服务是构建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没有读者,就没有了服务;没有了服务也就无从谈起馆训,更无从谈起大学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因此,馆训需要体现读者的地位,具有人性化。

4.馆训要具有创新性,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大学图书馆会出现不同的具体问题,要求大学图书馆拥有创新意识,及时发现、面对和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因此,馆训建设也需要具有创新性,体现创新思想,体现时代发展要求。

六、大学图书馆馆训存在的问题

1.缺少行业特色。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大学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是有关知识的服务,与其他的行业有本质的区别。类似“团结,守纪,热忱,高效”“勤奋务实,敬业创新”的馆训,虽然也能体现出大学图书馆的内容,但没有行业特色,同样适用于宾馆、工厂等单位。有的馆训完全不适合使用在大学图书馆,譬如“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等,不仅没有大学图书馆的特色,反而更像工厂墙上的标语,根本无法体现大学图书馆的职业属性。“坐拥书城,掌握未来”这条馆训容易与书店的内容相混淆,虽然体现了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功能,但仅仅体现的是与书店一样的书的集合含义,也不能完全体现大学图书馆的行业特点。

2.馆训体现的观念不新。大学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服务都要有创新意识,馆训也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创新性。当代大学图书馆早就已经突破印刷文献的范畴,进入了数字时代,但大学图书馆的馆训不能只体现传统的服务范畴。如“藏古今学术”这条馆训,只体现传统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内容,不能体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增值的服务理念。

3.缺乏人性化。读者在大学图书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学图书馆的最终价值要靠读者的满意度来体现,这是我们的工作动力,是判断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馆员的作用,馆训应该起到激励馆员的作用,读者与馆员是互动的。如果馆训过分地强调读者而忽视馆员,那也是不成功的,譬如“读者永远是对的”,明显带有商业气息,完全没有考虑到馆员的感受。

4.没有针对性。许多大学图书馆馆训虽然贴近大学图书馆的行业特色,但在内容上没有能体现自身的特点。譬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足本土,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等,听起来更像口号,不能算成功的馆训。

第三节 大学图书馆馆徽

一、大学图书馆馆徽的含义

大学图书馆馆徽是设计者根据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馆藏特色以及在办馆过程中沉淀和积累起来的人文精神,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色彩和文字组合在一起,传递大学图书馆概念特征等相关信息,构成的具有深刻寓意的视觉标识。大学图书馆馆徽是言(文字)、象(意象)、意(寓意)的结合体,以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为表达语言,一经设计出来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学图书馆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大学图书馆的标志和象征。

二、大学图书馆馆徽的功能

大学图书馆馆徽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昭示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馆训等人文精神。大学图书馆馆徽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象征和隐喻功能。

1.象征功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不过在单纯的符号里,意义和它表现的联系是一种完全任意构成的拼凑……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的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在象征思维活动中,象征是用一个事物来暗示、代表另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含义的其他事物,如红领巾象征少先队员;用为人类能够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暗示、代表某些不容易被感知的、抽象的观念或情感,如红色象征革命,黑色象征反动势力。因此,象征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是互为依存的、对等的。如果用西方现代结构主义的符号学来解释,这两个部分中,可感知的、具体的部分我们把它称为“能指”,不能感知的、抽象的部分我们称它为“所指”。大学图书馆馆徽中的意象是“能指”,意象所表达的寓意或者蕴含的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精神是“所指”。大学图书馆馆徽是言、象、意的结合体,作为大学图书馆的象征,承载着大学图书馆独特的文化和精神。

2.隐喻功能。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隐喻。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概念往往是通过隐喻而获得的。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的表达方式和日常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大学图书馆馆徽就是大学图书馆的隐喻。大学图书馆馆徽里面承载着大量的信息,是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象征和表达,是大学图书馆形象的标志,能够使人在认知中产生审美的愉悦,让人准确、快速地认识并记住大学图书馆,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揭示现象本质的最简约的途径和方法是隐喻具有形象性。大学图书馆馆徽中的意象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通过隐喻抽象思维的功能,寄寓某种深刻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能够让人通过意象形象直观认知大学图书馆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如同《易》中卦象,大学图书馆馆徽通过“观物取象”以小见大、以简寓繁、见微知著、形式婉曲、意蕴深隐。

三、馆徽的作用

一个富有创意、高品位的大学图书馆馆徽,不仅是一种高度凝练的信息语言,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对内可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对外能够树立专业品牌形象,让图书馆人或读者潜移默化地接受大学图书馆特有的价值观,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1.大学图书馆馆徽是大学图书馆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大学图书馆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图书馆馆徽,馆徽与办馆理念、馆训等元素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大学图书馆视觉形象的核心。重视大学图书馆馆徽的作用,实际上就是重视大学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2.大学图书馆馆徽是大学图书馆的象征和招牌。大学图书馆馆徽以个性化和鲜明的视觉特征,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发展理想、办馆理念、行业气质等,转化成视觉符号,形成大学图书馆的视觉印象,传递给读者和图书馆人,以期给他们留下经久不衰的回味,打上深深的烙印。

3.大学图书馆馆徽是这所大学图书馆的特有标记和符号。在如今的信息和数字化时代,人们要在举不胜举的证件里,随手拿出所急需的一卡通或借阅证,证件上显著醒目的标记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一卡通或借阅证有最显著的标志。一张精美的一卡通或借阅证配上富有艺术性的馆徽,既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又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大学图书馆馆徽可以提高大学图书馆人的荣誉度。大学图书馆馆徽图文并茂,处于醒目的位置,能引起读者和图书馆人的注目和记忆,感受到大学图书馆文化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感受到大学图书馆及其服务的触手可及,自然而然地增加图书馆人的荣誉感。

5.大学图书馆馆徽能够树立大学图书馆形象,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品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图书馆以简洁明快的馆徽作为自己的网站或网页版头的中心图案,既有十分美观的特色,又可以提高其文化品位,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提高识别性和艺术性,可以引起读者和相关人士的注意和侧目,起到宣传、树立大学图书馆品牌、形象和张扬大学图书馆文化的作用。大学图书馆馆徽,可以增强图书馆人的团队精神,提高其归属感、凝聚力,给人以整齐、团结的印象。

四、大学图书馆馆徽一览

1.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徽

2.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徽

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徽

4.重庆大学图书馆馆徽

5.东北大学图书馆馆徽

6.郑州大学图书馆馆徽

7.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徽

8.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徽

五、大学图书馆馆徽的构成元素

1.字母。人们最常用的标志创意元素之一是字母。字母不但简洁、抽象,反映名称属性,且包容性强。如深圳大学图书馆馆徽设计的创意就是“Shenzhen University Library”字首的变形,这不但体现了深圳大学图书馆的名称属性,且具有大学图书馆建筑的特征。又如长春大学图书馆馆徽就是名称首写“C”的变形与书本的结合设计。

2.汉字。汉字的表意性,成为具有具体标识信息的最佳载体,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减少歧义,强化识别效应。象形的汉字具有可图案化的特点,对图形的含义有揭示、说明、强化作用,对观赏者理解标志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汉字还具有不同的形式美,在视觉形式上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可塑性,能唤起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传达不同的心理诉求和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大学图书馆馆徽设计中重要的造型资源。设计师常用的手段之一是汉字变形设计,能让设计者使用尽可能少的素材来表现丰富的含义,突出标志的简洁性。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国图”字体的变形设计,这体现了国图的名称属性,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可以表现出印章的效果。

3.图形。图形一般包括具象和抽象。具象的图形常常真实地摹拟客观的表现对象的自然形态,抽象的图形不以追求形似为目的,把点、线、面、体等几何形体进行分离与组合,常常借助与读者的直觉,进而产生联想,产生诸多心理感受。图形是大学图书馆馆徽中表现力最强的元素。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图形可观性强、直观形象、记忆深刻。图形与文字相比,形象直观,更具有冲击力,能够超越语言的障碍,是广大设计者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图形的缺点是符号与信息间的联系不太紧密,图形需要观赏者以联想等心理活动来加深理解。由于观赏者的审美水平、文化背景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易产生误读、歧义,因此,单一使用图形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需要与文字配合。

4.其他元素。

典型关联物。典型关联物元素通常包括大学图书馆标志性建筑、馆员、读者、图书、卷册等与大学图书馆密切相关的事物。如美国博尔德公共图书馆馆徽上本馆的标志性建筑,土耳其国家图书馆馆徽上书的图案。此类素材通常与大学图书馆有密切相关性,能够直观地传达大学图书馆的实体特征、行业性质、服务内容,易于受众理解。

地域特征。一个大学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是地域。地域特征元素包括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地域标志性动物、植物、建筑等。离开了这个特定概念,就意味着缺少馆徽的设计个性,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地域特征元素往往用于表现、强调大学图书馆的行政隶属、所处地域的独特人文特征,突出大学图书馆实体的区别特征,具有较强的识别效果。杭州图书馆馆徽的设计就着力表现了该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与服务理念。在表现杭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方面,毫不吝啬地舍弃了“三潭印月”“断桥”等西湖景点标志,转而采用以六和塔为代表的“钱塘江时代”的景点元素,通过“钱塘江时代”的图腾与符号,既表现出西湖美景,也表现了富有新意的创作。其他的如日本国家图书馆的标志上日本的国花樱花,黑龙江省图书馆标志上本省的标志性动物丹顶鹤。

象征、寓意符号。大学图书馆馆徽在传达诸如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等抽象内容时,由于难于感知,需用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加以表现。这些视觉形象往往需要观赏者通过隐喻、联想、象征、类比等心理活动,才能将抽象的概念关联起来,对此称之为象征、寓意符号。象征、寓意符号元素通常以大学图书馆文化特征、社会功能为基础,通过类比、联想、象征而形成。如象征大学图书馆知识容量的符号:高山、大海等;象征大学图书馆知识育人作用的符号:阳光、苗木与土壤等;象征大学图书馆提升智慧、指引求知的符号:阶梯、钥匙、翅膀、灯塔;表现大学图书馆共享、公益性质的形象:人群、树荫。如渥太华公共图书馆的标志以飞行翅膀的符号象征书给予思想腾飞的力量,哈德福公共图书馆标志用太阳的符号寓意书是照亮知识蒙昧的阳光。

文化底蕴。大学图书馆馆徽的灵魂是彰显文化底蕴,也是设计的主题,必须充分体现和展示。设计馆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既需要设计者有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设计者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既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地貌特征等,还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反复的思考、比较和修改,从诸多的草图中进行筛选,挑出满意的作品来。宁波天一阁为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在图书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在设计天一阁馆徽时,就必须十分注重其文化内涵与底蕴。为此,设计者将明代藏书家范钦的梁冠与成阁年代、文献、书籍形成“天一”是一种很好的组合。

六、大学图书馆馆徽的表现形式

1.圆形印章式。圆形印章式通常有显式、隐式,正圆、椭圆,要表现出大学图书馆信息(建馆时间、馆名、馆训等元素);主体图案的焦点通常是处于中心的图案部分。圆形印章式的优点为圆整规则,富于古典美感,适于传达与古典、历史感相关的心理诉求,如土耳其国家图书馆。

2.字图结合式。将文字与各种寓意和象征符号、大学图书馆典型关联物融合起来,使对象的具体信息、社会功能、形象诉求等多方面的内涵统一在单一视觉符号中,形成意味深长、内涵丰富、易于产生共鸣的传达效果。常见的字图结合式有文字变形、字图融合等。如台湾阳明大学图书馆的标志,将“阳明”英文首字母“YM”变形为树苗和书的造型,传达了知识育人的寓意。

3.寓意、象征图形式。在大学图书馆馆徽的设计中,大胆地使用象征、寓意图形,或将其与地域特征等自然符号相结合,从而表现出大学图书馆的个性特征、馆藏特色。如果只是单一地使用某种图形,那么表达的寓意就会相对直白,如美国阿灵顿公共图书馆的标志就是把“路标”作为象征符号,形象地表现了图书馆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信息指引。如果我们准备表现多种寓意,就要采用图形融合的表现手法,使用多个象征图形,使图形不仅包含多种主题特征,而且能够传达出更加丰富的含义,表达相对含蓄的寓意,从而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文化感染力,更耐人寻味。例如,黑龙江省图书馆标志将地方标志性动物丹顶鹤形体与“书”的形象融合,既传达了图书馆服务内容,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具有很强的区别性。美国德美因公共图书馆标志将“书”与“门”的造型艺术融合,形象地表达了“书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的寓意。

七、大学图书馆馆徽的设计要求

大学图书馆馆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行业特征、不同图书馆的概念和观赏者的接受力,还要考虑具体使用时的识别性。

1.特色。大学图书馆馆徽要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面貌,以易于识别。馆徽要有出色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造型,即美感和内涵,以感染人和吸引人,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和记忆。特色还包括一定的唯一性或专指性,一个大学图书馆馆徽只适合某一具体馆使用,不能借用。

2.简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学图书馆馆徽的长处表现为:优于和快于语言。要让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一目了然,并准确地领会其内涵,因此,就要求简洁明了。简明,形简意明,即图形简洁,表达明确。大学图书馆盛载着上下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且自身历史悠久,馆徽要表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既要图形简洁,又要避免内容乏味单调。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需要周密考虑、巧妙构思和精心制作。

3.庄重。大学图书馆是一个较为严谨、正统的学术服务和文化机构。馆徽作为大学图书馆的一面旗帜,反映了大学图书馆的精神文化,要给人稳重、端庄和神圣的感觉,不能过于飘逸和零乱。

4.持久。大学图书馆馆徽是大学图书馆百年基业的精华,是其品牌形象的代言者,要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这样才能保持持久和永恒。因此,大学图书馆馆徽要有一定稳定性,不轻易改动。

第四节 大学图书馆特色文化

一、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

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是农业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得力工具。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全面快速掌握资讯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围绕学校特色选题,相对“单一”、集中;分类科学,查找便利;专人管理,文献信息补充及时;对重点团队和人员,开展一对一的全方位服务。这些明显的优势对高校科技创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位学者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了专题数据库的研究,T.Murraya等进行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土壤热通量估算;David B.Lobell等运用数据库技术研究了未来气候改变对加利福尼亚常年生农作物的影响;刘军等进行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农机零件系统智能开发;郑文钟等通过VB数据库开发平台进行了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内容、服务方式及应用。

(一)数据库及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数据重复和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控制,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可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专题数据库,就是指有关单位根据自身文献信息收集的实际情况和特定学科信息用户的需求,结合服务本单位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重点选择某个或几个学科研究领域,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设计,加强横向联合,有重点地建设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并充分利用网络对其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二)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1.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

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从选题、信息源搜集和筛选、选择建设平台、确定框架结构、元数据方案设计、数据加工、信息发布、内容设置都应紧紧围绕农业特色展开。(www.daowen.com)

(1)选题

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自身具有资源优势,就是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的选题。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涵盖农作物、畜牧家禽、农村能源等方面较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业、生物文献为主体的馆藏体系。根据河南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建设了小麦、玉米、畜牧家禽、农村新能源等专题数据库,以贡献于学校特色办学。

(2)信息源搜集和筛选

小麦、玉米、畜牧家禽、农村新能源等专题特色数据库数据资源内容丰富,从信息的载体形式来看,有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图片和网络虚拟文献等。从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来看,有文本资源、图像资源。面对收集到的五彩纷呈的相关信息,我们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仔细筛选,以确保文献信息的含金量。

(3)选择数据库建设平台

建库平台的选定关系到数据库技术指标、性能的优劣和建库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我们在建库初期,对国内相关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软件(如TPI、TRS、DIPS等)进行了市场调研,最终选定TPI作为专题特色数据库创建、发布和管理的平台。

(4)确定数据库框架结构

我们在设计专题特色数据库框架时综合了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多次的试验,最后确定专题特色数据库的框架大体分为5个子库。

(5)元数据方案设计

专题特色数据库元数据规范设计是数据标引加工的前提,也是数据库建库的核心部分,规范制定元数据方案是数据库建库的质量保障。目前CALIS发布的描述性元数据规范有11种,我馆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元数据方案,是依照CALIS特色库子项目描述元数据规范及相关规则进行设计的。

(6)数据加工

专题特色数据库的数据主要包括各类纸质文献以及电子、网络资源。无论哪种资源,在采集的过程中,都要确保其全面性、多样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纸质文献(如馆藏图书、期刊、图片、论文、地方文献、会议文献)的加工,是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进行图像处理、OCR识别,压缩转换为数字文献的。其流程见图 1。

图 1 纸质资源简单加工流程图

电子和网络文献,则通过TPI加工系统,进行加工后归类到数据库各子库中去。电子和网络资源加工流程见图2。

图 2 电子资源处理流程

(7)信息发布

利用TPI内容发布系统将加工好的数据发布到因特网上,使之可以被用户浏览和检索。信息发布提供多种发布模板:CNKI期刊风格、GOOGLE风格、EI风格、OCLC风格、图片风格等。支持用户基于数据库字段的个性化发布定制;支持多种数据库间数据记录之间的关联、跳转、校验;为数据库同时建立多种导航树,支持多种分类体系并存;支持为一条记录关联多个全文数据或多种媒体数据的连接功能。

2.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内容

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以河南农业大学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依托,以图书馆丰富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上资源和“灰色文献”为重要补充,重点收集国内外出版的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等文献中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建立了书目、期刊题录数据库,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新品种、优异种数据库,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知名专家数据库;市场信息、统计数据数据库。

3.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的服务方式及应用

(1)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服务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导航。

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根据学校学科特色,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网上信息资源,并进行筛选、鉴别,为用户提供了特定学科范围或某一主题的网上信息资源集合,便于用户获取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利用。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读者可以随时点击咨询,不受时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随时可以与咨询员进行交流。工作时间以外,读者还可以留言,咨询员再次上线时,窗口就会自动弹出留言内容。

针对性的垂直服务。

针对个别团队、专家进行专题或定题服务。学科馆员通过深入具体用户,帮助他们获取精练、浓缩的系统化知识,全程跟踪服务,为用户提供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将来发展方向,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

利用个性化定制和信息配送技术,完全按照特定用户的偏好、习惯等,“量身定制”,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信息营销服务。

通过对信息产品与服务进行分析、调研、计划、组织、促销、分销,从而实现了与信息用户的价值交换,满足了信息用户的信息需要,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主动服务,又挖掘了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通过双方对服务项目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在科研中的应用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生产、转化的核心区,玉米在河南的秋粮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以学校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为依托,以我馆丰富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上资源和“灰色文献”为重要补充,建起了小麦文献信息数据库和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该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小麦、玉米的科研、生产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而改变了小麦和玉米研究、生产中各种文献信息利用难的现状,对科研人员的科研立项、成果查新,以及贸易人员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价值,成为从事小麦和玉米研究人员、生产工作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渠道。同时,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全世界的研究、生产现状,为研究人员正确把握其研究发展趋势、在生产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供便利。我们的学科馆员利用专题特色数据库,采取学科导航、课题跟踪、定题服务等手段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冬小麦根穗发育及产量品质协同提高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外,根据具体科研项目的需要,建立了“鸡研究特色数据库”,主动服务于牧医工程学院的《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应用》项目,开展全程情报跟踪服务。立项阶段,我们根据该项目研究的内容及特点,通过“鸡研究特色数据库”,进行信息搜集,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比较、提取和综合分析,不但为科研人员提供新颖、准确、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而且对课题的意义、研究发展动向以及新的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专题特色数据库为项目鉴定验收、专利申请、评奖和转化提供各种文献和调研信息。项目验收之后,科研人员主动要求与我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希望为其后续研究提供情报支持。该项目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主持人康相涛教授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原学者”。说到“鸡研究特色数据库”,康教授动情地说:“没有他们特色数据库的科技情报信息提供和科技情报调研,就没有我们的科研项目和最后的成功。”

结语

农业专题数据库在教学及科研中的应用,充分说明了要有效搜集、整理众多的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效率,必须依靠农业专题数据库的支持。农业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是农业院校教学、科研的基础,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我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多个专题、涵盖多个学科的专题数据库,并力争建设农业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减少重复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二、农业科技情报服务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思考 ——以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0年,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在建立健全11项机制中,特别强调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科技创新机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机制、保障粮食品质与环境安全的环境保护机制。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调研中,就中原经济区建设,多次提到: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河南,应该肩负起责任和使命,真正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要实现到2020年在保护全省1.03亿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用地稳定在75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公斤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尽可能保持现有的可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要提高粮食单产,就要依靠科技,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稳产、增产中的作用。农业科技情报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情报信息支持,在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术和能力、服务领导决策等方面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一)农业科技情报有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粮食稳产增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威力,必须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要推广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农业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就要迅速提升,而快速准确地获取有效的科技信息,是其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关键。

1.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有助于农业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有效的科技信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科技人员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十分适合自己真正需要的情报信息,就需要信息量大、分类合理、查找方便的专题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有其自身的优势。经过多年建设,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具备建库所要求的专、深、全等特点。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良好的网络环境以及人才优势,为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便利条件。农业高校图书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信息服务系统,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高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具有地理优势,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涵盖农作物、畜牧家禽、农村能源等方面较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业、生物文献为主体的馆藏体系。图书馆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科技人才等优势,围绕河南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任务、根据中原经济区发展需求,先后建起了小麦、玉米等专题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促进了农业科研人员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使学校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分别以建在学校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等科研单位、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依托,以图书馆丰富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上资源和“灰色文献”为重要补充,重点收集国内外出版的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等文献中有关方面的情报信息,建立了书目、期刊题录数据库,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新品种、优异种数据库;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知名专家数据库,市场信息、统计数据数据库。

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可以为用户提供特定学科范围或某一主题的网上信息资源集合,便于用户快捷、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利用。读者可以随时点击咨询,不受时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随时可以与咨询员进行交流。工作时间以外,读者还可以留言,咨询员再次上线时,窗口就会自动弹出留言内容。数据库的信息营销服务,通过对信息产品与服务进行分析、调研、计划、组织、促销、分销,实现了与信息用户的价值交换,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通过主动服务,能够挖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通过双方对服务项目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使用户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为特色数据库的信息补充提供了条件。

专题特色数据库,为小麦、玉米的科研、生产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改变了小麦和玉米研究、生产中各种文献信息利用难的现状,为科研人员的科研立项、成果查新,以及贸易人员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价值,成为从事小麦和玉米研究人员、生产工作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渠道。同时,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全世界的研究、生产现状,为研究人员正确把握其研究发展趋势、在生产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供便利。“小麦文献信息数据库”特色突出、信息量大、使用方便,获得CALIS管理中心二等奖。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为学校科研项目《冬小麦根穗发育及产量品质协同提高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得2009、2010年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做出了贡献,为河南粮食总产在2010年的大旱之年连续7年夺得丰收,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打破门户界限,为农业科技人员搭建情报信息共知共享平台

尽管农业科技情报琳琅满目,但使用起来常常不尽如人意。既有商业数据库的壁垒,更有各建设单位“防火墙”的阻隔。因此,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互动、互联、互助、符合农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包括成果转化平台、实验仪器共建共享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由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牵头,成员单位包括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州市科技情报所等10多家联合建设的“河南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该平台提供了21843万条小麦、玉米科技情报信息,10.6万余条烟草科技情报,966条科研成果、知名专家等科技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为河南省相关科研院所的有关人员提供了及时、必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粮食核心区的争取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发起并组织了河南省省会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际协作组织,先后有十几所高校图书馆参与。无论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还是馆际之间人员的交流和培训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图书馆已经实现与河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科技情报所等信息机构的科技情报信息的共享,大大提升了科技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二)农业科技情报有助于劳动力科技水平的提高

农业科技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有了好技术,还要送到农民手里,还要努力破解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实现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农业科技情报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科技水平。

1.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快速服务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远程化服务模式改写了传统的传输方式,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科技情报资源进行设计、处理、检索和传递;网络化学习方式,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创造了条件,为需求者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信息传递和咨询,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积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要求,与学校地方合作处等职能部门结合,建设了集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网、电视网和报刊网于一体的“五网合一”的立体化农业科教信息服务平台“惠农科教信息港”。“惠农科教信息港”开通了“965558”惠农科技服务热线电话,开设了“中原惠农网”“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和“农业专家面对面”等栏目。“惠农科教信息港”在河南省选择100个农业大县、50个农业科教园区、5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实施农业科教信息服务对接。农民通过“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可以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2011年1月16日,中牟县姚湾移民新村的姚根怀在蔬菜大棚里,通过“惠农科教信息港”的“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向学校蔬菜专家孙治强请教番茄叶子边缘发黄的病症。孙治强诊断为番茄出现了黄花花叶病毒,并指出关键是防病。在育苗期间,就要用纱网隔离一下。答疑解惑仅仅几分钟,有效解决了蔬菜病虫害问题,指导了生产。

“惠农科教信息港”创新了科技情报信息的服务手段,架起了科技情报直通农业、农村、农民的桥梁,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以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为载体,发挥科技情报优势,为农民提供直接服务

高校的科技人员、教师学生是农业科技情报信息的最佳载体。他们掌握的科技情报信息量大、更新及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满足需求。每逢抗击自然灾害、医治农业病虫害等农民最需要指导的关键时刻,情报部门就要及时地把相关科技情报送到科技人员手中,通过他们给广大农民朋友以指导,使科技情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与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共同构建了大学生“五个一”科技情报服务体系,即“一送”(暑期大学生送科技、文化、信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挂”(选派优秀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到郊县乡镇挂职,直接和长期地将科技情报服务于基层)、“一台”(学校青年志愿者与省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科技情报信息点播台)、“一线”(学校青年志愿者与郑州市联合开办农业科技情报信息“110”热线)、“一网”(大学生青年志愿科技情报服务网站)。3年来,共举办大小科技咨询和讲座1610余场,组织学生撰写37000多篇科技调研报告,其中52篇公开发表,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2080项合理化建议。科技情报信息点播台坚持13年不间断的义务服务,播放节目670多期,回复农民求助电话和书信达25000多人次。3年来,编印《农村实用技术汇编》49个专辑10000余册。仅2009年暑期参与学校“服务农村发展,建设和谐中原”社会实践活动中就捐赠科技图书9000多册,发放宣传资料60000多份,举办各类科技讲座600多场,技术服务农民10000多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000余条。建立与地方合作机制,联手开展“科教富民行动”,选派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带着科技情报信息到乡镇工作1至2年,选派素质高、业务强、懂管理的优秀教师担任当地的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初步建立了教育、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体系。与学校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心合作,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先后在漯河市建立“河南农业大学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培训基地”,在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村和西峡县桑坪镇建立了科技信息网站。

3.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农业科技情报的指导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国家粮食核心区更需要实用型农业人才。要造就大量适销对路的农业专门人才,就必须根据科技情报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

农业科技情报可以指导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农业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必须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情报部门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农业发展的趋势、国内外农业高等学校的专业布局,将此类情报信息分析整理后提交学校职能部门。近几年,河南农业大学根据图书馆提供的农业科技情报拓展了农学、林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方向,新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社会急需专业,取消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对部分专业实行了隔年招生。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致力于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基层领导干部,学校新设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农村以及其他农业部门,从事农业发展、村镇管理、农业政策研究和服务等工作。

农业科技情报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图书馆将搜集到的有关信息整理分类,编辑印刷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全国优秀农科大学毕业生风采录》,分发到毕业生,为他们到基层创业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图书馆发挥自身的科技情报优势,积极参与学校的“就业服务满意工程”系列活动,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展览,购置增添“企业家课堂”视频,努力为广大毕业生营造健康和谐的就业环境。

(三)科技情报的搜集与分析,为领导农业决策提供参考

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领导决策是事业成败、经济兴衰的关键。加强科技情报的搜集与分析是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环节。决策的过程是从情报到行动的转化过程。各级决策者只有以足够可靠、高质量情报为基础,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情报工作者从搜集到的海量科技情报信息中找到领导决策最需要的东西,就要求情报工作者清楚地了解国家的战略决策、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以敏锐的视觉捕捉情报、挖掘深层信息,开展持续跟踪、长期积累,提供多层次的“面向问题”的情报分析研究服务和领导战略决策咨询。

2010年到2011年,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先后来到河南,就河南的粮食生产进行调研,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不仅每次陪同,而且回答了总理的提问。2011年1月22日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万亩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区,当温家宝总理问到当前应该如何抓好春管这个关键环节时,郭天财教授不假思索地说出了“十六字诀”:“以浇为主,措施前移,分类指导,科学应对。”温总理说:“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相关专家网络为依托,以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平台为支撑,建立长期积累、反应敏捷、分析深入、保障可靠的情报研究服务系统,搜集整理、分析挖掘相关情报信息,编辑《高教参考》,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必要的服务。2008年,学校提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图书馆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挖掘相关情报信息编辑“一流大学”专辑,不仅使师生知晓一流大学的内涵,还为学校制订“一流农业大学五年专项行动计划”提供了参考。省委提出中原经济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目标的同时,图书馆及时编辑了“大学在经济区建设中的机遇及作用”专辑,为领导和师生指出了工作方向。

结语

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推进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的完成,还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落实,都离不开农业科技情报的支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在解决国人吃饭问题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科技情报在推进农业进步、服务农业高等学校建设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用武之地。我们应该加大力量搞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

三、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藏书活动钩沉

古今藏书家大多是刻苦治学的学者、擅长于整理图书的目录学家、校勘家或热心于刻印图书的出版家,但一般也只是偏重于其中一二种。而同时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则首推黄丕烈。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荛圃、荛翁等,号有抱守老人、荛圃主人、士礼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出版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黄丕烈二十六岁时考取南京举人。嘉庆六年(1801)三十九岁入都,后归故里。黄丕烈一生酷爱古本书,不仅喜欢读书、买书、藏书,同时还校书、刊书。他的藏书斋室楼名极多,有百宋一厘、士礼居、求占居、陶陶室、学山海居、读未见书斋等。清末叶昌炽和叶德辉皆称其“是国朝(清)吴中藏书之富甲于天下,绛云、汲古后其最著也。乾嘉以后,首黄氏士礼居。乾嘉以来藏书家,当以丕烈为一大宗。”陈澄源《古今典籍聚散考》,对他的评价更高。其藏书之富,为当时东南之巨擘,无人能与之匹敌。黄丕烈在当时的藏书界和书业界影响很大。如黄丕烈以高价收得金刻本《中州集》后,一向罕见的此种版本,竟一再为书友所购获。

(一)开明的藏书家

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曾被误解所藏书不肯借人之事,实际上,他对藏书借与不借有着自己的看法。黄丕烈在校元本《辛稼轩长短句》中跋语:“昔人不轻借书与人,恐其秘本流传之广也。此鄙陋之见,何足语于藏书之道。余平生爱书如护头目,却不轻借人,非恐秘本流传之广也。人心难测,有借而不还者,有借去轻视之而或致损污遗失者,故不轻假也。”可见,黄丕烈的不轻借与人,是爱书而不是惜财,更没有那种“恐秘本流传之广”的灰暗心理,视藏书为私产,以独得为稀贵,示夸珍奇,标榜博雅等原因。对于他信任的人,他是从不吝啬的。如钱大昕,就曾从黄丕烈家借出过许多古书善本。同郡藏书家张绍仁,是黄丕烈的好朋友,但其爱书之专与校书之勤,令黄丕烈颇为欣赏,所以他所藏多有借与张氏手校者。这种不轻借书与人的态度也得罪了不少人,黄丕烈的朋友王芑孙在其所撰《未定稿》书中记载“荛翁以不肯借书,见訾同好”。但是,王芑孙还是从黄丕烈那里借走过珍贵的宋版《唐文粹》,而且生动地描述了借这部书的情景:“荛翁慨然借我,损其匣而勿之惜也。”“余无一之送,枉蒙破例,有足感者,题其后而归之。”黄丕烈的好友吴骞、鲍廷博、顾千里等,都从黄家借过不少古籍善本。对于确有需要而求借于黄丕烈藏书的,他也是乐于帮助。如嘉庆元年(1796)王念孙撰写《广雅疏证》一书,向黄丕烈求借影宋本《博雅》,以助其校勘。黄丕烈立刻将书付与来人,毫无吝啬之意。虽然后来该书几乎遗失,但想到这部书对王念孙学术研究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黄丕烈业已倍感欣慰了。黄丕烈认为“古人藏书最重通假,非特利人,抑且利己。如予与香岩居士为忘年交,所藏书必通假”。图书可以相通有无,借书与人,实际上是一件利人又利己的美事。再如,黄丕烈曾借给张绍仁很多书,供其临校。其中有一部元版的《辛稼轩长短句》,黄丕烈自己还未曾校勘,便已为他人购去。幸而有张绍仁先前借去校得的手校本还存在,才使得黄丕烈得以借来。“向使未经借出,而无校本之流传,则元本几成独种矣!又何从而临校耶?书此,以为借书与人者劝。”可见,在借书与人的问题上,黄丕烈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他所收藏大多为古籍善本书,对不同层次的借书者,应区别对待,也是对古籍命运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旧刻旧抄的收藏家

黄丕烈一生好古嗜学,青睐藏书,尤重宋版。在清代诸藏书家中,他是最受人瞩目的大家之一。而且越到近代现代,其藏书名声越大。实事求是,不务虚名,是黄丕烈最可贵的治学态度,表现在藏书上即是佞宋。黄丕烈是宋元旧刻旧抄的收藏专家,他认为“古书日就湮没,即如明初本已不可得,矧前乎于此者乎”?在他收书之始,当然不免也要受时代风气和过去风气的影响,单纯地认为凡旧皆好。但随着他藏书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宋元旧刻旧抄在学术研究上的珍贵价值,从而重视收藏宋元版本。“夫君子不空作,必有依据。宋椠者,亦读书之依据也。”“书本之善者,不必定一宋元本为可宝也。”黄丕烈的佞宋,主要是从宋版本文字内容的角度出发,并着眼于版本的发展,并非是对宋版本的盲目崇拜。

黄丕烈以孙从添的《藏书纪要》作为自己藏书活动的指南,以毛晋父子《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和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作为藏书与访书的手册,并总结收书原则“不善不收,遇善必收”。开始其藏书活动。黄丕烈收书范围十分广泛,经史子集四部之书,只要在他看来有一定收藏价值,无不欣然收藏。“余所藏唐人文集极多,非旧刻即名校名抄,不下一二百种。”“余藏宋版唐人集亦甚,多载《百宋一廛赋》。”“余于元代艺文颇多搜罗。”“余蓄元人集颇富。”明初的诗文集也是黄丕烈收藏的重点。“明初人集偶见即录,故所收不下数十种。”另外“余于地志之书,素所宝爱,不独吾郡之旧志为留心搜访也”。对于当时藏书家所轻视的方技之书,他也很注意收藏。“莫谓方书杂伎无足重轻,倘药品缺少分两,差池致病,罔效,犹诸经典缺误处,足以妨事,所系岂浅鲜哉!”他藏此类书颇多。黄丕烈酷爱古书,很少收藏当时的通行本。据《黄丕烈年谱》载:乾隆六十年(1795),苏州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黄丕烈“就葑门天宁寺,作荐先道场”。天宁寺内的藏经室尽管规模不大,但也藏有一些较有名的佛经。黄丕烈得知后,便通过朋友与寺内方丈取得联系。方丈对黄丕烈慕名已久,双方当然相见恨晚。清茶一杯,大家切磋佛理交流甚欢,互相赠书更传为佳话。寺内的佛经,为黄丕烈藏书和校勘典籍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从目前搜集到的黄丕烈题跋即有800多篇,推测他藏书决不在一千种以下。道光元年,黄丕烈之友尤兴诗在《梦境唱和诗》中记载“飘然一叶水云涯,夜半寻诗梦到家。家有藏书三万轴,独留只眼不昏花”,可以推测黄丕烈藏书约三千种、三万卷左右。

(三)分门别类的藏书场所

黄丕烈藏书的特点,可以从其室名中窥见一二,如读未见书斋、百宋一廛、求古居、学山海居、士礼居与陶陶室等。这说明黄丕烈是将其藏书分别按其门类,设置专门场所进行收藏。

1.读未见书斋。黄丕烈曾说:“余性喜读未见书,故以是名其斋。而遇古书有未经见者,必购之为斋中藏而后快。”读未见书斋是黄丕烈较早创设的藏书处所,也是其使用时间最长的室名之一,昭明巷老屋、王洗马巷、悬桥巷三处居所均曾设此斋。那么,什么是“未见书”呢?黄丕烈解释说:“凡书之未见者,非真未见也,或当时有之而后世无传焉,或某家有之而行世实鲜焉:此皆可以未见目之。”可见,“未见”就是“罕见”,并不一定是自己未曾见过。具体分析,黄丕烈所说的“未见书”,一是指书之内容“未见”,一是指书之版本“未见”。 在黄丕烈眼中都可以“未见”目之。这说明黄丕烈的所谓“读未见书”,其用心所在就是网罗散佚,收藏罕见的图书版本。黄丕烈晚年曾沾沾自喜地说:“余喜蓄未见书,故向以读未见书名其斋。而自后所获,亦未见者多。故三十年来,检箧中藏本辄自诧曰:‘此外间罕传之秘本也!’”可见在“读书见书”藏书思想的支配下,黄丕烈的藏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百宋一廛。嘉庆七年(1802),黄丕烈从王洗马巷迁居悬桥巷。经过十多年的搜访,这时,他所收藏的宋版书业已有一百多部。于是在悬桥巷特建一室名为“百宋一廛”,专门收藏宋本,由顾千里作《百宋一廛赋》赞之。

3.求古居。求古居是黄丕烈在百宋一廛之后新设的一个专门收藏宋本书的藏书场所。“余以‘求古’名其居,为藏宋刻书籍也。”可能是由于百宋一廛空间有限,而黄氏收藏的宋本书数量日增,于是他便将后来新收的宋本书分放在求古居收藏,并编撰《求古居宋本书目》。黄丕烈自乾隆五十七年(1792)收藏宋版本《大戴礼记》至嘉庆十七年(1812)整整20年间,共收藏过的宋版本书达200部以上。

4.学山海居。学山海居是黄丕烈专门收藏词曲书的场所,大约设立于嘉庆十年(1805)。“余藏词曲富矣!故拟颜其所藏之室曰‘学山海居’,取汲古称李中麓‘词山曲海’之意也。”他收藏版本年代最早是元版的苏东坡、辛弃疾的词集,毛抄、旧抄以及各种校本也很多,这些书大都未经刊印出版,流传较少,是一批极有价值的藏书。他所收藏的曲书价值更高。包括元代刊本《古今杂剧》30种、《琵琶记》1种;明代刊本《古名家杂剧》《元人杂剧选》若干种,藏书家赵清常脉望馆抄补、何小山手校、曾经钱曾也是园收藏的明刻本《古今杂剧》66册。其中明刻本《古今杂剧》66册后来一度不知去向,1938年5月这批书被再度发现,郑振铎称这一发现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汉简的出世,并斥9000大洋巨款购买,为国家保存了这批古籍。

5.士礼居与陶陶室。二者相同之处是皆因收藏两部宋版书而得名。士礼居是收藏《仪礼》宋版注疏各一本而得名,也是黄丕烈众多室名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一个。《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士礼居黄氏丛书》等最能够反映黄丕烈藏书、刻书成就的代表作。嘉庆十四年(1809),黄丕烈因藏有毛晋旧藏北宋刻本《陶渊明诗集》和南宋刻本《汤注陶诗》,均藏于陶陶室。后改为称陶复斋。“余生平酷爱陶诗,既收得两宋本,藏诸一室,名曰‘陶陶室’。后辍赠人,又收得一宋本,改颜曰‘陶复斋’。”黄氏士礼居藏书于嘉庆的末年开始散出,至道光初年去世之前全部散尽。其书多售予汪士钟艺芸书舍收藏。汪氏艺芸书舍之藏散出后,又为常熟瞿镛铁琴铜剑楼和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分而得藏。

总之,黄丕烈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出版家。他的藏书活动深刻影响着其在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出版学领域的发展,他收藏、校勘过的书,刻印的《周礼》《国语》《战国策》《舆地广记》《论语音义》《孟子音义》等书在学术研究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他写的题识、他编的目录《所见古书录》《百宋一廛书录》《求古居宋本书录》等,都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五节 大学图书馆责任文化

图书馆责任文化中读者责任之三维审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应该服务于读者,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体现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存在的价值。读者作为服务对象,在图书馆学习、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时,既有应该保障的权利,也有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站在读者角度,就读者对图书馆、对图书馆职工、对其他读者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三维审视。

一、责任

责任是个多义词,其含义有:指应尽的职责,分内应做的事,与义务相同;指导致未能做好分内之事的过错或过失;指因未能做好分内之事所引发的不利后果。本文所说的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职责和义务。

责任是一种使命。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被别人和社会赋予更多的使命。一个缺乏责任感、不敢承担责任、无故推脱责任的人,就会失去社会对他的认可,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甚至失去自己的立命之本。

责任体现在忠诚。只有对工作、对社会忠诚,才能唤起自身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才能激发人格的力量,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才能调动所有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奔向成功并乐在其中。

责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图书馆就有图书馆责任,就有图书馆责任文化。

二、责任文化

所谓责任文化是指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

责任文化是一个单位形成自身特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一个单位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单位管理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责任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构筑责任文化,首先要明确责任,包括图书馆、馆员、读者,都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并树立尽责为荣,失职为耻的正确理念;其次要落实责任,都要把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做到位,让每件事落到实处,并符合规范和标准;再次要承担责任,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每个层次的责任到位,才能建立完整的责任文化框架,才能更好地发挥责任文化的作用,推动图书馆的事业健康发展。

责任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图书馆责任文化建设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兴衰,关系到图书馆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能否实现。搞好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建设,首当其冲的是搞好图书馆的责任文化建设,这是图书馆管理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读者而言,首先必须清楚自己对图书馆、对图书馆馆员、对其他读者的责任;其次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承担责任,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努力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维审视:读者对图书馆的责任

一、读者参与图书馆部分管理的责任

图书依存于读者,图书用于服务的对象也是读者,离开了读者图书馆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读者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存在和需求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片社区甚至于一所高校可以没有图书馆,但有图书馆就必须有读者,否则,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者是图书馆人的衣食父母。图书馆要生存,要表现其存在的价值,就必须了解读者,图书馆的管理必须吸收读者的参与。

图书馆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书刊管理、读者管理等。读者能够参与管理的方面有图书馆发展方向、藏书结构、资源管理等。在这些方面,读者通过参与流通管理、书报阅览管理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意见来体现。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既是图书馆性质的本质要求,更是图书馆最终服务目的的有力体现。读者通过参与管理,感受图书馆工作的甘苦,可以增强尊重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的认同感,更深刻地理解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和内涵,减少管理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沟通,缓解或避免发生矛盾;读者意见及建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因此,图书馆可以及早发现、客观分析、高效解决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可以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资源,节约管理成本,实现高效管理。所以,只有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读者才能全面了解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责任,才能全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读者需求、馆藏特色等要素,读者作为使用者,最有提出建议的责任。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特别是针对读者的,在制定阶段作为“被执行者”的读者就要积极主动地表达意愿和主张,以便图书馆吸收和采纳。帮助图书馆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的责任,如简化办证、借阅流程,合理分配自修室座位,志愿者时间安排等,读者作为亲自参与者,有责任表达自身感受,有责任说出自己和其他读者的所思所盼,有责任感召他人。参与策划图书馆大型活动的责任,图书馆所有大型活动都必须有读者参与,读者有责任参与并着力表现自我,更有责任协助策划并力求成功完美。监督图书馆管理过程的责任,作为图书馆人的衣食父母,出于对图书馆的关心和呵护,读者有责任代表服务对象对图书馆建设方向、管理方式、服务质量、读书环境等方面进行监督。及时反馈各种信息的责任,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就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尤其信息文献使用者的信息反馈是图书馆发展不可或缺的。

二、“享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服务,努力实现知识增值的责任

图书馆是知识的“银行”。金融机构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银行花钱吸纳了储户的大量资金,就必须想办法把这些资金借贷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在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差价中获取利润。

读者要想实现知识增值,首先必须从图书馆知识管理中汲取足够量的知识“储蓄”。信息社会里,图书馆面对的是建立在广泛性基础上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用户。图书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针对每个特定的读者和每一项特定的任务而开展的增值服务。为此,图书馆对浩如烟海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筛选、集约、精化,以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组”。为特定的信息找到特定的用户,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为特定的用户找到特定的信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

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目的就是学习先进知识、获取求生的技能、积累社会经验,希望所学知识最大化的增值。带着这样的愿望,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读者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来充实自己。这样就有了积极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努力实现知识增值的责任;就有了接受文检知识培训、学习查阅方法、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就有了利用所学知识参与科研、积极服务社会、努力造福社会的责任。

三、读者维护自身权利的责任

读者在接受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过程中,享有文献信息资源使用权、咨询权、时空权,享用接受文献信息资源使用的教育权、读者身份平等权以及批评、建议和监督等权利。但是,就目前而言,各类图书馆只是强调了对读者的管理权利,而过多地忽视了读者所具有的以上权利。如文献资源保障权利。按照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150万至400万的城市人口,要有一座建筑面积2万至3.8万平方米、藏书135万册至320万册的图书馆。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条件要求,专业本科院校图书馆藏书每生80本,每年每生购进新书3册,且不说电子文献资源。要保障这些文献资源,就必须保证每年相当数量的文献购置费。但是,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随意性非常大,常常是把年度预算剩余部分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这种权利、责任的实现,要靠广大读者提案来完成。

四、构建和谐图书馆的责任

构建和谐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服务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和谐、办馆理念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和谐。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方面的不和谐都会导致整个图书馆的不和谐进而影响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和谐图书馆的每个方面都有读者的责任。图书馆的建筑首先要考虑读者,努力为读者创造宁静、清新的读书环境,读者也要为此而努力,应该坚决拒绝衣着邋遢、垃圾乱扔、脚印留墙、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馆藏资源的布局合理、摆放得井然有序、使用便利,这也有读者保持、监督的责任;服务是双方互动的过程,既有读者与图书馆,又有读者与馆员。作为服务对象的读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有平等待人、互相尊重、礼尚往来的责任;至于读者与读者的和谐相处更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主要内容。

五、爱护国家财产,共同营造读书氛围的责任

图书馆的图书、设备是国家财产,每个公民都有使用、爱护的责任。读者有使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利,也有爱护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对于图书馆着意创造的幽雅读书氛围、尽力优化的育人环境,每位读者应该倍加珍惜,不允许人为地加以破坏。

二维审视:读者自己及对其他读者的责任

一、杜绝自己和他人一切不良行为的责任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读者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认知产生障碍,有些读者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养成在书上书写、做符号标记的习惯,特别是一些有习题类的图书,直接在书上做题,严重影响其他读者的使用;有的撕去书中自己有用或感兴趣的章节,占为己有,更有甚者个别读者通过正常的借阅手段将文献资料借出后,将书的封面撕下,装上一本没用的文献资料,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段还回,这些必将大大降低图书的使用价值,导致其他读者无法正常阅读;有的图书逾期不还,长期占用,势必影响其他读者的使用;有的将代书板弃之一边,随意堆放图书,甚至藏匿所需图书,既影响其他读者的借阅,也加重了馆员的工作负担;有的故意破坏书中的防盗设施,直接窃取,带出馆外;有的读者将早期出版、实用价值较大、现行很难购买的藏书据为己有,谎称丢失;有的进馆后大声说笑、讨论,在阅览区长时间接听拨打手机,破坏了图书馆安静温馨的环境;有的不尊重图书馆职工,认为他们从事简单劳动,随意称呼使唤,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对职工缺乏起码的尊敬。

这些不良行为一方面表现出读者喜欢读书、乐于藏书、认同图书馆的读书氛围,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其腐蚀作用。不良行为的产生有客观原因: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高校的大量扩招,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激增;图书价格上涨,经费不足,势必“书少僧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督缺失;80后、90后读者正处在青春期向成熟期的转变,身体发育、心理机制、思想正逐步成熟,但不够完善。但其主观原因也不能忽视:部分读者公共意识淡薄,唯我独尊,独生子女被宠爱、不容侵犯的优越感时时处于主导地位;思想上爱护公物的意识不强,只要自己需要,就想据为己有,就可以乱写乱画,根本不为后借者考虑;个别读者存在道德缺陷,自我意识过强,或多或少看不起、不信任图书馆职工,被服务意识太强;接受文献信息资源使用培训不够,不了解图书馆规则,不懂图书分类和检索法。从事教育、科技的读者因为工作忙,忘记还书时间,个别文献自己长期需要,想多用些时间,从而造成借书超期、文献丢失。

作为读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正确使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尊重他人的劳动,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同时,帮助其他读者提高认识,培养美好品德,大家共同杜绝一切不良行为。

二、帮助其他读者、共同实现知识增值的责任

图书馆每天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读者,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不同,使用目的各异,正确使用图书馆文献信息、以获取个人需要知识的能力有别。即便有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新生入学教育、文检课教学,公共图书馆经常举办的专题培训、读者沙龙,但读者也会表现出参差不齐的差距。作为单个的读者,就有随时随地、主动向其他读者宣传正确使用图书馆文献信息方法,就有帮助甚至手把手地指导其他读者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个读者树立主人公意识,发扬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去宣传、指导、影响其他读者,形成正确使用图书馆的“燎原之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知识增值作用。

三、营造读者和谐人际关系的责任

图书馆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科技工作者属于“单兵独斗”的居多,而其他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就复杂得多:或“形同路人”,或“读友”,或“亲密无间”。

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给营造和谐图书馆氛围增添了工作难度。这就要求广大读者为营造图书馆读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分清良莠,以德修身。通过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家共同推动图书馆的和谐建设。

广大读者可以通过参加读书协会、图书馆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勤工俭学等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指导、感染、影响其他读者,使“个体”逐渐成为“群体”,形成浩浩荡荡的洪流,既实现自己的责任,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

三维审视:对图书馆馆员的责任

一、尊重图书馆馆员、珍惜其劳动、自觉接受其管理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读者工作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工作效能,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这一使命的完成却是图书馆馆员。馆员既是图书馆的管理者,又是组织者,是他们把图书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图书馆效能的好坏,图书馆社会作用的大小,都取决于馆员。所以,读者要尊重馆员。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他人的轻视甚至蔑视,实际上是自己道德修养不足的表现。学历层次较高的读者,尤其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读者,或多或少存在轻视他人、唯我独尊的思想或行动。读者应当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虽然图书馆职工可能没有读者学历高,学问没有读者大,但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可能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查询方面有专长,能够短时间内找到读者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即便是图书馆的工勤人员,与读者在人格上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应当得到读者的尊重。

读者要理解馆员的辛苦,要珍惜他们的劳动。图书馆职工每人每天要面对有形或无形(网上)的读者,要经手借还数千册书刊,要接待、解答读者的咨询,要整理、上架、排架图书,要保持书库和阅览室的环境卫生。对读者来说,可能一天一次或数天一次地与图书馆职工接触,但图书馆职工接待读者却是“家常便饭”,为保证读者的阅读时间,他们要轮班、倒休,甚至牺牲节假日,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有的职工也是硕士、博士学历,有的在图书馆辛勤工作一辈子。他们没有怨言,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甘当人梯。所以,读者要尊重、理解图书馆职工的劳动。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图书馆所有的规章制度,既有对职工的,也有对读者的;对读者的规章制度要靠职工来贯彻和执行。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可能他们的解说、批评语气生硬,态度粗暴,读者要有礼貌地进行沟通,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帮助、改进管理,提出善意批评和积极建议的责任

读者作为“被管理者”、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最大受益者、作为“黄金屋的淘金者”,经常置身于图书馆,对读者服务内容和方式、馆藏结构及质量、信息咨询服务效果、图书馆管理的长处和瑕疵、职工的工作质量最有发言权。帮助图书馆改进管理工作、对其提出善意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也是优化自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读者如果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对馆员的管理提出善意批评和积极建议,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 有利于改善馆藏结构及质量,有利于信息咨询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更有利于在读者与馆员、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关系的和谐。

三、读者有对馆员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的责任

图书馆职工在工作期间的不当行为有:睡觉(也叫睡岗)、聊天(包括QQ聊天)、迟到、早退(提前赶走读者)、抽烟、大声接打电话、上网炒股等,其结果必然造成书库乱架、数据库资源无法使用,严重影响读者的工作和学习,也造成国家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对馆员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是读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实现开门办馆、实现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开门办馆的核心内容就是广开言路,鼓励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这样可以杜绝馆员的一切不良行为,为读者树立起良好的师表形象,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