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船山研究历史中关键术语的演变

王船山研究历史中关键术语的演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王船山研究关键术语与王船山学术研究的特点一、全面深入地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给20世纪船山研究作总结,表现出集成开新的特点1.王船山学术研究全面展开。出现王船山学术研究的三大流派。可以说,20世纪的王船山学术研究,虽不始于马克思主义方法,但马克思主义王船山研究是世界上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多的一支。

王船山研究历史中关键术语的演变

第七节 王船山研究关键术语与王船山学术研究的特点

一、全面深入地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给20世纪船山研究作总结,表现出集成开新的特点

1.王船山学术研究全面展开。正因为王船山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罕见的有着种种不同甚至相互矛盾评价的大思想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王船山学术研究不但得以正常进行,而且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这30多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王船山(王船山)学术思想的研究论文达900多篇,内容涵盖王船山研究的方方面面;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将近30部,对王船山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证。这些论文与专著,汲取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同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船山学术研究,相对于过去的百年来说,表现出集成开新的特点。

汪澍白的《船山的学术源流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回顾了船山研究的历史,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船山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导下进行。主要的收获是对船山的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发掘,侯外庐、萧?父其功最著。“船山于学无所不窥,在新世纪里,我们应将船山研究由以哲学为重点向伦理学美学史学文学领域全面推展。”(187)船山学术的研究术语不再局限于哲学、历史、文学等狭窄的范围,而是扩展到十多个学科门类,说明王船山学术研究走向全面深入。

2.综述性的文章比较多,注重对各领域的关键术语作结。例如前面提到的《王船山哲学思想探析》,崔海峰《王船山诗学研究概述》、慧升《论王船山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对王船山哲学、诗学、美学中的范畴都作了归纳,我们能抓住核心,便于读者把握。

3.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船山学学科并取得巨大成果。形成自觉的学科意识船山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如船山哲学、船山诗学、船山史学、船山历史哲学、船山美学等陆续出现并取得巨大成绩。出现王船山学术研究的三大流派。(1)马克思主义的船山研究的“侯派”(侯外庐)、萧?父,这一流派的主要观点是船山是唯物主义者,是反理学的,是启蒙思想家。(2)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船山研究但在一些问题上又存在区别的另外一派,如嵇文甫先生,他认为船山的问题意识都来自理学,蔡尚思先生属于此派。(3)以熊十力先生为代表的新儒学的船山研究,认为船山学说甚至于中国的哲学思想都不能用西方的唯物与唯心两分法进行研究,船山是继承宋学的。

二、如何回归船山学术本身、探求什么是真正的王船山这一重要问题,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本时期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体现了真正的学术研究。对于同一领域的术语,不迷信于以往的看法,而是善于推陈出新。学者对各个学科的相关术语的争论反映了严谨科学求实的学风。尤其是围绕长期以来的争论焦点,提出了关于如何回归船山学术本身、探求什么是真正的王船山这一重要问题,并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2000年,严寿贗为《船山思问录》写了一篇万余字的《导读》,标志着船山研究者开始寻求解读船山哲学的新范式。严寿贗首先对百年来的船山学做了严厉的批评:百余年来的学者最初把船山说成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先驱,后来又描绘成唯物主义思想家,晚近则着眼点又不同,从“唯物主义”转向所谓“实学”。然而若是平心静气,通观船山著作,可见凡此种种说法,与船山思想的真际,相距实是颇远。究其误解的原因,首先是时风的熏习。严氏这一番解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以往船山研究的缺点,体现了研究者追求真理的精神。(188)

王向清、胡娟指出王船山的哲学思想解放以来存在着“对子”结构和“板块结构”两种倾向。(189)唐亦男用二分法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陆哲学界与港台新儒家对船山思想的看法,发现对同一个船山学,有两极化的各自表述的现象,其中最大的分歧,除了尊黑尊马不同的路线之争外,根本差异在两者不同的历史观,即以精神表现为主的历史观与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唯物史观,更重要的差异是对宇宙本体的看法,到底是气还是天道、天理等根源处的追究,即可判定属于唯物论还是属于唯心论的不同阵营,形成一种“各尊所闻,各行所知”的对立情况。从正面来看,可以说是因为船山学内容过于庞大。从负面看,则是“天崩地解”时代造成不幸,学者必须选边站。港台新儒家为了救亡图存,而积极研究船山学,希望借船山思想开启从内圣到外王的途径。而大陆学者普遍把船山定位为“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双方都藉船山思想作为攻击对方的思想武器,这种以意识形态或政治正确为诉求的言论,并不合于现代尊重学术独立的精神,也不合乎学术研究要求自由化、多元化的开放心态。唐亦男在文章结尾时说:今天船山学早已与现代文明接轨了,但是船山学的研究,何时才步入现代化呢?(190)

刘梁剑在考察百年船山学的变迁、困境与出路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纵观20世纪的百年学术思想史,王船山思想形象飘忽不定。20世纪对船山评价呈现为历史三调:作为民族主义者的王夫之、作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最高峰的王夫之,以及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王夫之。当历史演进到21世纪之际,一些船山研究者开始了试图回到王船山本身的努力。然而问题是:如何回到王船山本身?或许所谓的“王船山本身”这样的提法本身就是“非法的”?这一问题折射出中国学术界所普遍面临的困境。我们实际上处于这样一种诠释学处境之中: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不再用西学的框架肢解和宰割中学,避免将中学西方化;另一方面,西学的存在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已经“被抛”在西学面前。可能的出路或许在于:在中国学术与西学达成“视阈融合”之后的“大视阈”——借用王船山的话来说,“合往来古今而成纯”。(191)

三、马克思主义王船山研究是世界上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多的一支

从前文有关王船山学术思想的争论来看,“唯物主义”的王船山成为主要基调,大多数学者都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可以说,20世纪的王船山学术研究,虽不始于马克思主义方法,但马克思主义王船山研究是世界上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多的一支。萧?父和许苏民合著的《王船山评传》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船山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是用马克思主义解读王船山的集大成者。

四、娴熟使用西方新理论进行研究

王船山研究在本时期是一种开放的研究,不再自我封闭,而是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王船山学术研究进入一种多元的研究时期。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方法,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为主兼用其他多种理论方法进行研究。以陈!新著《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为代表,他用西方后形而上学理论从传统形而上的衍化以及王船山对传统形而上的批判等,考察了王船山在形而上问题上所实现的视阈转换——从宋明理学的“有无”领域转换到以“诚”为中心词的“隐现”领域。此外,张立文引进了范畴分析法,对船山哲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在美学领域,学者们也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与船山美学思想的研究紧密结合,都体现了研究理论上的创新

【注释】

(1)欣子.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情况简介.求索.1982.6

(2)谷方.王夫之儒家思想.中州学刊.1983.5

(3)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5

(4)张岱年.王船山的历史地位.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3

(5)萧?父.王夫之——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所写条目原稿.船山学报.1998.2

(6)任继愈.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王夫之.求索.增刊.1982

(7)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七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陆复初.王船山学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5-16.

(9)蔡尚思.王船山思想体系.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10)欧厚钊.关于王船山气本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一说质疑.船山学刊,2005(2)

(11)严寿贗.船山思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2)张立文.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

(13)陈!.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5)陈来.儒学正统的重建——王船山思想的特质与定位.中国文化研究.2004,(冬之卷)

(16)止戈.船山启蒙思想问题讨论综述.船山学报.1984,(2).

(17)萧?父.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中国社会科学.1983.(1).

(18)包遵信.船山思想启蒙性质问题.船山学报.1984.(1).

(19)陈庆坤.中国资产阶级的哲学启蒙是中国近代哲学史的基本内容.吉林大学学报,1982.(6).

(20)萧?父.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中国社会科学.1983.(1).

(21)张岱年、萧?父、李锦全、冯天瑜、包遵信.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问题.船山学报.1984,(1).

(22)萧?父.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中国社会科学.1983,(1).

(23)萧?父.王夫之的自然史观.武汉大学学报.1982.(5).

(24)陈庆坤.中国资产阶级的哲学启蒙是中国近代哲学史的基本内容.吉林大学学报,1982,(6).

(25)蔡尚思.研究船山思想应当实事求是船山学报.1984.(l).

(26)马积高.关于船山思想性质的两点看法.船山学报.1984.(2).

(27)李建国、童国成.王夫之思想的启蒙性质.船山学报.1987,(1).

(28)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在衡阳举行.哲学研究.1982.(12).

(29)陆复初.王船山学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7.

(30)徐平、杜运辉.王夫之哲学思想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63

(31)林国标、张多来、许伟平.从道、气、性三范畴看王夫之对理学的改造.船山学刊.2002.1:7

(32)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七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4)葛荣晋.王夫之的气学及其历史贡献//船山学论.长沙:船山学刊社,1993:32-47

(35)张立文.王船山的本体哲学——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建系40周年而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36)张岱年.释“天”“道”“气”“理”“则”//中国哲学范畴集.人民出版社.1985:116

(37)徐平,杜运辉.王夫之哲学思想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63

(38)林国标、张多来、许伟平.从道、气、性三范畴看王夫之对理学的改造.船山学刊.2002.1:7

(39)林国标、张多来、许伟平.从道、气、性三范畴看王夫之对理学的改造.船山学刊,2002.1:7

(40)舒金城.王夫之论“诚”,船山学报,1984。2,18-20

(41)张岱年.王船山的主动哲学.船山学刊.1993.01

(42)蔡四桂.论王夫之的“诚”.中山大学学报.1983.02:54-58

(4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859页

(44)慧升.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1-4

(45)张岱年.释“天”“道”“气”“理”“则”//中国哲学范畴集.人民出版社.1985:122

(46)徐平、杜运辉.王夫之哲学思想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64

(47)张岱年.释“天”、“道”、“气”、“理”、“则”.中国哲学范畴集.人民出版社.1985.8:107

(48)李秀娟.批判与重构——王船山道器关系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

(49)林国标、张多来、许伟平.从道、气、性三范畴看王夫之对理学的改造.船山学刊.2002.1:7

(50)林国标、张多来、许伟平.从道、气、性三范畴看王夫之对理学的改造.船山学刊.2002.1:8

(5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1029页

(52)林国标、张多来、许伟平.从道、气、性三范畴看王夫之对理学的改造.船山学刊.2002.1:7

(53)徐平、杜运辉.王夫之哲学思想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65

(54)惠升.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2

(55)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七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6)赖永海.王夫之与中国古代辩证法//中国哲学:第10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57)方克.王船山辩证法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58)衷尔钜.关于王夫之“内成”、“外生”概念的辨析.哲学研究.1996.01

(59)赵洁民.论王夫之关于矛盾问题的辩证思想.河北学刊.1999.04

(60)向世陵.王夫之“变”学发微.中国哲学史.1999.02

(6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169页

(62)慧升.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3

(63)慧升.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3

(64)徐平、杜运辉.王夫之哲学思想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65

(65)张岱年主编.中国唯物论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39页

(67)惠升.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4

(68)陈远宁、王兴国、黄洪基.王船山认识论范畴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69)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七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0)郑凯堂.王船山认识论//中国哲学:第10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3:133-134.

(71)龚建昌.略论船山的二元认识论.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42-164.

(72)李焕成.王夫之思维认识观浅论.河北大学报.1991.01

(73)张加才.船山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范畴系.厦门大学学报.1994.01

(74)俞海洛.浅议王夫之认识论诸范畴及其局限性.郑州大学学报.1995.03

(75)马序.王夫之一多二重化的人性论和认识论.齐鲁学刊.1992.03

(76)陈克匡.王夫之与费尔巴哈的认识论之比较.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6.04

(77)梁景时.王船山与康德认识过程学说异同探略.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06

(78)俞海洛.浅议王夫之认识论诸范畴及其局限性.兰州大学学报.1995.03:25-27

(79)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七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0)唐凯麟.王夫之的道德论述评.船山学报.1987.02.

(81)王泽应.王夫之的道德修养理论.衡阳师专学报.1988.01.

(82)唐凯麟.试论王船山的人性论.求索.增刊.1982.

(83)唐凯麟、张怀承著.六经责我开生面——王船山伦理思想研究.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84)冯契.论王夫之的“成性”说.船山学报,1984.02.

(85)王泽应.试析王夫之人性论的基本特征.衡阳师专学报.1988.04.

(86)张立文.王船山的性命论.船山学刊.1997.02

(87)张立文.王船山的心性论.船山学刊.1999.02

(88)王泽应.船山伦理与西方近代伦理比论.香港:国际远望出版社.1991.(www.daowen.com)

(8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1220页

(90)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1226页

(91)吴晓华.王船山“命日受则性日生”关涉的几个命题.湖北社会科学.2009.2.96-99

(92)向世陵.王夫之对理学诸命题的总结.哲学研究.2006.10:51-56

(9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950页,

(94)崔海峰.近年来王船山诗学研究综述.《船山学.》2002.4

(95)韩振华.王船山美学思想研究综述.新乡学院学报.2009.2

(96)王英志.清初诗学概念、命题阐释—读王夫之、贺贻孙诗论札记.西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6期

(97)王英志.清初诗学概念、命题阐释—读王夫之、贺贻孙诗论札记.西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6期

(98)萧驰.抒情传统与中国思想——王夫之诗学发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

(99)郁沅.王夫之的诗歌艺术论概观.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00)羊春秋.《姜斋诗话》初探:王夫之逝世270周年祭.湖南文学.1962.12

(101)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2)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52

(103)邬国平、王镇远《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清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5

(10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451

(105)蓝华增.古典抒情诗的美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06)刘泽民.王夫之情景说美学抉微.益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03

(107)王英志.清初诗学概念、命题阐释—读王夫之、贺贻孙诗论札记.西北师大学报.1992.06

(108)陶水平.船山诗学“现量说”新探.《中国文学研究》2000.01

(109)刘畅.王船山“现量”说对传统艺术直觉诗论的改造.江汉论坛.1984.10

(110)张晶.《现量说:从佛学到美学》.《学术月刊》1994年第8期

(111)萧驰.《抒情传统与中国思想——王夫之诗学发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

(112)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王夫之美学思想摭论.船山学刊.1997.(1)

(113)张猛.王夫之“现量说”的诗学内涵.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114)王英志.清初诗学概念、命题阐释—读王夫之、贺贻孙诗论札记.西北师大学报.1992.06

(115)崔海峰.近年来王船山诗学研究概述.船山学刊.2002.4

(116)崔海峰.王夫之诗学中的“兴会”说.文艺研究.2005年第5期

(117)王英志.清初诗学概念、命题阐释—读王夫之、贺贻孙诗论札记.西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6期

(118)崔海峰.王夫之诗学中的“宾主”说.文学研究.2004.2:2-4

(119)崔海峰.近年来王船山诗学研究综述.船山学刊.2002.4

(120)王英志.清初诗学概念、命题阐释—读王夫之、贺贻孙诗论札记.西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6期

(121)彭巧燕.论王夫之诗学研究术语中的“意”与“势”.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岳麓书社.2009

(122)[韩]金洪大.杨东篱.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独特阐释.理论学刊.2005.2

(123)钱耕森、赵海琦.王夫之美学思想简论.船山学报.1984年第1期

(124)孙立.王船山文学批评中的封建伦理观念.江汉论坛.1987年第7期

(125)李中华.船山诗论中的艺术原则.船山学报.1984年第1期

(126)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01

(127)张兵.王夫之兴、观、群、怨说再评价.西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

(128)[韩]金洪大、杨东篱.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独特阐释.理论学刊.2005.2

(129)郜润科.谈王夫之的意境说.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130)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131)范和生.王夫之对唐人“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132)古风、贺东平.王夫之意境美学思想新解.延安大学学报.1996.04

(133)崔海峰.王夫之诗学中的意境论.辽宁大学学报.,2005.1:66-70

(134)范和生.王夫之对唐人“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安徽大学学报.1996.03

(135)陶水平.王夫之诗学“神韵论”述要.船山学刊.2004.04

(136)陈远宁.船山政治思想基本性质和基本倾向论纲.船山学报.1989.01.

(137)蔡尚思.王船山思想体系.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138)谷方.关于王船山思想评价的几个问题——与蔡尚思先生商榷//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265-280.

(139)陆复初.王船山学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2-23.

(140)宫哲兵.试论王船山晚年民族观的变化.求索.增刊.1982.

(141)谭承耕.论船山晚年的民族观.船山学报.1985.01.

(142)邓乐群.王船山民族思想的变异之音.衡阳师专学报.1998.01

(143)王立新、孟泽.船山的发现与解读:兼论民族主义作为动力.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6

(144)刘新春.王夫之“夷夏之说”的精神内核.船山学刊.2003.4

(145)徐泰来.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湘潭大学学报.1982.04.

(146)黄明同、周穗明.也论船山史观与唯物史观.船山学报.1985.01.

(147)李锦全.论王夫之历史观的内在矛盾.中山大学学报.1983.02.

(148)萧平汉.王船山史学思想的矛盾性.衡阳师专学报.1992.04

(149)萧?父、许苏民.王夫之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50)慧升.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3

(151)范阳.论王船山历史观的脉络及其新因素//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61-383.

(152)萧?父.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王船山辩证法思想论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03

(153)张岱年.王船山的理势论.船山学报.1985.01

(154)李国钧.王船山教育思想初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03

(155)尹旦侯.王夫之教育思想初探.湖南师院学报.1982.1:95-98

(156)朱永新.王夫之心理思想研究.船山学报.1984.01.

(157)尹旦侯.王夫之教育思想初探.湖南师院学报.1982.1:95-98

(158)朱永新.王夫之心理思想研究.船山学报,1984.01.

(159)张秀红.论王夫之的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1999.04

(160)陈雁谷.王夫之教育心理思想初探.零陵师专学报.1983.01.

(161)周秉钧.古汉语纲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64

(162)梅季.《说文广义》试评.船山学报.1984(2):106,

(163)梅季.《说文广义》试评.船山学报.1984.02.

(164)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

(165)申小龙.中国传统词法研究的虚字阐释形态.求是学刊,1992.1:86

(166)王夫之.船山全书·说文广义.长沙:岳麓书社.1989:62

(167)王夫之.《船山全书·说文广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9:169

(168)梅季.《说文广义》试评[J],船山学报,1984(2):107

(169)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347

(170)梅季.《说文广义》试评.船山学报.1984.02.

(171)王术加.王船山关于一字多音的见解对我们的启发.船山学报.1986.02:70-71

(172)王术加.王船山关于一字多音的见解对我们的启发.船山学报.1986.02:70-71

(17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74)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345

(175)方平权.王夫之《说文广义》在汉语词义研究理论上的贡献.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17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194

(177)张民权.王夫之〈诗经叶韵辨〉述评.语言研究.2000.01

(178)彭巧燕.船山诗学中的声律观.船山学刊.2009.4

(179)李守庸.王船山经济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9

(180)曾坤生.王船山经济思想初探.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181)李守庸.王船山经济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9:114

(182)曾坤生.王船山经济思想初探.广西社会科学.1993.02

(183)李守庸.王船山经济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9:190

(184)曾坤生.王船山经济思想初探.广西社会科学.1993.02

(185)李守庸.王船山经济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9:214

(186)曾坤生.王船山经济思想初探.广西社会科学.1993.02

(187)汪澍白.船山的学术源流与我们的研究方向//船山学新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9-20.

(188)严寿贗.船山思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89)王向清、胡娟.船山学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45

(190)唐亦男.与现代文明接轨的船山思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191)刘梁剑.百年船山学的变迁、困境与出路.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