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四坝文化,彩陶研究与鉴赏

甘肃四坝文化,彩陶研究与鉴赏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四坝文化1948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的培黎学校在山丹县四坝滩修建水渠时发现史前文化墓葬及彩陶等遗物,1956年经考古专家复查确定,并提出四坝文化的命名。四坝文化是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的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铜文化,出土较多铜器及做工考究的金银器。器物造型奇特,矛形器盖尤为少见,呈现出四坝文化典型的独特风格。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具有四坝文化的典型特点。

(五)四坝文化

1948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的培黎学校在山丹县四坝滩修建水渠时发现史前文化墓葬及彩陶等遗物,1956年经考古专家复查确定,并提出四坝文化的命名。经多年调查和发掘,我们已搞清四坝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丹以西的河西走廊,甚至发展到新疆东部,其绝对年代大约为距今约3950年—355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中晚期和商代早期。四坝文化是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的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铜文化,出土较多铜器及做工考究的金银器。令人称奇的是在彩陶整体衰落时期,四坝彩陶异军突起,数量占全部陶器的一半。陶质大多为夹砂红褐陶,造型奇特,有矛形钮带盖罐、方鼎、靴形罐、鱼形陶埙、四耳罐等,均为其他文化少见或不见。流行紫红色陶衣,黑彩居多,辅之红彩,还有黄白彩,因颜料浓重,纹饰常凸起于器物表面。纹样有三角纹、折线纹、竖条带纹、菱形纹、网格纹和Z形纹,还有犬、蜥蜴、羊、鹿等栩栩如生的动物纹样,表现出草原戈壁的环境特点,流露出强烈的畜牧生活气息,显示了彩陶在河西走廊的强大生命力。

img170

149

四坝文化·靴形双耳彩陶罐

口径4.8 厘米 高11厘米 底长3.5厘米 宽2.5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149 1976年,玉门火烧沟84号墓出土。完整,整个罐体似人体的腰腹足部。侈口,鼓腹,双耳,靴形双足。红褐彩。口内一周绘竖线条,通体为菱形纹、直线、三角、之字纹组成形式多样的图案。靴形罐是河西地区青铜文化的特有器型,由此亦可折射出当时人们服饰的特点。

img171

150

四坝文化·三角折线纹彩陶方盒

长17厘米 宽6.5厘米 高10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50 1984年,民乐县六坝乡东灰山96号墓出土。口略残,盖断裂。长方体,长方形盖,盖顶略下弧,直腹,平底。红色陶衣、黄白色彩绘。通体绘三角折线纹,盖顶及盒两端饰变体蜥蜴纹。该器物在原考古报告中定名为方鼎,因此类器物大多有四足,但该器未安足,故名盒。方形彩陶的出现,表明了制陶工艺的发展与进步。

img172

151

四坝文化·人形彩陶罐

口径4厘米 底径7.2厘米 高21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51 1988年,玉门火烧沟遗址采集。基本完整。整体为人物造型,内部中空,可作器物使用。饰红色陶衣,黑色彩绘。侈口,罐的颈部为人首造型,一眼镂空,一眼刻出外形,嘴部刻划而成,双耳为捏塑,有穿孔,鼻子有鼻孔,面部涂黑。胸部有乳突。两耳外扩恰似双臂。粗壮的腿、穿着硕大肥靴的双脚、高大威猛,造型奇异夸张,将一副彪悍壮汉的形象体现得活灵活现。颈部的一条黑线及网格纹,好似项链与胸饰;腰至裆部为网格纹;两腿至脚尖,饰以多条黑色的直线、折线,犹如裤裙。这是目前所见唯一完整的人形彩陶雕塑,可能为首领形象或巫师。

img173

152

四坝文化·鱼形彩陶埙

长9厘米 宽6.4厘米 厚2.3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52 1976年玉门火烧沟269号墓出土。完整。整体呈鱼形,中空,头部有圆形小口,扁鼓腹,上腹部左右两边各有一孔,下腹部亦有一孔,尾部呈鱼鳍状,并有一穿孔用于系绳。腹部共有3孔,可吹出四个音符:“1、2、3、4、”。黑彩,口沿绘黑色平行线,腹部为三角纹及网格纹,尾部饰直线与折线纹。火烧沟出土的陶埙中,大多为鱼形,但226号墓出土的陶埙一端为人足形,饰网格和折线纹。这些原始而古老的吹奏乐器,足以反映半农半牧、游牧为生的四坝文化先民们欢愉的乐趣与生活的情景。

img174

153

四坝文化·三角网格纹双大耳彩陶罐

口径7.7厘米 底径3厘米 高8.5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53 1976年,玉门火烧沟115号墓出土。口沿略有缺损,局部彩绘脱落。侈口,上腹斜直,中腹内敛,下腹折收,小平底,双大耳。黑彩,口沿内为网格纹,口沿外饰宽带纹,上腹部一周由6组多重三角纹构成,一组三角纹为正向,另一组为倒向,下腹部绘网格纹,双耳饰以多道线条。尤为珍贵的是,两耳及下腹部贴附着大小不等的多片绿松石,令器物更显富丽堂皇、典雅超凡。

img175

154

四坝文化·双矛形纽盖四耳彩陶罐(www.daowen.com)

口径7.6厘米 底径6厘米 高24.5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54 1976年.玉门火烧沟269号墓出土。完整,彩绘稍有脱落。圆形器盖,盖钮呈双矛形,敛口,鼓腹,平底,上腹及下腹部两侧有对称的环形耳。黑彩,饰红色陶衣。器盖与器身绘三角纹及折线纹。器物造型奇特,矛形器盖尤为少见,呈现出四坝文化典型的独特风格。

img176

图155 1976年.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完整。口部有四耳,鼓腹,平底,带盖。黑色彩绘。纹饰主要为变幻多样的平行线与折线;尤为瞩目的是,腹部绘造型生动、尾巴卷扬的犬纹,憨态灵动逼真,是甘肃彩陶纹饰中最为生动的犬纹形象。

155

四坝文化·折线犬纹四耳彩陶盖罐

口径5.5厘米 底径4.5厘米 通高10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img177

156

四坝文化·双耳彩陶罐

口径5.7厘米 底径3厘米 高10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56 1976年,甘肃酒泉市丰乐乡干骨崖出土。侈口,垂腹,小平底,大双耳。施红色陶衣,黑色彩绘。主题纹饰为六组形似舞蹈的图案,三人一组,身躯及头部均为三角形,构图离奇,颇具神秘色彩。

img178

157

四坝文化·蜥蜴回形纹双耳彩陶罐

口径9.2厘米 底径4.5厘米 高11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157 1976年.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完整。侈口,垂腹,平底。施红色陶衣,黑色彩绘。主题纹饰为对称的回形纹与蜥蜴纹。两组回纹之间,描绘出正在爬行、肢爪伸展的上下两只蜥蜴,几千年前的生态生灵得以形象体现,耐人寻味。

img179

158

四坝文化·三角纹四耳彩陶罐

直径28厘米 高24厘米

兰州彩陶艺术博物馆藏

图158 完整。四耳,鼓腹,平底。饰红色陶衣,黑色彩绘。口沿饰平行线,肩部为三角纹,腹部绘六组对顶三角纹。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具有四坝文化的典型特点。

img180

159

四坝文化·菱形网格纹提梁彩陶罐

口径8.2厘米 底径6厘米 高15.7厘米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

图159 完整。侈口,口沿有提梁,鼓腹,平底。施黑彩。通体以平行线将画面大致分隔为上下四层:最上层的颈部为锯齿纹;第二层与第三层纹饰相同,绘菱形网格纹,空白处填小圆点;最下层折线纹。构图层次分明,造型设计独特,为不可多得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