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仰韶文化早期的甘肃彩陶研究与鉴赏成果

仰韶文化早期的甘肃彩陶研究与鉴赏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渭河流域仰韶文化早期彩陶钵的宽带纹上常见此类刻划符号,如“↑”“︱”“Ⅱ”“+”等,据统计已发现有60多种。鱼纹是渭河流域仰韶文化早期最为常见的标志性纹饰。015仰韶文化早期·弧三角圆点纹彩陶盆口径15厘米 底径5.5厘米 高9厘米张家川博物馆藏图015 完整。

仰韶文化早期的甘肃彩陶研究与鉴赏成果

1. 仰韶文化早期

甘肃境内的仰韶文化早期,主要分布在甘肃东部地区泾河、渭河、西汉水流域,大约距今7000年—6000年。大地湾遗址二期遗存的考古资料最为丰富,文化特征与关中地区的半坡类型大体相同,但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作为标型器的尖底瓶,甘肃渭河、西汉水流域的大多数为葫芦形口,关中的多为杯形口;鱼纹的形态明显不同;泾河流域与半坡类型更为接近一些。饰彩陶器多为盆、钵等饮食器,也有少量的壶、瓶、罐形器,其中葫芦瓶、细颈壶多用作随葬品。饰彩部位一般在口沿和中上腹部。与大地湾文化彩陶截然不同的是基本使用黑彩,构图元素多为圆点、直线、三角,弧线较少,常见纹饰有宽带纹、直边三角纹、垂弧纹、鱼纹、及简单的几何纹等,风格古朴典雅、图案大方简洁。

img9

005

仰韶文化早期·刻符宽带纹彩陶圜底钵

口径28厘米 高10.5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005 1980年,秦安大地湾遗址222号墓葬出土。完整。口微敛,浅圆腹,圜底。口沿外饰一周黑色宽带,宽带上刻有“︱”字形符号。渭河流域仰韶文化早期彩陶钵的宽带纹上常见此类刻划符号,如“↑”“︱”“Ⅱ”“+”等,据统计已发现有60多种。学术界普遍认为,此类刻划符号为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img10

006

仰韶文化早期·三角圆点纹彩陶圜底钵

口径15.2厘米 高9.2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006 1980年,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完整。口微敛,圆腹,圜底。口沿饰一条黑色细线,腹部为两组相同的图案:四个圆点中间绘两个斜三角。橙红色的陶地以黑彩描绘,色泽明丽、简约大气。

img11

007

仰韶文化早期·鱼纹彩陶叠唇盆

口径34 厘米 高13.6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007 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完整。侈口,叠唇,浅折腹,圜底。黑色彩绘。口沿外饰一周黑宽带,腹部为三条写实灵动的鱼纹,勾画线条精细流畅,鱼翔浅底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img12

008

仰韶文化早期·变体鱼纹彩陶卷沿盆

口径51.2厘米 高14.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008 1978年秦安大地湾遗址1号房址出土。基本完整,侈口卷沿,浅腹,圜底。黑色彩绘。口沿一周饰黑色条带纹,上腹部绘两条变体鱼纹,虽已完全图案化,但鱼头、身、尾仍可辨识。鱼纹是渭河流域仰韶文化早期最为常见的标志性纹饰。在同一座房址中还出土有另一件形制、大小、纹饰基本相同的鱼纹盆。

img13

img14

图二

009

仰韶文化早期·圆点垂弧纹彩陶葫芦瓶

口径3.1厘米 底径10厘米 高26.5厘米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009 1983年,张家川县大阳乡阎家村遗址出土。完整,小口,大头,细颈,平底,器物造型酷似葫芦。黑色彩绘。颈部以上涂黑彩。中上腹一周绘3组纵向图案,由方格圆点、双线竖条纹分隔;主体图案以上下两组相同纹饰构成,弧形条带纹相连形成椭圆形空白,内填细长的垂弧纹,颇似张开的嘴巴,构图奇特,耐人寻味。葫芦瓶大多仅头部涂黑,如此大面积绘彩颇为少见,

img15

010

仰韶文化早期·兽面纹彩陶细颈壶

底径6.8厘米 高20.6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010 1981年,秦安王家阴屲53号墓遗址出土。完整。小口,大头,细颈,折腹,平底。施黑彩,顶部绘4组对三角纹,上腹部一周绘连续的兽面纹,以空白圆和圆点分别表示眼睛和鼻孔,垂弧纹构成嘴巴。造型新奇别致,纹饰诡异古怪。亦有人将此称为猪面纹。

img16

011(www.daowen.com)

仰韶文化早期·几何纹彩陶罐

口径16厘米 高25厘米

秦安县博物馆藏

图011 1970年代征集所得,出土于秦安大地湾遗址。完整。大口,圆唇,深腹,中腹略鼓,下腹内收,小平底。黑色彩绘。整体画面为三层,纹饰有弧线、弧形三角、垂弧纹及圆点等。三层构图不尽相同,变化多端,繁华富丽。在仰韶早期这种彩陶罐较为少见。

img17

012

仰韶文化早期·折线纹彩陶尖底缸

口径22.7厘米 高58厘米

庆阳市博物馆藏

图012 1982年,宁县春荣乡徐家董庄遗址征集。口沿略残。敞口,束颈,下腹微鼓,小尖底,整体呈桶状。通体绘彩。腹部以黑彩绘五层折线纹,近底部有上下两层共8组似“火”字形的图案。底部有烟熏痕迹。如此硕大的彩陶尖底器,十分罕见,当有特殊之用。

img18

013

仰韶文化早期·人头形器口彩陶平底瓶

口径4.5厘米 底径6.8厘米 高31.8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013 1970年,修整农田时出土,属秦安大地湾遗址河边台地仰韶文化中心区。1978年征集。

器物出土时两侧器耳缺失,上腹开裂。小口,圆鼓腹、平底。器口为雕塑头像。短发齐额,双眼为镂孔而成,饰双耳,鼻梁挺秀。小嘴大眼,五官端庄。整体纹饰由上至下为大体相同的三层图案组合,每层图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绘两个弧三角纹构成的圆圈,内填弧线与垂弧;另一部分由斜线、侧弧及凹边三角纹组成。别具一格的造型、雍容堂皇的装饰,似风华正茂的妙龄少女、又若衣着华丽的孕妇。也许寓意着先民们寄托繁衍的美好意愿,无论它是实用的盛储器还是供奉的祭祀品,都必定蕴含着诸多精神层面的深刻含义。这是大地湾仰韶文化彩陶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史前艺术集彩陶、雕塑与造型艺术于一身的杰出作品。

img19

014

仰韶文化早期·花瓣纹彩陶盆

口径39.3厘米 高15.9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014 1978年,秦安大地湾出土。完整。敞口,撇沿,鼓腹,平底。口沿内绘弧形三角纹。沿外一周黑色宽带,宽带下又饰一周垂弧纹。腹部为六组花瓣,优美的弧三角构成花瓣,宽阔的弧线如兰叶般舒展于花瓣两侧,叶腋还饰以圆点。橙红美艳的陶底,饰以鲜亮如漆的黑彩,完美精致的构图、美轮美奂的画面,无论是器型乃至色彩,无一不在彰显史前陶艺大师超凡的艺术才能。

img20

015

仰韶文化早期·弧三角圆点纹彩陶盆

口径15厘米 底径5.5厘米 高9厘米

张家川博物馆藏

图015 完整。敞口,卷沿,鼓腹,平底。口沿饰黑色宽带纹。宽带下为三组弧形三角,三角顶部直抵下端,弧三角形成的空间,加绘圆点与弧线。构图简洁清晰、色彩对比明快。

img21

016

仰韶文化早期·弧边三角纹彩陶缸

民间收藏

图016 大口,腹微鼓,平底。口沿饰黑宽带。整体图案为上下两层,弧三角构成的椭圆内,或填两条相对竖立的细弧线,或为一条宽短的横弧线。巧妙的是,两层构图组合虽完全相同,但排列却有差异:相同纹饰上下互为交错,两条竖弧线对一条横弧线、一条横弧线对两条竖弧线。如此游刃有余地运用纹饰,足见技艺的纯熟。

img22

017

仰韶文化早期·变体鱼纹彩陶盆

民间收藏

图017 复原,略残。侈口卷沿,浅腹,圜底。黑彩。口沿一周饰黑色条带纹,腹部以优美的线条绘出两条变体鱼纹,鱼头部分已图案化,但身、尾部仍保留写实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