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末清初浙江文学家董说与侯几道的交往及其重要价值

明末清初浙江文学家董说与侯几道的交往及其重要价值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末清初浙江文学家董说,在其现传世的《董若雨诗文集》中,给我们提供了他一生许多重要的交游资料,这对于研究其生平思想及文学创作,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拙文《董说交游考》已就其二十馀人作了考证。兹加以排比辨证,是为续考。据此知董说与侯几道相识,在明崇祯十四年吊唁张溥之时。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五有辛卯作《阅许有介〈米有堂集〉感书》,于许之出身为人及其与许的交谊多有叙写。

明末清初浙江文学家董说与侯几道的交往及其重要价值

明末清初浙江文学家董说,在其现传世的《董若雨诗文集》中,给我们提供了他一生许多重要的交游资料,这对于研究其生平思想及文学创作,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拙文《董说交游考》(1)已就其二十馀人作了考证。年来翻检有关诗文总集、别集、笔记、正史、方志及其他地方文献,续有所得。兹加以排比辨证,是为续考。

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一收辛巳(1641)“代同社”作《祭西铭先生文》、《谒于忠肃庙为西铭先生祈嗣疏》及自作《祭张夫子文》。在《祭张夫子文》中,董说自称西铭“门人”,并对此有所交代:“岁庚辰(1640)之冬也,吴羽三来,以夫子命,命说长侍左右。说东向载拜受命,曰:‘说乃瞽聋之人,夫子教之,庶几耳目闻见,死且不朽。’当是时,勉图如夫子命长侍夫子也;既而不能如夫子命长侍夫子也,盖说甚贫矣。……说今年正月见夫子,盖再见夫子也。……始见夫子庚辰之昆山,再见夫子辛巳之娄水。”此中透露,张西铭曾有意收董说为徒,然终因家贫,董说并未能长侍西铭左右,受其耳提面命之教。二人谋面,亦仅两次。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明史稿》列传第一百六十四、《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均有传。尝与同里张采共学,肆力经史,名籍甚,号“娄东二张”。崇祯元年(1628)以选贡生入都。旋归,集郡中名士,倡复古学,名其社曰“复社”。崇祯三年(1630)中举,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故,乞假归里。四方文士竞相奔走其门下。溥倾身结纳,其名日高,交游益广,“声气通朝右,所品题甲乙,颇能为荣辱。大吏多承其謦欬,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擅诗文,才思敏捷,“四方征索者,率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2)。著有《七录斋集》,辑录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一收辛巳(1641)作《报侯几道书》,又《丰草庵诗集》卷二有庚寅(1650)作《忆亡友侯几道》诗,自注曰:“辛巳会吊西铭夫子,初与几道相见。”据此知董说与侯几道相识,在明崇祯十四年吊唁张溥之时。《丰草庵诗集》卷七另有甲午(1654)作《梦侯几道》诗。

侯玄演,字几道,上海嘉定人。《明诗综》卷七十六录其诗,光绪《嘉定县志》卷十七《人物二·忠节》有传。父峒曾,字豫瞻,天启五年乙丑(1625)进士。乙酉(1645)六月,为抵抗李成栋起义军的深入,峒曾组织操办团练,子玄演、玄洁等与其事。同年七月四日城破,峒曾、玄演、玄洁并死(3)。几道才情骏发,年十三补诸生,受经于黄耀淳,殚精理学。擅诗文,“操笔立就,工丽绝人”(4)

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二有壬午(1642)作《吴羽三稿序》,其中有云“羽三寓书于余曰‘始我与子事张西铭先生’”,可知董说与吴羽三,也曾有同门之谊。又上引《祭张夫子文》中,提及庚辰(1640)冬,羽三奉西铭命邀董说就学事,据此知此际二人已经相识。

吴,字羽三,江苏吴江人。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六《人物三十三》有传。少能文,与兄吴、吴翷齐名。既长,有智略,喜谈兵。清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进士。授广东琼州府澄迈县知县。时“琼州甫定,民疲盗炽,外寇交讧。抚安流亡,训练乡勇,擒斩叛黎,招降海贼。在兵间五年,屡有功。为总兵官高进库所抑”。母亡,丁忧归。后历任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湖北汉阳府汉川县知县。擅诗,“皆有为而作,无裁云镂月之辞”(5)。著有《松岩集》。

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二有壬午(1642)作《黄观只稿序》,对其作品评誉甚高,谓:“槜李黄子,南国之冠冕,修辞端正”,“夫六经,天地也;黄子之文,日月也”。

黄涛字观只,浙江秀水人。光绪《嘉兴府志》卷五十一《列传五·文苑》有传。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乡试第一。出陈子龙门下。早岁即知名。四方名士,皆愿与交。清初以陈子龙狱波及,得阁部洪承畴为其辩白,始脱免。尝授龙游县学教谕之职,秩满擢升淄阳县令,未赴而卒。著有《槜李古迹诗》。

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二有癸未(1643)作《计甫草诗序》,有云:“严子既方寓书于余,与甫草诗俱来。甫草文章霸一代。”又《丰草庵文集》卷一有丁亥(1647)作《复计甫草书》。

计东,字甫草,号改亭,江苏吴江人,寄籍浙江嘉兴。《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一》、《清史列传》卷七十《文苑传一》等均有传。少负经世之才。工为文。年十五补诸生。顺治十四年(1657)举顺天乡试,十八年(1661)以江南奏销案被黜。尝从汤斌讲学,又从汪琬习欧、曾古文义法。既废黜不用,贫无以养,纵游四方。其为人外若不羁,然内行谨严,事母至孝。时大学士王熙器重之,屡欲荐举,均未果,会诏举博学鸿儒,而东已前一年卒。年五十二。东精于理学,为文醇正和雅。尝游河南,与宋荦相推重。所著有《改亭集》十六卷,《诗集》六卷。

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一有庚辰(1640)“督学许平远先生命代”作《王按台两浙观风录序》。《丰草庵诗集》卷五有辛卯(1651)作《阅许有介〈米有堂集〉感书》诗曰:“身是君家弟子员,喜看绝藻又空群。新裁钓笠酬知己,曾著青衫论古文(原注:玉史先生往督学两浙,余以古文见知)。斗酒未浇南越土,瓣香遥礼海天云。祗应地下还怜我,《丰草》千篇拟自焚。”

许豸,字玉史,一曰玉斧,号平远,福建侯官人。《明诗综》卷七十三、《明诗纪事》辛签卷十九、《浙江通志》卷一百四十八《名宦》有传。崇祯四年进士。历户部侍郎,浙江按察佥事,分巡宁绍道,提学副使,左参政。有《春及堂诗》。

董说《丰草庵前集》卷五有辛卯(1651)作《阅许有介〈米有堂集〉感书》,于许之出身为人及其与许的交谊多有叙写。

许友初名宰,又名眉,字有介,复字介寿,号瓯香,福建侯官人。许豸子。《明诗纪事》辛签卷二十七下、《清史列传》卷七十《文苑传一》等有传。明诸生,善画工书。《明诗纪事》引钱谦益《吾炙集》云:“得许生诗,霍然目开。每逢佳处,把搔不已。”又引《读画录》评其画云:“有介画如其诗,苍楚有致,无一毫烟火气。好画小竹,仿管仲姬,柔枝嫩叶,姿态横生……(其后)不复画竹,忽放笔为枯木寒鸦,苍凉之态,不可把视。”少师倪元璐,晚慕米芾为人,筑米友堂祀之。著有《米友堂集》。

董说《丰草庵诗集》卷六有癸巳(1653)作《六月得夫山和尚书长笺细楷词义粲然末后数行述山中近来多事无暇法语此灵岩一段新公案也》。又卷七有甲午(1654)作《重至灵岩呈夫山和尚》。《丰草庵文集自序》云:“往余病中,痛念生死,变姓名,草衣芒履,走灵岩,见我师夫山和尚。”夫山和尚,即宏储禅师,因曾住夫山祥符寺,故名。

宏储(或作洪储、弘储),字继起,江苏兴化人。顾苓《塔影园集》、《清史稿》卷五百一、《明遗民录》卷四十五均有传。本姓李,其父因耻与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同姓,改姓理氏。曾娶妻生子,妻子死,遂出家。崇祯己亥(1635)得法于三峰藏禅师;辛巳(1641)入天台,久之,卓锡于苏州灵岩崇报院;庚子(1660)秋,住苏州虎丘,“进院日,瞻礼者数万人”(6),“南都覆,明之遗民多举兵,宏储左右之,被逮。获免,好事如故”(7)。居吴既久,筑报慈堂于尧峰,祀其父。晚以南岳之请,主讲福严寺。吴人惟恐失之,复迎归。壬子(1672)卒于灵岩,年七十九。著有《灵岩树泉集》、《孝经笺说》。

董说《丰草庵诗集》卷七有甲午(1654)作《次韵答姚文初》诗一首,载与之交游。

姚宗典字文初,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诗纪事》辛签卷二十一录其诗,并附简传。明崇祯壬午(1642)举人。

董说《丰草庵诗集》卷八有乙未(1655)作《丽京卖药谣》,并有小序云:“秋日得陆丽京书,饷余恭寿堂诊藉。”

陆圻字丽京,浙江钱塘人。全祖望《鲒琦亭集》卷二十六《陆丽京先生事略》载其事迹。《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一》、《清史列传》卷七十《文苑传一》、《明诗纪事》辛签卷二十三均有传。明贡生。少与弟陆堦、陆培以文学、志行见重于时,人称“三陆”。所为诗号“西陵体”。事亲孝,尝割股疗母病,久遂如医。性喜成就人,不喜言人过。庄廷鑨修《明史》,以圻名高,列之卷首,圻以是坐逮。以先曾具状自陈实情,事得白。后遁黄山,又游岭南,忽易道服遁去,遂不知所终,或云隐于武当山道士,均不得其详。所著有《从同集》、《威凤堂集》。

《宝云诗集》卷一有《八月廿七日南岳老和尚竹舆至尧封江上……华山檗兄和尚及山中翼庵状伊辛穴诸兄同集二律纪事》,卷四有《岁寒翼庵兄过水堂夜话其明日鸡一鸣对饭下艇子去》。檗兄即檗庵和尚熊开元。(www.daowen.com)

熊开元,字元年,号鱼山(或以为号),湖北嘉鱼人。《明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小腆纪传》卷二十四,《常熟三峰寺志》卷四《禅宗》、《明诗纪事》辛签卷十八均有传。明天启乙丑(1625)进士,除崇明知县,调繁吴江。崇祯四年,征授吏科给事中,以言事忤旨,贬二秩外用,不赴。久之,起山西按察司照磨,迁光禄寺监事,十三年迁行人司副,以劾首辅周延儒,受廷杖,下狱。南都立,起吏科给事中,丁内艰不赴。闽中以工科召,疏请终丧。连擢太常寺少卿、左佥都御史,授御营随征东阁大学士,兼行在右副都御史,权理院事,后引疾退。汀州破,弃家为僧于苏州华山灵岩,师事宏储。又住休宁仰山,自号檗庵。年七十馀而终。所著有《鱼山剩稿》、《熊鱼山文集》、《华山纪胜集》等。

董说《宝云诗集》卷一有《半塘晤黄复仲》诗。

黄子锡字复仲,浙江秀水人。《明诗综》卷七十七录有其诗。光绪刊本《嘉兴县志》卷二十《列传二》有传。年十五补诸生,浙东西皆知名,“陈子龙器之,有所建白,恒属起草,中机宜若自己出”。顺治初元恩贡。或劝其仕,怆然曰:“吾家五世受胜国恩泽,敢负先人乎!”每年三月十九日,必素食北向叩首。性孝友,让财于伯兄。尝自买松山百亩,构屋其中,称杼山玉蕊庄,推伯兄居之。兄亡,乃挈家隐于山,课子沆及童仆。种瓜实大如斗,名“丽农瓜”。馀暇则作画,远近争购。晚游粤东。卒,子沆遵遗命归葬于妙喜杼山,与伯兄同葬。所著有《丽农山人集》。

董说《宝云诗》卷二有《西田谣寿王太常烟客》诗一首。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诗人,画家。《清史稿》卷五百四《艺术传三》有传。明大学士王锡爵孙。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出自高门,文采早著。国变后,家居不出。喜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明季画学,董其昌有开继之功,时敏少从其游,并得真传。以乃祖锡爵钟爱,令居别业,广收名迹,供其临摹,多穷秘奥。于黄公望墨法神髓,尤有体会,至暮年,习学益臻神化。爱才若渴,四方工画者多承其指授,为一代画苑领袖。康熙十九年(1680)卒,年八十九。著有《西庐遗稿》。

董说《宝云诗集》卷五有《与吴既闲别十二年寒食后在补船村得竟陵信慨然》;又同集卷六《简兄扇上读小宋诗》,诗中夹注:“前四年寄吴既闲短歌,许作庐山补游,既闲书促。”

吴骥字既闲,竟陵人。《明诗纪事》辛签卷二十一录有其诗。《湖北诗征传略》卷三十八有小传。明崇祯庚午(1630)举人。“行履高洁,终身隐居东湖之上。烟波晴雨,水鸟树林,渔歌樵唱之变态,当其会心,则以五七字写之,此亦东湖之幸也”(8)。雅慕唐代竟陵陆羽,为人淡泊,踽凉不求荣,终老于家,享年七十。著有《浮园集》,王士禛为之序。

董说《宝云诗集》卷五有《和华山碓兄断关诗三十韵》、《砚石村口待碓庵兄竹舆》、《华山碓兄将至蓑衣盖待之》,卷六有《碓兄过皋峰问病作诗谢并及著书之约》、《春日一宿落木庵后华山碓兄病病起已逼夏矣重过落木而作此诗》、《碓兄来共论古易久之》。又其《补船长语·瞌睡鱼》前有《碓庵法弟晓青题辞》。

徐崧《碓庵和尚继席灵岩诗以赠之》诗原注:“字僧鉴,名晓青。”据上所记,可知碓庵是晓青的法号。碓庵俗姓朱,字僧鉴,吴江人。王鲲《松陵见闻录》卷七《释道》,同治刊本《苏州府志》卷一百三十四《释道一》均有传。祝发苏州休休庵,参灵岩宏储受戒,为其弟子。宏储游广西,命继其席。己巳年(1689)康熙南巡,召见,并赐御书及上方宝物。康熙归,“晓青裒其语录诗偈以进,得宣见,温语加奖”(9)。逾年得疾,跏趺而逝,享年六十二,建塔葬莲花峰下。所著有《高云堂诗集》。

董说《宝云诗集》卷六有《忆黄鹤楼与些庵居士别》;又同卷《咸平有鲈乡汇咏之刻叹美之作歌》诗中夹注云:“余随先师浮湘,在岁丙午(1666)”,“谓湘江些庵、仲调诸老”。据此知董说与些庵相识,在康熙五年湖南之游途中。

郭都贤字天门,号顽石,湖南益阳人。明亡出家为僧,法号些庵。《明诗纪事》辛签卷十八、《清史稿》卷五百一《遗逸》有传。天启壬戌(1622)进士。授行人,分校顺天乡试。历官员外郎,出为四川参议,督江西学政,分守岭北道,巡抚江西。后以病乞假,弃官入庐山。北京陷,悲愤不食。南都建号,史可法荐授以官,不赴;桂王立肇庆,以兵部尚书召,时已祝发为僧。“笃至性,哀乐过人,严而介,风骨崭然。博学强识,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画”。为僧后,初住嘉鱼梅熟庵,后流寓海阳,筑补山堂,前后十九年,归结草庐桃花江,客死江宁承天寺。所著有《衡岳集》、《止庵集》、《湘恨秋声吟》、《西山片石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

————————————————————

(1) 冯保善《董说交游考》,《文献》1992年第1期。

(2) 清·王鸿绪《明史稿》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3) 清·温睿临《南疆逸史》卷十五。

(4) 乾隆《嘉定县志》卷十(上)“忠孝”。

(5) 清·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

(6) 清·顾苓《塔影园集》卷一《灵岩退翁和尚别传》。

(7) 《清史稿》卷五百一。

(8) 清·陈田《明诗纪事》转蚕尾文。

(9) 清·王鲲《松陵见闻录》卷七《释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