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文荟萃:双林镇政治局势评析

人文荟萃:双林镇政治局势评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平军利用河港交叉、桑林众多的有利地形,以洋枪袭击,清兵援军伤亡颇多。是晚,湖州府中学堂监督、光复会会员沈谱琴率领学生军和商界自卫团包围并缴了府警署枪械。次日,湖州宣告光复,成立以沈谱琴为首的湖州临时军政分府。双林人民积极响应。

人文荟萃:双林镇政治局势评析

二、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局势

(一)太平天国对双林社会的冲击

从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全国16个省,对晚清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双林社会的政治结构。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者。1860年2月29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与侍王李世贤率军由皖南进军浙江。攻占安吉和长兴后,李世贤部向湖州进攻,李秀成克武康、余杭,占杭州,又派兵攻入嘉兴府,占据海盐、平湖、石门等县。陈玉成由江苏宜兴至长兴,占领安吉、昌化、余杭,不久由临安回到广德。1861年春,李世贤、李秀成率部再次入浙,会师后兵分五路。其中第三路军在攻克杭州后,进占湖州各地。1862年,浙江巡抚左宗棠率领清军由安徽进攻浙江。1864年4月,太平军湖州保卫战开始。堵王黄文金英勇骁战,有“黄老虎”之称。他与杨辅清等,在湖州附近村镇增筑防御工事,建立了以外围菱湖、东林为第一防线,袁家汇、荻港等为第二防线的防御体系,在思溪、双福桥、晟舍、长超等地以重兵把守。4月18日,清军进攻菱湖、东林,到了27日,太平军外围第一道防线被清军攻破。7月3日,黄文金和辅王杨辅清率部自思溪、双福桥绕道袭击袁家汇清军。太平军利用河港交叉、桑林众多的有利地形,以洋枪袭击,清兵援军伤亡颇多。7月29日,堵王黄文金自安徽广德迎幼天王洪天贵福入湖州,8月13日,干王洪仁玕到湖州,湖州太平军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但由于湖州外围据点晟舍、思溪、双福桥等地已先后失守,8月26日湖州太平军守将陈学明降清。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军在浙江的最后一个大战役,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场主要战役。特别是天京沦陷后,人心涣散,而太平军在孤城湖州依然坚持斗争,给清军以沉重打击。

1864年8月,清军基本收复被太平军所占浙江府县。

太平天国在湖州期间,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浙省自发逆肆扰以来,通计各府,惟杭州、湖州两府各属受灾最重。”(1)在湖州所属七县中,又以长兴、武康、安吉、孝丰损失人口最多。1858年湖州府人口为298.9万,扣除其他五县166.6万的人口,则1858年乌程、归安两县人口为132.3万,战争中两县损失人口84.7万,损失率为64%。

太平天国在双林设治后,镇压该镇敌对分子,“以塘桥堍总管堂前为行刑地。两年所杀可百人,皆凶恶之著名者,颇不冤滥”(2)咸丰三年(1853)双林实户五千有奇,口万数千余。咸丰十年、十一年双林镇两次遭太平军之役,“遭毁过半”,“集存户不及四千”。(3)镇人之死伤者十之二,迁流者无定数。同治三年(1864)乱平,逃亡者已渐归里,居民仍盛。(4)

(二)辛亥革命中的双林社会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6日武康光复。是晚,湖州府中学堂监督、光复会会员沈谱琴率领学生军和商界自卫团包围并缴了府警署枪械。知府夏芦桐闻讯潜逃。次日,湖州宣告光复,成立以沈谱琴为首的湖州临时军政分府。湖属各县先后响应起义,驱逐清知县。

起初双林镇人并不清楚这一重大政治变局,只是正好有一士绅在湖州,该士绅连夜赶回镇上,次日清晨跑到士绅们通常聚集喝茶的市楼,将光复信息告知蔡蒙等人。当地士绅立即行动起来,组织镇民保境安民。蔡蒙请士绅俞姓、张姓两人直接到厘捐局核查存银,并通知巡防营的兵勇前去防守,自己直奔崇善堂,召集各绅董前来商讨对策。同时对聚集在门外的镇人进行安抚。待“众亦唯唯渐散去”后,一方面派人到杭州、上海买枪支弹药,另一方面把厘捐局的会计叫到崇善堂来,把厘捐充作民团经费用以护镇。当购买的枪械弹药运到后,“民团为数十人,既人得持一枪,出队鱼贯,其规模已约略可观,足以吓小盗贼矣”。之后,蔡蒙又建议在镇周边乡镇建立民团自保,所谓“为乡谋,实为镇谋也”。结果,“成团之五村无盗劫事”,本镇“地方颇宁静,即平日所谓棍痞者,此时转若无迹”。一时之间,“镇若独为安靖地矣”(5)。待局势平静下来,双林自治所成立,由沈善同发起组织,并任总董。因此,在辛亥光复中,士绅在实现双林镇的保境安民、平稳过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16年5月,吕公望出任浙江都督兼省长,宣布独立,加入护国运动,调浙江护国军第二师进驻湖城及各县。双林镇仍属吴兴县。

(三)民国初期的双林社会

民国初年,湖州各界积极投身到反帝爱国运动当中。双林人民积极响应。

1919年5月8日,吴兴商界集会,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反对签订对德和约。9日,湖州省立第三师范、省立第三中学、海岛中学、湖郡女中等7所中等学校学生集会,声援北京学生“五四”爱国反帝斗争。中旬,湖州商界人士在城内集会,决定开除章宗祥(吴兴人,时任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乡籍,驱逐出族,并查封其家产。

1922年6月16日,湖城数千丝织工人反对资本家扣减工资,开展罢工斗争,持续半月。1923年5月9日,湖城各界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大会,纪念“五九”国耻日,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旅顺、大连,对日实行经济绝交。

1925年3月23日,湖城各界两千余人,在大光明电影院召开孙中山逝世追悼会会议中共党员金鼎主持,作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演讲。会后举行游行。

为抗议上海的日本资本家枪杀纱厂工人顾正红,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街头宣传演讲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无数,酿成“五卅惨案”。6月,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来,湖州各地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纷纷声援上海工人的爱国反帝斗争,哀悼被害同胞。双林镇700余民众集会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丝业小学还编写了《毋忘国耻歌》组织学生演唱。“头顶中国天,脚踏中国地,吃我中国饭,着我中国衣;芸芸四万万,良心幸未死;良心即未死,奈何忘国耻。从前伤心事,吃苦不知记,但论五卅日,试问何等时一些商店还在店门口挂起白灯笼,表示对上海死难学生、工人的哀悼。

!”

1932年双林难民在领粥(黄笃初摄)

瞿秋白在1926年3月的《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中,曾经这样写道:“五卅后民众运动的发展,一直波及于穷乡僻壤,……浙江则甚至于小小村镇如双林、义乌等处,都起来响应。……这岂不是革命运动深入普遍的群众之明证!”(6)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从4月13日起,国民党右派先后在湖州各县“清党”。4月20日,中共党员金鼎约请在“清党”过程中受到打击的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进步青年,在双林镇开明绅士郑同赓家秘密召开会议,商议对策。他们抨击了那些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人已推出辕门斩首,还要道一声谢万岁恩”的可笑行径。4月下旬,中共湖州支部在城区第一初级小学正式建立。湖州支部是湖州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www.daowen.com)

1929年6月,在菱湖镇建立中共湖州中心县委,书记为瞿绥如。同年夏,中共湖州中心县委作出《湖州党政治任务决议草案》、《组织问题决议草案》、《职工运动决议草案》、《农民运动决议草案》。是年,共青团湖州县委建立,书记为李泉生。1930年8月,中共吴兴中心县委在湖城建立,书记为瞿乃臧。从此,双林镇的革命斗争有了党的领导。

双林民众声援沪工

(四)双林人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人民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同年,双林爱国青年创办了《涵漾》、《救亡三日刊》、《战报》等抗日报刊,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8月,吴兴县抗敌后援会成立。11月16日,浙江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吴兴县政府撤往安吉、孝丰。11月20日,日军由平望沿公路(现318国道)向湖州城推进,当天侵入南浔镇。11月23日,日军由思溪向湖州城进发,途经和孚镇,逢人便杀,见房就烧。11月24日,湖州失守。接着,双林等周边地区也相继被日军占领。

日军侵占湖州后,烧毁房屋,残杀无辜,无恶不作。在侵占双林期间,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双林血案”。据载,双林镇被杀死的百姓达300余人,毁屋3000余间。1940年5月27日,日军数十人窜至双林石淙,以一名汉奸和两名日军被中国军队击毙为由,大肆搜捕中国军人。未能找到中国军人,日军便泄愤于当地平民。当时正值茧汛,民间家家户户都在煮茧缫丝。日军把张村狭港村每户的壮年男子一一抓来逼询,仍不得要领。日军恼羞成怒,惨无人道地用煮茧之沸水浇灌被捕男子,并开枪一一击毙,然后又投尸河中。一时哭声震野、血腥弥漫,可怜张村狭港村这个原本比较繁荣的村子仅周姓就有12名壮汉被害,沈姓有7名壮汉被害,杨姓有4名壮汉被害,一个村落共被杀“当家”男人23人。许多家庭遭灭门、灭族的沉重打击。

在此次所谓的“春季大扫荡”中,日军还到处抓人下河打捞国民党军队遗留的枪械。双林松亭乡姚金娜、姚才福、姚桂荣三人被逼下河捞摸武器,一无所得,日军恼怒,就把23岁的姚桂荣枪杀,把32岁的姚金娜和26岁的姚才福活活烧死。当时双林镇有一妇女,正在缫丝,日军当头一刀,就把她劈进沸滚的丝锅里了。(7)

1938年1月1日,中共组建的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俗称“郎部”)在吴兴西乡何家埠村铜盆寺成立,大队长郎玉麟,大队党支部书记、政训员王文林,参谋彭林。下旬,在中共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中国人民抗日义勇军(俗称“长超部队”)在长超成立,主任(后称大队长)李泉生。2月6日,“长超部队”在吴兴罗田洋袭击日军,毙敌6人;15日,在重兆新兴港毙敌10人。

1939年1月,为了加强浙西的抗日斗争,组建中共浙西特别委员会(简称“浙西特委”)。同年2月,省政工二队(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队第一大队二队)为了推动吴兴县的抗日救亡运动,队部由武康县移驻吴兴县双林镇,并分组进驻双林、菱湖、石淙、塘北等地发动群众,开展救亡运动。在双林镇,二队双林组公开举办“抗战青年训练班”,组织以“慰问新四军”为名的义卖活动。1939年4月,吴兴双林青年救国会成立,并出版了抗日刊物《青读》旬刊。6月7日,吴兴县双林镇抗日救亡团体召开纪念抗日战争两周年大会。同年夏天,中共吴兴县工委在双林镇成立,后经浙西特委批准改为吴兴县委,书记虞路文,组织委员汤池,宣传委员王若谷,妇女委员许斐文(季英)。双林一度成为吴兴人民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

1940年2月29至31日,中共吴兴县委书记王子达策动国军六十二师三六八团在双林地区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

1942年2月,中共浙西北特委书记朱辉在吴兴双林召集中共吴兴县委主要成员开会,讨论特委撤退及留下党员坚持浙西工作的问题。会议决定,由中共吴兴县委宣传部长赵金城以浙西北特派员身份留在浙西,负责嘉兴、崇德、吴兴等地党组织的联系工作,同时对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作了布置。

1944年秋,中国解放区战场已转入局部反攻。9月27日,党中央给华中局发出《关于发展苏浙皖地区总的方针和部署》的指示,指出“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的条件,对苏浙皖地区的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8),并明确指示:苏南部队除巩固现有地区外,中心工作应放在太湖西南岸,沿京杭国道深入天目山,造成过钱塘江与浙东打通的战略形势。

1945年1月13日,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省军区,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刘先胜为参谋长,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苏南与浙东部队。

此时,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员不足而不得不撤离双林,相继由伪一师、伪三十四师驻防双林。1945年三、四月间,在双林化台桥、盛林山长生桥等设立据点,修筑碉堡工事。1945年4月17日,苏浙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彭德清率第八支队、独立第二团及军区特务团两个营,从孝丰城出发,翻越莫干山经埭溪向洛舍前进。4月21日八支队二营和三营发起反击,攻入石淙,俘顽军300余人。当时从缴获的顽军文件中,得知当地顽军已接到国民党三战区指令,要他们筹军粮抓壮丁准备配合三战区正规部队向第八支队进犯。为了挫败顽军的计划,针对顽军部队分股流窜的情况,八支队决定抓住吴兴县政府和县大队,给予致命的打击。恰巧,双林地区中共地下党员嵇高生、蔡敬贤等人正在设法同上级恢复联系,他们在石淙附近发现新四军的标语后,立即到石淙找到新四军,报告了国民党吴兴县大队就驻守在和顺兜,并将一张双林地区敌占区据点分布图交给部队。和顺兜是双林地区莫蓉乡的一个中心村,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八支队决定夜袭智取。24日凌晨坐菱桶进入和顺兜,只花了不到四小时就几乎全歼县大队。(9)和顺兜战斗的胜利,不仅使敌人闻风丧胆,而且改变了新四军在群众心中的印象。原来敌伪宣传“新四军见一个杀一个”,但事实上新四军待老百姓如亲人,老百姓称赞新四军“新四军好煞!”,更形容新四军“侦察兵,神通广,七十二变最难防,说勿定,啥辰光,刹那叫侬见阎王”。新四军夜袭和顺兜,一举歼灭国民党吴兴县大队,不仅打开了吴兴县的抗日局面,而且为新四军提供了重要的作战经验。在中共吴兴县委的领导下,在京杭国道以东建立了菱湖、双林两个区抗日民主政府。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新建了浙西区党委和浙西行署。浙西区党委和浙西行署的成立,标志着浙西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建立。1945年4月,成立吴兴县委和县民主政府,首任县委书记为顾玉良、副书记潘志明,县长郎玉麟,下辖双林、菱湖、埭溪等六区。双林区区委书记为王元方,区长李泉生,副区长蔡敬贤。(10)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8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放弃争取大城市,而以必要兵力着重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苏浙军区所属部队遵照中央指示,放弃了占领沪、宁、杭等城市的计划,积极向苏浙皖根据地四周广大乡村集镇的敌伪据点进攻,相机歼敌,开拓解放区。(11)尽管日军已投降,但驻扎在双林的伪军仍负隅顽抗。苏浙军区根据中央指示,在攻克了仁舍、重兆两个据点后,于9月13日发起了双林战役。双林驻防的原是从苏北调来的伪三十四师。下午6时,新四军第四纵队(由第一师教导旅编成,司令员廖政国,政委韦一平,下辖第十、十一、十二支队)率第十支队由水路经菱湖至双林附近登陆,然后兵分两路。一路以突然动作进攻双林镇东八里的化台桥(妙严塘桥)的敌伪据点。从晚10时到第二天拂晓,夺取碉堡3座,俘60余人。另一路攻取双林镇南8里的盛林山。该地四周河港大漾环绕,其中西面大河有30—40米宽,盛林山耸立其中。伪军在盛林山守备严密,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战斗一直持续到翌日中午,伪军200余人全被俘。在新四军第四纵队攻打双林的同时,十一支队也奉命于13日从织里出发,沿途攻克了晟舍、重兆两个据点,于14日晨抵达双林以西的长生桥。驻防伪军一个连闻风而逃,沿双林塘北岸退至小兴桥。至此,双林外围据点均被新四军扫清。9月15日拂晓,第四纵队分西、北、东三路冒雨对双林镇发起总攻。至上午8时左右,双林全镇解放。伪三十四师除驻扎在马腰的两个营外,也全部被歼灭。双林战役取得的重要成果:计俘伪军师参谋长王尚文、参谋主任蔡元瑾、伪营长季亚东等官兵12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6挺、八二迫击炮4门、小炮20门、步枪500多支、子弹20000发、军用机床8台,以及军服、电台等一批军用物资。(12)第二天,这些战利品载往长兴。同时,新四军乘坐数百条从当地征用来的小船由水路胜利班师。新四军在进镇后,秋毫无犯,甚至连民房也不进,征用军粮一律发给米票,以后均如数兑现。

双林战役是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浙西新四军进行的重要战役之一,不仅改善了军队的装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肃清了吴兴东部敌伪势力,为以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打下了基础。为此苏浙军区司令部特发表公报“浙西双林战役我军大捷”,给予高度评价。新四军攻打双林的英勇事迹,至今仍在双林老辈人当中流传。

194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渡长江之际,贾亦斌率国民党4000多名连排级预干军官(即蒋经国的“太子军”)在嘉兴起义,震撼了国民党统治阵营,加速了蒋介石江防计划的溃败。贾亦斌起义后,即兵分三路向西突围。第一路由贾亦斌率三、四百名学员,经两昼夜激战转到吴兴双林镇。李恺寅率一路约数百人突围后转入德清、武康一带。9日晨,贾亦斌、李恺寅两路部队在双林镇附近会合后,立即举行会议,分析研究形势及下一步行动方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尽快穿过京杭国道进入天目山区,以便与游击队取得联系,摆脱敌人的追击。为此,部队连夜行军,并冒充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冒险从吴兴城边通过了京杭国道。“太子军”起义,震动了京、沪、杭,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说明了蒋家王朝在政治上的彻底失败。

1949年4月27日,第一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於树峦在湖城与中共地下组织代表赵明、陈彬、王秋藻等举行第二次谈判,於树峦决定投诚。是日深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二十八军八十三师解放湖城。28日,於树峦等在赵明等陪同下,到二十八军报到,并缴出枪械等。同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州城防司令部。30日,湖州各界人民千余人在开明戏院开会,庆祝湖州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