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镇金融中心:丝绢生产与贸易发展的资金融通

乡镇金融中心:丝绢生产与贸易发展的资金融通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绢生产的发展,贸易的繁荣,都需要资金融通,钱庄业应运而生。典当的特点是依靠抵押借贷,获取厚利,典贷的对象主要是农民。据载,月息二分,18个月为期满,如农民无力偿还本息,期满后由典当行籍没出售。《双林镇志》卷16。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民国《双林镇志》卷20。

乡镇金融中心:丝绢生产与贸易发展的资金融通

三、乡镇金融中心

双林既是手工业者集中的市镇,同时也是钱庄、典当行高利贷者集中的地方。丝绢生产的发展,贸易的繁荣,都需要资金融通,钱庄业应运而生。小小双林竟有久昌、生大、鑫泰三大钱庄。这些钱庄对双林镇的繁荣曾起过重要作用。除了钱庄,双林镇上还有肇泰等五家典当行。典当的特点是依靠抵押借贷,获取厚利,典贷的对象主要是农民。据载,月息二分,18个月为期满,如农民无力偿还本息,期满后由典当行籍没出售。

高利贷者亦集中于双林,作为钱庄、典当的补充。据《双林镇志》记载:“有以盘剥乡民为业者,或徒手,或设一小店,专放债取厚利,皆致殷富,核其实,绝非行商坐贾也。”这些人就是高利贷者。当时,高利贷的利息,据载:“农民养蚕无资,贷钱于富家,蚕毕,贸丝以倡,每千钱偿息一百,谓之加一钱。”(129)虽然利息盘剥十分厉害,但养蚕周期短,如以谷雨收蚕,到小满卖新丝,仅一个月时间,农民除去还债还是有一些收益的。

【注释】

(1)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页。

(2)光绪《双林镇志新补》不分卷。

(3)民国《双林镇志》卷1。

(4)光绪《双林镇志新补》不分卷,《疆域》。

(5)民国《双林镇志》卷1、卷6。

(6)民国《双林镇志》卷18。

(7)民国《双林镇志》卷首。

(8)民国《双林镇志》卷18《保甲》,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9)民国《双林镇志》卷18,第2—3页。

(10)参考:民国《双林镇志》卷18,同治湖州府志》卷22《村镇》。

(11)民国《双林镇志》卷18。

(12)民国《双林镇志》卷18。

(13)民国《双林镇志》卷18。

(14)民国《双林镇志》卷18。

(15)民国《双林镇志》卷18。

(16)同治《湖州府志》卷22。

(17)民国《双林镇志》卷18。

(18)民国《双林镇志》卷22。

(19)民国《双林镇志》卷18。

(20)民国《双林镇志》卷18。

(21)民国《双林镇志》卷18。

(22)民国《双林镇志》卷18。

(23)释道元《双林镇舆地图说》(顺治十六年),见民国《双林镇志》卷首,图说。

(24)同治《湖州府志》卷22。

(25)民国《双林镇志》卷1。

(26)民国《双林镇志》卷2。

(27)民国《双林镇志》卷1。

(28)以上有关双林镇街巷资料皆出自民国《双林镇志》卷4。

(29)民国《双林镇志》卷1。

(30)朱惠勇:《江南古桥风韵》,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231页。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31)转引自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页。

(32)民国《双林镇志》卷5。

(33)唐甄:《教蚕》,载《皇清经世文编》卷37,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10页。

(34)同治《湖州府志》,卷29,第3页。

(35)乾隆《湖州府志》,卷37,第5页。

(36)雍正《浙江通志》卷101,转引自陈剩勇:《浙江通史》第7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

(37)《双林镇志》卷16。

(38)同治《湖州府志》卷29。

(39)民国《双林镇志》卷14。

(40)民国《双林镇志》卷2。

(41)民国《双林镇志》卷16。

(42)民国《双林镇志》卷12。

(43)乾隆《湖州府志》卷41。

(44)乾隆《湖州府志》卷41。

(45)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46)民国《双林镇志》卷2。

(47)民国《双林镇志》卷4。

(48)民国《双林镇志》卷4。

(49)同治《湖州府志》卷15。

(50)同治《双林志增纂》卷8。

(51)民国《双林镇志》卷15。

(52)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清末民初绢业生意清淡以后才有所变化,农人们纷纷放弃织绢而转向缫丝。参见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6页。

(53)民国《双林镇志》卷16。

(54)民国《双林镇志》卷16。

(55)民国《双林镇志》卷16。

(56)康熙《乌青文献》卷3,民国《双林镇志》卷14。

(57)民国《双林镇志》卷16。

(58)同治《湖州府志》卷29。

(59)民国《双林镇志》卷15。

(60)民国《双林镇志》卷16。

(61)民国《双林镇志》卷8。

(62)民国《双林镇志》卷8。

(63)民国《双林镇志》卷8。(www.daowen.com)

(64)民国《双林镇志》卷17。

(65)民国《双林镇志》卷15。

(66)民国《双林镇志》卷16。

(67)民国《双林镇志》卷20。

(68)唐甄:《蚕教》,载《皇清经世文编》卷37,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11页。

(69)刘大均:《吴兴农村经济》,上海文瑞印书馆1939年版,第120页。

(70)民国《双林镇志》卷首。

(71)民国《双林镇志》卷15。

(72)民国《双林镇志》卷15。

(73)转引自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74)民国《双林镇志》卷12。

(75)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76)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77)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78)高万湖:《湖州文学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79)高万湖:《湖州文学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169页。

(80)高万湖:《湖州文学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

(81)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82)高万湖:《湖州文学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83)《清诗别裁》卷25。

(84)高万湖:《湖州文学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85)高万湖:《湖州文学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86)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87)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88)高万湖:《湖州文学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89)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90)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91)嵇发根:《丝绸之府湖州与丝绸文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

(92)民国《双林镇志》卷1。

(93)民国《双林镇志新补》。

(94)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194页。

(95)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96)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97)民国《双林镇志》卷5。

(98)朱惠勇:《江南古桥风韵》,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99)朱惠勇:《江南古桥风韵》,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页。

(100)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101)同治《湖州府志》卷22。

(102)朱惠勇:《江南古桥风韵》,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103)民国《双林镇志》卷5。

(104)民国《双林镇志》卷5。

(105)民国《双林镇志》卷11。

(106)民国《双林镇志》卷11。

(107)民国《双林镇志》卷11。

(108)民国《双林镇志》卷11。

(109)民国《双林镇志》卷11。

(110)《东双林志》不分卷。

(111)民国《双林镇志》卷16。

(112)民国《双林镇志》卷12。

(113)乾隆《湖州府志》卷41。

(114)民国《双林镇志》卷16。

(115)民国《双林镇志》卷17。

(116)民国《双林镇志》卷17。

(117)唐甄:《蚕教》,载《皇朝经世文编》卷37,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11页。

(118)民国《双林镇志》卷16。

(119)民国《双林镇志》卷15。

(120)民国《双林镇志》卷17。

(121)民国《双林镇志》卷15。

(122)民国《双林镇志》卷18。

(123)民国《双林镇志》卷15。

(124)民国《双林镇志》卷17。

(125)乾隆《湖州府志》卷41。

(126)转引自朱仰高:《湖州杂识》,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

(127)同治《湖州府志》卷33。

(128)弘治《湖州府志》卷8。

(129)《双林镇志》卷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