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历史与价值的冲突
学习目标 体会司马迁对历史中人的价值失落的痛苦感受,把握《史记》中对奴性人格以及鼓吹奴性时代的深刻批判。
知识串讲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一方面对项羽的英雄本质着力描写,以其动情之笔写就了一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交响曲;另一方面,司马迁对项羽的一系列政治军事错误也作了极其理性的分析、批评。以《项羽本纪》赞语为例,司马迁对项羽的功过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在赞语的前半部分,司马迁显得有些感情冲动。在后半部分,司马迁则以深刻的理性对项羽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肯綮的剖析。这样一种双重评判,既坚持了一个史家的原则立场,又表现了司马迁作为血肉之躯的感情好恶。与此相映照的是,司马迁对刘邦也保持了双重评判。司马迁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刘邦,但在理智上认识到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在于他善于笼络人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如此,司马迁既给我们以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又充分表现了他在观照历史过程中的情感意向。
二、掌握《史记》中对奴性人格描写的一些具体事例,掌握《史记》中一些汉儒“曲学阿世”的具体事例
在《万石张叔列传》中,有万石君石奋父子五人以及建陵侯卫绾、塞侯直不疑、郎中令周仁诸人的奴性表现;在《刘敬叔孙通列传》中,有叔孙通“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奴媚;在《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有公孙弘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卑鄙。
三、司马迁对郭解被杀一事的态度
对于义侠郭解无罪而死,司马迁深感不平,故而在《游侠列传》中赞道:“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于戏,惜哉!”这段赞语实与《李将军列传》赞语同义,以人心所向抗拒汉狱的判决,以同情的文字伸张冤屈的灵魂。
例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汉儒是 ( )
①董仲舒 ②叔孙通 ③公孙弘 ④田蚡
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 ( )
①董仲舒 ②叔孙通 ③公孙弘 ④田蚡
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 ( )
①灌夫 ②聂政 ③郭解 ④鲁仲连
4.见到秦始皇时声言“彼可取而代也”的历史人物是 ( )
①刘邦 ②项羽 ③张良 ④荆轲(www.daowen.com)
5.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 ( )
①刘邦 ②项羽 ③张良 ④荆轲
二、多项选择题
1.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的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 ( )
①《货殖列传》 ②《伯夷列传》
③《孔子世家》 ④《越王勾践世家》
2.在《史记》中,因面谀求荣而遭到世人讥评的汉儒有 ( )
①叔孙通 ②贾谊 ③公孙弘 ④董仲舒
三、简答题
1.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赞语中是如何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的?对于刘邦,司马迁是否也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评判?
2.司马迁在《孟子荀卿列传》中这样叹道:“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此外,司马迁还在《太史公自序》说:“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据此,你能否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司马迁对“利”采取了一种鄙视的态度。
3.对于郭解的被杀,司马迁在《游侠列传》赞语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② 2.③ 3.③ 4.② 5.①
二、1.①②③ 2.①③
三、1.见本节知识串讲。
2.不能。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对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批判,深以为人有逐利求富的合理性,深以为追逐利欲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与此同时,司马迁也深感到,追逐利欲也复为社会罪恶的渊薮。由此看来,司马迁对“利”抱有一种辩证的观点。
3.见本节知识串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