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研究》:面对天道的不仁

《史记研究》:面对天道的不仁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司马迁发尽了人生之悲,表现出一个直面历史、直面现实的史家对于种种反常现象的大惑不解。对命运的困惑与否定这两相结合,显示了司马迁历史理性的震荡与重建,显示了他在克服重重矛盾中表现出的主体的英雄意志与探求精神。

《史记研究》:面对天道的不仁

第二节 面对天道的“不仁”

学习目标 认知《史记》作为一部人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体会司马迁对人情、人性真实的透辟思考,把握司马迁高举“礼”“乐”大旗的深远意义。

知识串讲

一、《伯夷列传》中的“天问”与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的内在苦痛

在《伯夷列传》,司马迁对天发问:为什么善人有恶报,恶人有善报?为什么天道不奉行善有善报和恶有恶报这一公正的法则?为什么强暴、诡计多端和毫无原则的人经常能够享尽富贵与长寿,而虔诚的人则往往祸从天降?由此,司马迁发尽了人生之悲,表现出一个直面历史、直面现实的史家对于种种反常现象的大惑不解。

二、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宿命论的区别

一般人信奉的宿命论认定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它反映了一种无痛感的麻木心态,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人生基本态度。而司马迁对命运并不持忠实信奉的态度,他的命运感往往以疑问的形式出现,在疑问中仍不乏探询、否定的意味。正因如此,这种命运感并没有导致他走向宿命,没有导致他历史意识的丧失,相反他常常否定天命的存在。可以说,司马迁的命运感并非芸芸众生的宿命论,而是一个“好学深思”者在一个更高品位上对一种无限本体的困惑感受。对命运的困惑与否定这两相结合,显示了司马迁历史理性的震荡与重建,显示了他在克服重重矛盾中表现出的主体的英雄意志与探求精神。

例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的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  ( )

①《李将军列传》  ②《伯夷列传》

③《管晏列传》   ④《淮阴侯列传》

2.“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  ( )

①《李将军列传》  ②《伯夷列传》(www.daowen.com)

③《管晏列传》   ④《淮阴侯列传》

3.“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出自于  ( )

①《李将军列传》  ②《伯夷列传》

③《外戚世家》   ④《孔子世家》

二、简答题

1.司马迁在《伯夷列传》对天道发出了怎样的“天问”?

2.司马迁的命运感与一般人所信奉的宿命论有何区别?

三、标点题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参考答案

一、1.② 2.② 3.③

二、均见本节知识串讲。

三、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