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话语与心声
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有三种力量的存在,即国家、地方政府和退耕还林农户,正是这三方力量的互动推动着退耕还林工程的进行和展开,因此,分析这三种力量的互动关系对于我们把握退耕还林政策的脉络、现行政策语境下实施的进程与结果以及未来走向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简要地说退耕还林政策及其实施是在国家主导下,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组织执行,广大退耕还林农户具体实施来推进的。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互动过程中,实质上渗透着三者不同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透过制定颁布政策来充分表达并实现自己的意志,政策的话语权基本上是掌控在国家手中,也就是有关退耕还林的任务下达、林种结构比例、补助期限、标准以及种苗费、检查验收等相关的方方面面政策都做了详细规定,因而,国家以怎样的方式、制定什么样的退耕还林政策,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农户的行为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地方政府来看,作为国家政策在退耕还林具体实施进程中的具体操作者,扮演了中介和桥梁作用,尽管其自身的话语空间也是有限的,但毕竟作为政策实施的组织者和操作者,还是拥有一定的主导力,诸如给谁退、退多少、是否合格的检查验收、能否兑现等也有相当的话语权,可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怎样的方式贯彻和执行这些政策与规定,对国家政策目标的达成与农民利益的保障等都是极其重要的;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他们作为退耕还林的具体实践者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双重力量作用下,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退多少,怎么退,退了以后补助多少,补助多长时间等都是被安排者,因此,农户在具体实施退耕造林种草时不管他们的表现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主动的、或是被动的,实质上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自身在退耕还林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感受、期望和态度的表达,更是他们在“失声”境况下对政策以及政策执行发自切身的一种评价与回应。
尽管这种评价与回应是无声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退耕还林农户与国家、地方政府互动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因为,每一退耕还林农户其生活情境是特定的,对退耕还林及相关政策的感知和理解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其评价与回应也就各有差异,甚至是相反的,对于这些感受和评价是难以依靠统计数据与资料来呈现和反映的,它所涉及的不单单是对政策话语、执行情况与结果及其见物不见人的简单评述,而是要深入到退耕还林直接相关的部门和人群的感受中去。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常常被忽略、或者视而不见的“声音”,正是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知和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认真倾听并理解的他们的感受与评价也就显得尤其重要。(www.daowen.com)
如果站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立场来重新审视有关退耕还林政策及其实施结果,走进他们的深层感受之中也就极具价值,从中体味一直以来推动他们行进的动力和困惑他们的种种因素。因此,本部分所呈现的是基层退耕还林直接相关群体的座谈与访问结果,他们包括基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和感受,执行中总结出的经验、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知与理解、感受与评价,具体实施中的困惑与需求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我们试图通过退耕还林相关主体叙述的方式获得退耕还林三方力量互动的动态过程,以及在现有权力与利益关系下对退耕还林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种种影响,同时,也想通过叙述者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传递出或许对我们具有一定价值的本土经验和知识。
以下的这些座谈与访问材料,都可以看做是叙述者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与认知,以及用他们的视角对退耕还林相关三方互动中权力与利益关系的诠释,尽管这些材料或过于零散而缺少系统性,有些甚至可能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缺少理性,但却是他们最切身、最朴实的感受,因而至少可以引导我们站在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退耕还林政策及其引发的各种变化,由此也就不能不思考如下的问题:这些叙述中哪些是与我们想像中的情形相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对于这些叙述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是由于它们缺少理论性、系统性而不屑一顾呢?还是抛弃自以为是的优越感而珍惜它们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