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国总人口13.39亿[9],其中农村人口占近7亿[10]。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进步与发展;在影响农村发展的诸因素中,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关键性问题。虽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未形成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本。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现实情况与开发存在的问题,从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作者花费了近两年时间,奔赴上海(SH)、杭州(HZ)、宁波(NB)三地农村,选取三地经济较发达的村庄,以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18~55岁农村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座谈和个案访谈等方法展开田野调查,调查范围涉及SH、HZ、NB三地15个乡镇近200个行政村。调查问卷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基本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所从事职业、健康状况、年均纯收入等)、教育培训情况(如每年接受科技人员或专家的指导频次、学习和培训机会的选择、最想参加的技能培训种类、喜欢的培训方式、培训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等),以及妇女现实生活状况(如家庭中的决策角色状况、家庭的经济管理方式、村庄公共事务参与、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最关注的自身利益问题以及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中最大的障碍等),细分为47个结构性问题组成问卷,来了解和把握“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和生活状况”。一共发放问卷1850份,问卷回收后排除回答或填写不完整、错漏等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0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73%。在2011年6—8月,作者还冒着酷暑“进村入户”,深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女性发展指标所选定的乡(镇)、村委会和农户家庭(此两项其受访者与问卷调查对象不重合),展开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座谈和个案访谈。一方面与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利用与投资开发的情况;另一方面根据提供的具体信息,确定访谈妇女名单,以开放式问题为主进行访问和交谈,访谈内容涉及受访者对新农村建设的感受、受访者创业意愿和曾遭遇的困境、受访者对教育培训的态度与看法,以及受访者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与和受惠情况等。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记录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想法,并就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力图使调查数据与资料更丰富、更翔实和更具体。问卷资料的处理交由专业人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之后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相关分析统计。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描述
在1808名受访者中,SH农村女性545人,占受访总人口的30.14%;HZ农村女性543人,占30.03%;NB农村女性720人,占39.82%。从受访者年龄结构来看,25岁以下的农村女性占6.8%,26~35岁农村女性占23.40%,36~45岁农村女性占35.79%,45岁以上的占34.02%;从受访者政治身份来看,中共党员占28.60%,非中共党员占71.40%;从农户户主情况来看,75.72%的农户户主为丈夫,另14.88%的受访者告知户主是受访者自己,还有9.40%的受访者其户主为父亲或儿子;从是否拥有土地来看,表示“有”的农村妇女为1065名,占总样本的58.90%,表示“没有”的占41.10%(见表3-1)。
表3-1 受访者基本情况描述 (N=1808)
某一国家或区域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表现为人口的素质状况,主要是指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劳动力所具有的生理机能、需求动机、道德精神、智力技能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经营素质等。基于“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生活状况调查”,从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素质、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六维度对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
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主要指农村妇女的知识含量和基本素养,主要通过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农村妇女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农村妇女对下一代教育的态度以及农村妇女对专门知识的学习需求等来把握。这一现实状况对于全面贯彻基础义务教育、推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受访者的文化教育水平
从受教育情况来看,在1808个样本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238人,占总样本的13.16%;初中文化程度的686人,占37.94%;高中、中专或技校程度的434人,占29.54%;大专及以上的350人,占19.36%(见图3-3)。
图3-3 受访者受教育情况(N=1808)
相较于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11],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要高出全国近45个百分点。
(二)受访者对教育培训的认知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对教育培训的认同度很高,超过四成(40.82%)受访者认为教育培训与经济状况、发展前途有重要关系,近五成(49.23%)受访者认为教育培训有积极作用,只有不到一成(9.95%)受访者认为教育培训与经济状况、发展前途没有直接关联(见图3-4)。
图3-4 教育培训与经济状况、发展前途的关系(N=1808)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对教育培训的高认同度,还反映在对下一代的教育态度上。个案访谈显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群体普遍希望子女能接受大学以上程度的教育;即使由于子女个体禀赋的原因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也会想方设法让下一代接受其他相关技能性教育,从而使其子女能拥有“一技之长”;甚至还有不少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农户主动将子女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以拓展视野或学习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
农村妇女对高等教育的认同是社会的进步,反映农村女性群体已充分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从政府层面来看,应关注当前“人才层次的不完整、大学生就业困境以及技能型人才缺口”等突出问题,对农村女性的教育理念进行正确引导,让农村女性群体意识到: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习本质,下一代不一定非要“千军万马去挤高等教育这一独木桥”,中等教育也能满足其学习培训需求,与高等教育一样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中等教育也可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同时,政府还应着重对职业技能类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契合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
(三)受访者对专门知识的学习需求
受访者对不同类别知识的学习需求,反映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女性培训内容的选择偏好和倾向。在“如果有学习和培训机会时,您首先会选择……”访问中,有891位受访者选择的是“职业技能培训”,占总样本的49.28%;有283位受访者选择的是“学历教育学习”,占15.65%;有279位选择的是“综合管理培训”,占15.43%;还有294位选择的是“文化扫盲学习”,占16.26%(见图3-5)。
图3-5 受访者学习和培训的选择(N=1808)
受访者对专门知识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反映出在沿海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职业技能型人才和综合管理型人才的匮乏与强烈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女性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强烈,试图通过学历教育和文化扫盲学习来弥补自身文化知识的缺陷和不足。与此同时,座谈显示许多乡镇女企业家的第一学历普遍不高(多为小学、初中,高中学历者甚少并属于高学历),这一群体的高等教育学历基本都是通过后续的成人教育方式获得的。
(四)受访者对教育培训的期望与评价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喜欢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既有边讲边示范的现场指导学习(67.31%),这是受访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有面对面课堂讲授式学习(43.25%),还有多种方式相结合(31.47%),电视、广播和网络(16.37%),以及VCD学习(5.37%)等其他方式(见表3-2)。
表3-2 受访者喜欢的培训方式 (N=1808,多选题)
受访者认为目前教育培训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农村妇女群体自身的不重视(50.77%)、教育培训内容的不切合实际(40.04%)、教育培训参与的不便利(24.34%)、政府对农村妇女文化技能的不重视(22.90%)和教育培训费用过高(16.04%)等,其中农村妇女自身的不重视排在首位(见表3-3)。
表3-3 教育培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N=1808)
个案访谈表明,教育培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尤其农村妇女自身的不重视对农村妇女参与教育培训的态度、行为和效果有直接影响。
“受访者的教育培训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参加过教育培训的受访者(N=1482)中有50.88%表示“比较满意”,43.99%表示“效果一般”,5.03%表示“不满意”;mean为3.511,受访者教育培训满意度为“一般”(见表3-4)。
表3-4 受访者的教育培训满意度 (N=1482)
(五)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发展
第一,整体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小学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口大幅度下降(13.16%),远远低于全国水平(50.6%),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农村妇女的比率增长显著(49.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
第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意识“觉醒”。尽管对教育培训效用的认知有所差异,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对教育培训的认同度很高,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学习持积极态度,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扫盲学习、学历教育学习、综合管理培训等需求突出。
第三,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受访者普遍希望子女能接受大学以上水平的教育,表示对子女上学进行投资是值得的;即使由于个体禀赋的原因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也会设法让子女接受专项技能性教育;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甚至将子女送至国外接受教育。
第四,接受多样化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培训满意度“一般”。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农村妇女自身不重视、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参与教育培训不便利、政府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技能不重视以及教育培训费用过高等,其中农村妇女自身不重视是最主要问题。
三、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
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是农村妇女的实用性技能和应用性科技素养,既包括农村妇女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劳动经验以及生产技能所达到的程度,也包括农村妇女掌握科技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科技素质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高低程度影响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力。
(一)受访者的就业情况描述
就业是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农村妇女获得经济独立的根本保障。从受访者所从事职业来看,务农的占18.64%,在外打工的占7.08%,个体经商的占6.86%,企业职工占32.25%,家庭主妇占14.21%,还有各类其他就业方式占20.96%(见图3-6)。
图3-6 受访者从事职业情况(N=1808)
从收入情况来看,受访者年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20.63%,10001~25000元占48.06%,25001~50000元占22.68%,50001~80000元占5.59%,8万元以上占3.04%(见图3-7)。
图3-7 受访者年均纯收入情况(N=1808)
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妇女在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和决策者;农村妇女就业渠道广、收入来源进一步拓宽,农村妇女收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中非农经济收入比重攀高。
(二)受访者对技能培训与就业关系的认知
在技能培训与就业关系的调查中,近九成(93.97%)受访者认为虽然技能培训对就业来说作用强度有所不同,但技能培训对顺利就业是“有用”的,只有6.03%的受访者认为技能培训对就业“没有用”(见图3-8)。
图3-8 技能培训对就业是否有用(N=1808)
座谈结果亦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同技能培训有助于外出就业。同时还看到,认为“技能培训对外出找工作有用”的农村妇女,在技能培训的参与态度上明显比“有用,但作用不大”或“没什么用”的农村妇女要主动积极,参与频度亦高于后两者。
(三)受访者技能培训的参与意愿
从政府层面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对农民的科技素质开发非常重视,不但每个乡镇、村配备有专门的农技推广人员,且经常请相关专家下乡下村进行技术指导。农村妇女群体对政府组织的“科技人员和专家指导”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参与意愿。
“每年接受科技人员或相关专家指导的次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中“从没有接受过科技人员或专家指导”的有670人,占37.05%;“每年接受1次”的有509人,占28.15%;“每年接受2~3次”的有412人,占22.79%;“每年接受指导3次以上”的有217人,占12%(见图3-9)。
由上,沿海发达地区近40%的农村妇女对自身的科技素质几近“漠视”,缺乏学习技术技能的“内生动力”;增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首先要提升农村妇女的学习意愿。
影响受访者参加技能培训的原因有经济因素(20.80%)、时间因素(47.90%)、缺乏培训信息(17.75%)、没有合适的教育培训内容(77.27%)、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10.23%)等,其中教育培训内容与受访者现实期待的不相匹配是影响受访者参加培训的最主要因素(见表3-5)。
图3-9 每年接受科技人员或专家指导的次数(N=1808)
表3-5 受访者参加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 (N=1808,多选题)
(四)受访者技能培训需求与获取
如果免费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受访者最想参加的技能培训是家政、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和管理技术学习(41.65%),其次是手工工艺技术(31.08%),农业生产技术(26.11%),各类养殖技术(18.14%),法制教育、文化扫盲等基础知识类培训(17.48%),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14.38%)等(见表3-6)。
受访者中,参加过技能培训的有1482人,占总样本的81.97%。调查表明,技能培训的组织部门主要有村委会(48.25%)、乡镇政府(26.86%),公司、机构或个人(13.09%),以及高等院校和技术学院(6.82%)等(见图3-10)。
表3-6 受访者的技能培训需求 (N=1808)
图3-10 受访者教育培训的组织部门(N=1808)
(五)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发展
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农民的实用技能和科技素质是决定农业是否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相关资料显示,[12]我国平均每年有7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其中250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真正具有规模的甚至不到20%;而美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0%~85%,其他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为50%~60%。这一差距就是现实中农村人力资源科技素质的差距。
第一,整体科技素质不高。虽然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就业领域多元化、收入来源进一步拓宽,在家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凸显,但其实际就业层次不高,工作内容科技含量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固然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但就现实而言农村妇女科技素养偏低是当前影响沿海发达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二,对技能培训和外出就业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知。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技能培训对外出就业“有用”,只是有用程度有强弱;影响受访者参加技能培训通常有经济、时间、培训信息不对称、没有合适的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等因素,其中教育培训内容的不相匹配影响最大,居于首位。
第三,缺乏参与技能培训的内在动力。虽然沿海发达地区对技能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农村妇女或主动或被动地参加过各类技能培训;但近40%受访者对自身的科技素质比较“漠视”,明显缺乏学习技能的“内生动力”,农村妇女技能学习意愿和主动性有待加强。
第四,技能培训需求多元,非农特征显著。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家政、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和管理技术培训,手工工艺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方面,非农技能学习需求显著。
第五,政府是科技素质提升的主要投资部门。虽然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组织部门,呈现政府(如镇政府)、市场(如企业、公司)、社会组织(如村委会、民间组织等),以及家庭(如个人)共同关注的趋势,但其中村委会、镇政府是教育培训的主要投资部门,其教育培训项目开展得最为频繁和密集。
第六,提升科技文化素养,需从培训资金、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进行支持。从培训资金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为提升农村妇女群体科技素养提供物质基础;从培训内容上,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农村妇女自身偏好两方面的双重需求来开设培训课程和项目,以提升农村妇女参与兴趣;从培训方式上,可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结合、技术培训与综合培训结合、专家培训与自我学习结合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参与行为和参与效果。
四、农村妇女的经营素质
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经营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农业的竞争力将来自产业价值链的整体资源整合,因此农民不仅是产业前端的生产群体,也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上最重要的工作群体和经营者。这既对农村妇女群体的经营素质提出了要求,也迫切需要拥有一大批具有职业化经营能力的农业经纪人和企业家。
(一)受访者的土地经营意识
土地经营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获取土地产品或以土地承载力为开发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农业土地经营是土地经营的基本内容。农村妇女的农业土地经营观直接影响她们对农业土地的投入与否、投入方向和经营模式。受访者中,拥有土地的占58.90%,没有土地的约占41%(见表3-1);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占18.64%(见图3-6),她们普遍以农业种植(蔬菜、水果、苗木花卉等)、养殖(土鸡、鱼、龙虾、螃蟹等)和农家乐(采摘、餐饮、休闲等)为主。
入户访谈显示,影响受访者对土地进行投入的原因有“农作物种植收入不高,投入不划算”,“虽然承包期较长,但还是经常会有变化,让人担心”,“农产品市场变动幅度大,如价格下跌,难以卖到好价钱”等。这表明保持土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提高农业收益和稳定农产品市场是影响农村妇女对土地进行投入的关键因素,亦是我国在农业政策改革中需重点关注的议题。
(二)受访者的农产品销售理念
从座谈情况反馈来看,关于“农产品销售”,大多数农业从业妇女希望有专门的企业或公司来收购,或者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卖给国家或基层政府,只有少部分受访者希望自己或通过村委会组织拿到农产品市场去直接销售。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出台有利于农产品销售的政策,来管理和调控农产品销售市场,拓宽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
相关资料显示,沿海发达地区农产品的销售需求,催生了一批优秀的女经纪人。如HZ市YS村的一大批花木女经纪人,作为市场的中间环节或中间人,搭建了花木需求市场和花木种植户之间的互惠合作桥梁。花木女经纪人首先寻找市场,和相关公司签好需求合同,然后在年初提前向村花木种植户进行预订与收购,从而让种植户不必忧心于种植收益和销售渠道这一环节,一心一意地进行种植和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三)受访者的创业意识与遭遇瓶颈
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活跃,充盈浓郁的商业文化熏陶,因此即便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有敏锐的商机意识和经营意识。“受访者创业意识”调查表明,77.15%的受访者有创业的想法,其中受访者创业意识“非常强烈”的占19.63%,只有不到10%的人对创业一点想法也没有(见图3-11)。
图3-11 受访者的创业意识(N=1808)
个案访谈和座谈也反映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经营意识,如在NB市CX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小作坊。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渴望通过创业实现经济独立、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只是在创业道路上遭遇的“资金不足”“项目缺乏”等现实难题阻挡了相当一部分女性前进的步伐,从而或“裹步不前”或“回归家庭”。
(四)农村妇女经营素质发展
第一,有较强的土地经营意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从事农业种植(蔬菜、水果、苗木花卉等)、养殖(土鸡、鱼、龙虾、螃蟹等)和农家乐(采摘、餐饮、休闲等),成效明显,出现一批女种植大户和女养殖大户。土地承包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农作物的种植收益,以及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是影响农村妇女土地经营的三个主要因素,这对国家农业政策、土地政策、销售政策提出了一定要求。
第二,有敏锐的市场销售意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关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价格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等经营素质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中,各乡镇涌现了一大批女企业家、女种植能手和女经纪人,推动了所在区域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第三,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在商业文化的熏陶下,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有比较强烈的创业意识,许多女性通过创业得以成长和发展;也有一些女性遭遇创业困境,难以在创业“旅途”上走得更远,这要求政府从创业资金、创业信息、创业渠道,以及创业项目上,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妇女进行引导和支持。
五、农村妇女的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是农村妇女必不可少的素质。开发和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的知法、守法和用法素质,既是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农民守法乐业的基本保障,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妇女的法律素质,主要体现在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即农村妇女能否依法参与和处理农村经济社会事务、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以及农村妇女能否自觉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依法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诉求方面。
(一)受访者的择偶生育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2005—2006》)对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民对《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和《社会治安管理条例》这些法规比较了解。这与本课题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从择偶婚恋观上看,86.01%的受访者表示恋爱和组织家庭时,会“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配偶的选择”,另11.01%的受访者表示择偶时听从父母的安排(见图3-12)。
从生育观上看,只生育一个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广泛认同。调查显示,受访者中75%生育1个孩子,20.08%生育2个孩子,只有不到3%的受访者生育2个孩子以上(见图3-13)。(www.daowen.com)
图3-12 受访者的择偶婚恋观(N=1808)
图3-13 受访者生育孩子的个数(N=1808)
(二)受访者对财产继承权的认知
在“您是否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调查中,57.25%受访农村妇女认为自己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30.48%的受访者认为“没有”,12.27%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见图3-14)。
图3-14 受访者对财产继承权的认知(N=1808)
以上数据是农村女性对财产继承权认知的原生态反映,这表明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对财产继承法不太了解。虽然超过半数的农村妇女对这一法律有正确认知,但尚有四成多的农村女性对财产继承权表现为“无知”(没有)和“不甚了解”(不清楚)。
(三)受访者的公共参与意识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和政治保证。管理民主客观上要求农村妇女广泛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村庄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促进农村妇女的观念更新、政治参与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调查显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管理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普遍能参加所在村庄的选举或投票(96.63%);选举投票时一般都会慎重、认真地进行独立判断,或遵从自己的意愿(38.05%),或听从丈夫的意见(35.34%),或接受乡邻、亲戚和朋友的建议等(26.60%)(见表3-7)。
表3-7 受访者民主参与情况 (N=1808)
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参与状况的评价”中,32.8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政治权利和社会参与情况“较好”,23.78%受访者认为“很好”,40.43%受访者认为“一般”,2.49%受访者认为“较差”;政治权利与社会参与均值为3.770,处在“一般”向“较好”水平发展(见表3-8)。
表3-8 受访者政治权利与社会参与评价 (N=1808)
(四)农村妇女法律素质发展
第一,整体法律素质不高。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对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和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等比较了解,而对继承法、劳动法、合同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知之甚少”。
第二,法律上的强化义务特征明显。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对严格守法和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有一定认知,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上的强化义务特征,从而对自身所拥有的法律权益了解和维护相对不足,这也是未来农村妇女法律知识宣传和学习的重点。
第三,民主政治参与态势良好。沿海发达地区民主政治参与有较好的基础,农村妇女普遍拥有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自由和权利;农村妇女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愿望较强,在选举投票中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和判断,会慎重作出选择;政治权利与社会参与状况从“一般”往“较好”水平发展。
六、农村妇女的思想素质
积极健康的生活风貌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目标。在新农村建设背景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农村妇女应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婚姻观和休闲观,形成和睦友善的亲属邻里关系,远离封建迷信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具有积极人生态度、文明生活风尚的新型农民。
(一)受访者的幸福观
“受访者生活满意度”调查中,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的生活“满意”,只有不到1%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受访者生活满意度均值为3.104,处于“比较满意”水平(见表3-9)。
表3-9 受访者的生活满意度 (N=1808)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认为家庭关系满意(74.94%)、健康状况良好(73.12%)是幸福的最核心来源,其他如经济状况良好(46.74%)、邻里朋友等人际关系友好(30.86%)、文化程度高(12.39%)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见表3-10)。
表3-10 受访者对幸福的认知 (N=1808,多选题)
(二)受访者的婚姻观
当家庭遇事需做决策时,“自己说了算”占13.99%,“丈夫说了算”占7.36%,“和丈夫共同决定”占68.86%,“和丈夫商量,但最终主意由丈夫拿”的占8.41%(见图3-15)。
图3-15 受访者家庭遇事决策模式(N=1808)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家庭经济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由丈夫管理,占总样本的6.8%;第二种是由自己管理,占总样本的22.62%;第三种是夫妻共同管理,占总样本的69.75%。夫妻共同管理方式比重最高(见图3-16)。
图3-16 受访者家庭经济管理方法(N=1808)
“如果必要时,您是否会主动提出离婚”调查中,表示“会”的受访者占38.05%,表示“不会”的占35.34%,“说不清楚”的占26.61%(见图3-17)。
图3-17 必要时,受访者是否会主动提出离婚(N=1808)
以上三组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观念上的独立与成熟、开放与理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妇女在家庭内部地位的提升,夫妻共同参与家庭经济事务决策成为主流和常态。个案访谈也反映了这一点。
在个案访谈中,对于婚姻问题,近九成受访者倾向于自己做主、父母同意;对于找对象看身份地位金钱、婚后出轨、近亲结婚、女孩早婚等现象和观点,大多数受访者持批判态度;而对于妇女首婚是否处女、因感情不和离婚、夫妻年龄差距等多数受访者表示出接纳和宽容;对于婚后的家庭生活,大部分受访者对家庭暴力持反感态度,并认为女性应该对家庭事务拥有平等的决策权。
(三)受访者的休闲观
调查表明,受访者喜欢的休闲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球类、健身等运动类活动,占37.28%;音乐、舞蹈等文艺爱好类活动,占36.45%;喝茶、看电影等休闲活动,占29.87%。其他的常见休闲方式还有旅游(25.94%),网络休闲(25.66%),以及棋牌、麻将(17.42%)等(见表3-11)。
表3-11 受访者喜欢的休闲方式 (N=1808,多选题)
受访者进行休闲活动时,其休闲娱乐伙伴通常为爱人(40.43%)、朋友(33.57%)、孩子(16.26%)、父母或爱人父母(4.42%)等(见图3-18)。
图3-18 受访者的休闲娱乐伙伴(N=1808)
受访者参与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有:所居住的村的活动室、公共健身器材与公园等(41.92%),自己家中(30.75%),所在镇或县的有关场所(13.77%),以及旅游点等其他场所(13.56%)(见图3-19)。
图3-19 受访者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N=1808)
受访者所在村的基础设施如公共健身器材、活动室、公园以及绿地能否满足休闲需要的调查显示,超过75%受访者认为村活动设施能基本满足需要,4.37%受访者认为不能得到休闲需求的满足;休闲设施满足需要均值为2.933,接近“基本能满足”水平(见表3-12)。
表3-12 受访者所在村活动设施是否能满足需要 (N=1808)
(四)受访者对现实的看法与期望
受访者认为,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大的障碍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54.70%),其他影响因素有国家资金投入的不足(36.78%)、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26.55%)以及农业的科技水平低(26.22%)等(见表3-13)。
表3-13 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大的障碍 (N=1808,多选题)
调查表明,在1757个样本中,49.97%受访者认为供子女上学“没有困难”,41.61%受访者认为“有些困难”,还有8.42%受访者认为“非常困难”(见图3-20)。
显然,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父母的包袱和负担,超过50%受访者认为这是现实中的难题。
图3-20 您觉得供子女上学困难吗(N=1757)
对“您最关注的自身利益问题”调查也反映了这一点,受访者最关注的自身利益问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他关注的问题还有家庭收入问题(39.49%)、住房和建房问题(32.85%)、社会保障问题(32.69%)、就业问题(19.52%)、农村环境问题(15.93%)、精神文化生活(10.56%)和拆迁征地问题(8.30%)(见表3-14)。
表3-14 受访者最关注的自身利益问题 (N=1808,多选题)
受访者最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按紧迫程度排序依次是:增加定期、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42.64%);立法保障农民和农民工的权益(34.46%);为农民提供生产、供应、销售等市场信息服务(31.91%);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29.81%);增加农业技术指导(25.28%);精简镇村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20.08%);进一步减免农民税负(15.76%);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12.33%);加大对农民的小额农资信贷服务(9.29%)等(见表3-15)。
表3-15 受访者最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 (N=1808,多选题)
(五)农村妇女思想素质发展
思想素质作为个体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具体认知与看法,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简言之,正确的认知引领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第一,有积极正确的幸福观。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关心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有正确的幸福观,受访者普遍认为满意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幸福的关键,同时也认同经济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友好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第二,有平等独立的婚姻观。虽然沿海发达地区超过75.72%的家庭户主为丈夫,但随着农村妇女经济的独立,家庭地位明显提升,超过89%的女性表示能与丈夫共同管理家庭财富,农村妇女平等参与家庭经济事务决策成为常态。在婚姻发生危机时,能审慎思考,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婚姻观念趋于开放、成熟与理性。
第三,有健康时尚的休闲观。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工作之余也乐于与家人朋友享受闲暇,休闲娱乐方式多元化,既有提升身体健康素质的健身运动类休闲活动,也有熏陶艺术修养的文艺舞蹈类活动;既有时尚现代的网络休闲类活动,也有修身养性的户外拓展旅游类活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农村妇女的休闲需求,家人、朋友是农村妇女休闲的主要伙伴。
第四,对现实有客观的认知和期望。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对新农村建设有正确认知,认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最大障碍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妇女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关注程度较高,如子女教育问题、家庭收入问题和住房建房问题等;期望政府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如增加定期、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立法保障农民和农民工的权益;为农民提供生产、供应、销售等市场信息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
七、农村妇女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劳动者其他素质的根本载体。显然,身体素质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基础和根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一)受访者身体健康状况
从健康状况来看,46.29%受访者健康状况“良好”,47.90%“一般”,3.93%“较差”,1.88%“经常生病”;从妇科病患病情况来看,34.51%受访者患过妇科病,60.45%没有患过,还有5.03%不清楚;从年度妇科病普查来看,82.30%受访者参加过,17.70%没有参加过;在生孩子时,71.43%受访者在医院生产,21.57%在乡镇卫生院生产,还有6.66%在家里(见表3-16)。
表3-16 受访者身体状况描述 (N=1808)
(二)受访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76.49%受访者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90%受访者没有参加,1.61%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见图3-21)。
图3-21 受访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情况(N=1808)
对参加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访者(N=1383),进行住院报销情况的调查显示,14.03%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32.32%表示“满意”,47.29%表示“基本满意”,6.36%表示“不满意”;受访者对新农合住院报销情况评价Mean为2.614,处于“基本满意”到“满意”水平(见表3-17)。
表3-17 受访者对新农合住院报销情况的评价 (N=1383)
总体样本中,有21.90%受访者没有参加新农合(N=396),受访者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主要有:参加后若真的生病,合作医疗保险也报不了多少钱(52.53%)、不了解它的内容(24.75%)、没人组织我们参加(15.66%),以及参加时要交的钱太多(5.30%)等(见表3-18)。
表3-18 受访者未参加新农合的原因 (N=396)
受访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医疗水平,需要国家政策(51.11%)、政府投资(41.26%)、农民互助合作(5.75%),以及家人亲戚的帮助等,其中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影响至深(见表3-19)。
表3-19 受访者认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的条件 (N=1808)
(三)农村妇女身体素质发展
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生活水平的高低,二是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前者可由食物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和营养状况直接反映,后者则由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孕产妇死亡率、疾病及环境卫生等指标具体体现。[13]于此,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所在区域的农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
第一,健康水平总体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妇女的食物消费支出增加,消费结构和营养状况不断优化,总体健康状况良好;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妇女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
第二,对健康问题存在忽视的风险。在健康维护上,虽然大多数受访农村妇女健康状况良好,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忽视,如有17.7%的受访者没有主动参加1次/年的妇科病普查,有超过20%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待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应运而生的,绝大多数农村妇女从中受益。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如使用范围小、保障水平低(若真的生病,合作医疗保险报不了多少钱)等。这既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参与情况,也不利于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的维护和提升。从受访者视角来看,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主要还得依靠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完善和政府公共卫生投资加大。
对农村妇女六方面素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描述既反映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总体质量,也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人力资源各素质之间密切相关: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素质强调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养和劳动能力的培养,法律素质和思想素质着重于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政治素养和精神风貌的塑造,身体健康素质则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现实载体,是人力资源其他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和物质基础。因此,开发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既需要对农村妇女的六大素质进行系统规划和综合开发,也需要考量农村妇女的发展诉求,继续向纵深发展,从而实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素质,才能培养契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新型农民,才能健康高效有序地推进沿海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