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始终将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迅猛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全国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也为国民经济腾飞奠定了雄厚基础。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瞩目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业结构持续调整,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农业发展关系更加密切。[4]国家统计局数据进一步显示,[5]“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见图3-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种植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所占比重由56.4%上升到58.2%,提高了1.8个百分点;牧业所占比重由26.6%下降到24.9%,下降了1.7个百分点;渔业、林业比重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7和0.1个百分点,见图3-2。
图3-1 “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增长[6]
图3-2 “十一五”时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构成[7]
在我国农业持续增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沿海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也取得长足发展,且其农业总产值、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及农民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居于全国前列。按照国际经验,评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根本的依据是人均GDP水平。据此,2008年浙江省人均GDP为42214元,依照同年平均汇率换算,人均GDP为6078美元,与全球排在60~70名的苏里南、南非、毛里求斯、阿塞拜疆、保加利亚、黎巴嫩等国家人均GDP相当,居于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的中等水平。当前,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呈如下特征。[8]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GDP年均增长12.7%,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21487亿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5∶53.5∶40调整为2008年的5.1∶53.9∶41;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有所调整,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两项收入稳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浙江省全面小康程度达89.6%。(www.daowen.com)
(二)城乡统筹稳步推进
浙江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水平由2005年的56%上升到2008年的58.2%;推行市县域总体规划、推进城镇建设,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强化,浙中城市群培育加快;区域发展日趋协调,“三带三圈一群两区”的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年底浙江省村庄整治率达到35.4%。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随着“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设的推进,浙江省社会事业持续发展。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05年的1.22%提高到2008年的1.6%;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全国率先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7.8%;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主要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推行城乡统筹就业,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随着2007年浙江省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浙江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工业重复用水率由2005年的38%提高到2008年的62%;环境污染防治成效明显,2008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9.2%和13.9%;生态公益林建设有序推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实施碧海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建成7个省级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立了覆盖全省八大水系源头地区的生态财力转移支付制度。
(五)各项改革成效显著
浙江省积极革新,举措纷呈。如组织实施杭州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兴、义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温州、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规划体制、投资体制、强县扩权、乡镇机构等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外经贸体制不断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进一步健全;境外重要资源的合作开发步伐加快,企业境外投资机构数居全国第一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