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成果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人力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国家、地区或组织所拥有的实际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和投入经济运行的人口以及由于非个人原因暂时未能从事劳动的人口,他们有时也被称为“劳动力资源”。人口资源是一个最基础的数字,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及人才资源皆来源于其中。(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劳动年龄范围内人口的总和。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成果

第一节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内涵

“资源”在《辞海》被诠释为“资财的来源”,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物,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而作为经济学术语,“资源”被界定为“一种经济的基本投入物或组成部分”[1],是为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资源分类方法多样,从资源的渊源分,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从资源的形态分,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当代经济学家一般把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时间资源,其中人力资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概念最早出现在彼得·德鲁克出版的《管理实践》(1954年)中,指的是存在于劳动人口中的从事经济及社会活动并能创造价值的能力。之后,关于“什么是人力资源”,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伊凡·伯格(Ivan Berg)认为,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与知识。雷西斯·列科(Rensis Lakere)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人力结构的生产力和顾客商誉的价值。哈比森(Harbison)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内贝尔·埃利斯(Nabil Elias)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成员及外部的人即总经理、雇员及顾客等可提供潜在服务及有利于企业预期经营活动的总和。[2]至于在我国,虽然人力资源理论研究时间不长,但亦有所探讨。陈远敦、陈全明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也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者的总称。张德认为,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包括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人口的能力。

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人力资源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然而在他们的阐述中所出现的关键词“技能、知识、活力、智力、劳动能力”等,让我们感受到人力资源的“别致”。显然,这是一种区别于自然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的资源类型,是可以直接投入经济社会活动的特殊生产要素。因此,在人力资源内涵的探讨中“人的劳动能力”最受瞩目,并认为人力资源其核心就在于“人力”。人力资源是以人的生命力为载体的资源,不同于其他任何资源,具有自身突出特点。第一,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人力资源承载于人体之中,与人的生理特征和基因遗传密切相关,生物性特征明显。第二,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附着于现实的个体之中,是劳动者体力与智力的结合,具有天然的主观能动性,并有自我开发的潜质。第三,人力资源具有时代性。人力资源的形成,如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素质的提高都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时代的人力资源素质。第四,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源如果“储而不用”,就会产生闲置、浪费,或许还会导致人才能的退化和丧失,因此人力资源的使用必须及时。第五,人力资源的两重性。人力资源是活跃的生产要素,同时它也是消费因子。不管人力资源闲置或使用,都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其他各类资源,如粮食、食物、水和能源等。第六,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人口总是在不断替换和更新中;同时,劳动力总是以“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路径实现其循环和再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既受生物规律支配,也受人类自身意志的影响。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被经济学家誉之为“第一资源”。

本书所指的人力资源,便是这种特殊而活跃的资源。在现实中,它可以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区域经济社会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人口的总数,既包括已直接投入使用的劳动人口,也包括尚未投入使用的劳动人口。人力资源中,已直接投入使用的劳动人口和尚未投入使用的劳动人口,通常被称为“现实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现实人力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国家、地区或组织所拥有的实际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和投入经济运行的人口以及由于非个人原因暂时未能从事劳动的人口,他们有时也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潜在人力资源则指处于储备状态,正在培养或成长,未来将具有劳动能力,或虽具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从事社会劳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动员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的总和。[3]

人力资源附着于劳动者身上,有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其总量是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乘积。从量的维度上看,人力资源数量是人力资源总量的基础性指标,是人力资源的量化特征,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总人口,包括实际就业人口、求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以及军队服役人口等(见图2-1)。

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综合,既包括智力和体力等劳动能力,也包括现实和潜在的劳动能力。现实的劳动能力,能够直接投入劳动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潜在的劳动能力,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未能参加具体的劳动生产,但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从质的维度上看,人力资源与劳动人口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以及思想素质等紧密相连。

img2

图2-1 人力资源数量构成[4]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人口资源

人口资源是一定时间或空间范围内人的数量及人际关系的集合,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量,即全部的自然人,显现的是人口的数量。人口资源是一个最基础的数字,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及人才资源皆来源于其中。

人力资源产生于人口资源,又与人口资源有所区别。人口资源指的是一定时空内的所有自然人,包括已丧失劳动能力者;人力资源则是全部自然人中具有现实或潜在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者被排除在外。另外,人口资源主要是数量概念,而人力资源则强调人口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二)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劳动年龄范围(男:16~60岁;女:16~55岁)内人口的总和。从数量的视角来看,它是人口资源中拥有劳动能力并进入法定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劳动者;当然,它也强调劳动者应具有的劳动能力,通常指按规定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全体,该范围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除外。

人们往往将劳动力资源等同于人力资源,实际上人力资源的人口覆盖面比劳动力资源要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来源于该国或地区的人口资源,然而劳动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者,如残疾人、精神病人等,以及劳动年龄以外的未成年人并不属于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则既包括劳动力资源,也包括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但已参加劳动的劳动者和已离退休但仍从事工作的劳动者。

(三)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来源于人力资源,它是人力资源中具有专业知识,有较强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口的总称。人事部在人才统计口径中将人才界定为:人才专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可见,人才资源强调人口的质量。一般而言,人才资源有三种基本的分类方法:第一,按所学专业,人才资源分为自然科学技术人才资源与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人才资源两大类;第二,按工作性质,人才资源可以细分出某一大类中的某一种人才,如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第三,按社会称谓分类,如科学家与工程师等。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处于劳动年龄阶段,且人力资源素质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是人力资源中较杰出和优秀的人口。人才资源还具备一般人力资源所没有的特征,如人才资源内在素质的优越性、劳动过程的创新性和劳动成果的创造性、贡献的超常性、资源的稀缺性等。

(四)人力资本

由于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在理论渊源、研究对象、分析目的上有着一致性,又都是在研究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产生的,因此人们常将二者相提并论。(www.daowen.com)

事实上,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在内涵与本质,以及关注内容上都有所区别。人力资源是具有一定体力、智力或技能的生产要素形式,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生产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则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由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所反映出来的资本。作为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都以投入、产出作为分析视角,它体现了成本的投入及预期收益的获取。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是一个静态的理论概念;人力资本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动态特征,它是由人力资源通过开发或投资而成的,作为生产要素,其投入又会带来新的收益。从关注内容上来看,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一定人力资源存量,强调人力资源投资所付出的代价与收回,考虑投资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全社会的人力资源投资为社会带来多大收益、研究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人力资源,除了人力资本所涉及的内容外,还要分析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使用、配置、管理等多种规律和形式,揭示人力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5]总而言之,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人力资本依附于人力资源上;人力资源未经开发,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

(五)小结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存在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口资源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字,它是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自然基础和首要前提。劳动力资源作为法定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资源则是人力资源中文化程度、管理水平、技能层次较高的那部分人口,是人力资源中的较优秀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中,人才资源的数量越庞大,该国或该地区人力资源的总体质量就越高。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四者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含关系;在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个资源金字塔中,人才资源居于金字塔的塔尖(见图2-2)。

人口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分别突出的是人口的数量和劳动者的数量,人才资源则凸显劳动人口的质量,人力资源是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综合与统一。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本的现实载体,通过开发或投资,使潜在人力资源或现实人力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在一些国家,劳动力人口众多,但如果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其人力资本总量可能并不多;在另一些国家,虽然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人力资源素质较高,则人力资本总量就相对较多。自然的人力资源必须基于一定的开发(比如通过学习,提升认识、掌握技能),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人力资本,进而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收益。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从数量和规模上看,我国农村人口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居世界首位;但从质量上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农村人力资源较为短缺,农村人力资本匮乏。

img3

图2-2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四者关系[6]

三、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内涵

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地域概念,是最古老的社会实体。所谓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在农村区域范围内总人口中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能够从事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劳动者人数的总和。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农村人力资源可以分为农村男性人力资源和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亦可称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后将使用此词条进行描述)两大类。因此,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女性总人口中具有创造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能力,能够从事智力和体力劳动的女性人口的总称,它是农村女性劳动者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从数量上来看,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现实和潜在女性劳动力的人数;而在质量上,则是农村女性劳动力体质、智能和思想等素质的反映。总的来说,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决定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农村女性的人口结构,决定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结构。从现实上看,我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一个“数量众多、成分复杂、层次分化、差异较大”[7]的人力资源群体。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质量作为农村女性劳动力体力和智力的综合反映,它通常与农村女性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技术能力、科技素质和意识理念等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质量远比人力资源数量重要。

具体而言,我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由以下几方面人口构成:

(1)处于劳动年龄内(16~55岁,下同),从事农村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它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被称为“农村适龄女性劳动人口”;

(2)处于劳动年龄内,长期从事城市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它占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当一部分,被称为“农村适龄女性就业人口”;

(3)虽然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是已从事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被称为“农村未成年女性劳动者”或“农村未成年女性就业人口”;

(4)已经超过劳动年龄,却依然继续从事经济社会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被称为“农村老年女性劳动者”或“农村老年女性就业人口”;

(5)处于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被称为“农村女性求业人口”或“农村女性失业人口”;

(6)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接受教育、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学习的农村女性人口,被称为“农村女性就学人口”;

(7)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农村女性人口;

(8)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军队服役的农村女性人口;

(9)处于劳动年龄内的其他农村女性人口。

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实际人口构成中,前五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即现实的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后四部分则被看成是潜在的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作为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它具有能动性、资本性、增值性、再生性、社会性和区域性[8]等显著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