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外农业劳动力教育经验及甘肃现代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甘肃城镇化水平低,全省2 635万人口中大部分在农村,农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省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目前,甘肃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科技水平较差,这一特点直接制约了全省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农业发展。要增加对甘肃农业人力资源投资,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必须要了解国外农业劳动力教育与科技培训的成熟经验,在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提出甘肃农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策。
一、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教育与科技培训状况
对农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开展农民培训已被国内外经验证明是推广农业科技和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介绍美国、日本、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在农民职业教育与科技培训方面的经验,以供借鉴。
1.美国有完善的农民科技培训与教育体系
农民培训是指使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民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及时学习和掌握农业生产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教育形式,也涉及使无业者取得经营农业所需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美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立法实施基础上的,美国从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几十年来,美国政府颁布了数十部法案,以大力支持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美国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核心体现在科研、教育和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其农民培训由全国性的农业教育培训组织宏观协调和指导,培训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在公立学校之外开展的培训和在公立学校内开展的培训两种,前者的培训对象是成年农民,一般都由当地高中教师在夜校进行培训,时间大多安排在秋冬季的农闲时期;后者则是美国农民教育培训的最主要形式,培训对象一般为青年学生和准备务农的青壮年农民。其培训的方式分为辅助职业经验培训、未来美国农民、辅助农业经验培训和课堂指导的农业培训等。辅助职业经验培训是正规农民职业培训的一种典型形式,授课者多是一些专家学者,主要教授有关生产管理和农业投融资方面的技巧;未来美国农民是为了帮助农民培养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给青壮年农民建立自信,拓宽其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渠道;辅助农业经验培训是一种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式,指学生将课堂学到的农业生产经营等技能应用到自家农场或当地社区、企业,教师进行家访并进行指导的方式;课堂指导农业培训是由美国公立学校提供的农业教育培训,很大一部分是在农村地区的高中开设农业课程。美国早期教育培训方式,有利于向未来农民教授种植养殖技术和农机具使用方法,对提高农民整体科技素质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日本多层次的农民培训模式
日本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难形成较大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于是就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主体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和多目标的教育培训模式。日本通过立法措施支持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培训内容和资金投入,规定各参与单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作为协调农民培训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依据,甚至对扶持农民培训的相关机构建设、经费来源和运作及相关奖励措施,都做出了法律规定,并要求确保严格执行。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至19世纪末相继颁布了《学制》、《农学校通则》、《实业学校令》、《实业教育费补助法》、《实业学校教员养成所》和《农业改良促进法》等律令,这些法律的制定及有效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农民农业学历教育的发展。日本农民培训工作由国家统筹规划,政府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和协作,以教育系统为农民培训的主体,农业改良普及事业系统予以配合的培训体系。目前,日本农业教育层次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大学本科教育、农业大学校教育、农业高等学校教育、就农准备学校教育和农业指导士教育。大学本科教育一般通过综合性大学农学部和高等农业院校来完成,培养目标是造就农业高科技人才和教学人员,毕业生一般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大学校教育的培训对象是新进的就农者;农业高等学校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这是青年农民培训的重要渠道之一;就农准备学校教育是对城市在职人员、失业人员或大学毕业生进行的短期农业技术知识转岗培训,这也是新进就农者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外,还规定新进就农者在接受完农业大学校教育或就农准备学校教育的教育培训之后,还必须根据需要,到当地具备了农业指导士资格农民家中接受指导和研修。
3.法国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其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农业的发展与政府重视农业教育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法国政府对农业教育大力支持,重视包括农民培训在内的农业教育,投入大量资金大力扶植,使农民享受免费的职业技术教育。1960年,政府颁布了《农业教育指导法案》,建立了高、中、初三级农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学校,从事农业人才的培养。法国承担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机构有: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成人培训中心、农业职业教育中心。其农业成人培训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农民的培训工作;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和农业职业教育中心主要招收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毕业生,还从事一些农民培训工作;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农学会承担着农业科研课题研究、农业技术咨询、成果展览活动以及对农民的农业知识培训任务;农业联合会是农民的利益代表和代言人,除保护农民的利益外,还向农民提供各项服务,其中包括向农民提供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等。同时,政府还确立了公立私立共同办农业教育的体系,逐步实现了农业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农民接受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在校集中学习的形式,也有商会或农会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到农场的田间地头和企业的车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培训时间也长短不一,有120个小时以上的长期培训,其目的是让没有受过培训的农民,取得经营农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或使受过一定农业教育的农民,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取得相当的技术证书或晋级。也有120个小时以下的短期培训,主要是为了丰富农民的农业知识。农民培训的特点是教学时间比较灵活,可以在一年或几年内完成规定的学时,既不影响工作,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另外,从培训内容方面看,其主要内容围绕着农业生产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如何适应农民的需要来安排。农业部根据掌握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由培训单位来实施。既有专题讲座,也有系统学习。在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内容涉及面极广,主要包括农业基础知识的普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普及和推广、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畜牧良种培育等。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学校根据农业结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新增设了农业资源开发、现代生物技术、无公害生产、环境保护与监测、信息管理、产品流通、对外贸易、绿色食品生产、农业服务、农业旅游等方面的专业。
4.荷兰农民职业教育的经验
荷兰农业发达并居世界前列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政府十分重视农民职业教育。政府对农民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大,每年的教育和研究经费约占国家总预算的1/4,农民教育投资占到国家教育投资的15%左右。荷兰对农业重视程度不仅体现在高投入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上。荷兰的农业教育体系由初等、中等和高等农业教育三个层组成。初等教育主要提供农业基础教育,每个年轻农民都必须接受初等农业教育;初等农业教育结业后,可选择进入中等农业学校学习,学制为二至四年,主要学习与农业有关的各种职业技能;高等农业教学由农业学院承担,内容涉及农业经营、研究和农业组织等领域,一般要学习四至五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学士的学位;大学农业教育由瓦赫宁根大学承担,这是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学制一般为五至六年,毕业后可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硕士学位,再继续深造四年可获得博士学位。同时,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也很发达,培训系统几乎覆盖了农村的每个角落,农民之间还自发地组织起来,相互切磋和交流经验。荷兰政府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对本国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让农民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具备了相当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素质。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了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农民职业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强调实际应用,培养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农民的中长期培训中,采取课堂教学和实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学习形式上,互联网得到普及。农民通过网络把握国际市场的发展动向,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这样不仅使农业科技传播更加迅捷,而且还增强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甘肃现代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管理和科技化生产。要促进甘肃现代农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来积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选拔人才。当前,对农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最基本、最迅速、最广泛和大众化的途径,是对农业劳动者进行教育投资。通过对农业人力资源投资,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人力资源积累,加快全省农业科技进步,为下一步发展与壮大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对甘肃农业进行教育投资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资金要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
甘肃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求农业和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化。要使他们实现知识化,就必须抓好农村劳动力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基本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2003年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对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做出了具体部署。但是仍有一部分偏远地区适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教育地区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甘肃农村教育发展滞后,长期投资不足是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甘肃教育投入增长较快,但从全省来看,这种投入水平较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与世界各国以及我国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水平仍相差甚远。要解决甘肃农村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的现象,就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要采取多元化筹集农村教育资金,实行政府、集体、社会、个人一起上,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承担教育经费的教育投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劳动者提供良好基础教育条件,使他们成为有能力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以及掌握新技能的劳动者。(www.daowen.com)
2.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甘肃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有利于职业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当前,甘肃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业劳动者。在目前的各类教育形式中,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职业教育能迅速地对人才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不断更新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职业教育对农业劳动者来说,不仅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实现转岗就业的主要门槛。另外,职业教育可以改变农业劳动者的择业观念、更新技能来增加就业能力,降低就业难度。要发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对现行的农村职业中学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各地区可根据本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和优势,开设一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要加强甘肃农业劳动者职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以满足农业劳动者对各个层次教育的需求愿望。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在分为初级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3个层次。对于甘肃职业技术教育结构,要本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进行调整。按照人才需求的梯次,培养级别由初级到高级,人次规模由大到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扩大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就必须加快资源重组和整合发挥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要采取的方式是对现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改制或与职业高中(中专)及技工学校进行调整合并,使甘肃今后每个县区至少要办好一所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全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扩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规模。各州市今后至少要办好一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在没有设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州市,要通过兼并与整合本地区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争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早日设立。各个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要对农业劳动者进行转岗教育和职业培训。与此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转移培训与农业科技培训的关系,以上两种类型的培训不可偏。要按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使全省多数农业劳动者能够掌握1~2门专门职业技术,提高转岗择业能力。另外,要推进全省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农业劳动者终身教育和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网络。
3.对农业劳动者进行现代化远程教育
农村教育问题是农村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有教育的信息化才能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从而实现农村教育的质的变化和新的超越。农业远程教育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农业教育中的应用,对农业推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农业推广具有典型的教育性。随着农业的发展,甘肃农业正由传统农业的技术推广型向现代农业的教育咨询服务型转变。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辐射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教育形式,应用远程教育来发展农村教育是缩小我省城市与农村数字鸿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全省今后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构建农业劳动者职业教育信息网络。首先,要加快城乡信息沟通和农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扩大农业信息的服务功能,使信息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加大对市场信息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对农业信息的预测、分析和发布的能力,把信息及时传播到农民手中。这样不但可以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为农业劳动者准确地对市场进行预测和进行生产决策,而且还能减少农产品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其次,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可以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农业种植技能和农业经济知识的培训。甘肃的农业广播教育系统要利用自己进行远程教育的优势,及时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推进实用技术培训入农户,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通过远程教育传播优势,把农业政策法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等转化为多种媒体资源,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报纸、杂志、电话、科技直通车、手机短信等载体,迅速送进千家万户。可见,只有加快甘肃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发展多层次、多类别的现代远程教育,才能实现全省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4.要继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劳动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没有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加大对农业新技术的培训,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为了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必须继续加强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延伸村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在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改善培训条件,充实培训力量,把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把运用现代声像手段与搞点示范结合起来,建立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同时,要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群团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的辅助作用,鼓励他们根据农村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实际,举办各类中短期培训班,培训技术能人和致富能手,提高其科技水平和带动能力。
5.要完善农村干部的培养与培训制度
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这是因为中央和省市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村级组织、村干部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和落实。因此,提高全省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甘肃要搞好农村干部培养与培训工作,关键是要根据全省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民素质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来确定对农村干部培养与培训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理论、管理理论、农业基本知识、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环境保护等项目。同时,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时,培训部门要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把教学工作融入到科教兴农的具体实践中去,把专业培训内容切入到各地政府以及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去,做到真正为农业发展服务。此外,培训工作还应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落实到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基层干部身上。通过科学技术武装现代农村干部,不但可以用科技带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通过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6.建立扶持农业劳动者学习科技知识的配套政策
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是一项长效系统工程,没有稳定可靠的扶持政策是难以办到的。为了鼓励全省农业劳动者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鼓励性政策措施,调动农业劳动者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出台优惠政策,选拔一部分学有所成的青年农民,通过发放补助费,贴息或低息贷款及其他扶助措施,支持他们进行科技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者。同时,要对参加正规培训的青年农民优先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信息;要优先把青年农民作为基层干部的后备对象进行培养,并根据他们的技能评定相应的农业技术职称,以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7.对农业劳动者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
“绿色证书”工程是通过培养千百万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绿色证书”中的“绿色”原意是指绿色植物,现已引申为整个大农业。绿色证书是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它标志从事某一专业岗位的农民已具备了从事该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农业技术部门的系统培训、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对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最终表现为农业劳动者获得的“绿色证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民持证从业将成为一种制度。甘肃在全面实施这项“绿证”工程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农业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的数量,而且还要提高质量。为此,必须使全省绿色证书的分级教育与学历教育挂钩、接轨,即高级(三级)绿色证书教育与现在的大专层次接轨,中级(二级)绿色证书教育与现在的中专层次接轨,初级(一级)绿色证书教育即为现行的绿色证书教育。同时,要将绿色证书教育纳入“科教兴农计划”,以规范“科教兴农计划”的实施,要允许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经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颁发相应的初、中、高级绿色证书。获取“绿色证书”学员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为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服务。今后,甘肃要加快“绿色证书”培训的改革和制度化建设,推进“绿色证书”培训的深入开展。要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模式。要围绕“设置一个岗位、形成一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方针,不断完善和发展“绿色证书”培训模式,使这项工程成为全省农民培训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品牌。
8.要积极推进农业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农业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除了上面提到的“绿色证书”工程外,还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工程。甘肃要通过项目来启动工程,并通过工程来支撑培训体系建设。为了推进全省农业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必须要创新工作和投入机制,相关教育机构应加大农业劳动者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财政安排,支拨教育经费,扶持农村高中毕业生尽可能到农业本,专科院校学习,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家三部委规定,按中央,省,县三级财政1:1:1的配套政策实施。同时,还要本着“国家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农业技术培训经费,确保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只有积极推进农业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才能在全省农村培养和建立一支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