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现代农业特点判断,甘肃农业目前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始阶段,发展具有甘肃特点的现代农业,对于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具有全新的理论指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

第二节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根据现代农业特点判断,甘肃农业目前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始阶段,发展具有甘肃特点的现代农业,对于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具有全新的理论指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当前是甘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现代农业内涵、发展特点及基本特征,对于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大推动意义。要深刻理解现代农业内涵,有必要先了解农业演进过程。基于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力状况、生产力各要素配置方式以及与其他产业相互影响三种情况,可将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农业是在原始自然条件下,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的农业。大体上始自新石器时代,终于铁器工具出现,历经七八千年历史。原始农业之前,采集和狩猎是人类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人类逐渐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并采取措施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开始了靠人类劳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时期,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这是人类经济史上第一次重大革命。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技术的农业。它始自铁器工具使用,终于工业化以前,历经约两千多年历史。其基本特征是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铁犁、铁锄、铁耙、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简易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劳动工具由以人力、畜力、自然力为动力向畜力为主要动力过渡;选育良种、积肥施肥、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改革农具、利用能源、实行轮作制等农业技术措施逐步形成;农业经营制度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经营,虽然可能发生小规模产品交换,但总体上属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农业始自于工业革命,伴随着农业现代化问题而出现的,其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代农业与前三个阶段相比呈现出以下主要发展特征。

1.产业结构的集群性

现代农业不仅包括第一产业领域,而且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农村工业、社会服务、文化产业等多种产业集群。它不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产业,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系统。

2.农业生产追求质量性

传统农业以满足人的食物需求为主要任务,追求数量增长成为普遍共识。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要求农业生产由追求数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在保障必要数量平衡的基础上,要着力提高农业的质量与效益,以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农业功能的多元性

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增强,产业功能开始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经营、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方向转变。现代农业除了从事初级农产品供给和原料生产外,还具有了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4.农业产业经营的一体性

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生产。

5.农业要素的集约性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其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现代农业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依靠现代科技,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6.农业技术的先导性

就是现代农业是以新技术来发展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巨大引擎和推动力。传统农业的发展往往是投入驱动、资源依存型为主,科技贡献率较低。现代农业则是科技创新驱动下的知识化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7.农艺效益的综合性

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化为多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8.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www.daowen.com)

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9.农业政策的统筹性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通过大力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等措施的实施,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这就从制度上、政策上建立了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10.保障农业手段的法制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法制的有效保障。通过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仲裁,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通过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通过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体系,着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安全力等。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从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来看,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另一方面是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由此可见,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其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是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是传统工农和新型工农相结合的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农业。现代农业受到新农业科技革命推动,受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导,受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拉动,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驱动。建设现代农业有利于推进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途径。

二、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甘肃省农村面积幅员辽阔,农业人口众多,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在甘肃2 635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到1 780万以上,4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目前,全省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经过改革开放多年以来的发展积累,甘肃农业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截至2009年底,甘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6%,比1993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但比发达国家还要低20多个百分点。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现代农业,无疑成为甘肃最有难度和最值得关注的课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甘肃省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引导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使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1.发展现代农业是甘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目前,甘肃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农业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2.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甘肃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农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农产品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竞争,只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使甘肃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更多地分享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带来的好处。据测算,每1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可直接或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以2005年出口额计算,农产品出口共创造约5 400万个就业岗位。甘肃农业生产率较低,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用先进物质技术装备、改造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甘肃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甘肃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2004年—2009年,甘肃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85.04亿元增加到497.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38%。2009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06.2万吨,比2004年的805.80万吨,增加90.40万吨,年均增长3.28%。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 852.22元,提高到2009年的2 980.10元,年均增长10.05%。但在近年来,甘肃在粮食生产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粮食总产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增幅越来越小;粮食单产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种粮户每亩平均纯收益不断下降,粮食增产增收潜力十分有限,基础也不牢固。实践表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难度很大,扶持政策有限,不可能年年出台新政策,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提高甘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4.发展现代农业是不断增加甘肃农民收入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而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因为现代农业是通过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采用先进技术,使劳动投入相对下降,投入的土地、淡水和能源等资源得到集约化利用,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商品率,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耕地不增加的情况下,收益得到增加。甘肃发展现代农业,不但能使农民通过农业产业本身增加收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而且还能发挥农业经济功能,通过开发新领域培育农业生态功能、旅游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5.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甘肃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农业在甘肃国民经济中比重大,农村劳动力相对较多,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较高,根据这一基本省情,客观上决定了如果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势必拖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影响甘肃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通过发展以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建设,可以持续推进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并通过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往往在许多小城镇能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支柱产业。所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甘肃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及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推动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