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科主要医患问题与对策研究:信任与政策思考

外科主要医患问题与对策研究:信任与政策思考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名60多岁的泗洪县太平镇的老太太,因患胸部肿瘤于2004年8月18日来医院检查并住胸心外科,由于老太太对手术非常恐惧,其家属一再要求医生对病人要淡化病情,为了给病人做手术,医生和家属对病人都称是小手术。患者的丈夫吵到医院,要求追究医院的责任,并向医院索赔人民币14万元。案例4:“想当然”耽误高考患者19岁,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参加高考。

外科主要医患问题与对策研究:信任与政策思考

一、外科医患关系的特点

外科患者大多数情况紧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办事效率要高。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外科手术范围越来越广,分工越来越细,对医护人员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外科手术是外科主要治疗方法,无论哪种手术对病人生理和心理都是强刺激,这种刺激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的作用,使病人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如得不到缓解,将影响手术效果,加重术后情绪障碍或引起并发症。外科作为医疗行业中高风险的科室,外科医生证据意识强化导致的保护性医疗、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外科学技术主义的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医患沟通障碍等都使外科面临着更加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

二、外科医患沟通技巧

处在这样一个医疗环境中,外科医师该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外科手术多的特点,应重点要加强对外科病人的围术期沟通,这里包括麻醉师、护理人员和辅助科室医生的沟通。外科一个普通病人住院期间至少不能少于4次正式沟通,并要记录在案:首次正式沟通可安排在第一次查房对病人情况充分评估后,急诊病人务必在6小时内完成;第二次安排在重大检查或者术前,要充分告知利与弊,做到知情同意,签字备案;第三次沟通在术后当日就手术情况、后续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充分与家属沟通(不做手术不需要这次沟通);第四次出院前沟通,可以请病人谈谈对医护人员看法已经后续治疗与出院后随访等。

三、外科医患沟通案例

案例1:“吓死”病人

2004年9月1日《江南时报》报道:某医院发生离奇医患纠纷——医生透露病情“吓”死患者?一名60多岁的泗洪县太平镇的老太太,因患胸部肿瘤于2004年8月18日来医院检查并住胸心外科,由于老太太对手术非常恐惧,其家属一再要求医生对病人要淡化病情,为了给病人做手术,医生和家属对病人都称是小手术。然而在手术前一天即8月28日一位20多岁的女麻醉师来到病人床前做检查,发现病人瘦弱,便对病人讲“你的病情很重,需要做开胸手术,你要做好准备!”此话一出,老太太当即吓得面如土色,突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抢救90分钟后医生宣布病人死亡。

沟通技巧:

(1)医生和家属对患者称是小手术,这是考虑到患者的恐惧情绪,采用善意的谎言可以起到稳定患者情绪,起到保护性医疗作用。

(2)麻醉师只看见“病”,没看见“人”,没有考虑到老太太特殊心理状态,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案例2:四句话撂倒病人

一位偏远山村的农民,胸口疼好几年,一直没当回事。现在新农合政策好,看病能报销。他就来到县医院想让医生彻底查一下。谁知道这位大夫什么什么话没说,给他开一堆需要检查的单子,忙了一上午终于查完了,谁知这位医生看到检查报告面无表情说:“你来晚了”。

第二句话说:“没治了。”

第三句话说:“回家吧。”这时,病人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求求您了。”

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病人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患者不甘心去市医院检查,被告知胃部有肿瘤,做了胃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但是他想起县医院那位大夫越想越生气,就投诉,要求道歉赔偿5000元精神损失费。(www.daowen.com)

沟通技巧:

(1)这位医生首先医德修养不够,让辅助检查仪器充当了物化的媒介,本身就导致病人心里不舒服。

(2)医生的四句话给病人的信息时自己被判了死刑,没治了,从头到尾都没弄明白自己是什么病,自己医术有限,医不好病人,应该建议转诊。

案例3:一起B超检查引起患者身亡

一位来自农村的50岁女性患者,因患胃体部肿瘤收入普外科病房进行手术。由于患者心理负担很重,确诊为肿瘤后,患者的丈夫向经治医生提出尽量不要让患者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医生为她做了全胃切除并空肠代胃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一天,医生为她做最后一次B超检查。在检查中,患者一再询问B超医生自己胃部的检查情况,医生告诉她已经做过胃切除了。由此,患者意识到自己患的是癌症,因为是癌才会做全胃切除手术,患者越想越害怕,也不想花光家里的钱,于是当晚跳楼自杀身亡。患者的丈夫吵到医院,要求追究医院的责任,并向医院索赔人民币14万元。

沟通技巧:

(1)医院实施保护性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统一口径,床位医生如果和B超室医生沟通过,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辅助科室医生,在诊疗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我们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确实对病人心理状态有所了解。

案例4:“想当然”耽误高考

患者19岁,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参加高考。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带着他来社区医院就诊。希望医生用好药快点治好,怕耽误孩子学习。主诉夜里呕吐腹泻,社区医生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抗菌消炎补液处理,患者不见好转。医生说:“药物进体内有一个代谢过程,哪有那么快呀?回家睡一觉,明天继续输液就会好些。”输液晚患者回家,4个小时候出现剧烈腹疼难忍,立即去三甲医院看急诊,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急性穿孔”,立即剖腹探查,因为腹膜炎患者体质很差,无法参加高考。14天后虽然痊愈出院。但是家属把社区医生告上法院,认为是医生马虎了事,误诊才造成病人痛苦和耽误高考,要求赔偿10万元。

沟通技巧:

(1)对任何一个就诊病人,应该按照诊疗程序来做,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判断。作为一个高年资医生如果认真检查,阑尾炎应该能诊断出来。

(2)当病人反应药物没有效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用“想当然”来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