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研究成果

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钢铁企业与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3.1.1钢铁企业的界定1)钢铁企业的概念钢铁企业,即进行钢铁生产等经济活动的企业。当前,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多是广义上的钢铁企业,也称为联合钢铁企业。设备的大型化和企业大型化体现了高效率的要求,体现了技术进步的要求,也体现了节能降耗及提高钢铁企业竞争能力的要求,最终表现为规模经济。

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研究成果

§3.1 钢铁企业与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3.1.1 钢铁企业的界定

1)钢铁企业的概念

钢铁企业,即进行钢铁生产等经济活动的企业。一般来讲,广义的钢铁企业是指从事采矿、选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产品深加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赢利性经济组织,它包括矿山企业(采矿、选矿)、钢铁联合企业(矿山、炼铁、炼钢、轧钢)、独立的炼铁企业、炼钢企业以及专业化的轧钢企业、铁合金企业等;狭义的钢铁企业不包括从事采掘业的矿业企业,仅指炼铁、炼钢、轧钢企业。当前,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多是广义上的钢铁企业,也称为联合钢铁企业。联合钢铁企业的生产起点是地下矿石等含铁物料,终点是钢铁产品,中间经由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转炉炼钢厂、轧钢厂等企业。其工艺流程所用的原料包括铁矿石、煤、石灰石、回收的废钢耐火材料、合金材料等辅助材料。

钢铁工业目前主要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种生产方式。长流程以铁矿石、煤炭作为主要原材料,经过高炉—转炉—热轧—冷轧等流程,该流程包含了原料采购、高炉—烧结—焦炉还原、炼钢—精炼—凝固、再加热—热轧、冷轧等;短流程是以废钢、电力为主要材料的电炉—精炼—连铸—热轧流程。由于长流程更具代表性,因此主要分析长流程的钢铁企业。

当前,中国产业分类包括: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钢铁产业属于工业中的重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钢铁产业是支持与推动其他工业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实力水平的标志。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产业关联效果很大。向前连锁可溯及矿业、机械业,向后连锁影响的下游产业有机械业、汽车业、造船业、建筑业等。这些产业与钢铁产业共同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链。由于钢铁工业发展的上下关联大,必须依赖工矿、机械、运输等上游企业和消耗钢铁的下游企业综合支持才能健康发展。

钢铁企业的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钢铁原料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2)钢铁企业的特点

(1)规模经济。规模是指生产的批量,具体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和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批量的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和生产能力变化所导致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一般是指后一种含义,“经济”表示效益、好处、节省的意思。根据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定义,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总利润增加,表现为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

一般来说,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是从设备、工艺过程、生产线等方面提出,主要由以下原因形成:更新设备,采取先进技术,实行大批量生产,利用标准化、专业化和通用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与物耗,等等。企业规模经济是指几个工厂通过水平或垂直合并构成的经营实体。企业规模经济可以降低销售费用,节省大量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利于研发资金的投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钢铁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钢铁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其企业组织规模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依存关系。因为钢铁企业往往是大批量生产,而且工艺流程众多,固定资产投资很大,如果通过改良工艺设备或强强联合扩大生产批量,往往能够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性是由企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工艺特征和市场条件决定的,其企业组织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导设备功率的大小和生产率的高低。钢铁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设备大型化和企业大型化的过程。设备的大型化和企业大型化体现了高效率的要求,体现了技术进步的要求,也体现了节能降耗及提高钢铁企业竞争能力的要求,最终表现为规模经济。按照国际标准,钢铁企业最低经济规模为300万~500万t,最佳经济规模是年产钢800万~1 000万t。再考虑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企业追求的规模更大,国外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达2 000~5 000万t,甚至出现了像安赛乐—米塔尔这样的年产钢铁达上亿吨的巨型企业。

(2)流程繁多。钢铁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流程制造业的共同特点是:输入源头是大宗的自然资源(矿物质、生物质、水、空气等),这些资源、能源通过功能不同的工序串联作业、协同(集成)运行,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副产品,用作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排放物、废弃物。在国民经济中,流程制造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排放物,由此带来大量的环境负荷。

大型钢铁企业产品的生产要经过采矿、选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深加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如图3-1所示。一般的钢铁企业都涉及石灰厂、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其中,烧结要经过配料、一次和二次混合、布料、筛分、冷却、破碎、烧结、点火。炼焦生产工艺主要由备煤、炼焦、熄焦及煤气净化四大部分组成。高炉炼铁生产由上料系统、炉顶及粗煤气系统、高炉本体、出铁场及渣处理系统、热风炉系统、喷煤系统等组成。炼钢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和炉外精炼三大流程。

img5(www.daowen.com)

图3-1 钢铁企业生产流程(杨建新等,2002)

(3)能源密集。钢铁企业是能源的消耗大户,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过程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煤炭、电等能源。近10年来钢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能源消费量的12%~15%,钢铁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全部工业平均值的3倍以上。

(4)资源密集。钢铁企业也是资源消耗大户。钢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铁矿石、石灰石、煤炭、硅铁、锰铁等矿产资源,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水补给。在钢铁联合企业内,每吨钢将消耗0.6~0.8t标煤、1.50~1.55t铁矿石、3~8t新水。

(5)环境破坏。以钢铁联合企业为例,从铁矿石、石灰石、白云石、黏土矿等的开采,到精矿粉的洗选、烧结、焦炭的生产、高炉炼铁、转炉和电炉炼钢、自备电厂以及连铸和钢材轧制需要经过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以中国2005年的钢产量3.5亿t来计算,在生产过程中即使按先进国家的指标也要排放77万t的CO2,35万t的NO和35万t的SO2以及21万t的粉尘,排出将近14亿t的固体废弃物。钢铁行业粉尘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4,烟尘、二氧化硫污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各行业中也都排在前列。

(6)周期性。由于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钢铁产品的需求无法如工业化初期阶段一样大幅增长,其发展速度与国内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不可能摆脱与宏观经济共同进退的使命。技术创新是许多行业获取超额增长的法宝,但是,即使从国内外来看,钢铁行业领域内的技术创新也只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无法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因为如此,钢铁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一致,并不能出现如新兴行业一样持续增长的态势。

3.1.2 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定义

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以及上一章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解,笔者认为可以将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性市场中,钢铁企业紧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内在环境,发挥内在资源、能力和知识的作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规模效应,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

影响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资源或因素有地理位置、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资金、设备、企业文化、组织学习、矿产资源、企业制度、关系资源等。根据资源基础论的观点,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按照战略性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复制、不可替代性的程度,可得出钢铁企业竞争力的递阶曲线,如图3-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的硬件资源、环境资源和组织能力大体上呈递阶曲线。一般说来,越难以被模仿的资源和能力越能为钢铁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和利润。充裕的资金虽然能为钢铁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并不是当前市场特别稀缺的资源;钢铁企业属于规模经济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规模和技术先进性使部分钢铁企业能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这些资源比较难以模仿;而企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制度基础的形成,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广泛的关系资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这些资源是难以模仿的;而不可模仿的是垄断性资源,如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开发一处少一处;企业组织能力如企业文化、组织学习能力等,不仅依靠长时间积累而成,而且植根于企业每一位员工意识之中,是不可复制的,它们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当然这仅仅是对整个钢铁产业战略性资源和能力的一个大致排序,对于具体的钢铁企业,由于其拥有的竞争力要素存在质量高低和数量差别,各要素在模型中所处的位置可能存在差异。

img6

图3-2 钢铁企业竞争力递阶曲线

3.1.3 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根据第2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分析,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主要存在4个学派,即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市场观。资源观把企业看成一组资源的集合体,侧重于从企业资源及其异质性视角分析企业竞争力。企业的持久竞争力源自于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等特征的战略性资源。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其战略资源就是技术专利、自有或可采购的矿产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等。能力观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要素,是基本的分析单位。资源本身是没有生产能力的,是生产活动对资源进行协调与组合。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是知识,知识是最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资源和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企业的异质性取决于企业知识的差异。但是,知识也属于资源的范畴,所以不再展开。市场观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侧重于从企业外部产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认为产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起主要作用。具体而言,影响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市场或产业因素有产业环境(产业支持、竞争、政策)、竞争战略、市场机会。

而当我们把资源控制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纳入企业竞争力内涵范畴时,我们可以把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进一步理解为3个主要的方面:第一,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企业竞争力是指钢铁企业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能够稳定掌握市场份额,持续获取利润,在与商业对手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第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企业竞争力强调资源控制力和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并不否认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第三,钢铁企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包括两个范畴:一是国内的资源环境约束,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约束,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二是国外的资源环境约束,比如对进口铁矿石的约束和影响,国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