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各种外部条件。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t,此后,中国一直是全球钢产量最大的国家。特别是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钢产量从1.28亿t一跃上升到4.89亿t,7年累计增加了3.61亿t,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1.1%。根据世界钢铁动态公司发布的2008年全球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序,中国的五大钢铁企业宝钢、鞍钢、马钢、武钢和沙钢分列第3名、第19名、第26名、第29名、第31名,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从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历程看,在经过一系列的超常规发展之后,今天,中国钢铁产业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中国钢铁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投资过度、低水平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过低、布局分散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高及环境污染严重,钢铁产业成为了国家宏观调控首批主要产业之一。此外,与世界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相比,中国钢铁产业在总体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技术、产业组织结构、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中国虽然目前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www.daowen.com)
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直接导致了铁矿石、焦炭、原油以及海运费价格大幅飙升,使中国钢铁生产进入高成本时期,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赢利水平呈现下降态势。2007年以来,中国钢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赢利空间缩小,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趋势愈发明显。第二,内部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出台,加之生产成本的增加,规模小以及不达标的钢铁企业会逐渐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兼并。第三,钢铁企业间兼并重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因此,面对不断明显的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内外竞争压力,如何根据钢铁行业自身的特点,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书通过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问题,一方面,可以为中国钢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也能为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调整提供借鉴,为政府制定合理的钢铁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拓展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