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港航物流服务现状及问题

宁波港航物流服务现状及问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建设港航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条件宁波港已经具备的软实力和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宁波港航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宁波港每年引进大学生100多名。

宁波港航物流服务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宁波港航信息服务现状及问题

宁波近几年对港航信息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信息化效应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港航信息服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对比发达国家港口城市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仍有不足。

一、建设港航信息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宁波港成为国际大港,以及宁波港的发展进入了从运输工业港向物流贸易港的转变阶段,建设港航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了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工作。

(一)港航事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和结构变化,为港航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新一轮的国际竞争,这种竞争已从传统的船队规模、海运贸易量,扩大到港口服务、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科技教育等方面,即从“硬件”到“软件”的综合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放眼全球,增强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思维能力,科学谋划,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

(二)港航行业管理的需要

随着政府办公业务朝着网络化、高速化、移动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办公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要求。由于各级港航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办公业务应用、文件传输和行业服务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实现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电子化、网络化办公和信息资源共享。

(三)港航事业转型的需要

港航信息化可以提高港航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物流的高效准确;促使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有助于港航业的发展。

(四)提高港航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是港航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提供实时追踪查询的、有统一标准数据接口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桌面—桌面”交换,将成为未来港航的竞争焦点。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国国际港航业的地位,有利于提高港航的国际竞争力。

(五)港航公共安全环保的需要

绿色环保型港航服务体系是今后港航业的发展趋势,也将逐步成为提升港航业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指标。为此,港航业需要在开展生产的同时,从成本节约和环保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信息技术,实施节能改造和减少燃料消耗,以综合提升业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港航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港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意识已经深入到经营管理和发展策略当中,成本控制、延伸服务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传统意义上的竞争手段正在逐步弱化,竞争已经不再是点与点的竞争,而是整个信息流、物流、供应链的竞争。

发展现代港航服务必须要提高进出港效率、提高安全性,而监督管理部门高效、准确的决策和执法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都需要通过港航管理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与港航企业之间对通关、检疫、引航、运输组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口岸商贸、保税加工及配送、航运及市场信息、综合服务信息的高度共享、互联来实现。

二、建设港航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条件

宁波港已经具备的软实力和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宁波港航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快速发展的港航物流提供了强劲的需求

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内外辐射便捷,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宁波港的货物运输与集装箱运输吞吐量快速发展,货物吞吐量已经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国内港口第3位、世界第6位。如此规模的港口物流,以及随着大宗商品交易所和保税物流的发展,对港航信息化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

(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区域背景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建设智慧港口,服务于港口经济,重点是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

(三)大量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宁波港为了推进港口建设,2007年至2010年期间共投入7000多万元,基本形成业务作业管理、通信与监控等五大信息体系,信息技术成为宁波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港口系统是将互联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时监控系统、自动化装卸设备、物流搬运机器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于整个港口的运行。

(四)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其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在信息化成为港口运行的一种趋势后,宁波港十分重视人才、技术的引进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李令红总裁举例说:“集装箱设施管理系统技术,如果从外面引用,需花费4000万元。自己开发还是引进?当时我们也徘徊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让自己的团队来开发。结果经过一年努力,一炮打响,不仅节约了1000多万元,有着自己的知识产权,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我们就是要充分发挥年轻人、港口优秀人才的作用,帮助员工尽可能大地实现自身价值,并把企业、个人价值融为一体。”对人才的培养、拓展,宁波港实施了“121工程”,与多个大学合作培养高学历人员、高职称人员、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并发挥自己培训中心的作用,对集团班组长、干部、工人全员培训。选派骨干、工程技术人员、职工到国外短期培训和考察。宁波港每年引进大学生100多名。涵盖计算机、土木工程建设、物流管理、航运管理等多个领域,现在集团的高学历人员比例正在不断提升。

2002年5月,宁波港与IBM合作,引进IBM WebSphere中间件平台和咨询服务,以及SPARCS软件等领先的信息技术,自主开发了中心数据处理系统,部署集装箱码头实时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能够适应宁波港码头特点和口岸环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装箱码头应用管理系统。2004年,在国内首次尝试自主开发了与美国Navis公司SPARCS软件的接口处理模块,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创新性。

(五)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供了管理基础

为了更好地适应港口的发展,在宁波港项目管理中开发应用“普华项目管理整体解决方案(PowerPiP+p6)”,结合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宁波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实际情况,为宁波港全力打造专业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而NPG-PMC项目管理系统是在普华PowerPIP+P6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宁波港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并与现有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了项目业主、承包商、供应商等多方参与单位协同作业的平台,涵盖了工程项目的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全过程管理。

三、港航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宁波港信息系统建设始于1990年,经过了从单项应用到综合系统开发应用,从小型机到客户/服务器系统结构、开放系统结构,从PC单机应用到各单位建设局域乃至局域网与广域网网际连接应用的发展历程。

(一)港口企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宁波港生产业务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是引入现代港口生产协同管理理念。该系统对分散于生产业务管理职能部门,作业码头间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并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通过生产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来优化调度作业、提高生产指挥和组织质量;通过客户和合同信息的汇集,增强对货源市场开发业务的信息支持;最终实现调度、货运、商务、集装箱等业务职能与基层生产操作、辅助作业要素的协同工作,资源配置管理,切实提高生产业务管理流程化和规范化水平,并有效提升生产业务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数据集中和数据挖掘,对基层公司现有的生产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来加强高层决策的科学性

该系统全方位覆盖港口现有操作流程,有效实现对港口业务运作各环节的应用支持,对港口生产过程、货物装卸作业等业务环节进行全面动态的管理,满足宁波港集团对多式联运、海铁联运和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的管理要求,实现海关、国检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和处理,与国际先进运输管理模式接轨;并采用成熟的GPS/GIS技术,提高港口作业流程的效率和准确度。

(二)电子数据交换(EDI)建设

宁波港口EDI中心,始建于1995年,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信息传输和运作系统及示范工程》的示范单位之一。EDI中心支持宁波口岸经营集装箱运输的港口码头、集疏运场站、理货、货主及代理、船公司及代理和与上述运输业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一关三检)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宁波港口EDI中心向EDI用户提供各种报文传输、增值服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集装箱业务服务、海关一站式服务以及其他EDI相关服务,具体如图7-1所示。

img43(www.daowen.com)

图7-1 “大通关”平台架构

随着港口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增长,宁波港股份又投资上千万元,历时两年,对EDI数据交换平台和应用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开发工作,成功研发了新一代EDI系统,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集装箱运输EDI系统,开发了一套转换国际标准报文的应用软件。实现了包括登录管理、查询管理、回执管理和自动下载到应用数据库等的管理,形成EDI和EDP有机结合的“应用报文系统”。加快了数据交换速度,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得EDI中心无论在报文处理方面还是在增值服务提供方面有根本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口岸集装箱生产作业效率。

(三)智能集装箱闸口建设

集装箱智能闸口项目将箱号识别OCR技术、车号识别RFID技术、箱体检查CCTV技术、EDI技术和实时控制等先进技术予以有机结合,有核心控制模块根据业务过程控制各个部分运作,自动识别车号和箱号,通过视频完成箱体检验的远程检测,对识别和检测出来的信息按监控及操作需求进行转换,从而实现码头管理系统的实时交互,完成集装箱闸口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

宁波港集装箱智能闸口项目的建设和推广是当前宁波港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要举措,总投资1000多万元。该项目主要实现集装箱闸口管理由人工方式转为“无人”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监控进出港车辆的分布情况,调整机械设备和人力的分配,为码头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该项目的实施是实现宁波口岸集装箱运作的数据传输全程电子化的基础工程,对促进宁波的港口物流特别是集装箱物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该项目于2008年3月10日正式启动,已经完成装箱单预录入系统(CLP)的设计开发、码头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的改造、识别设备的安装调试,2008年12月实现了宁波港吉码头有限公司智能闸口系统的上线试运行。至2009年9月,已按计划完成了北仑第二集装箱分公司、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智能闸口系统的部署实施,各码头公司智能闸口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良好。2010年4月已完成宁波远东码头经营有限公司的实施部署,从而实现该系统在宁波港集装箱码头的全面推广。

(四)宁波港集团门户系统

宁波港集团门户系统已经形成了集网上业务、口岸服务、码头服务、场站服务、客运服务、一站式服务及内部网络服务于一体的信息网络门户服务平台,不仅如此,宁波港内部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实现“单点登陆”,达到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统一的消息平台。具体功能结构如图7-2所示。

img44

图7-2 宁波港集团门户功能结构

(五)码头自动化建设

1.智能化道口系统

在道口这个环节,采取了智能道口系统。首先,这部分的数据来源于EDI的录入,即港外的预录点把港外的信息录入到EDI系统,由其直接转化传输到上港集团的业务单位。然后,在集卡进入港区道口处,运用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使集卡进入港区之后完成对其自动识别(如图7-3所示),识别之后计算机自动分配给其场箱位。集卡进入堆场后通过轮胎吊自动调入系统,也就是说自动分配机械的位置、分配集装箱堆场的位置,落箱之后集卡开出港区。在装卸船的过程中,所有的集卡在工作过程都采用TPS调度系统进行调度。通过GPS、GIS技术等一系列的调度,算法运筹学等技术的应用,把整个码头系统的营运完整地串合在一起。所以说整个码头系统里,从内部基本已经做到了无纸化,并且已经发展到将港区内部的一些装卸过程,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碰到的随机事件的问题、排队论的问题和信息规划的问题。

img45

图7-3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工作示意

2.自动化无人堆场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主要包括一个自动化的集装箱智能无人堆场、两条高效双小车RMG(轨道式门式起重机)集装箱全自动装卸堆放线,以及一个现代港口集装箱物流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均作业效率每小时不小于100TEU。自动化无人堆场成功运转、港口数字化智能化体系的建设,标志着宁波港在自主创新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目前跟国际上知名的几个港口,如德国汉堡港、荷兰鹿特丹港的自动化码头技术上还是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四、港航信息服务存在问题

虽然“九五”期间信息化推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港航信息化仍处于单机系统向网络系统过渡的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仍未发挥整体优势。其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还有待加强,一体化程度不够

宁波港航信息化建设还需加大力度,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导致业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信息来源和服务对象一般有三类:一是各口岸管理部门,包括港口、海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政府职能部门;二是港航用户,包括货主、码头、仓储、船公司等;三是相关服务部门,包括船代、货代、船务、航运交易、金融、保险及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联运单位。

因为缺少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使港航伙伴群体(货主、船公司、货运代理、运输公司、航运供应公司等)无法共享船动态、泊位、库场和设备等信息,实现船货单证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不能使进出口企业与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联网,实现报关、审单、征税、核销、查验、放行等进出口贸易通关的各个环节电子化,更不能与国内外贸易伙伴的商务实现电子化。宁波港航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影响到规模效应的发挥,影响了行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

“一站式”服务范围不广、深度不够。首先,宁波港基于Web的信息服务器将大量的信息隔离在各个单位的数据库里,并且这些信息之间不能按照用户的请求进行协作式的加工处理,而变成实际作用有限的信息,港航信息平台的“一站式”服务得不到实现。其次,港航信息平台没有将各港航相关企业系统集成在一个系统平台上,因而这些系统仅限于管理企业内部的数据及流程,而无法实现与港航信息平台间信息的交互和共享,这样即使内部系统再完善也不能与港航信息平台无缝连接发挥出乘数效应。但就目前宁波港航信息平台发展状况来看,尚不能实现这一无缝连接。港航信息平台应实现与各单位及企业内部系统的信息集成,以此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EDI中心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投资成本。由于口岸EDI的应用需要配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对计算机管理水平较落后的航运企业及规模较小的航运企业,口岸EDI的投入成本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日常运行成本过高。由于EDI效益回收期长,且投入成本高,对于实力较弱的小公司,可能会陷入困境。三是原先的业务流程不规范。大部分国外船公司在信息应用方面远远超过国内航运企业,因而他们原有的信息系统同样对EDI的使用具有兼容性;而国内公司EDI应用推广大多受该因素影响,程度也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四是企业战略和领导不重视。这项因素对EDI的推广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可以看出,EDI的推广是一项基于长远目标的系统工程,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EDI的发展,对此,企业必须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五是安全、法律问题的限制。该因素也是制约EDI发展的问题之一。由于国内某些企业对信息化发展认识上的不足,对EDI替代传统业务处理方式的做法持有怀疑态度,尤其是EDI应用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有关各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由此进一步体现出EDI是一项极其复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三)宁波港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缺乏统一的协调

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于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的现象,使信息化建设投入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信息化工作向关键业务渗透不足,阻碍了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上的充分利用。

信息化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协调不够,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机构或不健全或体制不明,难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四)人才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复合型管理和建设人才、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缺乏,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机制缺乏,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信息知识培训和技能教育普及程度不够。

(五)网络安全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港航相关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还比较脆弱,缺乏一套统一、完善、整体性的安全认证、防御、备份及管理体系,在数据中心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在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专门人员设置方面还有缺陷,影响了更大范围内的网络化管理,特别是面向公众服务的网上行政许可、港口物流服务等业务的应用。

(六)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港航信息化发展依赖于组织、制度、人才、资金、标准等保障体系的健全,这些条件彼此联系,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目前浙江省港口系统已经解决了组织、制度等问题,但仍然是不完善的。发展资金、基础资源和应用标准化的问题仍然是未来信息化过程中面对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港口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各部门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水平。

应该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集装箱运行系统、散杂货码头管控系统、港口运营绩效管控系统、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核心IT应用应急系统、业务信息查询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功能,强化推广应用;基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通关、物流发展的应用需求,发展和完善统一的大宗商品交易、通关、物流及电子交易支付结算和信用管理平台。建设有适度超前、可操作性的港航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港航相关业务服务,打造国际强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