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SWOT分析

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SWOT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专业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近些年来,宁波大宗商品交易专业市场发展迅猛,宁波口岸的液体化工、原油、铁矿石、塑料等交易量均居全国前列。

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SWOT分析

第四节 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SWOT分析

根据我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影响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物流基础、交易市场基础、市场主体及其管理、金融与信息保障、配套服务、商品交易需求、政府支持等。下面我们运用SWOT分析法来理清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一、优势

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专业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大宗商品需求规模效应十分显著、现代物流体系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港口现有功能体系比较健全等。

(一)专业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

近些年来,宁波大宗商品交易专业市场发展迅猛,宁波口岸的液体化工原油矿石塑料等交易量均居全国前列。利用该优势,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镇海煤炭交易市场、大榭能源化工交易中心、余姚中国塑料城等14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拥有大宗商品交易专业市场77个,其中,百亿以上规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共5家,2010年实现大宗商品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居全省首位。同时,宁波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发布的中国塑料价格指数和塑料市场库存报告已经成为国际塑料行情风向标,成为业界了解塑料供求情况,分析塑料价格走势的重要依据。宁波贵重金属镍交易额占据全国的40%,全世界的10%,初步掌握了亚洲镍金属的价格话语权。另外,宁波不但拥有众多的现货即期交易市场,还拥有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等4家大宗商品中远期电子交易中心,此类机构浙江全省目前仅有7家。

(二)大宗商品需求规模效应十分显著

从国内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形成规律来看,商品生产地、消费地、贸易中转地往往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集聚地。宁波是全国石化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化纤原料、塑料、煤炭、铁矿石、镍、铜、粮食、木材的重要消费地,本地对大宗商品的物流需求巨大。同时,宁波作为我国主要的贸易口岸,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849亿元,居全国第9位,国际大宗商品进出宁波已成相当规模。另外,宁波港的港口经济腹地辐射长江流域的七省二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2009年,七省二市GDP达13.6万亿元,占全国的40.5%,外贸进出口额为8919亿美元,占全国的40.4%。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蓬勃发展的经济,使得通过宁波港口进出口的货物量持续增长,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客户和货源基础。

(三)现代物流体系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宁波港口集疏运网络十分发达,陆、海、空、铁、水、管道立体化集疏运网络已经成形。初步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重要补充的集疏运体系,江海、海铁和公铁等多式联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宁波是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和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物流业得到飞速发展,涌现了如宁波中远物流、浙江中外运、富邦物流等一大批国内著名的物流企业,吸引了以马士基、安博、普洛斯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物流巨头在宁波设立分支机构。2010年,全市拥有物流企业近5000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以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均在宁波落户,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0%,推动全市海洋经济全年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正在不断完善,市场以交易撮合、支付结算、物流全程跟踪等全程服务为模式,目前已吸引5000余家企业集聚登陆,实现网上交易6亿多元,并且已建立起交易、金融、政务服务“三合一”的物流平台,目前其业务已覆盖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并逐渐拓展到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初步形成了以港口物流为主体,干线物流、配送物流、仓储物流以及保税物流并举的物流产业体系。可以为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有利于大宗商品快速、便捷地转运和分拨。

(四)港口现有功能体系比较健全

宁波港包括甬江港区、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大榭港区和穿山港区,共拥有88个生产性泊位,泊位总长为19174米,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61个,五万吨级以上特大型深水泊位37个。此外,在浙江慈溪萧山绍兴义乌、金华、衢州和江西上饶鹰潭等地建立了“无水港”。宁波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港,巨大的货物储运、中转量为大宗商品交易奠定了货源基础。宁波港已成为我国大陆主要的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以及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储存基地。2010年,宁波港口吞吐量达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万TEU,跃升至国内第三,并跻身世界前六位。宁波港原油、煤炭、铁矿石、PTA、废铜、铜、镍吞吐量分别达到5575万吨(全国第二)、5553万吨(全国第三)、1144万吨(全国第五)、106万吨(全国第三)、54.9万吨(全国第二)、8.9万吨(全国第四)、4.91万吨(全国第二)。宁波港辐射能力较强,向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又能通过江海联运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七省两市,向外直接面向东亚以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1000海里范围内可连接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这些重要的国际性货物集散港,是长三角地区原材料与加工品进出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沿海和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货物集散地。同时,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宁波港是我国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运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货中转和储存基地。

二、劣势

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度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市场功能体系尚不够完善、仓储物流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配套服务体系仍存在较多欠缺等。

(一)政策制度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与上海、大连、张家港等城市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方面在税收水利基金、土地等政策大力扶持相比,宁波在优惠政策制度制定上举措较少,导致相关企业既缺乏要素资源支持,又面临较重税负,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二)专业市场功能体系尚不够完善

宁波现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经营品种多样,但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合作不够紧密,功能布局不够合理,规模化程度不高。同时,内部区域之间存在着交易平台同构倾向,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基础设置和市场资源,加剧了内部竞争,影响了宁波大宗商品交易竞争力的提升空间。

(三)仓储物流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宁波现有的仓储物流服务多以民营市场自发形成的基地为主,小而散现状突出,仓储管理水平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具有公信力的标准仓储设施不多;尚未形成航运管理中心,航运资源比较分散;还没有国际物流基地,个别国际物流基地正在论证中,如梅山保税港区;现有交割库品种单一,库容明显不足;市场化服务、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四)配套服务体系仍存在较多欠缺(www.daowen.com)

宁波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相配套的金融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宁波没有本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宁波本地金融机构对大宗商品质押融资服务关注度不够,外资银行还未进入宁波开展大宗商品贷款融资业务,宁波尚未成为人民币结算试点。同时,宁波在电子认证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平台,使得仓单质押服务受到很大限制,已开展的物流质押融资业务也多为动产质押,制约了大宗商品交易资金的流动。另外,由于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宁波不时发生信用缺失案例,随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逐步推广,电子交易的虚拟性、跨地域交易等特点,法律不易约束和解决的交易信用和维权问题也日益增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

三、面临的机遇

目前,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主要面临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浙江海洋经济战略实施、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等机遇。

(一)长三角一体化快速推进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的中心,国际班轮、国际货代等大型物流公司以及大量的国内物流企业将会进一步加大与宁波的合作力度。宁波大宗商品物流的进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为宁波打开了一条全面融入长三角龙头城市的新通道,推动了宁波金融、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宁波将通过不断承接上海的辐射,吸引优质金融机构和服务中介来宁波设立区域总部或后台服务中心,加强两地在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方面合作,完善宁波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功能。更重要的是,宁波可以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金融生态、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上海金融业的后援和配套服务基地。同时,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两大枢纽港,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将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为宗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上海港口的煤炭、化工、粮食等吞吐功能将会梯度转移,这将给宁波等周边港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更好地融入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基础。

(三)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实施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的城市为海洋经济核心区,宁波地处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又是舟山群岛新区的陆地接点,发展海洋经济优势独特。面对蓝色经济时代的新竞争,宁波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创新探索,加快建设全国物流节点城市、新型临港产业基地、重要能源和商品交易基地、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从“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浙江省着力推进以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核心,完善海陆联运集疏运网络为基础,发展港口金融、信息配套服务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也符合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定位。

(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

随着长三角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地域相近的宁波与舟山港口,合则两利,分则两损。宁波—舟山港只有继续相互支撑、互为腹地,才能共享资源、共赢发展。宁波—舟山港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中国重要的“集散并重、以散为主”的枢纽港。宁波港连接着铁路,背后有大批腹地,更适合海陆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舟山港虽有优越的岸线资源,但由于受集疏运网络体系的严重制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具有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能力。舟山港更适合海海联运,作为国际大众物品的中转站和仓储基地。由此可见,双方将形成合作互补的双赢局面,两个港口的一体化进程必然会进一步加快。舟山群岛新区致力于建设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势必会促使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吞吐量提升,促进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使进出宁波的大宗商品物流剧增,市场腹地进一步拓展,有力地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

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虽然具有诸多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长三角港口群内部竞争不断加剧、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产生的集聚效应、舟山群岛新区获批等带来的挑战。

(一)长三角港口群内部竞争不断加剧

纵观长三角,以上海港为中心,南有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宁波港,北有东方桥头堡之称的江苏连云港,沿长江溯游直上,还有太仓港、如皋港、江阴港、张家港港、南京港等大大小小十多个港口沿江密布。一些地方的港口建设太快,有的已出现了运力结构性过剩。同时,由于长三角港口众多,且互为近邻,因此在腹地资源上多有交错甚至重叠,腹地势力直接关系到港口的货源运量,竞争在所难免,而许多港口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重复建设,削弱了港群整体的竞争能力。

(二)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产生集聚效应

上海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可能会弱化宁波港口的比较优势。尽管宁波—舟山港在岸线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占有优势,但上海港口影响力较大,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较强,进出港口货物成本较低,就是在成本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货主对港口的服务等也会有所选择,这将对宁波—舟山港形成竞争压力。同时,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将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吸引更多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的热土,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将宁波部分优质的金融总部机构或航运服务企业总部引向上海,对宁波在金融和航运等领域招商引资将带来严峻挑战。

(三)舟山群岛新区获批带来的冲击

舟山群岛新区批复后,国家的一些政策也会向其倾斜,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宁波形成挤压效应,如在大宗商品交易、港航服务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上竞争会加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