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港口物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浙北和温台港口为两翼的沿海港口体系。在全省港口物流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宁波市凭借其区位优势与自身条件,在港口发展中探寻着自己的道路。
一、发展背景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宁波港口的建设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宁波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剂。2011年年初,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的提出,都将是宁波港口物流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把宁波港打造成为“现代化的国际物流中心”有着其现实意义,更能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提高人民总体水平等多方面效用来提升宁波市整体的经济水平。
(一)发展的现实性
海洋经济发展,是宁波市贯彻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优化沿海区域开发战略布局的战略要求,是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省委“海上浙江”和“港航强省”战略、建设全国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更是宁波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
港口是宁波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作为一个“以港兴市”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港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宁波市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宁波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1]明确提出了“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区域性配置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枢纽港,积极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要求。2010年,宁波—舟山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居全球30大港口首位,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升至国内第3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扩大宁波市港口物流专业化服务的品质,进一步壮大宁波港的综合实力,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仅是宁波市港口物流业贯彻中央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更是宁波市港口物流业从传统国际航运业向现代国际航运物流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发展的重要性
浙江省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精髓是依托集散发展集聚、依托储备发展交易、依托港口物流发展增值服务,实现全省港口的整合发展、长三角区域港口的错位发展、临港产业的转型发展,把握国际航运格局变化的主动权、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转移的主动权、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权。
浙江省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既有利于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又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错位发展;同时,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也符合中央关于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世界港口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对于宁波市而言,加快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是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对宁波市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宁波港作为中国内地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是中国内地集“内河港、河口港、海港”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深水大港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也是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以港兴市”的宁波,基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拉动,宁波港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货物吞吐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对照世界港口的发展趋势,浙江沿海港口在服务功能拓展、产业链延伸、外部环境优化等方面依然存有差距,商贸物流功能不突出,产业带动效应弱,配套的港口集疏运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息平台急需进一步建立、完善。港口对于宁波市的重要性见证了宁波市历年来的发展之路,更促使港口物流的转型升级。
(三)发展的效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通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口岸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枢纽,港口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加速港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促使其从传统的航运物流向着现代化的港航物流发展,不仅意义重大,对于宁波市的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更是有着极高的效用。
1.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宁波港已经从港务集团逐步向着港口物流集团转型,在进行港口建设与港口服务的同时,开始逐步向港口物流业发展。港口物流的转型升级,通过现代物流业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将在传统的港航物流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增值服务,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促进与其他产业的联动与共赢,提升其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宁波市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提高港口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2.开创开放型经济新形势
宁波市一向以其开放型经济为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构建总部在宁波、网络体系中远端在国内外重点城市的一体化的经济体系,是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地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业等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通过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强同国内外城市的产业合作,把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逐步适度向外转移,才能在竞争中形成有力的比较优势。
3.提升产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等的转型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特别是生产性物流业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培育有增量规模的现代物流产业,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也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要,扩大居民消费。
二、发展基础
宁波市作为全省海洋经济的核心区,无论从客观的现实基础、还是从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潜力,都有着很好条件。对于港口的自身条件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发展港口、促进港口转型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宁波港自身的基础条件、区位优势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对比发现,宁波港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是宁波港未来发展的优势也是宁波港未来发展的基础。
(一)港口的自身条件
根据中国国际海运网主办、中国港航研究院协办,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撰写的《2008年中国港口综合实力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公告》,宁波—舟山港以总得分243.09分[2]位居第一。截至2009年12月31日,宁波—舟山港拥有生产性泊位628[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泊位108个,包括五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深水泊位62个,是全国拥有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而位居第二的上海港,截至2009年年底,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5个,其中万吨以上生产性泊位148个。据20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统计公报》[4]的数据显示:2009年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42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554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596个;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320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261个,沿海港口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535个。
表4-1 港口自身条件比对
单纯从港口自身条件上来说,宁波港与上海港的港口条件不相上下,但是宁波港迅速的发展依然让全国乃至世界港口为之瞩目。今后,在各级政策的指引以及港口的自身发展中,宁波港的自身条件必将更为突出,这是宁波港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其强大的竞争力之一。(www.daowen.com)
(二)港口的区位条件
宁波—舟山港以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为依托,拥有世界罕见的建港优势,是我国内地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深水岸线最丰富的地区。其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处理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和液体化工产品等货物装卸的国际枢纽港口,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
宁波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宁波市和浙江省,经济腹地内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2006年,宁波市GDP总量达到2864.49亿元,2007年全市GDP总量达到了3433.08亿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GDP达到3964.1亿元,增幅有所放缓,2009年的GDP总量为4214.60亿元,2010年的GDP总量为5125.8亿元。比对《2008年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报告》排名前三甲的青岛港、上海港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尽管宁波市的GDP总量排名并不靠前,但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力依然为宁波港口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也为宁波港口物流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经济支持。
图4-1 2006—2010年宁波、上海、青岛市GDP及其年增长率
(三)港口的基础设施
截至2009年,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2010年航线航班数量创新高,航线总数达到228条,其中远洋干线122条,近洋支线54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月均航班1153班,最高月航班1338班。《宁波市统计公报》[5]的数据显示,宁波港口集疏运网络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均衡良好的态势,完善的集运输交通网络,为宁波港的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与支撑。
表4-2 宁波市集装箱航线发展趋势比对
在金融、信息支持系统方面,目前,宁波市航运、物流方面的金融业务已有一定基础,各类业务均有涉及,有的已初具规模。但就总体而言,其航运、物流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的初级阶段,业务规模不大、品种单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化水平较低,人才支撑薄弱,政策扶持不足,未来发展仍需不断改善以上条件。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业的保障支持以及交通网络的基础支撑,是宁波港物流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而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在金融信息服务系统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但是从总体而言,宁波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改善。
三、发展现状
港口物流不仅仅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还包括集装箱堆场,各类仓储能力以及货物的配送、流转等各方面的内容。宁波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以及集装箱吞吐量的发展态势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大有超越其他国内重要港口的趋势,但是集装箱堆场的发展,由于布局、功能等原因,逐渐成为了宁波市港口物流突破的新“瓶颈”。宁波港口物流要能为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发挥作用,必须努力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寻求突破和转型升级。
(一)货物吞吐量的发展现状
图4-2 2006—2010年宁波、上海、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及其年增长率
近年来,宁波港口物流的发展态势空前良好,从图4-2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0年,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与上海港、青岛港相比,有着较好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从2006年到2010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从原先的3.1亿吨增加到4.1亿吨,增长率达到了32.26%,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将近7.3%,其中2006年至2007年两年间的增长率突破了10%,达到了11.3%;而相比于港口货物吞吐量比宁波港大的上海港,其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06年的5.37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4.1亿吨,其增长率为21.6%,由此可见,宁波港的发展正在以稳定的速度向上发展,其与上海港的差距也正在不断地缩小。截至2011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连续第5年创年度历史新高,达4.33亿吨,因此,无论是从增长率的角度而言,还是从港口货物吞吐总量来看,宁波港的港口发展前景都是相当喜人的,这也为宁波港发展港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产业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集装箱吞吐量的发展现状
由图4-3关于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发展情形以及与上海港、青岛港的对比显示,从2006年至2010年,宁波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步上扬。从2006年的706.8万标箱增加至2010年的1300万标箱,增长率达到了83.93%。到2010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连跨3个百万台阶,完成1300.4万标箱,突破1300万标箱,同比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4的格局,首次跃居第3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
图4-3 2006—2010年宁波、上海、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年增长率
到2011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400万TEU,达1451万TEU,近6年的增长率翻了一番。相较于近几年来集装箱吞吐量一直高于宁波港的上海港,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近年来的增长率仅33.84%,青岛港的增幅也只有近55.97%。客观数据显示,宁波港在近年来,对于港口建设的投入正在不断加大,这不仅仅体现了宁波市对于其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条件的利用不断的充分化,更是体现了相关部门对于“以港兴市”,加快宁波港港口转型升级方面的目标和决心,这也为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服务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装箱堆场的发展现状
集装箱堆场作为码头配套设施,在衔接海陆运输、提高船舶装卸效率、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宁波市交通运输协会国际集装箱堆场仓储分会是宁波市交通运输协会的一个分子机构,约占整个宁波港区域堆场仓储企业总数的75%。根据其2010年的报告显示,其现有的30家成员单位,共有堆场面积1774834平方米,堆存能力272629TEU,仓库面积22759平方米,修箱面积26470平方米;而同样作为临海大港的上海港,其公用码头生产用仓库总面积计34.5万平方米和散粮圆筒仓17万立方米,生产用堆场总面积计177.6万平方米;另外,青岛港拥有仓库堆场面积117万平方米。因此,从上述的数据比对来看,宁波市港口物流中集装箱堆场以及仓储的自身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宁波港口仓储堆场地理位置优越。从堆场仓储企业目前的分布地理位置来看,绝大多数的堆场都是位于宁波港北仑区域内,靠近宁波港集团一、二期码头周边,直接为宁波港提供服务。因此,在宁波市大力推进宁波—舟山港港口建设的大好背景下,集装箱堆场为港口物流发展奠定了储存的基础。
尽管政策背景将为宁波市港区集装箱堆场仓储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但是,堆场仓储企业自身的种种问题却在不断阻碍其在港口物流业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例如,宁波市港区集装箱堆场的布局不尽合理,功能略显单一,服务水平较低,很多老的堆场企业凭借着其地理位置以及价格上的优势而长期处于超负荷经营的状态,新建成的堆场尽管服务水平有所提升,设施较为完善,但是,由于其成本的高涨导致价格的高昂,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