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创造宜居环境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全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公里;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公里;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公里;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公里。百川争流,河网纵横,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5条。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公里,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公里。东亚地区独特的季风气候,造成本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易发生流域性洪涝。冬春季节,还易发生干旱。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强降水和干旱发生概率均呈增大趋势,流域洪涝灾害重现期缩短,流域大面积干旱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
重要江河流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把防御大范围暴雨和持续性强降水引发的流域性洪涝以及流域大面积干旱、严重的季节性干旱放在首位,合理布设流域气象监测网,确保及时获取流域面雨量信息,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流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开展流域降水过程预报;建立暴雨洪涝、干旱灾害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预案;编制和更新流域暴雨洪涝、干旱风险区划,调整流域防洪标准,提高抗御暴雨洪涝灾害的能力,创造安康和谐的宜居环境。
陇南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建设目标中,陇南把构建“生态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建设重点,解决城市发展难题,营造宜居和谐环境,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内部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
二、建设生态宜居陇南的几项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品位
1.加强规划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使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从以单纯拓展地域空间、做大城市规模为主,转变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划;从局限于本地区的空间布局,转变为注重相关区域的协调发展;从注重确定开发项目,转变为注重保护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从注重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定位,转变为注重改善人居创业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规划体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要求,在完善近期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加快编制老城和新城、工业园区和各组团区的分区规划,尽快实现主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精心编制道路、绿化、水系、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五线”规划,同时注重做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
3.注重城市设计。根据陇南的自身条件,从塑造陇南城市形象和特色魅力的要求出发,开展城市整体风貌特色规划,把陇南城市景观、城市建筑与陇南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搞好城市重点区域的空间形态设计,城市主要地段、重点区域和主要窗口的景观设计,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和城市雕塑的形态风格设计,注重通过建筑立面、色彩、内涵、灯光等要素来展现个性和特点,创造有层次、有变化的城市建筑轮廓线,形成优美的天际线和风景线。(www.daowen.com)
(二)完善城市功能服务
1.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城市标志性建设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对外形象。二是推行资源共享、设施共用,城市的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地下工程尽量能统筹安排施工,以减少资金投入与浪费,也为城市通畅工程服务。三是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建设步伐,积极推进输变电站建设,进一步增强输配电网络整体功能。五是加快城市燃气管网的整合,完善管道燃气供气设施。六是加强城市防灾宣传与建设,消防、防汛、防震、防空等安全意识要宣传到家。
2.加强城区生态环境治理。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工程、排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垃圾处理(包括固体废弃物)设施建设,确保9个县(区)都有高水平高规格的垃圾处理场,并都尽快投入使用。三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和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等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地表水源涵养,确保居民都能喝上放心水。四是加快园林绿化,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生态林保护力度。五是严格实施环保规划,全面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六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加强城市车辆尾气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工程。
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事业。扶持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增加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加快公交化进程;大力推动出租汽车、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等公共事业发展。
4.加快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商贸会展设施建设,抓紧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特色街、社区商业网点,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教育科研设施建设,实现教育网点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保障福利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各级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强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社会成员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三)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和推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调整理顺管理职能部门,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化、精细化和常态化。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形成多层监督、财力保障、社会联动、考核奖罚等多方位管理机制。二是严要求,构建群管群治群护的“大城管”格局。市级政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和制定城市管理总规划、总计划及相关制度和监管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武都区政府根据全市工作部署,提出符合本区实际的目标任务,并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各乡镇组织协调各部门对市区两级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各社区委员会强化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建立社区服务网络,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三是“三整四化”,整治市容环境、交通秩序、违法建筑,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四是规范小区物业管理,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全力营造整洁美观有序的美好家园。
(四)推行节能减排,提倡再生能源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清洁能源,建立零排放制度。加快各县区城区和徽县工业经济园区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减排工程建设,推进高污染企业生化设施改造,提高废水综合利用率。加快天然气(LNG)工程建设,提高工业和生活清洁能源使用率。扶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