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河金三角区资源禀赋分析及整合发展研究

黄河金三角区资源禀赋分析及整合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目前,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产业以单向资源输出型的结构模式为主要特色,而高级加工业、高级服务业等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可持续性强的产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

黄河金三角区资源禀赋分析及整合发展研究

第三节 黄河金三角开发区资源禀赋分析

一、经济资源的分类及功能

地理和空间的角度来看,经济资源可分为非流动性经济资源和可流动性经济资源两大类。非流动性经济资源主要是指附着在一定地域上的、自然形成的地域性的经济资源。这种资源对区域地理的附着力很强,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水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理区位资源,等等。通常,这种资源在一般状态下是无法进行流动的。可流动性经济资源主要是指资金、技术、信息、知识、人才等经济资源,它对地域的附着力相对不强,主要受地域的吸纳或承载能力影响,总是往吸纳能力强的地方流动。

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各种经济资源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时代,由于受到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制约,主要经济资源是非流动性的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的优劣,如土壤条件、水文能力、天气状况等,而可流动性经济资源对其的影响很小。在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经济资源由以单纯依靠非流动性经济资源向主要依靠可流动性经济资源转变,经济主导要素是以金融资本与物质资本为主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禀赋的非流动经济资源状况和资本金与劳动力状况。此时,可流动性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著上升,逐步开始取代非流动性经济资源的主导地位。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类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配置是不断变化的。区域经济所追求的是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在结构上的合理组合和功能上的互补,对所支配的区域内外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资源禀赋优劣的意义更大。

黄河金三角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许多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重要地位,但这些非流动性资源禀赋的优势并没有带来与其相应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行政区经济模式下的诸侯经济和计划体制极大延缓了社会环境资源的形成。所谓社会环境资源主要是指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这是金三角整个地区面临的迫切问题。截至目前,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产业以单向资源输出型的结构模式为主要特色,而高级加工业、高级服务业等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可持续性强的产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能否摒弃各自为政、封疆而制的传统格局,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而通过营造优越的社会环境资源,这将直接决定能否吸引和留住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决定作用的流动性资源。

(一)经济资源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分析

从发展条件的差异性来看,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拥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环境,拥有大量、廉价、优质的地方性资源的地区,自然拥有发展的优势,这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发展经济离不开非流动性经济资源,但同时有了自然经济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经济增长优势。很多落后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发展思路上有一种想法就是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也做过尝试,但成功率不高。即便是有一些进步,但经济增长的步伐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在加大,这说明了单纯依靠非流动性经济资源并不可靠。因此,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要有后天的发展做保证。诸如交通运输、通讯、城市基础设施,等等,落后地区开发的重点,应当是创造与发达地区等同的发展环境条件。另外,资源型的区域经济地区,还应当密切注视区域内主要资源的消耗速度,在主要资源比较丰富的时候,适时发展新的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来看,发展的技术水平和资本积累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潜力。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升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显然应当从技术水平着手。同时,资本积累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资金的筹集能力的体现,人的能力也是一种“资本”,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然而流动性经济资源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很难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提升。一般来说,可流动性经济资源在“市场力”的作用下,往往向有利于获得高经济效益的领域或地区流动。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实践表明,不同地区由于其改革速度、市场发育等方面存在差异,使不同地区对可流动性经济资源吸纳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欠发达地区面对差异问题,只有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区域内的发展环境上来。从发展动力的差异性来看,非均衡产生的势能,使发展产生动力和效益,造成增长的空间。而且,从较低水平达到较快的发展速度是相对容易的。澳大利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以现代技术武装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样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根据各种条件组合的产业发展指向和相对优势,欠发达地区在增长的空间中,各类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作用,只有把非流动性经济资源与可流动性经济资源有机进行配置,特别是可流动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产生出较高效益。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社会环境资源的配置问题,它是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条件。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实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并重战略,按照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劳动力相对充足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禀赋特点,可以通过发展资源输出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但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于资本、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等“创造性资源”,而这些非自然性质的资源在国际和地区之间的流动性非常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地区要素禀赋的依赖。因此,今天再在缺乏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市场制度的情况下实施单一比较优势战略,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样,按照后发优势理论,经济落后地区可以直接学习、模仿、引进发达地区的技术和制度,超常规地提高效益,达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但是这种后发优势并非是落后地区实际拥有的优势,它只是潜在的一种发展可能,而且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缺少了投资环境和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只有模仿没有创新,最终也无法实现经济的腾飞。

从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既具备比较优势的基础,又具有后发优势的条件,因此,可以采取双重优势战略的组合,既避免依靠单一优势的缺陷,又综合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特点,迅速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通过比较优势建立起一批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地区特色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资本积累;同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学习、模仿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轨迹,在技术和制度上与发达地区接轨,甚至后来居上,使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实现经济转型。

一是用高新技术武装各类产业,培育区域产业集群要有意识地培育区域的产业集群。从某种程度上讲,集体效率和规模经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交易成本,对提高生产力有一定作用。在健全的市场制度条件下,企业自然地群集可能增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企业的信任和社会规范的程度可能增强。靠近企业能够更容易地接收超过其生产能力的订单,因而能够留住有价值的客户。组织企业群实质上也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资源配置的区域越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但是,并非在地理上自然扎堆的或者共享基础设施的企业集群都可以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群。产业群是企业自组织或有组织的综合体,而不是无组织的混合体。产业群成功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资本充足,人际相互信任,而社会资本是基于对某种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的认同,或是对法律规范的遵守。正因为如此,在社会资本不足的地方,特别需要公共政策进行干预,实行产业集群战略。

二是降低发展成本,走循环经济之路在降低发展成本方面,欠发达地区处于劣势。在承认这种资源开发的高成本、技术运用的贫乏、社会环境的落后的事实面前,欠发达地区要降低发展成本应当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它的核心是要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规划管理,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之中。近些年经济落后地区在加快脱贫和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生态恶化和资源浪费问题在继续积累。加之人口基数过大所积累的城镇就业困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路径不足和大量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压力加剧,等等,引起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引起的损失超过了每年新增加的收益,使区域经济停滞或衰退,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资源的贫乏与短缺,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增长的极限”,因此,欠发达地区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短缺资源的使用而产生的利益摩擦,大力推行清洁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和再利用率。

二、黄河金三角区资源禀赋分析

区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区域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区域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作为那些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可以用于经济增长的各种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等,社会资源主要指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既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又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

一般可以用区域生产函数来反映区域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源泉,区域生产函数把一个区域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投入和技术状况联系起来,区域产出的增加可以用三种生产要素来解释,即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不仅如此,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生产要素作为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制约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生产要素的存量、质量、地域空间组合及其开发利用条件对区域特别是欠发达区域开发有重要影响,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基础性作用。在欠发达区域,资源禀赋结构是区域开发的物质技术基础,具体而言,特定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规定着本区域经济活动的基本类型,而社会资源的存量和质量则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资源开发形成国民收入的基本来源,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开放,对区域发展有直接的作用。

黄河金三角地区属于资源相对丰富但经济落后的地区,整个经济区的资源禀赋结构呈现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长期以来,黄河金三角地区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优越的基础上实行资源优势战略,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合理分析和判断黄河金三角经济区的生产要素优势是推动其开发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黄河金三角经济区之各分区之间在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金三角地区与西部的其他省区,中部和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这种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一方面,有利于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区内部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导致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区和西部其他省份中部地区之间形成合理的劳动力地域分工格局,发挥区域优势,促进黄河金三角经济区的开发和发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矿产、能源、旅游、特色农业等方面。

(一)黄河金三角区矿产与能源资源分析

黄河金三角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煤种齐全,化工用煤品质优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煤为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埋藏浅、煤种全、煤质优等特点。目前,黄河金三角区域煤炭总储量912.5亿吨,占三省5512亿吨(山西2681.6亿吨,陕西1 700亿吨,河南1 131亿吨)的16.5%;煤炭年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煤炭年生产能力的4%,占三省9. 9亿吨(山西6.3亿吨,陕西1.7亿吨,河南1.9亿吨)的10.1%;焦炭年生产能力4100万吨,占全国焦炭年生产能力的14%。2007年,黄河金三角地区原煤生产企业585家,煤炭产量5 600万吨,煤化工企业197家,主要产品以焦煤、尿素甲醇合成氨煤焦油、粗苯、炭黑磷酸二胺、磷酸一铵等为主;2007年生产甲醇113万吨,合成氨235.13万吨,尿毒267万吨,沥青15万吨,焦炭4346万吨。其中山西临汾向宁县产的主焦煤以低硫低灰分高回收率的品质享誉全国;临汾蒲县所产的肥气煤是全国少有的煤炭气化原料;河南三门峡市所产的长焰煤是煤炭液化的绝佳原料。黄河金三角区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煤炭工业是该地区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有生产煤矿585家,其中产能30万吨以上矿井占总数的40%,机采率达到40%,年产煤炭5600万吨,强大的产能和优质的煤炭为发展煤化工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三角地区白云矿石资源丰富,其中运城已探明储量亿吨以上,现金属镁年产能已达到35万吨,占全国的50%以上,镁合金年生产能力15万吨;三门峡市已探明铝土矿储量1.6亿吨,主要分布在灵宝市和卢氏县。同时,金三角地区的电力、煤炭资源充足,为发展镁及镁合金新型材料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能源保障。金属镁产能在全国乃至于全球占有一定份额,2007年金三角地区金属镁产量22.4万吨,镁合金及深加工产品11.8万吨,其中,运城市金属镁产量21.9万吨,镁合金及深加工加工产品11.8万吨;三门峡市年产5 000吨镁合金,临汾市5家金属镁企业,其中三家企业进行试生产,两家企业在建。金三角镁生产企业96家,从业人员2.3万人,总产能35万吨,96家企业中,主要分布在闻喜、稷山万荣,夏县等县市,三门峡灵宝市一家。

金三角地区铝矾土矿储量3.6亿吨,占全国25亿吨的14.5%占三省15.2亿吨的23.9%;三门峡市铝矾土矿储量2.36亿吨;运城市铝矾土储量1.25亿吨;山西省铝矾土储量9.89亿吨,占全国的40%,居于全国第一。河南省累计查明铝土矿资源储量6.0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5.08亿吨,居于全国第四。金三角氧化铝产能610万吨,占全国的45%;电解铝产能130万吨,占全国的10%,依托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金三角内充足的电力,煤炭资源优势,为继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金三角地区规模以上铝工业企业33家,从业人员4.2万人,其中氧化铝生产企业5家,电解铝生产企业12家,铝加工企业16家。33家企业中,运城市18家,三门峡15家。2007年,金三角地区氧化铝产量57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9.5%;电解铝产量124.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2%;铝合金产量5万吨,铝材加工24.8万吨。其中,运城市氧化铝产量224万吨,三门峡市氧化铝产量350万吨;运城市电解铝产量78.2万吨,三门峡市电解铝产量46.5万吨;运城市铝合金产量2万吨,三门峡市铝合金产量3万吨;运城市铝材加工1.8万吨,三门峡市铝材加工14万吨。(www.daowen.com)

(二)黄河金三角区旅游资源分析

黄河金三角所属三省四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铁路有全国的“二纵一横”大动脉贯穿全区,209、310国道及运三、运风、西渔、西潼、连霍河南段等高速公路将本区各主要城镇连为网络,航空方面大小机场相互配合的立体运输体系,已基本形成。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将本区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为本区旅游联合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区域旅游资源丰富

(1)自然风光雄伟壮观,多名山大川。运城有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道教圣地五老峰,龙门天险,王宫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运城盐湖等自然景观。三门峡有甘山、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门峡大坝风景区。渭南有与山海关齐名的险隘重镇潼关,以奇险俊秀尊为中国十大名山的西岳华山及全长200余千米的秦晋黄河大峡谷等。这些风景名山融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为一体,是发展该区旅游业的名片

(2)华夏祖根文化丰富而深厚。本区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运城的南海峪岩洞遗址、禹王城遗址、舜帝陵、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三门峡市的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10项考古大发现。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曾在渭南市域内繁衍生息;沙苑、龙山文化遗址亦影响深远。

(3)以古建筑壁画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渭南列入开发和保护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个,尤以被称为“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纵贯南北的魏长城和千佛洞石窟等最为著名。运城现存古迹200余处,文物景点1600余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三门峡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三门峡的虢国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邦国公墓。这些文物古迹在建筑、彩塑、壁画方面独具特色,具有很大的科考价值、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4)黄河黄土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数千年来,黄河水、黄土地养育了本区一代代人,并在这里积淀了深厚的黄土民俗风情。但最为著名的是黄土窑洞。窑洞建筑因地势而异,有平顶式、靠崖式和天井式三种。平顶式窑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坯或砖石垒砌而成;靠崖式窑洞是将山坡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窑洞。天井式窑洞是在平地上挖坑,深7余米,四周见方。然后在坑的四壁下部凿挖窑洞,形成天井式四方宅院。宅院内有作粮仓用的窑洞,顶部开有小孔,直通地面打谷场,收获之时可直接将谷场的粮食灌入窑内粮仓,平时孔口置避雨席棚。天井窑院还有二进院、三进院等,即多个井院的组合。外地人又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具有很强的黄土特色和反返璞归真的自然魅力。

2.旅游产品丰富多样

(1)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有机结合。本区的观光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了多个生态观光旅游区,如华山、五老峰、三门峡大坝及有“北国小三峡”之称的黄河龙门旅游景区等。已形成的主要观光旅游线路有:渭南—澄城—合阳—华山、三门峡—灵宝—渑池、运城—永济等;观光与生态融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有运城—永济—芮城、三门峡—卢氏—灵宝、渭南—合阳—韩城—华县等。

(2)宗教旅游产品十分丰富。道教名山有华山、五老峰、亚武山等,还有众多的佛、道教寺院如万固寺、青龙寺、安国寺、空厢寺、飞云楼和普救寺等。已建立多条宗教旅游线路如五老峰—亚武山道教旅游线路;五老峰—华山宗教朝圣旅游线路等。

(3)黄河风情游,充满无限魅力。黄河游开辟于1986年,黄河之旅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14条旅游专线之一,推向国际市场。黄河魂旅游区、合阳黄河湿地、风陵渡及黄河大坝是黄河风情最为代表性的地方。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黄土高原文化。秦腔、蒲剧、同州梆子、碗碗腔、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社火、石雕、木雕、面花、皮影戏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誉满中外。

(4)华夏根祖旅游产品深厚而多彩。“蓝田猿人”“大荔人”都在本区活动,“禹门口洞穴堆积”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沙苑、仰韶文化遗址亦影响深远。此外,还有舜帝陵、大禹庙、龙门渡、浦津渡、风陵渡、西荫村文化遗址、芮西候度及古城镇东关文化遗址等。这些都是本区华夏根祖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遗迹所发掘的文物,有些曾在世界文化考古界产生轰动效应。

3.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有待联合开发的两大优势

黄河在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黄河金三角,该区处于西安、郑州、太原三大城市圈内,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位高,但受两大旅游区屏蔽效应的影响,旅游经济未得到长足发展。该区各个城市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共整旅游资源,共拓客源市场、共治旅游秩序,走区域旅游合作道路,形成合力与三大省会城市密切联系,一方面,扩大省会城市的辐射作用,增强区域旅游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金三角”区域是三省进行区域合作的基点,有合作的诸多条件,通过“金三角”小区域合作推动秦晋豫三省大区域合作,最终使三省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资源优势。“金三角”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华阴是西岳华山所在之地,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运城是关公故里、爱情胜地,三门峡是新兴的黄河中游城市。这里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中原地区之中心,历史文物古迹众多,自然资源丰富,风俗民情奇特,具有各等级各方面的高品位旅游资源(见表3—6)。

表3—6 金三角重要旅游资源列表

img12

(2)客源优势。一级客源“金三角”区内客源。渭南、运城和三门峡三地总人口1 120万,其中城市人口300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三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周末出游会普遍上升,只要很好的引导,区内互动游潜力巨大。二级客源,西安、咸阳、宝鸡、太原、洛阳、郑州开封等外围城市客源。西安市常住人口740万,太原市常住人口330万,郑州市常住人口700万,再加上咸阳、宝鸡、洛阳、临汾等圈内城市,将形成3 000多万人口二级客源市场。“金三角”地处西安、太原、郑州三省会城市圈中心,运风、运三、大运等高速公路的开通使运城同渭南、三门峡之间大交通对接,大大缩短了金三角区域同省会中心城市的时间距离。历史文化氛围浓厚、风土民情多样、黄河风情迥异、自然风光独特的三省交界处,对于这些大城市人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金三角”二级客源市场基础相当雄厚。三级客源,现阶段主要指长三角、珠三角、黄渤海三大客源市场以及成都、武汉等邻近市场。三级客源相当大的来源之一由中原古都旅游区、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晋北宗教古建筑文化旅游区扩展而来,只要与西安、太原、郑州方面取得合作,这些客源将会大大扩展。同时,金三角主动同这三大旅游区寻求合作,共同组成新的旅游线路,也是扩展三级客源的途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