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河金三角区区位优劣势与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黄河金三角区区位优劣势与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黄河金三角区区位优劣势分析一、黄河金三角区地理区位概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总面积5.8万千米2,总人口约1 700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交通便捷,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已经初步形成。

黄河金三角区区位优劣势与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第一节 黄河三角区区位优劣势分析

一、黄河金三角区地理区位概述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总面积5.8万千米2,总人口约1 700万。该区位于东经110°15′~112°04′之间和北纬34°35′~35°41′之间,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3~13.6℃,冬寒夏暖,热量资源充足,夏秋雨水丰沛,年降雨量529~638毫米。人口约123818万,国土总面积3174万千米2。本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文化源远流长,属于黄土文化汇聚交融地带,都是黄河流域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旅游业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良好的合作前景。该区域位于黄河中游,地处我国中部、西部结合带,是华北、西北中原的结合部,也是山西、山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区,还处在陇海经济带中段。在全国大流通中起到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既可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聚集自身发展能力,又可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广大市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交通便捷,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已经初步形成。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最东段在安泽县良马乡西坡以东,最西段在永和县南庄乡咀头附近,最南段在翼城县大河乡关家窑以南的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脚下,最北段在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附近。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千米,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千米,全市总面积20 275千米2,占全省13%。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整个地区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市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临汾市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和麦棉生产基地之一。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但由于受地形影响,山区平川气候差异较大,气候特征迥异。

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故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00万,其中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国土面积1 .4万千米2,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销,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千年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据点。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聚集而兴起了著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花生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乌克兰”。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新绛、粟海、忠民、存宝花生米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市总面积10 475千米2(根据民政部《简册·2006版》),总人口227.48万人(2005年年底()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千米,东西宽149.7千米,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渭南市下辖:1个市辖区(临渭区)、2个县级市(韩城、华阴)、8个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254个乡镇(办事处),3236个行政村,总人口531万人,总面积1.3万千米2。渭南市地处陕西省东部、陇海铁路沿线,东濒黄河,西临西安,南倚秦岭,北接延安,渭水横贯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现已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生产布局中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

二、黄河金三角区的沿江沿线优势(www.daowen.com)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是华北、西北、中原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目前,黄河金三角区域内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地方公路为网络,融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大交通网格局。区域内同蒲铁路纵贯南北,陇海、侯西、侯月铁路横贯东西。其中,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同蒲铁路自山西大同经太原、侯马至永济市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属于芮城县),北起京包铁路大同站,南至陇海铁路华山站,全长883千米,经过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陕西渭南8市31县市区。它以太原为界分为北同蒲和南同蒲两段,为国家1级干线,也是山西铁路的中轴线。沿途共有车站108处,其中特等站1处(太原),一等站8处(大同、原平、太原北、太原东、榆次北、介休、临汾、侯马北),二等站12处(大同西、平旺、大新、宁武、轩岗、忻州、北营、辛置、赵城、侯马、运城、华山),其他等级站87处。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侯西铁路,自陕西西安至山西侯马,是陕西和山西间的重要运输通道,在西安与陇海铁路、西康铁路、神朔铁路及包西铁路相连,在侯马与侯月铁路相接。侯西铁路东起山西省南同浦铁路的侯马站,沿汾河西行,经新绛、稷山、河津,在禹门口跨黄河进入陕西省境内,经韩城、合阳、澄城、大荔、蒲城、富平等县市,西至西延线的张桥车站,全长289千米。这是晋、陕两省煤炭外运通道。侯月铁路,自山西侯马至河南月山,全长252千米,于1994年建成通车,是晋煤外运的南通路之一。侯月铁路向东的最终点是山东日照港,是与陇海铁路平行的一条铁路干线,可减轻陇海铁路负担,缩短西北与山东出海口的运距。侯月铁路沿线桥梁隧道众多,最高桥梁达108米,隧道43座,总长41千米,侯月铁路在侯马与侯西铁路相接。另外,大同—太原—临汾—运城—西安和郑州—西安的铁路客运快速专线,西安—华山—运城的旅游轻轨专线,运城—三门峡铁路,侯西铁路复线改造正在加紧建设。区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56千米。

黄河金三角的公路系统四通八达、网络密布。连云港—霍尔果斯、大同—风陵渡、运城—三门峡、焦作—侯马—西安高速公路在区域的里程达949千米。连接运城闻喜与河南济源的高速公路已开始建设;运城—河南灵宝、垣曲华峰—河南渑池、闻喜东镇—陕西渭南合阳、临汾乡宁—运城、长治—临汾—壶口、三门峡—浙川等六条高速公路和运城—三门峡黄河二桥、风陵渡黄河大桥、芮城—灵宝、永济—大荔、渑池白浪黄河大桥等五座大桥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108、309、310等国道纵横交错,等级以上公路410044千米,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其中108国道自北向南横贯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太原、晋中、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霍州、临汾、襄汾、曲沃、侯马、稷山、河津、韩城、合阳、大荔、渭南等地。310国道横穿本区域的河南渑池、三门峡、陕县、灵宝及陕西潼关、华阴、华县、渭南、临潼区等地。

区域航运条件初具规模。运城机场于2005年建成通航,覆盖山西省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共计1 800万人口。运城机场是经总参和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3C级支线旅游机场,现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沈阳、昆明、太原、重庆等国内主要城市9条航线,2007年客运量超过21万次,在全国148个机场中排名77位、随着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的建成使用,运城机场将由原来的3C级提高到4D级,由过去只能起降破音737—300以下飞机提高到可以起降破音767—300以上的飞机,“空中走廊”拉近和缩短了黄河金三角地区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的距离,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连接中西部“桥头堡”和区域最突出的交通优势。

三、区位条件的系统分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总面积5.8万千米2,总人口约1700万。该区域处于黄河的中游,地处我国中部、西部结合带,是华北、西北、中原的结合部,也是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区,还处于陇海线经济带中段,在全国大流通中起到启东承西、沟通南北的作用,既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聚集自身的发展能力,又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广大市场。

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该区域四市同属革命老区,区位条件优越,地域相近、文脉相通、人脉相亲、产业相连,四市同处于黄土高原,黄河穿境而过,使四市分属华北、西北、中原三个经济板块。从我国区域经济“开”字形发展战略格局来看,黄河金三角恰好处于陆桥经济带的中段,陆桥经济带以新欧亚大陆桥为纽带,地跨我国北方东中西部,可实行东西海陆双向开放,自东向西横贯或辐射鲁、苏、皖、豫、晋、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它的兴起,预示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将重放异彩,更预示着伟大的黄河文明将再度复兴。从“四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来看,黄河金三角地区正好位于陇海—兰新线经济大动脉的中段。从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来看,黄河金三角区域既将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政策推动,又能借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之“中部崛起”之政策东风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交通便捷,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股价已经形成。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陇海、侯西、侯月铁路横穿东西;连云港—霍尔果斯、大同—风陵渡、运城—三门峡、焦作—侯马—西安高速公路以及108、209、309、310等国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三门峡、风陵渡、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使黄河金三角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运城机场覆盖半径200千米,人口1500万,已开通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深圳、沈阳、昆明和太原等重要城市的航线。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为黄河金三角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区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形成了若干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尽管如此,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演进,各个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推出,如宏观层面的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川渝经济圈以及各类型的中观经济圈:西安经济圈、郑州经济圈,还有正在构建的天水—关中经济区等,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发展战略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和排斥,这将会影响到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比如,环西安经济圈、天水—关中经济圈以及环郑州经济圈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金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立性,由于政府会在不同的阶段、基于不同的宏观战略目标而对各层次战略赋予不同的重要性,因此,当金三角经济区在获得优先权之前,它的战略地位、战略实施可能会受到其他优先战略、重点战略的排斥,比如,由于金三角区域横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这种区位特殊性有可能会使该区域的发展分别被纳入环西安经济圈、天水—关中经济区或者环郑州经济圈战略的规划之中,这种战略上的肢解进而会导致金三角战略独立性的丧失。另外,四市不仅在地理上处于三省的边缘地带,在经济地位上也趋向边缘化。三门峡不在河南的中原城市群之列,也不在黄淮四市之列,已被逐渐边缘化。2007年,四市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4%。除临汾市由于煤炭带动近年经济增幅较高外,其他三市均处于各自省份的落后位置。这种地理上、经济上的边缘化,加之金三角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与该区域的三省分区行政治理格局之间的矛盾及各区域间自身利益诉求矛盾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都不利于黄河金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经济发展规划和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