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问题分析

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问题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三个重点经济区的分布来看,两个在西南,一个在西北,由此,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图和作用进一步显现。黄河金三角将会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当地和周边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该方案将由晋陕豫三省共同向国家申报,争取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设立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问题分析

第四节 黄河三角区开发的趋势分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经过20多年的区域合作试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方面富有成效:一是规划发挥了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农业合作领域广泛,提升了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五是能源资源利用初步整合,规模优势逐步显现;六是社会治安在本区域内实行大治安、大防范,实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治安联防。但是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进一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仍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个城市的合作急需探索出一套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功能区的功能充分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力争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的示范区。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已经并列出现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发展区域间的产业互动,促进共同发展,正成为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急需破解的瓶颈。黄河新三角区域将带动中西部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有可能形成中国的第四大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打破周边各省行政区划限制的包括陕甘豫晋部分城市在内的“大关中经济带”,运城、渭南和三门峡名列其中,是大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名单确定过程中,因运城和三门峡位于中部而“出列”。而已经确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带,与成渝和环北部湾一起,成为《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三大重点经济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从三个重点经济区的分布来看,两个在西南,一个在西北,由此,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图和作用进一步显现。可以确定的是,该区域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于西部和中西部的发展意义明显。黄河金三角将会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当地和周边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在总结“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22年区域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四市经过协商,提出了“建设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构想。国家发改委专家组在对运城、临汾、渭南和三门峡进行深入调研后,2008年4月12日确定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试验方案。7月9日,三省政府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如果此计划得到批准,围绕促进区域实现快速发展的总体目标,以运城、三门峡、渭南和临汾等中心城市为主,培育黄河金三角城市群的重担,将由这四个城市共同完成。综合试验区将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快速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实现中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域。

2008年8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编制完成。该方案以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三门峡市、运城市、渭南市、临汾市)建设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先行区为目标,以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对接、构筑良好区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合理的城乡关系为重点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理念,积极争取黄河金三角成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对接的重点区域,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新形象。该方案将由晋陕豫三省共同向国家申报,争取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设立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根据计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起步阶段,综合试验区的重点是在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金三角协作区”运行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确定试验的基本框架和程序。在共建骨干基础设施、区域联合治污、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领域先行探索,把金三角共同建设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特色原材料生产基地,中西部交流的运输通道和物流枢纽,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精品目的地。

2010年后的一段时间,完善各类协作机制,实现由“试验”到“示范”的转变。

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环境统一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的运行机制,建设新的经济集聚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要通过试验区建设,最终在该区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产业准入门槛和政策执行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组建中介服务组织、统一环境治理和监管、统一资源配置等。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将进一步发挥“五大优势”,打造“五大亮点”:发挥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产业优势,整合生产要素,打造全国有色金属铝、镁等产业基地;发挥黄河金三角区域的区位交通优势,整合交通网络,打造全国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发挥黄河金三角区域科技、人才优势,整合人力、信息等资源,打造全国先进的科教、新技术基地;发挥黄河金三角区域22年来共同治理的环境优势,整合社会管理要素,打造发展环境优越、社会管理一流的区域;发挥黄河金三角区域品牌优势,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打造全国招商引资的新“洼地”。

该方案初步确定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点任务是: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提高黄河金三角区域在全国能源基地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特色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业;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推动基础网络对接,继续提高路网连通水平;推动信息网络建设;构筑良好区域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加强生态和水源地保护;切实加强环境治理;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区域市场体系建设,构筑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区域技术市场建设,推进区域产权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区域性金融市场;构建合理的城乡关系,完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把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县域间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目的在发展,难点在协调。如何真正做到唇齿相依,多赢共赢?区域内要做到“八同”,即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要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国家层面编制;统一产业政策准入门槛和政府政策执行标准;统一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如通信、供(输)电、交通运输等网络建设;统一组建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如行业协会、担保公司、技术政策咨询服务公司等;统一环境治理和监管,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统一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众多方面的合作,几方都采取一种先易后难的顺序来逐个解决。在合作方案中,已经付诸行动的是开发利用三省四市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以共同打造具有浓郁黄河文化、根祖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协调和管理区域旅游市场,建立跨区域旅游诚信体系,并在区域内实行了旅游年票一卡通等,把黄河金三角区域特有的黄河文化和黄河风光推向全国和全世界。

建立综合试验区,不仅要把金三角建设成为国内突破行政界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机制完善,最终实现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更重要的是要集聚生产要素,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届时,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与国际化一起良性互动,一个经济充满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全新面貌的金三角示范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9年以来,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务院采取的这种方式的深层意义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培育更多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尽管这些措施的出台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不是直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加快了规划批复的步伐,客观上对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看,更是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变区域发展失衡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09年12月5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市长联席会议在运城召开。会议总结通报了2009年争取建设国家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申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区域间产业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效。明确指出,经三省四市政府的全力推进和共同努力,国务院已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发展列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在第十章第四节中明确写道:“支持中部地区与西部毗邻地区开展合作,鼓励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突破行政界限,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拓宽合作领域。”这为争取建设国家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申报条件,为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和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强调,三省四市重点围绕旅游、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成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协作会”,启动“一证游”活动,创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营销的无障碍旅游区;通过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果业产业发展联席会制度”,围绕果业品种培育、技术推广、市场开拓、标准建立、果汁加工等方面开展了合作;通过开展跨区域联合调研,进一步明确了主要发展和支持六大支撑产业,共同申报的一批交通项目也已陆续开工建设。

会议还提出了2010年区域协调发展五项工作要点:一要加大实验区申报力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属“天之中、地之心”,四个地市要加强合作,集中优势,加大申报的频率和力度,高层次、大范围向中省有关部门汇报衔接和争取建设。二要积极策划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项目、农林水、高新技术等项目领域,争取挤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之中,用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三要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和体制。各地市要立足全局,从思想上要解放,从思路上要拓展,广泛开展旅游开发、农技推广、商贸流通、招商引资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战略发展统筹、资源互通共享和联动共赢发展。四要开展实质推进。渭南市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门户,将更加重视和积极参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协作区建设,既是响应者,也是推动者,更是受益者,会一如既往地与其他各市深入合作、一起努力和协力推进,争取2010年得到国家支持并挂牌成立。五要加大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实验区的协作和发展,政府间要搭好平台,进一步提升协作理念,拓展发展思路,推动各市经济组织和企业实体多交流、多沟通,加强互动合作。

总之,建立综合试验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但也要有新视野、新理念和新路径。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只有在先进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在推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树伟.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研究——对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43—46.(www.daowen.com)

[2] 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7—230.

[3] 吴郁文.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8—114.

[4] 胡兆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0—82.

[5] 李全武,曹敏.陕西近代工业经济发展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12.

[6] 李新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换的政策取向及效果研究[J].经济经纬,2003(1).

[7] 程保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三大战略比较研究[J].经济评论,2001(6).

[8] 张深溪.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J].经济经纬,2003(4).

[9] 王傲兰.我国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10] 周民良.西部抉择——西部大开发的回溯与前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11] 张丽君,李澜.西部开发与特色经济规划[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2] 袁莉.聚集效应与西部竞争优势的培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3] 李晓林.西部大开发科技方略纵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 何源章.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青海民族研究,2005.4.

[15] 李子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设想[N].光明日报,2000—09—25.

[16] 杜鹰.中部崛起是事关全局重大战略举措[N].经济日报.2007—08—20.

[17] 李树琮.中国区域经济研究[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18] 朱传耿.区域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9]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