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未来方向与结语: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未来方向与结语: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未来研究建议汉语全球传播研究应在全球各地展开,日后有庞大的工作急需进行,单单在大众传播媒介方面的研究,就有许多重要的课题,以下提出从传播学出发的研究方向建议:1.传者方面对汉语教学与汉语推广的传播者的研究,包括政府、教育机构、民间企业、个人等,研究主题例如:汉语推广与文化政策研究、汉语教学机构研究、运用大众媒介进行汉语教学之组织研究等。

未来方向与结语: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一、研究限制

汉语推广工作已经在全球各地展开,大众媒介的布局也已成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2005年6月起,华语普通话广播实现24小时环球广播,节目信号覆盖全球,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同步直播。“从2004年10月1日起,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中央电视台英文国际频道(CCTV-9)、中国中央视电视台西班牙语法语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娱乐频道、中国电影频道、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广东南方电视、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福建东南台、湖南卫视、中国黄河视台教育文化频道、凤凰卫视美洲台、凤凰卫视信息台、亚洲电视本港台(美洲)和华夏电视台30多家卫星电视台和频道通过长城平台、EchoStar、麒麟电视(KyLin TV)、银河3C、派TV、直播卫视等直播卫星平台,进入美国的有线电视网络。”[7]

目前已有多种语言的汉语教学节目在海内外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有38个语种开设了固定的汉语教学节目,每周播出时数累计超过20小时。”[8]在海外,大型电视系列教材《中国全景》(China Panorama),由美国斯科拉(SCOLA)卫星电视网向北美地区全面播,是我国首次在国外播出的大型对外汉语电视教材。在国内,CCTV-4目前已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在全球的覆盖率达到98%。由中央电视台制播的汉语教学节目,将汉语学习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情愫之中,全方位展示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汉语全球传播工作可谓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内学者们在热情澎湃为此高歌之际,也隐约透露出担忧,学者指出:“我国广播电视对外宣传与汉语国际推广互动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战略规划问题、组织协调问题、资源保障问题,都需要研究解决。”[9]汉语全球传播工作既然已经展开,汉语全球传播研究必成为当务之急。汉语全球传播研究对汉语推广应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归纳整理的作用;二是反省检讨的作用;三是指导建议的作用。

本研究是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从传播学出发的一个开端,在时间与心力的限制下,所能涉及的研究对象非常有限,在外籍汉语学习者问卷调查方面,仅以北京与上海作为分析区域;而在节目分析上,亦仅能分析国内的节目内容。建议往后的研究者能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例如:比较中国各个城市外籍人士在汉语学习、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的差异;外籍汉语学习者收看汉语教学节目的实验性研究;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汉语学习者的媒介需求与偏好等。

二、未来研究建议

汉语全球传播研究应在全球各地展开,日后有庞大的工作急需进行,单单在大众传播媒介方面的研究,就有许多重要的课题,以下提出从传播学出发的研究方向建议:

1.传者方面

对汉语教学与汉语推广的传播者的研究,包括政府、教育机构、民间企业、个人等,研究主题例如:汉语推广与文化政策研究、汉语教学机构研究、运用大众媒介进行汉语教学之组织研究(如:汉语教学网站、汉语教学节目制作单位)等。

2.内容方面

对汉语教学节目以及与汉语推广相关的文化产业之分析,例如: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节目分析、由中国制播的汉语教学节目内容与反馈的分析、非教学节目与汉语学习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节目的创意与媒介运用、引发汉语学习兴趣的文化产品分析等。

3.受众方面

受众研究将会发现更多实用的参考指标,外籍汉语学习者在母国的汉语学习与媒介使用情况、在中国的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情况、返回母国时的汉语学习衔接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文化再调适情况等。另外,再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汉语教学者或汉语教学节目制作者的想法、心态与经验,以及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解决方案、模式的建立与修正等。

媒介研究是汉语全球传播不可忽视的研究重点。全球传播的媒介为何?在古代,跨地域的全球传播依靠“人的旅行”作为传播的媒介,通过商人、僧人、征服者传播,以贸易、战争宗教等方式来传播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而现代的全球传播依靠的是“信息的旅行”作为传播的媒介。信息的旅行方式不再需要骆驼交通工具,只需仰赖由科技造就的媒体。

媒体是现代全球传播最主要的渠道,媒体机构运用互联网、卫星广播、卫星电视等技术,以弹指的速度将信息传到世界各个角落,使千家万户得以看到相同的信息、听到一样的音乐、感受到所传播出来的一个想象世界。除了媒体,现代的全球传播还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全球企业与品牌,进行有效的传布,例如:麦当劳宜家、耐可、可口可乐等。在全球规模效应下,全球性企业不仅是商品的霸主,更有资格成为思想与文化的传播者,例如“分享”、“扶弱”、“环保”等观念在这些全球企业的推动下,有时比政府推动的效果还要好。

由此可见,全球传播的研究领域为语言的推广指出两个重要的传播渠道——跨国界的媒体(包括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与全球性的企业。媒体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一国语言的兴盛定能增强其媒体的影响力,而媒体传播力的加强又能更好地传播语言。全球性的企业是语言全球传播最好的实体通路,特别当这些企业生产或经营的是与生活相关的产品。这些知名企业创造的品牌,最能受到年轻人的认同,在不需要政策与策略的“自然状态”下,就能完成语言与文化的传播任务。因此,全球性品牌的开发极为重要,它同时也是语言全球传播渠道的建立。

三、结语

本研究归纳出异文化的三大了解途径为生活体验、媒介接触和语言学习,并了解到语言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外语学习人数上,而语言竞争力的提升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则反映在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言国的文化认同,即对异文化的了解与接纳程度。

从全球语言传播格局的梳理中发现,一个语言的发展不仅受到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影响,还与国家的声誉息息相关;因此,如今的语言全球传播依靠的不再是军事侵略、殖民统治,而是由政府制定政策、民间积极配合的语言推广方式。虽说各国的语言推广可谓各显神通,不一定公平,但至少是和平的。今天全球语言竞争的规则是以和平相处为前提、和平沟通为目的的竞争。

对走向世界的中国而言,走进中国的外籍汉语学习者是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已有一定程度的涉入,个个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对外的代言人。本研究对外籍汉语学习者的调查结果,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他们对中国的文化认同程度高,忧的是对中国媒介的接触频率低。值得重视的是,这是一群对中国文化接纳程度极高的人,如果连他们都对中国大众媒介的接触情况不理想,说明到目前为止,中国媒介的改革效果还很有限。

此外,将文化认同与人口变项进行检测后发现,外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但喜欢程度相当高,且欧美人的认同程度高于亚洲人、发达国家高于欠发达国家,可见其对中国的文化认同较为虚幻,倾向于一种异国情调式的文化认同。理想的文化认同应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异国情调式的文化认同如同雾里看花,虽了解不深但感到非常喜欢,值得深思的是,一旦了解之后,喜欢的程度是否会有所改变。(www.daowen.com)

汉语传播渠道的构建重点在于大众媒介渠道,而汉语全球传播策略最当务之急即是提升大众媒介对外的传播效果。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如何提升?最基本有效的方法是发挥其传播功能——传递真实且具影响力的信息,并提供丰富的文化节目。一旦大众媒介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将有助于外籍人士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开始建构了解之后实质性的文化认同。

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汉语全球传播在文化、传播与营销三方面的策略建议,以下归纳六个重点:

续 表

图片来源:长春晚报、作者翻拍、百度图库

汉语遇到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少有语言推广经验的我们如何开始推广自己的语言?虽然,我们已经在许多地方建立起推广汉语的组织,成绩有目共睹,但是距离强势语言的目标仍有长远的路要走。从更大的格局来看,是否达到目标应是其次的,重点在于传播的过程,即如何处理与看待汉语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杂音,例如:大量的汉语推广经费到了国外曾引起“中国政府要五毛给一块”居心何在的臆测,中国“威胁”论在其中起了强化的作用。在如此的局势下,我们如何跨越意识形态,平等地分享自身的语言文化?

从传播学的视角,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受众”,即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中国的感受。本研究了解到学习汉语的“受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受众”,作为一个研究的开端,本研究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但事实上个别差异甚大,在日后研究中,应依照不同国籍、不同汉语程度、不同学习动机变量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其次是善用媒体,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这是目前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改变是从最细微的部分开始,新媒体已经在改变主流媒体,而媒体的形象不是塑造出来的,而是呈现出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内容的反射。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要端正传者的心态并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以不卑不亢的态度,站在一个自由平等的跨文化对话平台上,分享彼此的语言文化。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文化认同要从自身做起。

从央视汉语教学节目的内容分析中发现,所有节目都有外国人参与且都是说英语的白种人,部分节目中还出现大量英语;而问卷调查发现,外籍人士更偏好由中外搭档或完全由中国人来教汉语,且无论汉语程度高低的受访者,都不希望节目中有大量英语出现。然而,我们的汉语教学节目,有的竟被当成英语教学节目了。

中国在走向世界之际,应省思其媒介内容是否重视人种与肤色的多样化,特别是面对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汉语教学节目,此点格外重要。在全球化时代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现今的全球语言格局,英语所向披靡,但许多语言却默默地消失了。在强势语言环绕之际,汉语应该是什么姿态?传者在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同时,是否对自己的语言文化抱持一种健康的态度,有无过度自大或妄自菲薄的情况?英语帝国在亚洲无限壮大,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在英语最重要的观念之下,不自觉地成为英语帝国的殖民,甚至对自己的母语产生轻视的态度。汉语教学节目中出现大量英语,无论有任何教学上的理由,传者自身都应警惕,其传播内容是否已不自觉地笼罩在英语帝国的阴影之下。

【注释】

[1]南方朔为台湾资深的媒体工作者,著有《语言是我们的居所》等具影响力的书籍。本文摘录自David Crystal.英语帝国(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郑佳美、林素朱译,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7:16.

[2]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摘录自黄笃.文化巫师、炼金术与“爆炸”——蔡国强访谈录,见[A]我们已经选择[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详见附录.

[4]刘明峰.文化创意与数字内容产品知识对文化认同及来源国形象的创造效应[D].铭传大学信息管理学系硕士论文,2005.

[5]叶蓉慧.跨文化传播——教育的体验与实[M].台北:五南图书,2005.

[6][英]奥斯特勒(Nicholas Ostler).语言帝国[M].章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8.

[7]李亚明等.广播电视对外宣传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互动[J].红旗文稿,2007(17):14 16.

[8]李亚明等.广播电视对外宣传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互动[J].红旗文稿,2007(17):14 16.

[9]李亚明等.广播电视对外宣传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互动[J].红旗文稿,2007(17):14 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