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言教学节目介绍-汉语全球传播研究

语言教学节目介绍-汉语全球传播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义的教育节目是指针对社会大众制作,具有教化意义的节目,例如:政令倡导性节目、公共服务性节目等;狭义的教育节目则是针对特定观众和特定课程制作的节目,这种狭义的教育节目又称为教学节目,例如:配合学校的辅助教学节目、配合远程教育的教学节目,以及语言、才艺学习等的特定课程教学节目。中国的教育强调上行下效,对青年学子好好地抚养使之成为善良的人。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与发挥个人潜能。

语言教学节目介绍-汉语全球传播研究

一、电视教育的发展

根据联合国对电视节目的分类,节目类型分为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娱乐性以及儿童节目等五类(魏美凌,1995)。在电视的诸多功能中,教育的功能别具正面积极的意义(刘信吾,1996)。教育类型节目能直接有效地传输知识,并起到提升教育普及性的功效。教育在定义上可分为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非正式的,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狭义的教育则是正式的,有一定的目的、一定的课程和一定的对象。广义的教育节目是指针对社会大众制作,具有教化意义的节目,例如:政令倡导性节目、公共服务性节目等;狭义的教育节目则是针对特定观众和特定课程制作的节目,这种狭义的教育节目又称为教学节目,例如:配合学校的辅助教学节目、配合远程教育的教学节目,以及语言、才艺学习等的特定课程教学节目。

图6-2 电视节目分类图

教育在东西方有着不尽相同的含意,从说文解字里可见中国对教育的传统定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始作善也。”中国的教育强调上行下效,对青年学子好好地抚养使之成为善良的人。相较于中国从家庭出发,重视社会和谐;西方更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重视个人创造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与发挥个人潜能。虽然东西方对教育的概念不尽相同,但教育是终生持续不断的历程,则是全世界的共识。中国人向来认为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正符合了电视教育的立义。

从中国对教育的传统观念看来,中国应该是发展电视教育的基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无论是内地或是港台地区以至全球华文辐射区域,其电视教育类型节目都少见成功案例,电视教育的兴起在美国,其蓬勃发展也主要在欧美以及日本发达国家。以下,简述电视教育的发展历程(杨智超,2005):

电视教育的兴起主要是在二次大战之后,它的发展历经不少风波,其命运向来在受到重视与忽略之间摆荡。20世纪50年代,电视开始被视为教学媒体(instructional media),大量地运用到教育之中。在美国,教育电视快速成长的主因有二:一是联邦传播委员会预留了教学频道供教学使用;另一原因是福特基金会对教学电视的财力支持。当时所使用的方式主要以学区为单位,采用闭路电视系统,但此一时期的电视教育并不成功,到60年代中期,电视教育的热潮明显衰退。

早期电视教育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节目质量低落,教学节目多数如同教师演讲一般,课程没有制播前的分析与设计,也没有事后的追踪与答询,因此原来援助教学计划的福特基金会对电视教学的财力帮助,随即终止,使得第一波的视听教育运动草草收场。虽然如此,视听教育的发展仍逐步地成长。系统化教学设计逐渐形成,关于运用媒体学习的各种分析逐渐受到重视。学者认为要加强学习效果,不只是在教学的传输方式上变化,而是对学习的每一环节全面分析,方能提升学习效果。此时,传播学迅速发展,为视听教育带来新的视野。传播理论指出,传播不应只注重媒体本身,而应重视传播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信息的来源、传递的信息、传送者与接收者等。

1962年,传播学的开创与集大成者——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Wilbur Schramm),从当时完成的393件研究报告中,发现电视教学与传统教学一样有效。他指出:“65%的研究发现电视教学和传统的教室教学一样有效,21%的研究显示电视教学优于传统的教室教学,只有14%的研究显示电视教学不如传统的教室教学。”[3]1964年,Lumsdaine提出教育科技概念(educational technology),视听教育运动于是被教育科技和教学科技(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所取代,一些主要的专业组织和期刊纷纷更改名称。20世纪70年代开始,视听教育进入新的纪元。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学会更名为教育与传播科技学会,教学媒体出现更系统化的探索与运用,教学、媒体与科技的观念与技术相互整合,并运用在高等教育、工商业界与军队教育之中。教育与传播科技学会对教学科技做了以下的定义:教学科技是用系统化的方法,将人类的学习过程作一分析及发展,期间并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除了各种的学习资源外,系统化的方式及强调个别的学习也应包括在内。1977年,AECT重新定义教学科技:教学科技是一个与人类学习有关的繁复、统整的过程,此过程包括了学习的各个层面,如对象、媒体组织、评估、分析及管理等。由于受到苏联人造卫星Sputnik发射成功的影响,美国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第七条,其中明文规定:联邦政府应提供充裕的经费供学校媒体教学及研究用。此举对视听教育的发展是一大帮助。

二、电视教学的功用

电视教学证实了电视的教育功能,但是电视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因为两者各具特色,与其说是竞争关系不如说是互补关系更为贴切。对学习者来说,电视教学能节省学习成本,传统教学则提供了一个更多变化的学习环境。传统课堂上的老师与同学等形成人际关系网络,以及面对面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这些都是电视教学难以取代的。此外,采用电视教学的学习者还需要有更强的自发性,才不会因为太过自由中途而废。

虽然如此,电视教学也有传统教学难以企及的优势,即电声光结合的特点。因此,一个好的电视教学节目势必要能充分运用此项特点,才能弥补传者与受者无法面对面的缺憾。对语言教学来说,声光媒体就像是为语言教学而生的一种媒体形态,除了可以提供生动的内容,对于发音教学、听力练习以及单词、文法以及书写的讲解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表6-1 电视教学与传统教学渠道的特点比较

刘信吾(1996)在其著作《电视教育节目的企划与制播》中,归纳出媒体运用在教学上具有下列几种功用:

①激发学习意愿:引起动机和激发学习的意愿;②维持学习兴趣:生动教学维持兴趣避免乏味而逃避或中止受教;③增进学习了解:帮助抽象观念具体化以增进了解;④提供反复练习:可以反复练习以增加精熟的程度。

此外,电视教学的内容还可制成音像制品,并作为传统课堂上的辅助教材。陈淑英(1988)提出视听教材运用在课堂上,可带来以下四个优点:

(1)提供感官体验:给予活的经验,即可获得具体性经验。由于视听媒体都是可直接感受的外在事物,均具有形象与事实。

(2)简化繁复资料:可简化复杂的数据,使易于接受,例如:重点的摘要、图表的解说等。

(3)突破时空限制:可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远处发生的事件,迅速而正确地呈现于眼前,或将过去的事件、历史上的现象,变成如同目前所发生的事一样,可看到并听到。

(4)节省教学成本:可节省教学时间,符合经济原则,教师可节省板书的时间或语言的说明,使教材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购买来的影片,还可以有计划地多次使用,成本也相对地减少。

在电视教育发展多年之后,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局面,受到更多关注。然而,这两者之间既非竞争关系也非互补关系,而像是一种手足关系。如今,多数的电视教学节目都会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并且运用互联网播送节目内容或是作为节目内容的补充。这两种手足般的教学渠道最主要的不同有两点:第一,电视教育节目是在电视频道上对大众播映的,而多媒体教学则不一定在电视上播出;第二,多媒体教学拥有比电视教学更多与用户互动与练习的设计,方便教师作为课堂上运用的教材,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见,电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所长,它们不但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途径,更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本文探讨的电视教学节目是指曾在电视上播出的节目内容,因此更具公共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共财,属于社会资源的运用。

三、语言教学节目的特性

语言教学节目是电视教学节目中最为普遍的类型之一,依所教授语言的不同又可分为本国语言教学与外国语言教学。两者的教学对象有所不同,本国语言教学通常针对外国人,而外国语言教学则以本国人为主要受众。因此,虽然同为语言教学节目,但是从所要传播的对象开始就有明显的不同,其节目的企划以及电视台对其政策等,都不应一概而论。然而,不论是本国语或外语教学节目,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性:

1.服务特定群众

针对特定的群众制播,正由于是针对特定群众而非一般社会大众,其商业利益难与针对大众的节目相比,除了如英语一般强势语言之外,其他语种包括汉语,如果放在商业模式操作时,很容易成为收视率的牺牲品,在收视率的营运压力下,也难以制作出优质的教育节目。

2.增进学习意愿

通过电视教学能有效激发学习意愿并提供低成本的学习机会。对成人来说,语言教学节目不仅省去交通时间与学习成本,更能不改变原本的生活步骤,利用闲暇的时间充实自我。对儿童来说,通过电视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运用电视声光的吸引力,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如家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3.促进文化交流

电视是目前最普及的媒介,语言通过电视教学,能触及到更广大的群众,达到语言推广的目的,并在语言教学之中表现文化的特色、传达文化的内涵,达到文化分享的附加价值。例如通过情景剧的教学,最能在生动有趣的剧情之中,展现出特有的思想观念、社会现况等文化层面的内容,提供外籍人士了解当地语言与文化的一个渠道。(www.daowen.com)

4.扩展商业机会

语言是一个广大的市场,语言的推广同时也是一个市场的创造,语言教学节目吸引更多人学习语言,间接拓展了语言学习的市场。语言教学节目的内容也可以做多重运用,例如以音响产品形式发行,发行地区不受播出地区的限制,可发展国际市场,另外还可以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增加互动的功能,提供学生在线或脱机的学习渠道。

除此之外,语言教学节目同时也是语言推广的利器,它对语言推广具有以下几点功用:

1.降低学习成本

语言学习的成本,除了上课的学费到教材购买等直接成本之外,还要加上付出的时间与车资等间接成本。通过电视学习,省去了上述成本。因此,一个好的教学节目对学习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2.扩大覆盖层面

电视的覆盖率极高,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而言,电视教学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提供全民同等的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

3.发挥视听功能

电视的声光色彩可以提高人们的吸引力与注意力,运用在语言教学上,更能增进学习在听力与会话等方面的能力。

4.弥补课堂不足

传统教室的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才能进行。电视教学可以成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四、朝多元化发展的语言教学节目

电视从问世至今,其教育功能逐渐地受到肯定,并且从最早期单纯地把传统教室上课录制下来播放的呆板方式,发展成完全脱离课堂的模式,过去“教学节目没人要看”的刻板印象早已被扫除,如今受到欢迎的教学节目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还是具有吸引力的精彩节目。最早开始专注于电视教育的电视台,如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等,皆发展成享誉国际、跨国传播力量首屈一指的电视台。

BBC(英国广播公司)是全世界第一座电视台,它是由英国人J.Baird于1936创立,一直专注于教育类型节目的制作,并且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需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节目。其中学龄前教育节目的成果最为显著,例如红遍全球的《天线宝宝》,不仅在英国境内受到欢迎,并成为世界各地儿童们首选的电视玩伴。四个由真人扮演的天线宝宝模拟婴儿的动作、语言与思考模式,陪着电视前的宝宝们一起探索世界,并且用他们头上的天线接受信号,在每一集节目中,播出一段各地方的儿童的生活。这类型的节目怎么看都不像在教学,但却能吸引住学龄前儿童眼球,有效地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的功能。

日本的NHK电视台是另一个重视教育类型节目的典范,从成人的语言教学、才艺教学到儿童启蒙教育、儿童辅助教学等都有特定的栏目,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教育节目是学龄前儿童节目《跟妈妈在一起》,已经陪伴了三代的儿童度过懵懵懂懂的启蒙阶段。除了针对儿童的教学节目之外,BBC与NHK在各种类型的教学节目上,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便是语言教学节目,不仅包括母语与外语的教学,还有手语的教学,笔者曾在英国看到一个出色的手语教学节目,将手语编排成一段优美的舞蹈,配合音乐演出,不仅提高学习兴趣并且能帮助记忆。近年来,随着汉语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重视,各个国家也开始制作内容与表现手法更丰富的汉语教学节目。

日本是学习汉语的大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仅次于英语。NHK教育频道的《看电视学中文》向来是其频道的招牌节目。这档节目诞生于1967年,最早的名称是《中国语会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改为现在的名字,经常邀请名人参与演出,先后由陈怡、福原爱、胡兵等名人担任节目嘉宾。近年来,同为NHK外语教学节目的《看电视学韩文》在改版后人气飙升,根据报道,《看电视学中文》节目组在2011年对节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版,并于4月全新亮相,意在夺取外语节目收视率宝座。

改版后的《看电视学中文》,除了2012年就已经登场的著名中国演员胡兵和京剧演员鲁大鸣外,还加入了五位美丽的女性,包括被称为“世纪末超级偶像”的日本女演员藤原纪香,节目还加上了副标题——《中国天使》。在节目内容方面,针对日本人的汉语发音难现象,特别设计新增了《拼音破译室》单元,并由原天津电视台主持人段文凝担任主持。根据报道,段文凝可爱的形象和动听的发音,在日本非常受到欢迎,在知名的网络论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还有网友说“拜托别再地震啦!我要和段文凝学中文,不许停播呀”。[4]

图6-3 来自中国天津的段文凝加入NHK教育频道《看电视学中文》演出
(图片出处:NHK)

虽说明星可以为教学节目带来更多的关注力,但扎实的教学内容依旧是教学节目是否受到欢迎的根本。一个拥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节目不仅不需要花费大把预算请明星上节目,还拥有塑造明星的能力,能够将原本默默无闻的人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2010 年4月,NHK教育频道推出由一对中国的双胞胎姐妹“莺和燕”共同主持的汉语教学节目,因两位主持人甜美的形象,迅速在日本走红。这两位主持人是来自中国湖北的黄莺与黄燕,为青年古筝演奏家,2001年在东京获得“国际高中生艺术竞赛”第一名,之后到日本留学,并加入日本知名的经纪公司,开展各种演艺活动。

图6-4 演员胡兵与藤原纪香在NHK教育频道《看电视学中文》节目中教汉语
(图片出处:NHK)

汉语教学节目除了在日本大放异彩之外,在美国也出现创新并且成功的节目形式。有鉴于全球掀起的汉语热潮,尼克儿童电视频道(Nickelodeon)于2008年抢先推出一档结合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动画片《你好,凯兰!》,通过可爱的动画人物,吸引全球各地大小朋友一起学习汉语,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例如过年发红包、吃水饺,端午节龙舟等。甫一推出,果然受到热烈欢迎,人气直逼尼克儿童电视频道的拳头节目《爱探险的Dora》。

《你好,凯兰!》创造的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并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主角凯兰是一个6岁大的华裔小女孩,她拥有英语与汉语两种母语,节目中通过她来告诉大家中文怎么说。她的爷爷来自中国,总是以有趣好玩的方式带领凯兰发现新奇的文化生活。陪伴凯兰的还有小老虎Rintoo、喜欢思考的无尾熊Tolee、精力无穷的猴子Hoho、快乐的粉红色犀牛Lulu。创作人周凯兰是在纽约出生德州长大的华人第二代移民,她的创作初衷是将自己熟悉的两个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同时传递出来,因此,其节目设计先是介绍文化,其次才是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教学节目以语言教学为主。周凯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不只尊重中国文化,也尊重美国文化。这是个百分之百美国和百分之百中国的节目。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文化陷于孤立。”

图6-5 NHK汉语教学节目由来自中国的莺燕姊妹联手主持
(图片出处:中新网)

尼克儿童电视频道负责学龄前儿童时段的执行创意总监兼执行副总裁布朗·强森(Brown Johnson)表示:“学龄前儿童会融入凯兰丰富的华裔传统,同时学习中文和相关的社交及感情处理技巧。我们简直等不及要让孩子们看到这个活力充沛又好玩有趣的世界来到他们眼前。”艺术总监玛丽·哈里敦(Mary Harrington)提出:“中文学习是为了配合目前美国的汉语热,因为我们预计汉语热将席卷全球,这与十多年前的一些流行的语言是大不一样的。”[5]

图6-6 《你好,凯兰!》创造了活泼可爱的美国华裔女孩凯兰,并通过她与她的朋友们告诉大家中文怎么说
(图片出处:Nick Jr)

自从美国将汉语被列为战略语言之后,汉语已经摆脱“华裔学生的苦差事”的形象,不仅成为华裔学生的必修课程,也在非华裔的群体中逐渐蔓延开来。虽然,美国目前的汉语学习人数还与亚洲国家日本、韩国相去甚远,但是其多元的民族结构以及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将有望成为西方汉语的孕育之地。汉语教学节目在世界各地百花齐放,反观汉语的家乡中国,虽然也有不少自制的汉语教学节目,但是尚未出现造成轰动与热烈回响的节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