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语的全球传播研究: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汉语的全球传播研究: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语推广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其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论证汉语推广的意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有哪些渠道与途径并提出对策。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较为接近,多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较少实证研究,且研究者的专业以对外汉语、语言学为主,少有跨学科的研究。

汉语的全球传播研究: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

汉语推广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其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论证汉语推广的意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有哪些渠道与途径并提出对策。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较为接近,多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较少实证研究,且研究者的专业以对外汉语语言学为主,少有跨学科的研究。以下整理近年来国内对汉语推广的相关文献,并将之分为四大主题:汉语热的背景与影响、汉语的推广问题及策略、汉语的推广意义及途径、国外的语言推广政策。

一、汉语热的背景与影响

多年来,汉语热一直是媒体上出现频率相当高的热门字眼,以汉语热为题的文章也有不少,但深入分析的并不多。关于汉语热的历史与背景等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郭力在《略谈海外汉语热及其原因》一文中,概述了五大洲汉语教学和海外汉语水平考试的基本情况并分析海外汉语热的成因。[13]尹海良在《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一文中回顾分析汉语热产生的历史背景,讨论海外的汉语教学问题,并从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汉语话语权、母语意识和语言素质几个方面简要进行了汉语热背后的冷思考。[14]

关于汉语热带来的影响,例如:廖小健在《汉语热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一文中,以海外华人为视角,探讨汉语热对海外华文教育、华文传媒与当地民族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汉语热对华文传媒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中文经济价值不断提高和外国人纷纷学习中文的形势下,继续限制或禁止华文传媒的发展是不符合形势要求的,因此各国先后放宽了对华文传媒的限制;第二,众多懂得华文华语的读者,一直是海外华文传媒发展的必要前提。董育中的《大洋彼岸的汉语热》报道海外的汉语热现况并访谈了当地多位官员,提出现实情况与个人看法。

二、汉语的推广问题及策略

汉语推广问题与策略方面的文献较多,比起其他研究主题来说似乎更受到重视。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王路江、校长曲德林于2004年发表了一篇言简意赅的文章,名为《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文中提出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点是创建教学研究基地、着力点是加强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生长点是在海外建立办学机构、关键点是运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手段创新[15]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许琳(2006)提出汉语推广在发展思路上发生了六大转变:①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②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③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化转变;④推广机制从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推进转变;⑤推广模式从政府行政主导转为市场运作;⑥教学方法从纸质教材面授转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16]郑梦娟(2006)提出汉语热其实是外热内冷,其原因主要在于保护母语意识薄弱、汉语师资匮乏,以及汉语教材“足难出户”的问题。[17]

高增霞(2007)提出汉语国际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客观进程与自觉的国际推广过程,在对汉语的国际化历史进行梳理后发现:汉语的国际化实质上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国际化过程,它不是一种单向的语言推广和文化输出,而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互动过程,是汉语所承载的文明走向不同文化与群体,走向世界的过程。[18]李春雨等人(2007)在《北京文化与汉语国际推广》中,讨论了北京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优势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问题,并提出北京如何应对汉语国际推广的要求。[19]

张西平(2008)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中指出:制定全球汉语推广政策与展开国别汉语政策调查为当务之急,国别汉语政策调查包括各国的汉语政策、汉语学习史以及语言传播的对比研究。[20]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2008)在《汉语国际推广三题》中,提出如何理解、如何实践以及如何推广汉语三个问题,认为汉语国际推广必须以汉语教学为重点。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厘定其学科的本体性,并在推广过程中注意文明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树立正面形象。[21]

王悦欣(2008)等人在《汉语走向世界的理性思考》一文中,提出应加大国家对外汉语推广力度的应对之策,全文分为三大部分:语言资源竞争的加剧与汉语热的兴起、汉语走向世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汉语走向世界的战略与对策。[22]李君(2009)提出,汉语国际化应重视母语教育、科学规划外语地位及教育并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广手段,并提出要做好汉语国际推广有许多创意与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在我国出口商品时,将英语商标模式改换为汉语拼音加汉字的模式。[23]

三、汉语的推广意义及途径

关于汉语推广的意义与途径方面的文章甚多,但其中有一些口号式的文章,再三强调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性却没有提出新的见解。以下整理部分较具参考性的文章:

高燕提出汉语传播的四个意义:服务、政治、经济、学术,以及四个途径:影视文化、体育、旅游、国际会议[24]王玲玲提出汉语国际化任务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多元化,传播途径需借助经贸交往、文化互动、民间活动,而维护途径是建立各层汉语正常的沟通渠道。[25]此外,关于在汉语国际推广意义方面的论证,还从两个层面出发:一是文化;另一是经济。

从文化视角讨论对外汉语国际传播意义的文章,例如:陈永莉在《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中,为汉语国际推广做出定位,提出中国长期的繁荣与汉语国际推广相依相存,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26]李晓臻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思考》中,谈及如何借助语言来传播文化,并且于文中思考应传播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传播。[27]卓佳在《小议以汉语国际推广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指出汉语国际推广最重要的载体即影视、新闻媒体、奥运会等对外展示的机会及民间交流合作为媒介的中国文化国际推广。[28]

从经济视角分析对外汉语国际传播意义的文章,例如:姜红在《论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中,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对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9]宁继鸣等人在《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经济贸易的意义》中,提出汉语推广可以降低国际贸易间的摩擦。这是一篇难得的跨学科文章,作者分别来自国际教育学院与经济学院,认为不少国际贸易的摩擦是国外政府、贸易商对中国贸易采取的机会主义行动。文章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对外贸易中机会主义问题的性质,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汉语国际推广对降低国际贸易中机会主义倾向的作用,进而认识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

文中提出汉语国际推广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深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学习和使用汉语,这些国家和人们在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能够增加彼此的信任,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那些希望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的贸易商掌握汉语后,可以更加方便地来华寻找合作伙伴,降低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成本和由于语言障碍物带来的流通成本,大大增加了与中国开展国际贸易的机会。[30]

目前,专门论述汉语国际推广途径方面的文章较少,且对国家主导的汉语推广重要途径——孔子学院的相关研究也不多。朱小健在《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构想》一文中,提出建立独立运营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要点。[31]李亚明等人在《论广播电视对外宣传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互动策略》一文中,指出广播电视对外宣传与汉语国际推广的现况与策略。[32]

徐丽华以《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为题,提出孔子学院在经费、师资、内部协调、市场运作四方面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趋势[33]。孙鹏程的硕士论文则以《孔子学院和国际语言推广机构的比较研究》为题,整理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现况,并提出对孔子学院的建议。[34]宁继鸣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孔子学院,其博士论文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语言推广领域,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汉语推广及相关机构的建设问题。[35]

四、国外的语言推广政策

雷莉等人(2003)进行了中美两国对外语言教学的比较,从方针、政策、组织、教学、考试、奖学金等方面对中美两国对外语言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剖析了美国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改进措施。[36]张西平等人(2006)通过对世界主要语言的推广历程的总结,分析汉语走向世界所面临的问题。[37]赵延红(2008)则从国家以及语言的强弱出发,思考汉语的地位并分析双语教学与汉语国际化等问题。[38]

郑梦娟(2009)的《国外语言传播的政策、法律及其措施当议》一文,更为详细地搜集了八个国家的语言传播政策,通过对其相关的专题报告、对外援助项目、法律与法规的了解,提出各国在语言推广上采取的相应措施为加强管理与监督以及对外扩大交流。[39]郭萍等人(2009)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一文中,分析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存在缺乏学科支撑、文化建设不够、对外传播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可采取的措施。[40]

此外,有少数研究者从不同的面向探讨对外汉语的国际推广。例如:王建勤从语言的标准建设谈起,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语言标准建设与竞争策略》一文中,强调应建立汉语的兼容机制和竞争机制,解决海外教材与教师不足的问题。[41]林华东则从语言的制约性论述汉语的国际推广,在《制约语言传播的几个因素——论汉语的国际推广》一文中,讨论影响语言生存变化的外部因素并分析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与需求。[42]

宁继鸣等人以《汉语国际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为题,探讨汉语国际推广具有国家公共产品与全球公共产品之双重属性。[43]熊玉珍在《教育传播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教育》一文中,从教育传播学的视角论述华文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华文教育资源建设以及共享机制和教师信息素养等问题,并提出海外华文教育传播效果的四个基本要素为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学生与华文教师。[44]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对外汉语国际推广的文章,例如:平方的《汉语国际推广:路渐宽路更长》,整理了近年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事件。[45]李葆嘉从历史上的汉化进程谈到汉语国际化的策略。[46]沈荭等人的《汉语国际推广的地域性研究》从“地域性”出发,讨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多种教学形式、教材建设等。[47]

整理国内近年来与汉语推广相关的文献后发现,论证意义的文章多,但深入的个案研究少。在个案研究方面,不仅对汉语重要的推广渠道——孔子学院的研究不多,针对推广的现况与问题展开的实证调查研究更少。对外汉语的实证研究多数围绕在教与学上面,这方面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汉语的国际推广不只是单纯的政策制定、经费拨出、国家推行,还应该深入到各个环节,例如:汉语通过哪些渠道推广、如何让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群体接触到汉语,如何检验现行的政策以及调整策略方向等。

汉语在国际上要推广得“漂亮”,需要更多跨学科、跨专业的专家集思广益,先要灵活思考、创意先行,后要稳扎稳打、一步步落实。

【注释】

[1][英]David Crystal.英语帝国(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郑佳美,林素朱,译.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7:56.

[2]2005年,汉语被列为美国高中、大学选修课程(AP)的指定语言之一;2006年,美国进一步将汉语列为“战略语言”之一,并提拨1.14亿美元于全美进行以汉语、阿拉伯语为主的推广工作.

[3][美]霍华德·弗雷德里克(Howard H.Frederick).全球传播与国际关系(Global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陈建安,译.台北:扬智文化,1999.

[4]Fred E.Jandt: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dentities in a Global Community[M].Sage Publication,2004:38.

[5]出自《论语》第十三篇,子路篇.

[6]南国农等.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7]赵金铭.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述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5):19 24.

[8]黄伯荣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9]黄葳威.文化传播[M].台北:正中书局,1999:306.

[10]Miklos Kontra.Language,A Right And A Resource:Approaching Linguistic Human Rights,[M].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1999.

[11]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3(1):2-9.(www.daowen.com)

[12]郑梦娟.国外语言传播的政策、法律及其措施当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9(5):12-22.

[13]郭力.略谈海外汉语热及其原因[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2):87-90.

[14]尹海良.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前沿,2009(2):187-190.

[15]王路江、曲德林.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5).

[16]许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J].语言文字应用,2006(6):8-12.

[17]郑梦娟.汉语的国际传播,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2006(12):76-80.

[18]高增霞.汉语国际化与国际推广刍议[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6):104-107.

[19]李春雨等.北京文化与汉语国际推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6):112-118.

[20]张西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两个重要问题[J].长江学术,2008(1):127 129.

[21]郑定欧.汉语国际推广三题[J].汉语学习,2008(6):90 97.

[22]王悦欣等.汉语走向世界的理性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2008(4):138 141.

[23]李君.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10):64 67.

[24]高燕.全球化时代汉语传播的意义及其途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1):74 77.

[25]王玲玲.汉语的国际化及传播与维护[J].语言文字应用,2006(8):34 41.

[26]陈永莉.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8(4):79 82.

[27]李晓臻.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8(12):56 57.

[28]卓佳.小议以汉语国际推广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J].科教文汇,2009(4):222.

[29]姜红.论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J].华东经济管理,2009(6):151 153.

[30]宁继鸣等.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经济贸易的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8(5):134 140.

[31]朱小健.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构想[J].语言文字应用,2006(6):13 18.

[32]李亚明等.论广播电视对外宣传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互动策略[J].现代传播,2007(6):134 136.

[33]徐丽华.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5):25 31.

[34]孙鹏程.孔子学院和国际语言推广机构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35]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6.

[36]雷莉等.中美两国对外语言教学的比较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3(11):12 16.

[37]张西平等.研究国外语言推广政策,做好汉语的对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06(2):39 47.

[38]赵延红.强国的语言和语言的强国[J].怀化学院学报,2008(2):82 83.

[39]郑梦娟.国外语言传播的政策、法律及其措施当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9(5):12 22.

[40]郭萍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2009(8):130 133.

[41]王建勤.汉语国际推广的语言标准建设与竞争策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65 72.

[42]林华东.制约语言传播的几个因素——论汉语的国际推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6).

[43]宁继鸣等.汉语国际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J].东岳论丛,2009(5):176 180.

[44]熊玉珍.教育传播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23 28.

[45]平方.汉语国际推广:路渐宽路更长[N].中华读书报,2009,9(2).

[46]李葆嘉.历史上的汉语化进程和当代汉语的国际化传播[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9):167 171.

[47]沈荭等.汉语国际推广的地域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9(15 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