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晋文风演变-郭璞革新元康诗风

西晋文风演变-郭璞革新元康诗风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郭璞被杀于324年,而东晋建国于317年。也就是说,郭璞是以诗人身份活跃的。这与郭璞的庶族身份和特殊的经历有关。因此,郭璞受元康“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诗风影响不大。所以,郭璞是西晋文士中最具有突破元康诗风的人。当郭璞将这样的思想融入诗歌时,自然与元康时代诗歌风貌迥异。

西晋文风演变-郭璞革新元康诗风

二、“五言始合道家之言而韵之”:郭璞对元康诗风的革新

文学史研究中,往往将郭璞视为东晋时代的著名诗人。然而,郭璞被杀于324年,而东晋建国于317年。这样看来,郭璞的活动年代主要是在西晋。(244)郭璞在两晋之交,甚能为诗文。今存郭璞作品有《江赋》《流寓赋》等八篇,诗有《游仙诗》十九首(部分为残句)《答贾九州愁诗》《答王门子》《赠温峤》以及若干残篇。郭璞早在东晋时代就引起李充的注意。李充在《翰林论》中称他为“诗首”。(245)南朝刘宋时代就进入了历史学家兼诗评家桓道鸾的视线之中。据《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桓道鸾《续晋阳秋》记载说:“询有才藻,善属文。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章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中,谢鲲始改。”(246)桓道鸾将郭璞放在玄言诗的发展历程中来谈论,认为郭璞是改变元康诗风、导引永嘉平淡之诗风的关键人物,认为是郭璞用五言诗歌形式韵道家之言的第一人。这则材料至少说明,郭璞当时已经享有很高的盛名,已有大量的融入道家神仙之言的五言诗作。如何理解桓道鸾所说的“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的观点呢?余嘉锡的理解最为可取,他说:“回合云者,取《庄》《老》玄胜之谈,合之于神仙轻举之说耳。”(247)到底桓道鸾见到的是郭璞哪些作品,也许不仅见到的是郭璞的《游仙诗》,恐怕还有今天已经佚失的作品吧!但至少说,郭璞的诗歌风貌已经和元康时代“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诗风完全不同了。为什么桓道鸾将郭璞视作导引玄言诗的第一人呢?而不像钟嵘在《诗品》中将玄言诗的先声之作追溯到王济、杜预等辈身上?可以说,王济、杜预等人是西晋朝中的权贵人物,尤其是王济本人,又是著名的谈玄之士族之代表。这些身份比诗人身份更为人所知。而郭璞本人出身庶族,能在永嘉时代名显一时,主要是靠自己的诗文。也就是说,郭璞是以诗人身份活跃的。桓道鸾在梳理玄言诗的发展时,自然要寻找诗人来连接玄言诗的发展轨迹,郭璞就成为被关注的对象。(www.daowen.com)

那么,郭璞为什么能从元康诗风中走出来?或者说,郭璞为什么能变革元康诗风呢?这与郭璞的庶族身份和特殊的经历有关。《晋书·郭璞传》记载说:“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为建平太守。”(248)郭璞此出身显然不能与西晋元康时代的诗人相比。如陆机、陆云出身吴国丞相、大司马家族。如潘岳出身都要比郭璞高。《晋书·潘岳传》记载:“祖瑾,安平太守。父苾,琅邪内史。”(249)潘岳还有曾任荆州刺史的岳父杨肇等人的支持。《晋书·郭璞传》记载说:“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又曰:“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250)他的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家乡河东(今山西)闻喜度过的。他大约在永嘉元年(307)过江。当郭璞在家乡闻喜度过自己的青春时,西晋洛阳一带,文士们的交游、文会活动十分活跃。郭璞没有这样的经历,自然不会有自觉地通过华美诗文来展示自己才华,在士群体中赢得美好声誉,博得晋升之资的意识。因此,郭璞受元康“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诗风影响不大。所以,郭璞是西晋文士中最具有突破元康诗风的人。加之,郭璞与元康文士相比,其知识结构和学术素养也颇有不同。郭璞受卜筮方术之类的小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卜筮方术之类虽属于儒家易学传统,但比起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来,其器局狭促得多。元康时代,洛阳一带的上层贵族崇尚玄学,此时的玄学正是要摈除象数,径探义理的。而郭璞所学的卜筮文化,正是继承汉代京房等重卦象占卜的易学。而活跃在洛阳的中下层文士,多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如陆机“服膺儒术”,有“志匡世难”的理想,陆云被誉为“颜回”,为浚令时,有惠政。郭璞的卜筮文化,也多于道教的神仙之言相亲近。我们就不难理解郭璞的“游仙”之作的根源。可以说,郭璞的神仙思想更接近于正始时代阮籍嵇康的思想。当郭璞将这样的思想融入诗歌时,自然与元康时代诗歌风貌迥异。虽然历代对郭璞的“游仙诗”的主旨理解有争议,(251)钟嵘说郭璞“《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img35咏怀,非列仙之趣也。”钟嵘理解郭璞的游仙诗是不同于玄言诗的作风,“非列仙之趣也”,是融入了郭璞自己“坎img36咏怀”之情的。其实,以游仙为题材的诗文,至少应上溯到阮籍、嵇康时代。(252)这样看来,郭璞从自己的学术思路出发,转尚正始时代的阮籍、嵇康,创造了与元康诗风迥异的《游仙诗》,有效地变革了元康诗风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