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人的发展理论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唯物史观科学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唯物史观的这一原理充分表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人的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揭开了覆盖在社会有机体上的神秘面纱,从而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中驱逐出去。在蕴含着其天才思想的一系列著作中,马克思科学的解决了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完善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使其成为自身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人是历史的主体。从这一观点出发,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首先,唯物史观认为,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主体。肯定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主体,确认历史无非是人类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基本思想。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不可能理解现实的历史。正如人是历史的人一样,历史是人的历史,离开了人及其活动,我们无法理解历史,并可能走向唯心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是人类历史的前提,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搜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想像的主体的想像的活动。”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再次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人本身,……而作为的主体出现的只是个人,不过是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个人。”人既是“劳动的(进行生产的)主体(或再生产自身的主体),也是“社会联系的主体”。正像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历史。

可见,在马克思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蕴含着唯物史观关于人是历史主体的基本思想。

其次,唯物史观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也就是说,人应以自身为目的。而以人自身为目的,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服务于人的生存和享受需要;()人的本质的充分展现和自我实现;()人自身的完美、完善,即人的全面发展。在上述几方面中,人自身的完美、完善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个人自身的和谐。显然,片面发展不能展现人的全部本质,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人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人的根本。因此,社会发展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再次,唯物史观科学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马克思曾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要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就必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唯物史观看来,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由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所赋予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开发调动。其中,首先是人的能力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体力和智力、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人的交往能力等等的发展。主体能力是人本质力量的表现,是人从事自觉能动活动的内在根据,是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就应当是人的能力和才能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次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个人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等的发展。人的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个性特点的特殊性。只有每个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显示出社会成员的千差万别、丰富多彩,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简言之,唯物史观坚持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并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最终要从人的发展上体现出来,因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结论。

()唯物史观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唯物史观不仅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且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理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它的科学性在于,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从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及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自身的解放等方面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既是人自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特别是大工业发展的要求。他指出:“……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交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而职能的不断变换,劳动者不再固定于某种职业,就必然要求“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要求“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到大工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唯物史观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本条件。唯物史观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又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有利还是不利于人类自身的长久生存,往往取决于人的活动的自觉性。而人类活动自觉性的高低则是由人的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不言而喻,只有人类自身获得全面的发展,其自觉能动性才能不断提高,对自然的改造才不会违背自然界本身的规律,从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更和谐,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才不会危及自身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唯物史观的这一原理充分表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www.daowen.com)

第三,唯物史观把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追求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支持。唯物史观始终强调物质利益在现实中的作用。它认为,在社会划分为阶级的情况下,脱离阶级利益的社会理想是软弱无力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自己出丑。”因此,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唯物史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同物质利益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尤其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适应革命实践的需要,有必要强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自身的发展。而太多地谈论全体人类的全面发展反而容易混淆阶级立场,从而对无产阶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之事业造成损害。因此,只有首先求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唯物史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范式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立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述。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是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正确理解,但其中也蕴含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范式。

其一,完善社会分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唯物史观首先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恩格斯也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生命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整个人类的特性,如自由创造、社会性等等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的历史就是通过劳动自我创造的历史。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的产生,劳动的自由就是人类的基本的自由,劳动的发展体现着人的发展。马克思还认为,由于劳动的自由程度同分工密切相关,因而分工的发展对于劳动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他也承认,这种意义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由于分工自身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它的发展既表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体现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扩大。但另一方面,分工的专门化又阻碍着人的全面发展,它使人长期甚至终生都固定在某一专业、技能之上,使人的其他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完善社会分工,使人们从旧的分工体系中解放出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天赋,从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其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它的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社会关系,存在于物质生活条件、历史文化环境之中。社会关系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一切历史的、现存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关系。其中与劳动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能力的形成、发展和表现也都离不开社会关系。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不是其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相反却凌驾于劳动者个体之上,阻碍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由此可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使人摆脱这种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三,不断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联系”。而“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在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需要作为元本质,体现着人的能动性,个性和人的自由发展水平,它既是人之本质发展的动力,又在内容上包含着手段本质和目的本质。需要和生产都是人类存在的必要前提。需要是生产的要素和内在动力。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需要和生产为基础的。需要和劳动一样体现着人的发展水平和自由程度。因此,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包括人的自然需要(物质生活资料)、社会需要(如交往)和精神需要(如审美、荣誉、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途径。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今世界的进步潮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当前,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失时机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科学地论证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并为新时期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范式。因此,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以之作为实际工作的指南,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杨耕.为马克思辩护,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武锡申.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哲学原理,2001(9)

[3]孟宪清.论人的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哲学原理,1998(1)

[4]田丰.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哲学原理,20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