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研究难点,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

深入研究难点,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深入研究难点,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表明,无产阶级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00多年来一些国家已经找到了各自成功的道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

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由于受到各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和形式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马克思、恩格斯曾强调指出,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各个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想要使所有国家的运动都采取统一的形式是荒谬的。”邓小平明确提出:“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而是多样性的。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一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例如,我国与俄国相比,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虽然都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但我国的经济更落后,发展更不平衡,国情更复杂。正如列宁晚年所一再告诫的,俄国以外的东方民族,不能照搬俄国革命和建设的模式,应该善于把俄国革命的基本原则和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特点应用到向共产主义客观发展的过程中去。正是根据这种特点,列宁认为,东方民族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应该采取更加小心、更加缓慢、更加审慎、更加迂回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通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才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原来我们以为依靠群众的热情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依靠不断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就能急剧提高劳动生产率,迅速向共产主义过渡。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这样做不但不能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在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中,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历一系列的过渡阶段。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改革和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第四,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从来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共同模式和道路,也从来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历史阶段的斗争模式和策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表现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主张一切斗争方式都必须服从客观形势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都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善于改变斗争的策略。

列宁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行了社会主义史上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最初尝试。列宁主张,过渡时期,俄国无产阶级需要同小生产者打多年交道,在经济生活中实行自由贸易;渐进地、缓慢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俄国应该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利用商品交换和货币的作用,渐进地推进事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从理论上和实现形式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特点的发展道路。在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上,我们党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任务,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美好的现实,第一步、第二步发展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正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信心百倍地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总之,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真理。但是在认识这一真理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做过精辟的论述,十月革命,他又重申,俄国革命的“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走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多样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因果联系。但是斯大林掌权后,不仅没有继续探索、阐述这个重大问题,反而为了树立、确保对苏联模式和他本人的崇拜,完全抛弃了列宁的有关的宝贵思想。毛泽东为了寻找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重新探讨了革命道路特殊性、多样性的理论,并且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但是,由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他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方面,遭受到严重的挫折。邓小平总结了现实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观点。他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可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又说:“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相互联结、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相互联结,构成世界多样性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社区,其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存在鲜明的特性,都可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观点,是合乎辩证法的。(www.daowen.com)

教条主义、大党主义、大国主义、极“左”思潮,为了推行本国模式,确保或争取“正统”的旗号,归根结底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否定多样化社会主义模式。把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多样化社会主义模式探索的政党,归之于“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行列,加以批判。这方面,最恶劣的个案是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南斯拉夫党的“莫须有”批判。当时,南共结合本国实际,尝试建设工人自治政制和社会所有制经济相结合的独特的社会主义。以苏共为首的“兄弟党”,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为名,展开批判,进行围剿。“反马克思主义”、“反共”、“反苏”、“叛徒”、“帝国主义间谍”的帽子,铺天盖地,压顶而下。对南共的围剿,随后演变为“兄弟党”之间的“反对修正主义斗争”。彼此揭露历史老底,相互攻击现实败行,在世界上出现了数不清的“修正主义”,而在偌大的欧洲只剩下“一盏社会主义明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被搞得声名狼藉、四分五裂。后来,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不能说完全与此无关。

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多样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既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那么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领导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1卷出版时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从这本书里会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看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们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具体地说,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各国的国情不同,情况又在不断地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实际运用,也应该不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应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具体的做法,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既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为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又是各不相同的。

原苏联模式曾经创造过奇迹,因为它符合原苏联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和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当时原苏联面对的形势:一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二是被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包围。为了改变落后状况,增强国防实力,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实行了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便最大限度地进行动员,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工业化,壮大自己,战胜敌人。这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化,历史进入到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时,这一模式便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必须及时转换新的模式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原苏联几任领导人大都把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等同起来,自己不思改革,也不允许别人改革,抱着旧模式不放,后来又把改革变成了改向,彻底否定了社会主义。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的创造性事业。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的开放性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这也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但借鉴不能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曾经被神圣化、凝固化,以至于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实践证明,不同国家试图用“一条道路”、一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发展社会主义既不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从原苏联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都会使社会主义自取灭亡。中国从本国生产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对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允许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等,就认为不是搞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可以是多样的,具体的体制、制度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只要我们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目标是实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允许一些资本主义的成份存在,采用一些资本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做法,并不等于搞资本主义。保留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就是从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在现实的生产力水平下,我们只能这么做。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坚信人类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我们党会制定不同的基本纲领,建设社会主义会有不同的模式,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会有不同的实现形式。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们为之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应是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是多样的、与时俱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