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及人本理念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及人本理念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以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为理论基础的。(二)以人为本的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及人本理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与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因为无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还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都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完成的。因此,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创造历史的过程。那么,谁是历史创造者呢?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是少数的英雄人物?对此,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回答是截然不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者。由此,唯物史观主张群众史观,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以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为理论基础的。党的群众观点包括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纵观历史的长河,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权能否存在和巩固的关键因素。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原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苏联共产党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失去其执政的群众基础。1989年苏联有关部门曾搞过一次民意调查:“苏共代表谁的利益?”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只占4%,认为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占7%,85%认为苏共代表党和国家干部的利益。总结原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盛衰亡。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其他阶级政党的显著特

征之一,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要站在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上,认真理解和自觉贯彻好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把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一起来。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对“以人为本”进行了解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上论断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概括,是理解“以人为本”内涵的依据。从上述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们党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的党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具体一点说,“本”有根基的意思,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党失去了人民,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还有主体的意思,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因而,应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本”还有出发点、落脚点的意思。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广大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人民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诠释什么是以人为本时,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有人提出疑义,既然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为什么党中央不直接说以人民为本呢?而是提“以人为本”。这说明以人为本与以人民为本还是有些差别的。“人”比“人民”的外延更宽泛。为此,我们还要承认以人为本中的“人”不仅包括人民,而且还包括人民之外的所有的人。如服刑的罪犯,我们对待他们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但不管怎样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人民为本,人民是“人”的主体部分,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西方人本主义泛指以人为中心的学说,它是在反对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中建立起来的。人本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它蕴含着重视人的价值的人本思想。然而欧洲到了中世纪,这种人本思想被神本思想所取代。上帝主宰了一切,人毫无价值可言,人成了上帝的奴仆。15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家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他们主张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这种人本主义思想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把人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曾经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关爱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这一点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西方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在对“人”的理解上存在根本的区别。西方人本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来理解人。如费尔巴哈把人理解为与动物相区别的“类”,把人理解成脱离社会历史关系的生物学的抽象的人。所以,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要从费尔马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对人的理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以人为本”的人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现实具体的人,其主体是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它公民。其次,西方人本主义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他人关系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的思想,以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自我利益为价值取向。而“以人为本”反对片面的个人本位的思想,它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它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它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有机统一为价值取向。再次,西方人本主义虽强调以人为本位,但实质是以资产阶级利益为本位,它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而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是以人民利益为本位,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以人为本不同于西方人本主义。(www.daowen.com)

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也有区别。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历来倡导以民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古代圣贤还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些民本思想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及其代言人重民、利民的政治主张,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程度。但是古代的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有性质上的区别。第一,古代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是君本位。古代民本思想是建立在君本位基础上,而不是真正要确立民本位。古代民本思想虽有“民为邦本”,但其前提是君为大。古代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而言的。强调民众的重要性,是完全站在君的立场上,从协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的目的出发,所以他们虽然反对暴君、暴政,但从不反对君权和专制。而以人为本是真正确立人民本位的思想。第二,古代民本思想的政治目的是“驭民”。古代民本思想虽然有重民的成分,但它建立在畏民、治民的基础上。唐太宗李世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畏民的思想。因为畏民,所以才要重民。说到底,封建统治者把民众当成统治工具来使用。为了更好的驭民,因此必须要重民、利民。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党是人民的代表。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其政治目的与古代民本思想“驭民”目的完全不同,它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要真正树立人民本位的思想。第三,古代民本思想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在古代民本思想体系中,君权是天命所授,荀子主张立君为民说。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是天为民兴利除害所设立。所以,君主必须时刻为民众着想,爱护万民,养育众生。这说明,古代民本思想认为君要重民、爱民是天命所授,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是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提出来。因此,古代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其哲学基础是不同的。

概而言之,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本质区别。以人为本是继承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典范。它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而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民本思想虽然也关注人、尊重人,但是它们是以唯心史观为理论依据的。两者不能等同。同时,由于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基础上,因此它与以往的以神为本,以权为本,以钱为本,以物为本划清了界限,凸显人的价值。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指出了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也回答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它指出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还回答了“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它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最广大的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就要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人的价值、权益、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其实质是落实人民在发展中的价值主体地位。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第一,要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为了人民谋利益上。第二,要加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经济建设,就能使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奠定物质基础。加快政治建设就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文化建设,就能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质量。加快社会建设,就能不断满足人民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第三,党的政府各级领导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看病贵等问题,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其实质就是要在发展中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今天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为此,我们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智慧。因此,我们的党要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还要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形成良好制度、体制和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实质就是要将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和价值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和落到实处。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要切实把改革发展取得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落实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上,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二是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权益。要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民主法制逐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三是要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从国情出发,积极建立低水平、广覆盖、有利于城镇各类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制度,要加强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和救助,完善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社会福利政策。要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努力探索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投入,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近年来,我们党积极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首先,大力加强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等,使就业人数增加。200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113万人。加快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救助人数达6619万人。还及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和大学生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基本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在2008年分别增加1753万人和2028万人。近年来,还把城镇居民和农民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达1.17亿人。在农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为8.14亿,参合率达91.4%。还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在教育方面,已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实施了国家助学制度。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223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2000万人。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惠及90%的在校生。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表现在我们党大力加强“三农”工作上。目前,我国农民仍占人口的大多数。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农民的利益。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扶持。2008年中央对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到5995亿元,2007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了37.9%这些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得到了粮食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还三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50%。还实施了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国家还加大对农村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等事业上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变农村教育、医疗卫生落后的状态。这些措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突出表现在2008年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震救灾活动上。20085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夜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明确提出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的方针。在震后不到两小时,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领导救灾工作。党中央在最短时间内,调集13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迅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由此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据统计,从废墟中抢救生还者8.4万人,149万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政府还给几百万灾民每人每天发10元钱和1斤大米,保证灾民有饭吃、有地方住。国务院还决定,20085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国旗下半旗致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社会各界为灾区人民捐款近600亿元,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我们党在抗震救灾中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这一行动得到了世界媒体的好评。就连平日经常攻击我国没有人道主义的西方报刊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如英国《观察家报》认为,中国对此次地震中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反应,正在改变全世界对中共的看法。

以上事实有力说明,我们党无论是加快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方面,还是在抗震救灾中,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